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8-15|閱讀時間 ‧ 約 3 分鐘

以終為始

不知道你有沒有試過看完書之後,突然很空虛,或者是思維如被昇華了,但是要想說出什麼具體的得著,好像又說不太出來。


問題到底出在了哪裡呢?很多時候都是缺少了 “消化” 和 “實踐”。即使是最傳統的 I/O(Input Output System) 也會有 Input → Process → Output,但是 Process 卻是最容易被忽視的程序,甚至可以說,因為大家好像都太注重 Input 了(亞洲的填鴨制度更是如此),但是我們的 Input 其實已經不少了。


我覺得整個學習的系統可以分為 Input → Digest → Practice → Output。看到新的知識,首先我們要理解,然後學會它,之後就是實踐,最後就是有產出,那如果在實踐的過程發現自己還有不會的知識,那就回到 Input。


這也是為什麼舉例會讓學習變得簡單,不論是我當初學期權的時候,還是我跟一個沒學過期權的朋友分享什麼是 Covered Call/Put 的時候。空口白話終究是虛無縹緲,讓他明白的方法很簡單,把期權鏈拿出來,看著說,就懂了。這其實就是有點寓實踐於理解,不過這裡的實踐是模擬的。


說完了理解,就要說實踐了。要知道一件事,知道和做過是兩回事。讀完《FQ 思維 投資其實很簡單》之後,我知道什麼是信貸週期,也再去複習了一下美林時鐘,加息週期。但是我也僅限於知道 stagflation 之後就是債券表現最佳的時期,但是什麼時候才被稱為 stagflation 到 reflation 的轉折點呢?什麼時候會踏入下一個階段?怎麼判斷現在是什麼階段?什麼時候是購買債券的最好時機?這些我通通都不知道,而這些就是需要去實踐的。


一人創富裏面說得很好,凡事都以結果為導向,讀 50 萬字不是結果(input),寫 5 萬字才是(output),這就是以終為始。也要設定一個有趣的目標,書裡面說“擁有多少流量不是終點,而是當你擁有這麼多流量,你想幹什麼?”。這句話也引起的我的反思,一、看多少本書不是重點,寫出多少心得覺悟才是;二、假設我就以每看一本書就寫 1 萬字為目標,那我想有什麼結果?可能 5 萬字之後,我對宏觀經濟的判斷會有所進步,資產配置的能力也因此上升吧,從而完善我的投資組合,那就從這一篇開始吧。


這裡引用兩句我很喜歡的名言作結吧,一句是巴菲特的 “沒有什麼能像寫作那樣,迫使你思考並且理順自己的思想。”,一句是 Albert Einstein 的 “If you can't explain it simply, you don't understand it well enough.”


(1093 words)

(目標:1093 / 10000 words)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