禪與藝(一)勿輕未悟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1 分鐘
勿輕未悟,一念迴機,便同本得。——菩提達摩(《景德傳燈錄》)

不要輕視還沒開悟的人,他們只要一念回歸清淨的佛性,瞬間就開悟了!

開悟雖然不是隨隨便便就可以到手的,卻也不是絕無可能的,一切都是等待機緣成熟時,自然就能從迷到悟,那只是電光石火的一瞬間。日常生活中,到處潛藏著開悟的機會,只要有心參禪,堅持向前就必定會成功。

眾生都是未來佛,理當普遍對每一個人保持敬意。總有一天,個個都是佛。妙叶和尚曾經說過,寧可對佛發脾氣也不要對衆生發脾氣,因爲佛不會報復你,而衆生恐怕會十倍百倍反彈給你呢。

文:梅枝

avatar-img
23會員
198內容數
主筆:彈劍樓主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彈劍樓會客廳 的其他內容
神龍本〈蘭亭集序〉,是唐朝馮承素摹本。紙本,行書,縱24.5公分,橫69.9公分,28行,324字。存世蘭亭集序摹墨跡以「神龍本」為最著,因卷首有唐中宗李顯神龍年號小印,故稱「神龍本」,以便與其他摹本相區別。
神龍本〈蘭亭集序〉,是唐朝馮承素摹本。紙本,行書,縱24.5公分,橫69.9公分,28行,324字。存世蘭亭集序摹墨跡以「神龍本」為最著,因卷首有唐中宗李顯神龍年號小印,故稱「神龍本」,以便與其他摹本相區別。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哈囉~很久沒跟各位自我介紹一下了~ 大家好~我是爺恩 我是一名圖文插畫家,有追蹤我一段時間的應該有發現爺恩這個品牌經營了好像.....快五年了(汗)時間過得真快!隨著時間過去,創作這件事好像變得更忙碌了,也很開心跟很多厲害的創作者以及廠商互相合作幫忙,還有最重要的是大家的支持與陪伴🥹。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凡夫眾生人類的智慧非常淺,包括現代最尖端的科學家、醫學家、生物學家,他們不斷去開發崇高的領域,等他去證實一個理論,佛經裡面佛陀在2500年前都講了。所以,我真的鼓勵「一世修成」,咬著牙齒,心中要生出智慧眼目,要有定見擇善堅持。就像是虛空中傳下來的金線,抓住了就緊拽不放。不要再錯過,今生就修回去。
Thumbnail
所以《悟性論》不是悟從外而來,所謂的開悟也不是讓你有一個什麼樣的形象,見到什麼佛就叫做開悟。而是我們能夠悟自本心,知道我們這一念心。 本無來去 本無生滅 本無是非 本無明暗 不起諸見如來見 唯有悟者應能識 我思我想: 活到五十歲,很多事情真的不需要去計較。應該要開始思考要感謝哪些人,每一天為
這不就是我們執著於有和無,這個觀念己經跳脫出來!面對人間的現實不要去想人間的障礙。尤其是對人人,沒有怨親的分別,自然就沒有煩惱的因緣所以事事提起感恩。 這就是我們平時學佛,在日常生活中所遇到的事情,我們化得開、做得到,這就是真功夫。 所以各位學佛就是要學在這裡,學在應用,所以請大家要時時多用心
Thumbnail
禪與淨土,理本無二。若論事修,其相天殊。禪非徹悟徹證,不能超出生死。故溈山云可中頓悟正因,便是出塵階漸。生生若能不退,佛階決定可期。又云初心從緣,頓悟自性,猶有無始曠劫習氣,未能頓盡。須教渠盡除現業流識。弘辨謂頓悟自性,與佛同儔。然有無始習氣未能頓盡,須假對治,令順性起用。如人吃飯,不一口便飽。
Thumbnail
20240908月燈三昧經 前行引導 #2 #忍辱的重點? *於諸眾生無違諍 口不宣說非益言 常能安住饒益法 是則說名為初忍 知一切法猶如幻 即於此相不取著 能於智中增無減 是故名為初勝忍 諸修多羅已修學 智與善說恒相應 於佛無量智不疑 是則名為初勝忍 若聞一
Thumbnail
此三十二拜文,作爲一個簡單的課,總共三十二拜,很簡單,這個利益初機,讓初機有得修。內容是「約自他感應於三業之間」,我們修行就是要感應。感應就是我是自,佛是他,這個自和他有了感應,就是最好的了。怎麽能得到感應呢?我們身口意在作業,稱爲三業,就是這身口意三個業裏頭,可是在這三業裏頭我們能夠達到自他感應。
Thumbnail
此三十二拜文,作爲一個簡單的課,總共三十二拜,很簡單,這個利益初機,讓初機有得修。內容是「約自他感應於三業之間」,我們修行就是要感應。感應就是我是自,佛是他,這個自和他有了感應,就是最好的了。怎麽能得到感應呢?我們身口意在作業,稱爲三業,就是這身口意三個業裏頭,可是在這三業裏頭我們能夠達到自他感應。
Thumbnail
願此三十二拜文,久住於世,令有緣眾生,深信受持,正念念佛。 【一心觀禮,佛由心生,心隨佛現,心外無境,全佛是心,境外無心,全他即自,洪名正彰自性,淨土方顯唯心,感應道交,呼應同時,十萬億程,去此不遠,心作心是,阿彌陀佛。 南無阿彌陀佛(一拜三稱)】
Thumbnail
禪師示頌曰: 覺性圓明無相身。莫將知見妄疏親。 念異便於玄體昧。心差不與道為鄰。 情分萬法沉前境。識鑒多端喪本真。 如是句中全曉會。了然無事昔時人。 這首詩深刻表達了禪宗關於覺性本質和解脫道的教導。 它強調放棄執著、成見和二元思維的重要性,以便體驗超越一切形式和區別的現實的真實本質。
Thumbnail
一念現前即一念相應。念念現前即念念相應。念佛往生之道。確信而已。淨土三資糧。信願行。確信而願行在其中。 雜著 (徹悟大師所作集錄) 般若淨土 兩門大義 般若。乃即緣起而明性空。雖性空而不壞緣起。淨土。乃即性空而明緣起。雖緣起而不礙性空。此則空有兩門。互不相礙也。不特於此。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哈囉~很久沒跟各位自我介紹一下了~ 大家好~我是爺恩 我是一名圖文插畫家,有追蹤我一段時間的應該有發現爺恩這個品牌經營了好像.....快五年了(汗)時間過得真快!隨著時間過去,創作這件事好像變得更忙碌了,也很開心跟很多厲害的創作者以及廠商互相合作幫忙,還有最重要的是大家的支持與陪伴🥹。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凡夫眾生人類的智慧非常淺,包括現代最尖端的科學家、醫學家、生物學家,他們不斷去開發崇高的領域,等他去證實一個理論,佛經裡面佛陀在2500年前都講了。所以,我真的鼓勵「一世修成」,咬著牙齒,心中要生出智慧眼目,要有定見擇善堅持。就像是虛空中傳下來的金線,抓住了就緊拽不放。不要再錯過,今生就修回去。
Thumbnail
所以《悟性論》不是悟從外而來,所謂的開悟也不是讓你有一個什麼樣的形象,見到什麼佛就叫做開悟。而是我們能夠悟自本心,知道我們這一念心。 本無來去 本無生滅 本無是非 本無明暗 不起諸見如來見 唯有悟者應能識 我思我想: 活到五十歲,很多事情真的不需要去計較。應該要開始思考要感謝哪些人,每一天為
這不就是我們執著於有和無,這個觀念己經跳脫出來!面對人間的現實不要去想人間的障礙。尤其是對人人,沒有怨親的分別,自然就沒有煩惱的因緣所以事事提起感恩。 這就是我們平時學佛,在日常生活中所遇到的事情,我們化得開、做得到,這就是真功夫。 所以各位學佛就是要學在這裡,學在應用,所以請大家要時時多用心
Thumbnail
禪與淨土,理本無二。若論事修,其相天殊。禪非徹悟徹證,不能超出生死。故溈山云可中頓悟正因,便是出塵階漸。生生若能不退,佛階決定可期。又云初心從緣,頓悟自性,猶有無始曠劫習氣,未能頓盡。須教渠盡除現業流識。弘辨謂頓悟自性,與佛同儔。然有無始習氣未能頓盡,須假對治,令順性起用。如人吃飯,不一口便飽。
Thumbnail
20240908月燈三昧經 前行引導 #2 #忍辱的重點? *於諸眾生無違諍 口不宣說非益言 常能安住饒益法 是則說名為初忍 知一切法猶如幻 即於此相不取著 能於智中增無減 是故名為初勝忍 諸修多羅已修學 智與善說恒相應 於佛無量智不疑 是則名為初勝忍 若聞一
Thumbnail
此三十二拜文,作爲一個簡單的課,總共三十二拜,很簡單,這個利益初機,讓初機有得修。內容是「約自他感應於三業之間」,我們修行就是要感應。感應就是我是自,佛是他,這個自和他有了感應,就是最好的了。怎麽能得到感應呢?我們身口意在作業,稱爲三業,就是這身口意三個業裏頭,可是在這三業裏頭我們能夠達到自他感應。
Thumbnail
此三十二拜文,作爲一個簡單的課,總共三十二拜,很簡單,這個利益初機,讓初機有得修。內容是「約自他感應於三業之間」,我們修行就是要感應。感應就是我是自,佛是他,這個自和他有了感應,就是最好的了。怎麽能得到感應呢?我們身口意在作業,稱爲三業,就是這身口意三個業裏頭,可是在這三業裏頭我們能夠達到自他感應。
Thumbnail
願此三十二拜文,久住於世,令有緣眾生,深信受持,正念念佛。 【一心觀禮,佛由心生,心隨佛現,心外無境,全佛是心,境外無心,全他即自,洪名正彰自性,淨土方顯唯心,感應道交,呼應同時,十萬億程,去此不遠,心作心是,阿彌陀佛。 南無阿彌陀佛(一拜三稱)】
Thumbnail
禪師示頌曰: 覺性圓明無相身。莫將知見妄疏親。 念異便於玄體昧。心差不與道為鄰。 情分萬法沉前境。識鑒多端喪本真。 如是句中全曉會。了然無事昔時人。 這首詩深刻表達了禪宗關於覺性本質和解脫道的教導。 它強調放棄執著、成見和二元思維的重要性,以便體驗超越一切形式和區別的現實的真實本質。
Thumbnail
一念現前即一念相應。念念現前即念念相應。念佛往生之道。確信而已。淨土三資糧。信願行。確信而願行在其中。 雜著 (徹悟大師所作集錄) 般若淨土 兩門大義 般若。乃即緣起而明性空。雖性空而不壞緣起。淨土。乃即性空而明緣起。雖緣起而不礙性空。此則空有兩門。互不相礙也。不特於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