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文章分享我於2023年7月對盧曼卡片盒筆記法的深刻體驗。
盧曼卡片盒筆記的本質,是樹
盧曼卡片盒筆記法的本質,是一顆無限生長的樹。
樹結構能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由於我一開始是使用Obsidian實踐卡片盒筆記,也因此誤會了知識的形狀是網狀結構的。我也曾以構造出無盡之網而感到自豪。但我錯了。Obsidian給了我對知識形狀的錯誤認知。
知識的形狀是樹。知識只有在我們能將自己的想法,在對的脈絡下,找到價值,才能成為我們自己所用的知識。正確的盧曼卡片盒筆記,會是一張巨大的思維導圖,一顆無限的樹。
樹,而非網,才能真正有效架構出我們的知識體系。
Obsidian數位筆記的本質,是結出果實
Obsidian不適合卡片盒筆記,但適合找到有價值的關鍵字做卡片筆記。
若你也曾經大量使用過Obsidian,你一定有經驗在Graph View上看到幾個逐漸變大的節點筆記。
這些在Obsidian網中變大的節點,就是知識的果實。
這些知識果實,是我們在增加數位筆記的過程中,自然而然產生的。這個大節點對應的關鍵字,就是我們常提及,我們不斷地構造出Direct Link,累積豐富思考的關鍵字。以這個關鍵字為文章的話題,寫作不但輕鬆,內容更是容易產生原創動見。
寫文章,就是摘下Obsidian中果實的最佳手段。
有效延展和重寫,讓卡片枝繁葉茂
脈絡,是讓知識豐盛的關鍵。
盧曼卡片盒本身的樹結構,其目的即是構造有效的脈絡。同一個想法,在不同的脈絡中,都會發揮不同的價值。這個「價值」,就是卡片盒筆記法中的「卡片」
其中的關鍵,是理解:「卡片 = 想法 + 脈絡」。
同樣一個想法,在不同的脈絡下,就能產生不同的意義,寫成不同的卡片。
例如,這篇你正在閱讀的文章,裡面的想法,至少可以應用到3個脈絡:卡片盒筆記法,Obsidian數位筆記,個人知識管理。
也就是說,如果你想為這篇文章的想法製作卡片筆記,那麼
- 想法+脈絡1 (卡片盒筆記法) --> 一張關於「卡片盒筆記法」的卡片
- 想法+脈絡2 (Obsidian數位筆記) --> 一張關於「Obsidian」的卡片
- 想法+脈絡3 (個人知識管理) --> 一張關於「PKM」的卡片
利用不同的脈絡,讓想法有效延展和重寫,卡片自然而然,就會枝繁葉茂。
這個想法有趣嗎?你可以繼續閱讀
- 🚀卡片盒筆記法實務: 用Obsidian進行「長段落」重構與發展,讓你的任何想法,都發揮10倍價值
- 🏆 個人知識管理指南:用好Obsidian與Notion,你要有這3個大智慧
- 【如何真的體驗到「量變引發質變」?使用Obsidian作為數位花園,讓我深刻體會到知識成長過程的3個主要階段】
- 【如何Merge舊筆記?高效整合Obsidian舊筆記以遇見新創意的3個私房策略】
- 【每個Obsidian筆記初學者,都會經歷的3個深度思考轉變】
- 【用Obsidian高效製作「學以致用筆記」的3個秘訣】
- 【覺得個人知識管理有困難嗎?使用Obsidian 25個月後,我利用「數位寫作」優化個人知識管理系統3個私房秘訣】
覺得這篇文章實用嗎?你可以
- 追蹤我的方格子 ,看更多「卡片盒寫作」與「原子寫作」相關的文章。
- 追蹤「次原子想法」專題,看更多短但實用的簡單想法。
- 追蹤「原紫短文」專題,看如何將簡單想法組合,實踐原子寫作原則。
- 追蹤「Me, Myself & AI」專題,看看AI幫助我寫出的各種隨筆,或許有啟發。
- 訂閱「 紫式書齋」電子報,了解數位寫作,體驗世界文化啟發,掌握數據產業趨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