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於 2023/08/13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古詩十九首〈驅車上東門〉簡析

驅車上東門,遙望郭北墓。白楊何蕭蕭,松柏夾廣路。
下有陳死人,杳杳即長暮;潛寐黃泉下,千載永不寤。
浩浩陰陽移,年命如朝露;人生忽如寄,壽無金石固。
萬歲更相迭,聖賢莫能度;服食求神仙,多為藥所誤。
不如飲美酒,被服紈與素。


注釋:

1[驅車上東門,遙望郭北墓。]東門,洛陽東城三門中最近北的城門;郭北,即城北,洛陽城北邊的北邙山,古多陵墓,始自東漢光武帝建武十一年城陽恭王葬於此,後世遂成為著名公墓地帶。

2[白楊何蕭蕭,松柏夾廣路。]白楊、松柏皆樹名。《太平御覽》:「《禮系》曰:天子墳樹松,諸侯樹柏,卿大夫樹楊,士樹榆,尊卑差也。」古代墓地上多栽種松柏白楊,用以堅固墳墓的土壤。蕭蕭,木葉悲風之聲,白楊葉圓如杏,微風則顫,發聲蕭蕭使人心悲。廣路,墓道。

3[下有陳死人,杳杳即長暮;]陳死人,指久死之人,語本《莊子》:「人而無人道,是之謂陳死人也。」杳杳,幽暗;即,就;長暮,即長夜。

4[潛寐黃泉下,千載永不寤。]潛寐,睡;黃泉,有泉水的地下,古以五色(白青黑赤黃)配五行(金木水火土),地為土屬黃,或說以「天地玄黃」,泉在地下,故稱黃泉。今以黃泉代稱人死後居住的地方;寤,醒來,故稱死為「長眠」。

5[浩浩陰陽移,年命如朝露;]浩浩,水流無邊無際的樣子;陰陽,指時間;年命,即壽命;朝露,早上的露水,太陽一曬就乾,古用以喻生命之短促,如樂府〈薤露歌〉:「薤上朝露何易晞!露晞明朝更復落,人死一去何時歸!」

6[人生忽如寄,壽無金石固。]寄,指寓居,不久即歸。《尸子》:「人生於天地之間,寄也。」

7[萬歲更相迭,聖賢莫能度;]更,音ㄍㄥ,更迭。萬歲,自古。指生死更迭永無了時。度,通「渡」,指超過。

8[服食求神仙,多為藥所誤。]服食,就是食,習慣上用以說道家服食長生之藥。

9[不如飲美酒,被服紈與素。]被服,即穿著;紈、素,都是白色的絲織品。賞析:

本詩是流蕩洛陽的遊子,看到北邙山墳墓所觸發的人生慨歎。
作者將眼前墳墓蕭瑟之景、長眠地底的「陳死人」、生命短促「如朝露」等人生現實連結起來,故興發生命無常,應當及時行樂的思想,這是古詩常有的主題。

本詩也是古詩中,句句相生的一個很好例證。
先因為上東門,是往城北邊,所以看到的會是「郭北墓」;在當地看到白楊、松柏等樹木,圍繞著墳墓群;看到墳墓想到下面有「陳死人」,長眠不醒,下句「潛寐黃泉下,千載永不寤」是感慨更深;因為死人不會醒來,所以想到「陰陽」推移,而活著的人其實也總有天會死去,人命就如「朝露」一樣;所以人活著一輩子是「寄」寓在此,壽命是不如「金石」那樣永恆堅固的;這樣生死的更迭,就連「聖賢」也「莫能度」;所以見到有人總是「服食求神仙」企圖長生不死,其實都是「多為藥所誤」;如此一來,「不如飲美酒」、穿華服,讓這短暫的一輩子快快樂樂的度過好了。(可參朱筠《古詩十九首說》)

這首詩可以用兩個層次來看。
第一層次是前八句,言死者。
首四句是「敘」,敘述所經過所見情景,次二句是「寫」,寫沒有眼見但是存在的事實,也就是墳墓下皆死人,再次二句是「議」,推敲出墓中死人是「千載永不寤」。
浩浩以下是第二個層次,言生者。
這部份也是兩句一轉,每一轉都有邏輯,最後得出結論。

王國維《人間詞話》有評說到《古詩十九首》中這些講及時行樂的詩:「『生年不滿百,常懷千歲憂。晝短夜苦長,何不秉燭遊?』『服食求神仙,多為藥所誤。不如飲美酒,被服紈與素。』寫情如此,方為不隔。」
所說的「不隔」即是指作者與讀者間的距離,因為這類詩寫的都是從自己經驗所得的感覺,具有典型意義,可以引起讀者心中的共鳴,所以兩方不會相乖隔。
本詩寫的都是人生現實,是極為平常的現象,但用概括的語言表達,卻人人能理解。
人生苦短,及時行樂,這並不是道家的專利言語,卻是經由道家的概念更淺顯使人接受。畢竟儒家主張積極用世,與道家的無為自然殊為異調。以儒士自命的不遇之士,不得志之餘,自然容易轉投道家懷抱。而這不得志,又往往來自大時代環境的反映,看歷來詩文,政治社會不穩定、文人沒有出頭天的時代,通常牢騷之音也比較多。至於得志後又失志,那是另外一種情況了,即貶謫文學,淵遠流長,此不贅述。

讀完此詩,讀者不妨思考一下,是否認同詩中的思想。
人生縱然苦短,卻並非一個負面的、無用的歷程。
這樣的一趟旅程,要輕輕鬆鬆地度過、及時行樂,自然是一種選擇。
也有人選擇要做一番事業、成就某些自己覺得值得的東西,不論是具體的功名、學問,或者抽象的人際情感。
選擇操之在己,而你,打算怎麼做呢?

參考資料:馬茂元《古詩十九首探索》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5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