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的沒想到!盧曼卡片盒筆記,給我這個Obsidian27個月的資深用戶,3個高產思考的啟發】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1 分鐘

學術研究者和知識工作者都能從這篇文章中受益。

盧曼的卡片盒筆記法能助你掌握學術工作流,達到規模化的學術收集,讓你的研究更有系統。

透過本文,你將了解這個筆記法是如何自然而然地讓你在Obsidian Graph View上收集重要的知識點,然後進一步采集和拓展。

  • 啟發1 - 樹狀結構的重要性:樹狀結構在卡片盒筆記法中是必不可少的,它是達成規模化收集的關鍵。透過樹狀結構,你可以更有效地組織和分類你的學術資料。
  • 啟發2 - 自然閱讀和收集的流程:隨著閱讀和收集的進行,Obsidian Graph View會自然顯示出重要的知識點。這樣的流程讓你不僅可以更深入探討特定話題,也能連接不同的關鍵字和概念,創造出有趣的敘事結構。
  • 啟發3 - 不斷拓展和重寫的策略:在卡片盒筆記法中,透過引用和重寫,你可以繼續擴增邏輯鏈條。這種策略不僅讓你的研究更具深度,也增加了你的思考層面和創造力。

你是否也想透過盧曼的卡片盒筆記法提升自己的學術工作流程?快來嘗試這個有系統的方法吧,它或許會開啟你新的學術視野!

覺得這個次原子法有趣嗎?你可以

  • 追蹤我的方格子 ,看更多「原子寫作」與「卡片盒筆記法」相關的文章。
  • 追蹤「次原子想法」專題,看更多短但實用的簡單想法。
  • 追蹤「原紫短文」專題,看如何將簡單想法組合,實踐原子寫作原則。
  • 追蹤「Me, Myself & AI」專題,看看AI幫助我寫出的各種隨筆,或許有啟發。
  • 訂閱「 紫式書齋」電子報,了解數位寫作,體驗世界文化啟發,掌握數據產業趨勢
raw-image


avatar-img
536會員
1.8K內容數
Outline as Content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王啟樺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對於想要用Obsidian深入研究資訊組織與呈現的你,Notes Maps Home將是一個顛覆性的思維工具!
五階段想法湧現(5 Levels of Idea Emergence),是Linking Your Thinking工作坊裡面的重要思考工具。 這個思考工具不只能解決長篇寫作時的架構困擾,更能提供深度思考與靈感觸發。 在我近兩年的運用過程中,我有了三個幫助我優化長篇寫作的啟示: 啟示1 - 書
步驟1 - 在日常中儲備故事元素:從眾多講述故事的文章中,我發現了故事必備的元素:挑戰、掙扎的過程,以及最後的解決方案。這些元素需要透過持續的學習和累積,並且結構化地存儲下來,方能在需要的時候靈活運用。記住,智慧 = 問題與解法的配對。
你有沒有耗盡寫作素材,不知道要寫什麼的時候? 我以前也有!但是在我掌握了下面3個靈感捕捉術之後,煩惱反而變成是太多可以寫,不知道要先寫哪個! 有興趣試試看嗎?這裡是我日常使用,幫助我在過去的70天中,每天都能連續發表三篇有內容、有深度的文章,背後的3種私房靈感捕捉術:
體悟1 - 理解筆記和地圖的角色:筆記就如同「園藝師」的種子,它們是我學習的起點,我會根據我的興趣和需要去收集和創造這些種子。然而,地圖則更像是「工程師」的設計圖,它將這些散落的筆記有條理地組織起來,為我的學習建立結構。 體悟2 - 創建自我學習的循環:在創造筆記(次原子想法)和整理學習地圖(原紫短
對於想要用Obsidian深入研究資訊組織與呈現的你,Notes Maps Home將是一個顛覆性的思維工具!
五階段想法湧現(5 Levels of Idea Emergence),是Linking Your Thinking工作坊裡面的重要思考工具。 這個思考工具不只能解決長篇寫作時的架構困擾,更能提供深度思考與靈感觸發。 在我近兩年的運用過程中,我有了三個幫助我優化長篇寫作的啟示: 啟示1 - 書
步驟1 - 在日常中儲備故事元素:從眾多講述故事的文章中,我發現了故事必備的元素:挑戰、掙扎的過程,以及最後的解決方案。這些元素需要透過持續的學習和累積,並且結構化地存儲下來,方能在需要的時候靈活運用。記住,智慧 = 問題與解法的配對。
你有沒有耗盡寫作素材,不知道要寫什麼的時候? 我以前也有!但是在我掌握了下面3個靈感捕捉術之後,煩惱反而變成是太多可以寫,不知道要先寫哪個! 有興趣試試看嗎?這裡是我日常使用,幫助我在過去的70天中,每天都能連續發表三篇有內容、有深度的文章,背後的3種私房靈感捕捉術:
體悟1 - 理解筆記和地圖的角色:筆記就如同「園藝師」的種子,它們是我學習的起點,我會根據我的興趣和需要去收集和創造這些種子。然而,地圖則更像是「工程師」的設計圖,它將這些散落的筆記有條理地組織起來,為我的學習建立結構。 體悟2 - 創建自我學習的循環:在創造筆記(次原子想法)和整理學習地圖(原紫短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哈囉~很久沒跟各位自我介紹一下了~ 大家好~我是爺恩 我是一名圖文插畫家,有追蹤我一段時間的應該有發現爺恩這個品牌經營了好像.....快五年了(汗)時間過得真快!隨著時間過去,創作這件事好像變得更忙碌了,也很開心跟很多厲害的創作者以及廠商互相合作幫忙,還有最重要的是大家的支持與陪伴🥹。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寫筆記是一種輸入知識的方法,目的是為了能在未來輸出想法,其價值取決於是否能對輸出產生幫助。如果筆記之間沒有任何關聯,未來看到時就不容易能形成完整的內容
Thumbnail
在傳統的筆記方法中存在著分類僵化和過度依賴關鍵字的問題。卡片筆記以一張卡片一個知識,確保知識的獨立性,並且建立知識間的多重連接,形成網狀結構。 這本書介紹了用卡片筆記做知識管理的技巧,幫助大家將零散的知識系統化,從而在需要時能夠迅速提取並應用。
Thumbnail
關於筆記,我們以為有記有保佑,或記得越詳細越好;關於寫作,我們以為是從無到有的過程,不知如何從先前的筆記中來挖寶。許多對筆記的迷思,妨礙人們成為多產的寫作者,使生產力無法提升。看官們,請繼續跟著我的腳步,讓我來跟大家介紹卡片盒筆記法。它的精髓,不僅在於做筆記的方式,更在於做筆記的心態!
Thumbnail
在閱讀 Sönke Ahrens 的《卡片盒筆記》後,我分享了自己的筆記方式,涵蓋作筆記的目的性、12道最愛的難題、少即是多、建立連結等要點,並介紹靈感筆記、文獻筆記和永久筆記三種筆記方式。透過這些筆記方式,對照所閱讀的文章和書籍產生新關聯,是過濾、提煉和再創作的過程。
Thumbnail
教育哲學講師 Sönke Ahrens 參考德國社會學家 Niklas Luhmann 的筆記方式,總結出「卡片盒筆記」,卡片盒筆記方法旨在解決閱讀後沒有正確輸入,事後無法使用或活用,以及輸入後無法產出,對生活沒有實質影響的問題。本書適合有在進行內容創作的朋友,幫你提供源源不斷的靈感。
Thumbnail
卡片盒筆記法是一個非常實用的知識管理工具,它將筆記拆分成小的知識點,讓您更輕鬆地紀錄和檢索。這篇文章介紹了卡片盒筆記法的核心思想、四大優點,以及Heptabase和Obsidian兩款受歡迎的數位筆記工具,並通過實際案例呈現了卡片盒筆記法的具體應用。
近幾年來,帶有「雙向鏈接」的數位筆記軟體如雨後春筍般地出現,大大地降低了人們對於寫筆記的壓力,而其所標榜的如神經網絡般的網絡形態,也使不少人相信這些軟體能夠承載盧曼所使用的「卡片盒筆記法」(zettelkasten)。雖然這可能是許多人的想法,但我想提供一點個人的使用經驗與反省,以表達我個人的不同想
經過大約兩年使用筆記軟體的過程,赫然發現,不少筆記軟體都將「雙向鏈接」與「卡片盒筆記法」掛鉤,但若仔細看盧曼的操作方法,「雙向鏈接」與盧曼對於卡片筆記的連結方式無法直接地等同起來。 觀察盧曼為筆記編號的方法,雖然其核心也是連結,但其連結筆記的方式有其特定的邏輯。 其實筆記的「編碼」關注的就是邏輯
Thumbnail
關於「追求不費力」這點,《卡片盒筆記》一書中所研究的筆記盒創始使用者,多產的魯曼不僅強調從來不強迫自己去做不想做的事,甚至還說過:「我只做容易做的事。我只寫下我當下知道怎麼進行的東西。如果我有片刻猶豫,我會先擱在旁邊,去做別的事。」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哈囉~很久沒跟各位自我介紹一下了~ 大家好~我是爺恩 我是一名圖文插畫家,有追蹤我一段時間的應該有發現爺恩這個品牌經營了好像.....快五年了(汗)時間過得真快!隨著時間過去,創作這件事好像變得更忙碌了,也很開心跟很多厲害的創作者以及廠商互相合作幫忙,還有最重要的是大家的支持與陪伴🥹。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寫筆記是一種輸入知識的方法,目的是為了能在未來輸出想法,其價值取決於是否能對輸出產生幫助。如果筆記之間沒有任何關聯,未來看到時就不容易能形成完整的內容
Thumbnail
在傳統的筆記方法中存在著分類僵化和過度依賴關鍵字的問題。卡片筆記以一張卡片一個知識,確保知識的獨立性,並且建立知識間的多重連接,形成網狀結構。 這本書介紹了用卡片筆記做知識管理的技巧,幫助大家將零散的知識系統化,從而在需要時能夠迅速提取並應用。
Thumbnail
關於筆記,我們以為有記有保佑,或記得越詳細越好;關於寫作,我們以為是從無到有的過程,不知如何從先前的筆記中來挖寶。許多對筆記的迷思,妨礙人們成為多產的寫作者,使生產力無法提升。看官們,請繼續跟著我的腳步,讓我來跟大家介紹卡片盒筆記法。它的精髓,不僅在於做筆記的方式,更在於做筆記的心態!
Thumbnail
在閱讀 Sönke Ahrens 的《卡片盒筆記》後,我分享了自己的筆記方式,涵蓋作筆記的目的性、12道最愛的難題、少即是多、建立連結等要點,並介紹靈感筆記、文獻筆記和永久筆記三種筆記方式。透過這些筆記方式,對照所閱讀的文章和書籍產生新關聯,是過濾、提煉和再創作的過程。
Thumbnail
教育哲學講師 Sönke Ahrens 參考德國社會學家 Niklas Luhmann 的筆記方式,總結出「卡片盒筆記」,卡片盒筆記方法旨在解決閱讀後沒有正確輸入,事後無法使用或活用,以及輸入後無法產出,對生活沒有實質影響的問題。本書適合有在進行內容創作的朋友,幫你提供源源不斷的靈感。
Thumbnail
卡片盒筆記法是一個非常實用的知識管理工具,它將筆記拆分成小的知識點,讓您更輕鬆地紀錄和檢索。這篇文章介紹了卡片盒筆記法的核心思想、四大優點,以及Heptabase和Obsidian兩款受歡迎的數位筆記工具,並通過實際案例呈現了卡片盒筆記法的具體應用。
近幾年來,帶有「雙向鏈接」的數位筆記軟體如雨後春筍般地出現,大大地降低了人們對於寫筆記的壓力,而其所標榜的如神經網絡般的網絡形態,也使不少人相信這些軟體能夠承載盧曼所使用的「卡片盒筆記法」(zettelkasten)。雖然這可能是許多人的想法,但我想提供一點個人的使用經驗與反省,以表達我個人的不同想
經過大約兩年使用筆記軟體的過程,赫然發現,不少筆記軟體都將「雙向鏈接」與「卡片盒筆記法」掛鉤,但若仔細看盧曼的操作方法,「雙向鏈接」與盧曼對於卡片筆記的連結方式無法直接地等同起來。 觀察盧曼為筆記編號的方法,雖然其核心也是連結,但其連結筆記的方式有其特定的邏輯。 其實筆記的「編碼」關注的就是邏輯
Thumbnail
關於「追求不費力」這點,《卡片盒筆記》一書中所研究的筆記盒創始使用者,多產的魯曼不僅強調從來不強迫自己去做不想做的事,甚至還說過:「我只做容易做的事。我只寫下我當下知道怎麼進行的東西。如果我有片刻猶豫,我會先擱在旁邊,去做別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