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8.01.13現場開示阿伯的話精華語錄

閱讀時間約 10 分鐘

以下為蔡師兄現場請示開示時的精華淬句(由筆生紀錄並經過蔡師兄與多位師兄姐多次校正),歡迎多多流通分享!道理就這些,事實就是如此,務必持續看,哪天就突然開竅了!

 

→電子檔案下載:https://drive.google.com/drive/folders/1wjgPbqyYMQDnDT

 

(修行&渡眾篇)

1.  修行的最高境界即是利益一切眾生,而自身的初級功課就是:對外,圓滿一切人、事、物;對內,求得本身的清淨自在。

2.  修行的大忌是邪淫和墮胎;邪淫即「沒有世間夫妻關係而行種種夫妻事」,許多人不知,以為男女朋友一對一,當下專情就可以,其實那是誤解,修行人應謹慎之,中規中矩,凡事要以戒律為準則,莫被「開放」的思想所誤導,破壞自己的法身慧命,尤以修行人自居者,更要小心,避免自己被誤導後又誤導他人;未婚懷孕、墮胎會得天譴,因犯了邪淫及殺業。

3.  有在修行,口不出惡言,不跟人結怨。對外求取諸事圓融,對內要求自性之清淨,莫起分別執著。

4.  世間的東西都是借用而已,人與錢都一樣,生不帶來、死不帶去;修行人莫與人計較,莫起分別執著,有容乃大,面對沒有修行的人,更要放寬心量;小時候比較沒有被汙染、很純潔,大多無憂無慮,但隨著年紀增長煩惱越多,故,對世間的紛紛擾擾,應抱「船過水無痕,雁過湖無影」,方能保持心性的清寧。

5.  不想六道輪迴就要趕快修行。

6.  唸誦《金剛經》,不會「直接」改變心性,因改變心性絕非速成,而是當您長期薰習後,能夠善用經文所說的方式去反省自己,找出盲點,進而改善;能辨別什麼可做,什麼不可做,漸漸產生智慧,而智慧與反省能力也是相輔相成的;盲點即是累世的貪嗔癡等惡習,有盲點就要改善並超越,才能提升心性。

7.  有外來干擾來時,會讓自己的盲點浮現,故修行人遇上考驗,即是改正不良習氣的好機會,要好好把握,並藉此訓練提升自己的意志力。

8.  若欲改善自己,可準備一本筆記本來記錄自己每日的錯誤與過失,在每日晚上回顧每天的紀錄,做為提醒自己的方法,也可在每天靜坐前,沉澱、反省並找出改善方案。

9.  行事要看事理,但若得理不饒人,或事事要顧面子,是自己的執心重,我執、我相未放下所致;人要有理智和智慧,被人家唸,若能忍辱,虛心聆聽並將對方好的意見收納並改善,智慧就會在過程中增長,處事也能漸漸圓融。

10. 我執很重,就要多誦經,善用佛陀教導的智慧來讓自己放下。

11. 有感應是一回事,修行是一回事;不要完全相信第六感,要用智慧去判斷,若沒有智慧,就多多誦經,把自己的智慧找回來。

12. 佛菩薩係無所不在,要不要現相,係因緣,不應執著於此相,避免落入外道的圈套;修行在內心,非在外相,佛來、魔來都只是幻象而已,現佛相的可能是魔,而現魔相的也可能是佛,不論如何,應如如不動,佛來佛斬,魔來魔斬,莫貪求感應而與正法背道而馳。

13. 切莫沉迷執著在神通裡面,否則容易精神錯亂。

14. 修行要如如不動,不理會任何境界、幻境、幻影;若境界一來就被牽著走,則是意志不堅,十分容易陷入外道的圈套,離正法越來越遠,傷害到自己的法身慧命、如來本性。

15. 過去世有修行過,故唸經時若有相應,會有想哭的感覺,是懺悔心的表現與靈識找到自己的根的緣故,切記要更努力的修行渡眾,做佛菩薩的好幫手。

16. 經者,徑也,是指引人走向「如何看得開、如何放得下、如何離苦得樂」的一條明路。

17. 經要唸,運動要做,「健康嘸撇步,至少要走路,每天認真行,最少三千步」(台語)。

18. 修行,重在內修,不在外攀;有形,就有靈,若亂擺偶像、石頭而致外靈侵入,會障礙個人或是家中行運。

19. 人生就是一連串的超越,運要轉好前,事情會較多,如欲俯視欣賞山下風景,需經過一連串的努力攀爬,直至登上高峰。

20. 修行係修正行為,人要學習忍辱、學習與人相處、與人家融入,而不是要人家遷就您、以您為尊;與人融入有一個前提,以不傷害眾生、不利己為前提,若人家要您偷竊或說謊才叫做融入,那最好趕快遠離。

21. 人生過程,愈執著的點,那方面的干擾會愈多,藉由種種不順遂來磨鍊心志,目的是要我們反省盲點、修正盲點、突破盲點;盲點即累世不良的習性,因為習以為常所以若無磨難,則難以發現問題所在。

22. 修行,就是提昇心性和智慧;智慧,就是明辨是非。

23. 唸佛、唸經很簡單,但更重要的是提升心性,即去執心、看開、放下;人,雙手空空地來,也勢必將雙手空空地回去,凡事生不帶來、死不帶去,如此一想,還有什麼是看不開、放不下的;心性有提昇時,黑氣會釋出地更快,離自性清淨又能更進一步。

24. 有修行的人不用太在意犯太歲,因持續有在誦經消解業障與行善布施。

25. 若所遇是善緣,要善緣相續;若所遇是惡緣,則要努力轉為善緣。

26. 「德」觀於忍,一個人的德性,取決於是否能忍,忍受不平、忍受誘惑、忍受艱苦;培養忍耐力,不與人計較,心量寬大,德行自然好。

27. 家人障礙學佛因緣,很多時候係佛菩薩的考驗,考驗您對修行是否意志堅定。

 

(業障篇)

1.  好好地做善事,修心養性,過去所造的業障才能漸漸消解,並且心性提升後可避免再造新殃。

2.  業障來討報時會干擾自身脆弱之處,譬如使自身免疫力下降,導致容易生病,或生病了即便看醫生也很難好轉,因這是靈病,並非純粹的肉體生病。

3.  過去世恣意行淫,造下邪淫墮胎的業力,故本世求子不順,或感情路不順遂,一個人嫁娶一次就好,任何人都一樣。

4.  過去世只顧賺錢,沒有奉養父母,會造成今世家庭不美滿、孤獨的命格,要懺悔並誦經消解因果,方能有改善的機會。

5.  業障較重的人,對於別人的規勸,通常會比較聽不進去,或者容易聽了就忘,此是因習氣與障礙重的緣故,導致性格容易剛愎,或者無法接受對自己真正好的意見。

 

 (福報/補功德/祖德篇)

1.  有錢沒什麼了不起;有錢能夠持善、能夠救濟貧窮,那才了不起。人死留名,虎死留皮,要經營一個企業或工廠,要多持善佈施,作一個企業主,要辦學校,心繫蒼生、百姓的福祉,企業家最值得人敬佩的,非口袋進了多少錢,而是為了造福眾生而付出的美名。

2.  祖先的業障是祖先的事,各人業障各人了,但因子孫會繼承祖先有形無形的財產,好壞都會概括承受,故祖先的德行不佳(即祖德不佳)會禍延子孫、影響家運。

3.  求取功名,並非只有唸經補福德資糧以增加考運,同時也要精進努力讀書,可以每天靜坐使心思沉澱,如此一來讀書時能夠更加專注。

 

(家庭/感情篇)

1.  若現與家人有關的預知相,尤其是身體或是安全類的,則要多多注意;但若是所見的是自己會有多好多發達的預知相,則不要理它。

2.  人生是個磨錬的過程,要樂觀;兒孫自有兒孫福,對事不要太執著,否則會快樂不起來;執心如壓住胸口的一塊大石,使自己呼吸困難、渾身不對勁,若要過得快樂,必須將執心放下,方能神清氣爽,自在安詳。

3.  懷孕期間,要注意營養的攝取,不要吃生冷的食物;多注意胎教,夫妻不要吵架。

4.  無論對錯,只要不是傷天害理之事,對父母都要多忍讓。

5.  就中國歷史演變來看,戰亂頻仍,因律法不周延,故有很多因果業由的發生;閻羅王會依每個人的因緣,將相欠愈深的人紅線牽在一起,兩人磁性會很強進而成為夫妻,待結婚後,因果討報機制啟動,討報者與被討報者都會很痛苦。若欲改善,可因果債、功德還並補善緣圓滿後,夫妻彼此再努力經營並互相包容,家庭能愈趨美滿。

6.  小朋友從小養成的心態與心理建設,係父母的責任;父母要以身作則,要修身養性,多做善事。

7.  能成為一家人,無論善緣、惡緣,都是莫大的緣分。家庭要努力經營,如經營公司一樣;公司不用心經營會倒,家庭不用心維護會散。

 

 

(外靈/沖犯/魔性篇/被下符)

1.  靈若不穩定,人會較焦躁;干擾是來考您的意志是否堅定,是否能放下我執、我相,考驗愈考不過,就愈會考。

2.  若修行人有認真精進,會遇到外道來考驗修行功力,尤其是看您是否抵得住誘惑,是否能如如不動;現在難過,未來才會較順暢,若只想舒服,以後會越來越難過。

3.  愈執著,干擾會愈重。

 

 

(社會環境/其它篇)

1.  其實每個人的本性都是善良的。

2.  人生是個磨鍊的過程,遇事要樂觀,不要執著、操煩,保持正向的心態,盡力過後一切隨緣,去學習放下自己的得失心。

3.  合理的要求是訓練,不合理的要求是磨鍊。人要成為聖神仙佛都是要經歷諸多磨鍊,不是只有訓練而已;若自己做錯,被唸是正常的;若自己做對,被唸是修鍊忍辱。要學技術,更要學忍辱。

4.  人生要多去訓練、歷鍊,以後才能獨當一面;剛出社會,重心不要放在賺大錢,要放在歷鍊與經驗的累積。

5.  工作與學歷能對應是很好,但若覓得的工作與所學不同時,也可活到老,學到老,可以多去歷鍊、多涉獵不同領域,培養自己的能力,以後方能承擔重責大任。

6.  人因夢想而偉大,有夢則希望相隨,無夢,希望就不隨;有夢要築夢,但也要腳踏實地、一步一腳印地去實現。

7.  對於工作的態度,有時候要沈潛,尤其是剛進入一間職場,切莫光芒盡露,要虛心受教培養自己的實力與累積經驗,靜待時機的到來。

8.  人緣不好,表示自身心性要轉;修行,係修正行為,凡事要融入別人,不是自己想怎麼做,就要怎樣。若對方受干擾,對你不好,係在考您的忍辱,也是要反求諸己。

9.  人要不斷地充實自己,要往上看、向上爬,不要小看自己,要提昇自己,時時學習,時時改進,時時超越,日後方能有所作為,利益大眾。

10. 謠言止於智者,切莫人云亦云。

11. 自造善惡,自受因果,人都要為自己所做的事情負完全的責任。

12. 做好事跟修行是兩回事,做好事是增加福報,修行係修正行為,心性要提升,我相要放下,這需要有智慧,智慧要從《金剛經》裡面找。修行不是只有唸佛,而是要提升心性,智慧才會顯露。修行要從基礎打起,了解什麼是因果,可常看《因果濟世集》,此是契入修行的第一步,萬丈高樓平地起。

 

(祖靈篇)

1.  人終究會老,肉體會損耗,若體況已然嚴重受損,強求將對方留下反而是徒增痛苦,若父母壽元已盡,超度其至佛化家庭,對他們才是孝順。

 

raw-image
raw-image
raw-image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此三十二拜文,作爲一個簡單的課,總共三十二拜,很簡單,這個利益初機,讓初機有得修。內容是「約自他感應於三業之間」,我們修行就是要感應。感應就是我是自,佛是他,這個自和他有了感應,就是最好的了。怎麽能得到感應呢?我們身口意在作業,稱爲三業,就是這身口意三個業裏頭,可是在這三業裏頭我們能夠達到自他感應。
    Thumbnail
    此三十二拜文,作爲一個簡單的課,總共三十二拜,很簡單,這個利益初機,讓初機有得修。內容是「約自他感應於三業之間」,我們修行就是要感應。感應就是我是自,佛是他,這個自和他有了感應,就是最好的了。怎麽能得到感應呢?我們身口意在作業,稱爲三業,就是這身口意三個業裏頭,可是在這三業裏頭我們能夠達到自他感應。
    好樂修學正道,不放逸,時常守護自心,才能夠拔除身的苦(要拔除身的苦,其實是從心下手的),就如同大象能夠脫離陷阱、泥沼一樣。
    Thumbnail
    世俗的執著,要越輕越好!世俗的執著有,還是會「帶業」往生;如果太重,重到往生淨土的意願,已經不想往生了。有的人希求淨土,有人是希求穢土。 有的人修著,都沒有修「出離心」,結果發現其實自己的心都在五濁惡世。蓮花生大士開示:「如果你只追求自身的幸福和安樂,你將與無上佛道無緣。」
    學佛者生活要如法 法若不住心 即是空過人生 空過人生就會懈怠 懈怠則將墮落 若能以勇猛的精神 行於正法中 無有間歇就是精進 稱為「精進菩提分」 又名 「精進覺支」
    世間的眾生因為都有生老病死,有的眾生是心也苦,身也苦,又加上他不知道修行,不瞭解無常,不知死賊時常在旁伺察。因此,菩薩或知道修行的人,就不要再加苦給眾生,所以不應該瞋彼,應當修忍辱。
    Thumbnail
    修行在這幾年間忽然變得普及,似乎修行是一種趕潮流的運動,每個人都說自己在修行。修行又是什麼呢?是到寺廟佛道敲缽誦經、是學習各門靈修、是脫離世俗走入深林裡嗎?
    Thumbnail
    以前講大乘佛法給我聽的法師三十二歲「見性」(禪宗講明心見性),他跟我講的時候快六十了。他說:「你知道什麼是佛的境界嗎?佛的境界就是一切遍知。眾生的六道輪迴、一切的苦難、一切的罪業,祂只有一念心:『這些都是我的責任,我都要處理,都扛起來了。』」
    Thumbnail
    本文介紹了修心修行中遠離惡習、行善道的重要性,介紹了不隨轉善心要定住的重要性,分析了在善事中潛藏的一些意念和習性。最後,提出在生活中,要遠離惡習,不斷修心修行的重要性。
    Thumbnail
    人們通常養成以知、欲過生活的習慣,但在道裡,使民無知無欲,是要放下知、欲的,要放下個人的想法、習性、個性等。在知道如何走入道後,第四章則是說明我們要如何真正在道裡,而能體驗到道帶給我們什麼力量。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此三十二拜文,作爲一個簡單的課,總共三十二拜,很簡單,這個利益初機,讓初機有得修。內容是「約自他感應於三業之間」,我們修行就是要感應。感應就是我是自,佛是他,這個自和他有了感應,就是最好的了。怎麽能得到感應呢?我們身口意在作業,稱爲三業,就是這身口意三個業裏頭,可是在這三業裏頭我們能夠達到自他感應。
    Thumbnail
    此三十二拜文,作爲一個簡單的課,總共三十二拜,很簡單,這個利益初機,讓初機有得修。內容是「約自他感應於三業之間」,我們修行就是要感應。感應就是我是自,佛是他,這個自和他有了感應,就是最好的了。怎麽能得到感應呢?我們身口意在作業,稱爲三業,就是這身口意三個業裏頭,可是在這三業裏頭我們能夠達到自他感應。
    好樂修學正道,不放逸,時常守護自心,才能夠拔除身的苦(要拔除身的苦,其實是從心下手的),就如同大象能夠脫離陷阱、泥沼一樣。
    Thumbnail
    世俗的執著,要越輕越好!世俗的執著有,還是會「帶業」往生;如果太重,重到往生淨土的意願,已經不想往生了。有的人希求淨土,有人是希求穢土。 有的人修著,都沒有修「出離心」,結果發現其實自己的心都在五濁惡世。蓮花生大士開示:「如果你只追求自身的幸福和安樂,你將與無上佛道無緣。」
    學佛者生活要如法 法若不住心 即是空過人生 空過人生就會懈怠 懈怠則將墮落 若能以勇猛的精神 行於正法中 無有間歇就是精進 稱為「精進菩提分」 又名 「精進覺支」
    世間的眾生因為都有生老病死,有的眾生是心也苦,身也苦,又加上他不知道修行,不瞭解無常,不知死賊時常在旁伺察。因此,菩薩或知道修行的人,就不要再加苦給眾生,所以不應該瞋彼,應當修忍辱。
    Thumbnail
    修行在這幾年間忽然變得普及,似乎修行是一種趕潮流的運動,每個人都說自己在修行。修行又是什麼呢?是到寺廟佛道敲缽誦經、是學習各門靈修、是脫離世俗走入深林裡嗎?
    Thumbnail
    以前講大乘佛法給我聽的法師三十二歲「見性」(禪宗講明心見性),他跟我講的時候快六十了。他說:「你知道什麼是佛的境界嗎?佛的境界就是一切遍知。眾生的六道輪迴、一切的苦難、一切的罪業,祂只有一念心:『這些都是我的責任,我都要處理,都扛起來了。』」
    Thumbnail
    本文介紹了修心修行中遠離惡習、行善道的重要性,介紹了不隨轉善心要定住的重要性,分析了在善事中潛藏的一些意念和習性。最後,提出在生活中,要遠離惡習,不斷修心修行的重要性。
    Thumbnail
    人們通常養成以知、欲過生活的習慣,但在道裡,使民無知無欲,是要放下知、欲的,要放下個人的想法、習性、個性等。在知道如何走入道後,第四章則是說明我們要如何真正在道裡,而能體驗到道帶給我們什麼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