誠實媽媽經|規律生活有助情緒穩定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前陣子看到媽媽社團有篇文章↓

Q.有沒有人「小孩叫不起來就幫他請假」,所以大家會怎麼處理叫不醒小孩的問題呢?

在這個個案中,留言罵聲一片,還有人超直白表示「叫不起來就早點起來叫,沒叫醒是大人責任感不足」,雖然這句話很凶,但讓小小孩開始建立常規的確是家長的工作,培養他規律的生活習慣,每天按時上床睡覺起床去學校、自己收拾書包、收玩具、刷牙洗臉吃飯,是培養小孩的責任心也是修煉家長的心智。

建立規律生活對小孩情緒穩定有很大的幫助

規律生活型態可以讓小孩的情緒處於穩定的情況,因為小孩通常還沒發展出高能的應變能力,太多的變化容易造成他們情緒亢奮與焦慮,長時間的亢奮與焦慮會再次影響到小孩的作息與情緒。

小孩的情緒也容易影響大人的情緒,小孩不停的情緒失控容易讓大人跟著理智斷線,形成一個惡性循環。按時吃飯喝水、按時睡覺,在生理需求優先被滿足了以後,小孩自然有比較多能夠冷靜的資本,如果小孩情緒不好,排除了生理上的問題以後更容易能找出原因。

有很多人總會說「他還小嘛」!

說他還小這種話就是同時為大人與小孩找藉口,因為「還小」大人可以「不教育」,因為「還小」小孩可以「不學習」,忽略小孩是學習力非常強的生物。有時候就會因為「他還小」這個不正確的觀念錯失了最好的教育時機。

其實不只是小孩,成人在有了小孩以後也要重新建立一套生活常規,是跟小孩共同擁有的,並不是說有了小孩以後要配合小孩,而是要找出一套適合全家人的模式,全家人一起施行、遵守。


raw-image

如果您喜歡我的文章,請幫我點擊小愛心,鼓勵我持續寫作。我會將文章持續更新在《王小姐的點讀筆》,歡迎您追蹤我的專題,或用一杯大熱拿訂閱。祝好。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Life捧烹
31.1K會員
231內容數
從2021年開始頻率不一的更新文章,集結我在各方面的心得。 在各個專題分類中,紀錄著我對各種不同事物的熱情與努力,希望這份熱情與溫暖能夠透過文字傳遞給更多人。 你好,我是王小姐,一個老新竹人。
Life捧烹的其他內容
2024/01/25
父母的個人成長和過去經歷都會影響教養小孩的方式。推薦大家讀《蛤蟆先生去看心理師》,對教養和自我成長都有很大的啟發作用。
Thumbnail
2024/01/25
父母的個人成長和過去經歷都會影響教養小孩的方式。推薦大家讀《蛤蟆先生去看心理師》,對教養和自我成長都有很大的啟發作用。
Thumbnail
2023/01/31
要不要帶小孩出國旅遊?想起疫情以前每次帶小孩出國都會被說:「他那麼小以後不會記得啦!」(疫情前小孩未滿兩歲)他記不記得真的不重要啊!帶小孩出國,那些回憶是屬於全家人的,他記不記得不是重點,重點是身為爸媽的我們永生難忘。
Thumbnail
2023/01/31
要不要帶小孩出國旅遊?想起疫情以前每次帶小孩出國都會被說:「他那麼小以後不會記得啦!」(疫情前小孩未滿兩歲)他記不記得真的不重要啊!帶小孩出國,那些回憶是屬於全家人的,他記不記得不是重點,重點是身為爸媽的我們永生難忘。
Thumbnail
2022/12/13
很常聽到人說:「唉唷他還小,不懂啦!」其實小孩都懂,只是沒有說出來。正在育兒的你,千萬不要抱有這樣的心態。
Thumbnail
2022/12/13
很常聽到人說:「唉唷他還小,不懂啦!」其實小孩都懂,只是沒有說出來。正在育兒的你,千萬不要抱有這樣的心態。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曾經有個個案來諮商時告訴我,他的焦慮來源就是他家的小朋友,小朋友大約1-2歲,正值好動愛玩,一發生事情又會哭的呼天搶地的階段。 那發生什麼事呢?從沒有人陪著他玩,或他要的玩具不給他,或是不想要吃飯,剛睡起來等都會,好像任何點小事沒有順他的意,他就用哭來表達抗議。然後照顧的過程就是在抱起他、安撫、眼神
Thumbnail
曾經有個個案來諮商時告訴我,他的焦慮來源就是他家的小朋友,小朋友大約1-2歲,正值好動愛玩,一發生事情又會哭的呼天搶地的階段。 那發生什麼事呢?從沒有人陪著他玩,或他要的玩具不給他,或是不想要吃飯,剛睡起來等都會,好像任何點小事沒有順他的意,他就用哭來表達抗議。然後照顧的過程就是在抱起他、安撫、眼神
Thumbnail
以下為一位有緣人分享,來文照登: 最近發現一個人心靈上的安定感,可以影響工作的穩定度、生活常規的建立,以及周遭氛圍的祥和感。學前教育的常規和人格建立,確實是奠定孩子日後是否擁有健全人格發展和穩定工作的能力、心態及抗壓性,這是所有當父母和教育工作者都必須重視的問題。 最近去向一些前輩討教一些孩子的相關
Thumbnail
以下為一位有緣人分享,來文照登: 最近發現一個人心靈上的安定感,可以影響工作的穩定度、生活常規的建立,以及周遭氛圍的祥和感。學前教育的常規和人格建立,確實是奠定孩子日後是否擁有健全人格發展和穩定工作的能力、心態及抗壓性,這是所有當父母和教育工作者都必須重視的問題。 最近去向一些前輩討教一些孩子的相關
Thumbnail
不要小看小孩對父母的控制力,我家不到5歲的小孩,就很會指使我做很多事,例如:收玩具、陪玩、出門搭公車..等。 愛是建立在雙方身體、心理都健康,還有體力都充沛下進行,最常發生的狀態是有一方累了而硬撐,然後稍稍不如意時,小孩情緒就爆發大哭大鬧,而我早已經疲倦不已。 小茹以自己的親身經驗,就三個方面,來談
Thumbnail
不要小看小孩對父母的控制力,我家不到5歲的小孩,就很會指使我做很多事,例如:收玩具、陪玩、出門搭公車..等。 愛是建立在雙方身體、心理都健康,還有體力都充沛下進行,最常發生的狀態是有一方累了而硬撐,然後稍稍不如意時,小孩情緒就爆發大哭大鬧,而我早已經疲倦不已。 小茹以自己的親身經驗,就三個方面,來談
Thumbnail
「當孩子情緒失控,但趕著出門、趕著重要事情時,怎麼辦?」 這是我在工作中,最常被問到的問題。 孩子亂發脾氣時,孩子卡在情緒中,找方式,讓孩子動一動,讓孩子練習不卡在當下情緒裡,運用這個原則: 「動起來可讓孩子穩定下層情緒腦,並開始連結上層理性腦」 協助孩子一次又一次建立調節情緒的大腦迴路。 比如:
Thumbnail
「當孩子情緒失控,但趕著出門、趕著重要事情時,怎麼辦?」 這是我在工作中,最常被問到的問題。 孩子亂發脾氣時,孩子卡在情緒中,找方式,讓孩子動一動,讓孩子練習不卡在當下情緒裡,運用這個原則: 「動起來可讓孩子穩定下層情緒腦,並開始連結上層理性腦」 協助孩子一次又一次建立調節情緒的大腦迴路。 比如:
Thumbnail
規律生活型態可以讓小孩的情緒處於穩定的情況,因為小孩通常還沒發展出高能的應變能力,太多的變化容易造成他們情緒亢奮與焦慮,長時間的亢奮與焦慮會再次影響到小孩的作息與情緒。
Thumbnail
規律生活型態可以讓小孩的情緒處於穩定的情況,因為小孩通常還沒發展出高能的應變能力,太多的變化容易造成他們情緒亢奮與焦慮,長時間的亢奮與焦慮會再次影響到小孩的作息與情緒。
Thumbnail
小孩成長的過程,會觀察大人的互動模式發展出自己與其他人的相處模式,也會因為在與大人互動的過程中發展出一些行為。他們是很直觀的生物,沒辦法同時理解好幾種標準,所以從小建立規則是很重要的一件事。
Thumbnail
小孩成長的過程,會觀察大人的互動模式發展出自己與其他人的相處模式,也會因為在與大人互動的過程中發展出一些行為。他們是很直觀的生物,沒辦法同時理解好幾種標準,所以從小建立規則是很重要的一件事。
Thumbnail
在教養得過程中,我們發現要做得更多的是同理,先釐清自己的思緒、理解自己、再同理小孩。通常同理小孩得過程中,都伴隨著自己小時候的影子,有時候覺得,養小孩這件事情,其實也療癒了自己,那個曾經因為某些事情而受傷的自己,一點一點的,在養小孩的過程中,被治癒了。
Thumbnail
在教養得過程中,我們發現要做得更多的是同理,先釐清自己的思緒、理解自己、再同理小孩。通常同理小孩得過程中,都伴隨著自己小時候的影子,有時候覺得,養小孩這件事情,其實也療癒了自己,那個曾經因為某些事情而受傷的自己,一點一點的,在養小孩的過程中,被治癒了。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