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想在未來讓更強大的AI更好幫助你?那你也要有足夠的個人數據。這是3個你現在就能開始培養的習慣。

王啟樺
發佈於數位筆記 個房間
2023/08/03閱讀時間約 6 分鐘
raw-image

AI要用得好,要有足夠的個人數據。

本文章分享我於2023年8月利用數位卡片盒持續累積個人文本數據的策略。

存放個人文本數據:盧曼卡片盒的精髓

你對「個人文本數據」的想像是什麼呢?

個人文本數據,就是我們看見遇見任何事情,在心中產生的各種構思想法。人一天會想到各式各樣的內容,但如果沒有記錄下來,那就真的損失了。保持收集個人文本數據的心態,其實,你正在累積個人的數位資產!

而這些數位資產存放的最佳方式,就是(數位版的)盧曼卡片盒筆記法。

盧曼卡片盒筆記法本質是一張超大型的思維導圖,是一顆隨著我們閱歷成長的超級大樹。盧曼卡片盒筆記本身的「樹結構」,非常適合我們構建所謂的「第二大腦」,讓外腦來輔助我們思考。為了在未來更好使用AI,你需要馬上開始學習如何「存放」個人文本數據到「第二大腦」之中。

如何構建數位第二大腦呢?其實很簡單,就是使用2020年代最好的數位筆記軟體:Obsidian。

製造個人文本數據:卡片寫作工作流的簡潔

在Obsidian寫卡片94爽。

記得,卡片 = 想法 + 脈絡。想法就是我們與世間萬物互動後,產生的種種,都該用文本保留下來。而脈絡,就是我們看一個想法的方式。正如同你看「AI」與我看「AI」有不一樣的理解,因為我們的背景脈絡並不一樣。現在就記錄你看這篇文章產生的想法,配合自己的理解脈絡,寫成一張卡片吧!

自己的想法+自己的脈絡 = 對自己最有意義的卡片。

一但會寫卡片,你必須馬上想:「怎麼樣才能寫得多?」寫得多的技術,就做「規模化 Scale」。近代工業高速發展,就是倚靠規模化的技術,讓每個單位時間的產出最大化。規模化技術最重要的元素,就是「標準化」。所以,把卡片寫得多又寫得好的技術,在於如何定義「標準化卡片」,也就是自己寫卡片的技術。

那要如何精進自己寫卡片的技術呢?我都跟著數位社群一起學習。

精進個人文本數據:與數位社群一起學習進步

與數位社群學習,是2020年代最好的學習方式。

我從2021年5月17日開始加入Nick Milo創辦的Linking Your Thinking 社群,至今也26個月。Linking Your Thinking 社群是美國最棒的個人知識管理社群。Nick Milo主要介紹Obsidian用於個人知識管理的實務,定期的工作坊活動可以讓成員學到最新的知識管理技巧。

而我最近收穫最大的,就是學到Remark Relate Reference的數位筆記寫作原則。

原則上,Remark Relate Reference定義一則數位筆記,需要包含3個部分:

  1. Remark: 我會把閱讀心得或者臨時的想法,在Obsidian中發展成一個200-400字的段落。
  2. Relate:這則想法讓我聯想到什麼相關的關鍵字,我會用Direct Link附在Remark段落的下方。例如,這則想法我就會加上:Obsidian,數位筆記,卡片盒筆記法等關鍵字。
  3. Reference:我會在想法最後加上日期,時間,以及這個想法是自己在讀什麼東西的時候獲得的。例如"Self Reflection - 20230803 - 6:29 am - with chapter 20 📕 知識複利筆記術:卡片盒筆記法的數位應用實戰指南" 就表示這個想法是我在2023年8月3號早上6:29閱讀朱騏的新書知識複利筆記術:卡片盒筆記法的數位應用實戰指南的第20章寫出來的。

當你習慣了Remark Relate Reference的數位筆記寫作原則,你就有一套標準化的方式大量製造個人的文本數據,以供未來的AI使用。

這篇文章有趣嗎?你可以繼續閱讀

數位寫作

Obsidian 數位筆記

覺得這篇文章實用嗎?你可以

  • 追蹤我的方格子 ,看更多「原子寫作」與「卡片盒筆記法」相關的文章。
  • 追蹤「次原子想法」專題,看更多短但實用的簡單想法。
  • 追蹤「原紫短文」專題,看如何將簡單想法組合,實踐原子寫作原則。
  • 追蹤「Me, Myself & AI」專題,看看AI幫助我寫出的各種隨筆,或許有啟發。
  • 追蹤「數位筆記」專題,看更多數位筆記的實務法則
  • 追蹤「大綱即寫作」專題,看更多如何用OmniOutliner執行規模化寫作的技術
  • 追蹤「語音寫作」專題,看更多我最新對寫作與閱讀的疑問與思考
  • 訂閱「 紫式書齋」電子報,了解數位寫作,體驗世界文化啟發,掌握數據產業趨勢
349會員
711內容數
Outline as Content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