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要什麼有什麼的孩子,最後會非常不快樂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在生活中常看到許多驕縱奢華,目空一切的小孩,感慨之餘不免想到,難道他們的父母親不知道這樣反而會害了孩子嗎?甚至也有許多家境一般的家庭,他們的孩子到了三十來歲,在保護之下變成了逃避工作與挑戰,無所事事在家當米蟲的「啃老族」。

  已有許多研究指出,一個要什麼有什麼的孩子,最後會非常不快樂,美國有個調查也發現,富裕家庭長大的孩子,罹患憂鬱症的比例是平均值的三倍。

  孩子若是在家長的過度保護以及過度安排之下,會養成了既被動又不成熟的個性。總覺得我們必須容許孩子可以受苦,可以難過,甚至也可以受點挫折好好的哭一場。

  我也看到許多家長誤解了開放教育的意思,覺得要當孩子的朋友,甚至以為從小讓孩子自由自在毫無約束,才能養成豐富地創造力與發展天賦才能,可是德國哲學家亞斯培卻曾說:「沒有權威,便沒有自由。」我深深以為,孩子的常規養成,是教育最重要的核心。

  我們看到許許多多才氣縱橫的大人,到頭來卻一事無成,我想主要原因是缺乏某些紀律的訓練,不要說在類似馬拉松賽的人生旅程中,面對一道又一道的關卡與挑戰,需要不斷地學習新的知識,也要有堅強的毅力與面對挫折不氣餒的靭性,這都要有紀律以及自律的習慣,因此,讓孩子養成好的生活常規,也許比什麼才藝或考試成績來得重要。

  生活常規包括生活習慣與生活態度。在生活習慣方面,比如我家的雙胞胎女兒,從一出生起,我們就很注意她們的生活作息,必須嚴格遵守幾點鐘就要熄燈就寢,幾點鐘起床,同時飲食習慣也是嚴格要求,家裏沒有任何包裝飲料或垃圾食品,只能喝白開水,正餐簡單但符合健康要求,上了小學之後除了上學的東西都得自己打理之外,每天也必須分擔家事,另外因為要她們養成運動的習慣,因此鼓勵她們加入運動型的社團並且參加成為校隊,透過比賽與每天的練習,養成每天都會運動的習慣。

  至於生活態度方面,我們比較重視養成她們積極且正面的思考,不講別人的閒話,更不能批評別人,協助她們學會訂定計劃,安排自己的學習進度之後,在生活中就給她們很多自由選擇權,並且要她們承擔自己選擇的後果。

  因為有之前的常規要求之後,長大一點的放任她們自由選擇與安排自己的生活時,身為家長的我們也可以比較放心。

  我相信許多家長也知道常規養成的重要性,但是卻因為每天得跟孩子大小聲,不斷指責之下親子關係弄得不好之外,大人身心也很疲累。其中最大的關鍵,除了父母自己要以身作則之外,教養的要求也要有一致性,讓孩子知所依循,決不能同一個行為,有時候可以,有時候卻又不行,當要求的標準會隨大人的情緒而變化時,孩子無法口服心服,那麼這些常規也不可能變成終生跟隨的習慣了!

  以溫柔而堅定的方式建立孩子的規矩,要孩子為自己的行為負責,承担後果,大概是現代忙碌父母最該學習的,因為我看到許多在職場上非常能幹頂尖的父母,忙得沒有時間陪孩子,偏偏一出現時就是動嘴責罵批評孩子,不然就恰恰相反滿懷愧疚地寵壞孩子,養出一個沒有規矩又自我中心的小霸王。

  其實孩子需要被限制,也渴望生活中有個可以遵循的底線,這是父母必須知道的秘密。當孩子知道他們可以自由活動的安全底線在那裏,什麼事情可以做,什麼事情不可以做,當孩子很清楚地知道生活中有這麼一道絕不可越界的圍牆,反而可以讓他們很有安全感地成長與發展。

raw-image


    avatar-img
    1.5K會員
    2.1K內容數
    隨著歲月遞變,我自己還是有些主題想比較有系統地寫,另一方面也知道自己需要外力督促,不然恐怕會沉溺在書本裡,懶得動筆。剛好vocus找我進來寫作,或許對我而言,這是個好機會,可以更有效率地把幾個主題整理出來。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李偉文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在民國六○年代讀建中卻拒絕考聯考的吳祥輝,在近年寫的書中這麼提醒大家:「創新和勇氣早已遠離台灣校園,台灣的教育讓孩子失去獨立思考的能力。學校時代失去的能力,長大後就算是拿到博士學位,也絕不會變得更聰明。」   我想,大部份關心台灣教育的家長,都會同意這一段話,就像有位著名的生理學家曾如此感慨:「學
    曾經到新竹女中周會演講,結束後有幾位學生留下來希望我幫忙在書上簽名,有位高二學生很興奮地分享她的閱讀經驗。說她非常喜歡看小說,也喜歡參加社團活動,覺得課本既枯燥乏味,以後也根本用不到,原本打算放棄學校課業,但是看了我書上寫的一段我與讀中學的女兒討論的讀書的目的,被我說服了,所以現在又乖乖耐下心來面對
    理財教育核心應該是讓孩子知道世界上資源是有限的,人的欲望必須被節制,我們要學會珍惜與分享。     是的,錢的最大用途是分享與創造人類真正的幸福,英國哲學家培根說:「金錢就像肥料,不播灑灑出去就不能算是好東西。」培根那個時代的肥料大都是動物的糞便,所以他的意思是灑出去分享是有用的,但留在手邊會發臭
      前幾天因為臨時多了颱風假,在家裡閒來無事,就在臉書的粉絲團貼了一篇舊文章,內容是談台灣環境的特色。     原本只是隨意貼,一方面是墊檔的性質,另一方面因為颱風來,大家正密切關心颱風路徑時,談談台灣地理位置以及環境特色,也有點應景之意。     想不到貼出後有那麼大的迴響,第一天就有一萬多人
      看完由生態工法基金會所拍攝發行的「里山台灣」紀錄片,雙胞胎女兒妹妹B寶就提出要求:「我們下個周末假日就到影片裡介紹的八煙聚落爬山好不好?」     姊姊也附議:「八煙聚落這個名字好浪漫,水梯田映照著山景雲影,也好美喔!」     我答應她們:「我問問那些生態工法基金會的朋友,看他們哪時候需要
     什麼是浪漫呢?   我想,浪漫是一種態度,而不是一種行為的表相。   浪漫是一種生命的情操,是心靈更崇高的呼喚,是生活中不斷地實踐與堅持,更是生命能量的大量釋放。   同時,浪漫也是給自己心靈留一點空間,給現在的生活留點空間,給未來的生命留點空間。   不過,這在愈來愈現實的社會中,浪漫的
    在民國六○年代讀建中卻拒絕考聯考的吳祥輝,在近年寫的書中這麼提醒大家:「創新和勇氣早已遠離台灣校園,台灣的教育讓孩子失去獨立思考的能力。學校時代失去的能力,長大後就算是拿到博士學位,也絕不會變得更聰明。」   我想,大部份關心台灣教育的家長,都會同意這一段話,就像有位著名的生理學家曾如此感慨:「學
    曾經到新竹女中周會演講,結束後有幾位學生留下來希望我幫忙在書上簽名,有位高二學生很興奮地分享她的閱讀經驗。說她非常喜歡看小說,也喜歡參加社團活動,覺得課本既枯燥乏味,以後也根本用不到,原本打算放棄學校課業,但是看了我書上寫的一段我與讀中學的女兒討論的讀書的目的,被我說服了,所以現在又乖乖耐下心來面對
    理財教育核心應該是讓孩子知道世界上資源是有限的,人的欲望必須被節制,我們要學會珍惜與分享。     是的,錢的最大用途是分享與創造人類真正的幸福,英國哲學家培根說:「金錢就像肥料,不播灑灑出去就不能算是好東西。」培根那個時代的肥料大都是動物的糞便,所以他的意思是灑出去分享是有用的,但留在手邊會發臭
      前幾天因為臨時多了颱風假,在家裡閒來無事,就在臉書的粉絲團貼了一篇舊文章,內容是談台灣環境的特色。     原本只是隨意貼,一方面是墊檔的性質,另一方面因為颱風來,大家正密切關心颱風路徑時,談談台灣地理位置以及環境特色,也有點應景之意。     想不到貼出後有那麼大的迴響,第一天就有一萬多人
      看完由生態工法基金會所拍攝發行的「里山台灣」紀錄片,雙胞胎女兒妹妹B寶就提出要求:「我們下個周末假日就到影片裡介紹的八煙聚落爬山好不好?」     姊姊也附議:「八煙聚落這個名字好浪漫,水梯田映照著山景雲影,也好美喔!」     我答應她們:「我問問那些生態工法基金會的朋友,看他們哪時候需要
     什麼是浪漫呢?   我想,浪漫是一種態度,而不是一種行為的表相。   浪漫是一種生命的情操,是心靈更崇高的呼喚,是生活中不斷地實踐與堅持,更是生命能量的大量釋放。   同時,浪漫也是給自己心靈留一點空間,給現在的生活留點空間,給未來的生命留點空間。   不過,這在愈來愈現實的社會中,浪漫的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現在開始,是媽媽也要活出自己的時代。這一篇收錄了《女兒是吸收媽媽情緒長大的》書中的摘錄。
    Thumbnail
    研究指出父母的育兒觀念對孩童個性影響並不深遠,不需要做到完美,而是放鬆心情,享受親子關係。超過9個月的孩子應由更專業的育兒人士照顧,或全職母親可以投入照顧一群幼童。父母應尊重孩子,擁有過份的憂慮只是負擔。
    Thumbnail
    對子女過於執著的父母,雖然出於愛和關心,但這種執著往往會引發一系列負面的後果,影響子女的心理健康和人格發展。以下是一些常見的後果:  一、孩子缺乏獨立性和自主性  過度保護和控制的父母通常不允許孩子獨立做決定或承擔責任。這會導致孩子在成長過程中缺乏獨立性和自主性,無法有效地應對生活中的挑戰和困難
    Thumbnail
    但越是不逼小孩,反而對自己的要求會更嚴苛。我自己很有感觸。 家裡人對自己沒什麼要求,反倒是自己快把自己期望放得很高,好像不做點什麼就會對不起他們一樣,這樣其實給自己壓力很大。 別人是父母給孩子壓力,我們這樣子是自己為難自己。 明明父母也是希望孩子開心,卻不停的想往上爬,因為他們對自己的寬恕,而感到愧
    Thumbnail
       當兒童正常化,發展好人類傾向,那自然是朝善的方向去發展,擁有足夠的愛及接納,會尋找自身的價值及意義,於是幫助他人及環境的行為就會產生了。成人應用愛及尊重的態度,屏除成見,觀察與幫助孩子發展人類傾向。不求上進的人必是童年時期沒有發展好人類傾向。   照顧者對孩子從小到大的言語,會成為孩子長大後
    Thumbnail
    這篇文章討論了家長在面對青少年孩子遲遲不願意上學時的困惑與壓力,並提出瞭解決問題的策略。作者透過對家長與青少年間關係的分析,提出了照顧自己與明確界線的重要性,並強調父母親需要先照顧好自己的情緒才能更好地照顧孩子。
    Thumbnail
    參加高中生學校家代會,家長們為了自己的小孩都願意盡心付出,但對小孩是否真的有益?家長組織陪唸團隊並提供點心,但這樣的照顧可能反而影響孩子的獨立性訓練。教育上,最重要的是品德,而學業則可能受到遺傳影響。大家對於小孩教養有什麼想法呢?
    Thumbnail
    書中談及過度的教養可能對孩子心理造成的負面影響,主張父母放下過度管教,創造理解和諧的教養環境。
    Thumbnail
    隨著社會經驗遞增,我就越是敬畏「家長」這身分。當父母不光要背負經濟壓力、告別自己習慣的生活,最重要是你能否給予孩子足夠的愛與關懷。因為養育孩子不是實驗,不能推倒重來,家長的一舉一動都會對孩子心理影響深遠。 就如我近幾年與他人相處時,意識到自己會慣性自責,追溯過去才明白到這是受父母影響而形成的習慣。
    Thumbnail
    在現在的社會裡,大人講的話,一定就是安全的路嗎? 讀完那篇文章,真的心有戚戚焉,雖說現在很多家長比起從前,教育心態已經開放了不少,但又有多少家長,可以真的放手到支持孩子追求自己心
    Thumbnail
    現在開始,是媽媽也要活出自己的時代。這一篇收錄了《女兒是吸收媽媽情緒長大的》書中的摘錄。
    Thumbnail
    研究指出父母的育兒觀念對孩童個性影響並不深遠,不需要做到完美,而是放鬆心情,享受親子關係。超過9個月的孩子應由更專業的育兒人士照顧,或全職母親可以投入照顧一群幼童。父母應尊重孩子,擁有過份的憂慮只是負擔。
    Thumbnail
    對子女過於執著的父母,雖然出於愛和關心,但這種執著往往會引發一系列負面的後果,影響子女的心理健康和人格發展。以下是一些常見的後果:  一、孩子缺乏獨立性和自主性  過度保護和控制的父母通常不允許孩子獨立做決定或承擔責任。這會導致孩子在成長過程中缺乏獨立性和自主性,無法有效地應對生活中的挑戰和困難
    Thumbnail
    但越是不逼小孩,反而對自己的要求會更嚴苛。我自己很有感觸。 家裡人對自己沒什麼要求,反倒是自己快把自己期望放得很高,好像不做點什麼就會對不起他們一樣,這樣其實給自己壓力很大。 別人是父母給孩子壓力,我們這樣子是自己為難自己。 明明父母也是希望孩子開心,卻不停的想往上爬,因為他們對自己的寬恕,而感到愧
    Thumbnail
       當兒童正常化,發展好人類傾向,那自然是朝善的方向去發展,擁有足夠的愛及接納,會尋找自身的價值及意義,於是幫助他人及環境的行為就會產生了。成人應用愛及尊重的態度,屏除成見,觀察與幫助孩子發展人類傾向。不求上進的人必是童年時期沒有發展好人類傾向。   照顧者對孩子從小到大的言語,會成為孩子長大後
    Thumbnail
    這篇文章討論了家長在面對青少年孩子遲遲不願意上學時的困惑與壓力,並提出瞭解決問題的策略。作者透過對家長與青少年間關係的分析,提出了照顧自己與明確界線的重要性,並強調父母親需要先照顧好自己的情緒才能更好地照顧孩子。
    Thumbnail
    參加高中生學校家代會,家長們為了自己的小孩都願意盡心付出,但對小孩是否真的有益?家長組織陪唸團隊並提供點心,但這樣的照顧可能反而影響孩子的獨立性訓練。教育上,最重要的是品德,而學業則可能受到遺傳影響。大家對於小孩教養有什麼想法呢?
    Thumbnail
    書中談及過度的教養可能對孩子心理造成的負面影響,主張父母放下過度管教,創造理解和諧的教養環境。
    Thumbnail
    隨著社會經驗遞增,我就越是敬畏「家長」這身分。當父母不光要背負經濟壓力、告別自己習慣的生活,最重要是你能否給予孩子足夠的愛與關懷。因為養育孩子不是實驗,不能推倒重來,家長的一舉一動都會對孩子心理影響深遠。 就如我近幾年與他人相處時,意識到自己會慣性自責,追溯過去才明白到這是受父母影響而形成的習慣。
    Thumbnail
    在現在的社會裡,大人講的話,一定就是安全的路嗎? 讀完那篇文章,真的心有戚戚焉,雖說現在很多家長比起從前,教育心態已經開放了不少,但又有多少家長,可以真的放手到支持孩子追求自己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