《圓環物語》:台北圓環的興衰,一窺老台北的風華

閱讀時間約 0 分鐘

#圓環物語|台灣|舞台劇|2023


《圓環物語》是1987年賴聲川導演與數名演員的即興創作,故事以台北圓環的興衰為主軸,描繪台北都會男女的寂寞與迷失,以及錯綜複雜的情感關係。今年由呂名堯導演重新執導,在保留原版劇情設定的同時注入現代元素,以新世代的風格傳遞《圓環物語》的故事。

表演工作坊《圓環物語》

表演工作坊《圓環物語》


劇中角色環環相扣,各個角色之間都有複雜的情感問題要解決,A和B外遇、B和C是夫妻、C的秘書D與歷史研究生E交往、E的初戀情人F是G的小三、G是A的大哥⋯(已暈~)雖然實際的圓環已拆遷,但人與人之間的情感圓環仍存在我們的日常生活。


《圓環物語》的圓環指的是台北老圓環,又名建成圓環,位在今天台北市大同區南京西路與重慶北路一段的交叉口,鄰近寧夏夜市、大稻埕。在日治初期,建成圓環的現址只是塊空地。1899年總督府提出市區改正計畫,將道路一一拓寬,並興建淡水線鐵路。1908年圓環空地被規劃成公園,周圍種植七里香、中間種植榕樹,並設置座椅,成為了民眾休憩的圓公園。

raw-image


因淡水線鐵路的開通,設有大稻埕、北門等車站,加速了圓環周遭的發展,人潮越來越多,開始有攤販聚在圓環搶新商機,販賣各種小吃,如雞捲、魚翅肉羹等。因是非法營業,一開始常常遭到取締,直到1938年才可合法聚集營業(但每天可營業時間只有5p.m.-12a.m.❗️)圓環成為當時台北著名的「夜市」🍳

日治時期的夜市人生

日治時期的夜市人生


二戰末期,總督府為了防止美軍轟炸,晚上實施燈火管制,禁止攤販營業。在圓環中央挖了一個大蓄水池,並在四周修築防空壕。1945年二戰結束後,攤販又陸續回來繼續在此做生意。


戰後到1980年代,建成圓環逐漸成為台北重要的味覺地標,各地攤商紛紛進駐,主要販賣雜貨衣物與各式各樣的平民小吃。全盛時期甚至擴大發展出四角環、長環(重慶露店)商圈,成為五六年級生的共同美食記憶。

台北の胃

台北の胃


四角環與長環(重慶露店)都是在政府的默許下搭建起來的違章建築。1960年代起,政府為了整頓市容與改善交通,陸續拆除四角環與長環,只暫時保留建成圓環。1993、1999年圓環陸續發生兩場大火,雖然大火後皆有重新營業,但對圓環生意大受影響,加上新興商業區興起,台北鬧區逐漸轉移,圓環漸趨沒落。

raw-image


2002年圓環遭到政府拆除,並在隔年重新開幕,改成現代感玻璃外觀的「建成圓環美食館」,但因為動線設計不良,空調悶熱,客人不願上門,只好被迫熄燈成為蚊子館。


圓環經歷了幾次「重新規劃>失敗歇業>重新規劃>失敗歇業(?)」後,2017年被規劃成了圓環綠地廣場,保留日治時期的防空蓄水池,還有增加綠地與噴泉,至今仍有許多人會來圓環遛小朋友,也算是圓環最好的結局!


之前沒有看過《圓環物語》這齣劇,很喜歡圓形舞台的設計💘不論時間過了多久,所有故事仍發生在這個圓形舞台,彰顯出圓環本身雖然會隨著時代改變,但人與人之間的情感一直都在,圍繞在這個圓圈內。演出後的交流座談也好有趣😍 可以看到演員私底下的互動,也可以瞭解導演對於重新詮釋這齣作品有什麼想法(睡一覺真的會冒出各種不同的idea xd)好評推推!


文|塔編


(圖片來源取自網路)

raw-image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台劇《華燈初上》自推出以來便掀起廣泛討論,不僅重現了1980年代台北的繁華與迷離,還以懸疑推理為核心,揭開了《光》酒店後的愛恨情仇與人性糾葛。透過細膩的敘事、多層次的角色塑造以及精緻的美術設計,這部劇展現了台劇的新高度。本文將從劇情分析、角色刻畫、時代背景還原、美術服裝設計以及社會影響等多個角度
Thumbnail
紀錄片有其包袱,對待歷史場域必須嚴謹,相形之下劇情片比較可以創意發揮。《鳳姐》雖有真人真事原型,但故事核心旨在揭露雛妓議題,以直窺台灣早期性產業風情的獵奇感為號召,還必須兼顧私娼寮內外人情義理的描繪,以及拿捏女性成長的弧線以求取觀眾共鳴。
Thumbnail
🌿「喪到極致生活劇」 ✨【劇場狂粉的日常】聽眾專屬85折優惠代碼:Theatremania (藝文贊助票不提供折扣) 來賓介紹👏👏👏 -- 團長兼演員:劉淑娟 -- 編劇:楊書愷 喔唷唷,包含製作人耿邦聽說全是台南幫哪! 「巷子裡」用台語唸的話 = 內行的啦😉
Thumbnail
這篇文章是關於電影愛情城事的觀後感,探討了十個故事如何反映臺北的生活與人際關係。筆者從個人經歷出發,分享了影片中的角色與情節,尤其強調了各個背景不同的人在生活中的交錯和情感連結。電影不僅探討愛情的多樣性,更藉由極具地方文化色彩的片段,引發觀眾對於生活與土地的思考。
Thumbnail
在方格子故事系列,喜愛寫短文的我,看到〔都市懼集〕以每部約5-10分鐘,極短篇頗為驚豔,影集共34部都市傳說,動員78位明星分別演出。沒有任何鬼魅出現,只有人性黑暗面,匪夷所思的讓人毛骨悚然。 劇情圍繞在都市人們心中,潛藏的害怕、恐懼、憤怒,以及過於樂觀、合群、自責、放縱、不滿足,而引出心裡黑
Thumbnail
電影開頭是如此雋永,揭示了一段頭也不回的離去、一些單純的人、一整座台北的失魂、一個時代的終結。Vicky 在橋上走著,輕快地,像欲飛的鳥;手裡叼了菸,吸了又吐,頭髮飛揚;林強的音樂和天橋的藍光同時擊向觀眾──那一刻極美,鬱鬱蒼蒼的無謂和千禧台北的紊亂,藍藍的科技的光潑灑上飄揚的身影,最後沒去。
Thumbnail
臺灣人不說「北漂」,他們會用更多正向性的夢幻字眼,形容那些奔赴台北大都會的年輕人。 是啊,所以他們後來到底是怎麼走散的呢? 在只是個不紅的綜藝咖時,有回在捷運上,她習慣性戴著耳機,耳邊傳來懷舊女郎 的纏綿曲目,讓她一時鬼迷心竅地想起這個問題,忍不住摀著口罩染濕眼眶。
Thumbnail
在台北市的巷弄裡,我常常能感受到一種深深的情懷,一種懷念與感嘆交織而成的情緒。那些熟悉的巷弄,曾經是我們成長的場景,是我們無數次的往來穿梭之地。然而,漸漸地,我們發現這些巷弄正在消失,被高樓大廈所取代,被冰冷的水泥所掩蓋。這樣的變遷讓我感到驚訝。 回想起過去,這些巷弄是那樣的熱鬧,那樣的生動。每一
恆生指數歷經26年跌回15000點以下的這一天, 台北的戲院播放著王家衛的「花樣年華」、「2046」修復版. 香港夢幻的26年, 在虛幻與現實中:對某些人而言是場夢境, 至於掌權者是怎麼想的? 其實 「不太重要」
Thumbnail
位於台北市、超過百年歷史的建成圓環,曾經成為當時台北最大的夜市。但後來因為多項因素的影響下逐漸沒落,就算後來計畫在附近增設一座捷運站,希望讓這裡的人流與商機重新復活,卻沒有成功。究竟建成圓環是如何從巔峰走向沒落的?消失的捷運站原本規劃在哪裡?如果當時有設站成功,能不能讓商圈再次回到以前的盛況呢?
Thumbnail
台劇《華燈初上》自推出以來便掀起廣泛討論,不僅重現了1980年代台北的繁華與迷離,還以懸疑推理為核心,揭開了《光》酒店後的愛恨情仇與人性糾葛。透過細膩的敘事、多層次的角色塑造以及精緻的美術設計,這部劇展現了台劇的新高度。本文將從劇情分析、角色刻畫、時代背景還原、美術服裝設計以及社會影響等多個角度
Thumbnail
紀錄片有其包袱,對待歷史場域必須嚴謹,相形之下劇情片比較可以創意發揮。《鳳姐》雖有真人真事原型,但故事核心旨在揭露雛妓議題,以直窺台灣早期性產業風情的獵奇感為號召,還必須兼顧私娼寮內外人情義理的描繪,以及拿捏女性成長的弧線以求取觀眾共鳴。
Thumbnail
🌿「喪到極致生活劇」 ✨【劇場狂粉的日常】聽眾專屬85折優惠代碼:Theatremania (藝文贊助票不提供折扣) 來賓介紹👏👏👏 -- 團長兼演員:劉淑娟 -- 編劇:楊書愷 喔唷唷,包含製作人耿邦聽說全是台南幫哪! 「巷子裡」用台語唸的話 = 內行的啦😉
Thumbnail
這篇文章是關於電影愛情城事的觀後感,探討了十個故事如何反映臺北的生活與人際關係。筆者從個人經歷出發,分享了影片中的角色與情節,尤其強調了各個背景不同的人在生活中的交錯和情感連結。電影不僅探討愛情的多樣性,更藉由極具地方文化色彩的片段,引發觀眾對於生活與土地的思考。
Thumbnail
在方格子故事系列,喜愛寫短文的我,看到〔都市懼集〕以每部約5-10分鐘,極短篇頗為驚豔,影集共34部都市傳說,動員78位明星分別演出。沒有任何鬼魅出現,只有人性黑暗面,匪夷所思的讓人毛骨悚然。 劇情圍繞在都市人們心中,潛藏的害怕、恐懼、憤怒,以及過於樂觀、合群、自責、放縱、不滿足,而引出心裡黑
Thumbnail
電影開頭是如此雋永,揭示了一段頭也不回的離去、一些單純的人、一整座台北的失魂、一個時代的終結。Vicky 在橋上走著,輕快地,像欲飛的鳥;手裡叼了菸,吸了又吐,頭髮飛揚;林強的音樂和天橋的藍光同時擊向觀眾──那一刻極美,鬱鬱蒼蒼的無謂和千禧台北的紊亂,藍藍的科技的光潑灑上飄揚的身影,最後沒去。
Thumbnail
臺灣人不說「北漂」,他們會用更多正向性的夢幻字眼,形容那些奔赴台北大都會的年輕人。 是啊,所以他們後來到底是怎麼走散的呢? 在只是個不紅的綜藝咖時,有回在捷運上,她習慣性戴著耳機,耳邊傳來懷舊女郎 的纏綿曲目,讓她一時鬼迷心竅地想起這個問題,忍不住摀著口罩染濕眼眶。
Thumbnail
在台北市的巷弄裡,我常常能感受到一種深深的情懷,一種懷念與感嘆交織而成的情緒。那些熟悉的巷弄,曾經是我們成長的場景,是我們無數次的往來穿梭之地。然而,漸漸地,我們發現這些巷弄正在消失,被高樓大廈所取代,被冰冷的水泥所掩蓋。這樣的變遷讓我感到驚訝。 回想起過去,這些巷弄是那樣的熱鬧,那樣的生動。每一
恆生指數歷經26年跌回15000點以下的這一天, 台北的戲院播放著王家衛的「花樣年華」、「2046」修復版. 香港夢幻的26年, 在虛幻與現實中:對某些人而言是場夢境, 至於掌權者是怎麼想的? 其實 「不太重要」
Thumbnail
位於台北市、超過百年歷史的建成圓環,曾經成為當時台北最大的夜市。但後來因為多項因素的影響下逐漸沒落,就算後來計畫在附近增設一座捷運站,希望讓這裡的人流與商機重新復活,卻沒有成功。究竟建成圓環是如何從巔峰走向沒落的?消失的捷運站原本規劃在哪裡?如果當時有設站成功,能不能讓商圈再次回到以前的盛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