門規第二條:「慈悲平等,普度眾生,諸惡莫作,眾善奉行。」若沒有機會普度眾生,如何修得起來?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慈悲平等,普度眾生,諸惡莫作,眾善奉行。

慈悲平等,普度眾生,諸惡莫作,眾善奉行。


每一個人都有機會普度眾生,普度眾生要隨緣隨分,不要把它想成「差別相」。 

釋迦牟尼佛已經成佛,只要有一個眾生沒有得度,就不叫成佛。所以,真正普度眾生是要往「一合相」的方向努力,真正普度眾生是眾生都解脫了,只要還有一個眾生沒有解脫就不叫普度眾生。

譬如,初地菩薩要一百個娑婆世界的眾生都解脫,才能稱初地菩薩。

初地菩薩有什麼樣的神通量,到什麼境界,心量到什麼程度,都要依據《華嚴經.十地品》來判斷,而且是全世界的修行人,放之四海皆準。

你認為沒有解脫,是因為眾生活在差別相的意識中,這不是實相,而是假相、妄相

如果解脫了,就活在一合相中。

活在假相、差別相是無法解脫的,所以要趕快進入真相、一合相,否則就不需要佛法了!

對 釋迦牟尼佛,對每一尊佛來說,眾生都已解脫。

但對眾生而言,因為無明障礙,所以無法解脫,而由無明衍生出我執、法執、空執來。菩薩階位不需經過意識作用,而眾生最大的問題,就是經過意識作用,只要還有意識作用,就無法解脫,這是最大的困難點!

為什麼眾生的意識作用不能泯滅?就是因為耽著在物質世界,被物質世界迷惑了!

要確信只要有佛性,都可成佛,要確信你有佛性,而且你的佛性和佛的佛性是平等的,你不會比祂差上一分一毫。

所以,信心是建立在「佛性」上,不是建立在佛或老師上;因為佛性無形無相,所以你才需要老師。



佛乘大法開課囉!

你可以學到修佛法的原理,讓你在生活中實踐力行佛法,並且

  • 身心健康
  • 人際關係和諧
  • 事業順利
你也在學佛,但是,抓不到修行重點? 現在就報名佛乘大法課程(免學費)。

想找離你最近的講堂報名,詳細位置與開課時間在這喔!

佛乘大法開課囉

佛乘大法開課囉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pod cast的沙龍
5會員
57內容數
pod cast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2/07/29
若有人堅持要吃素,你可引用「牛肉麵」公案,若真的不行就「默擯」,不要與人對立。 你可以請問他:「在佛教歷史上,有哪一個人是僅靠吃素證道的?」沒有人是因為僅靠吃素而證道的,「吃素」只是一種慈悲「相」。 吃素無所謂,但並不表示吃素就可以證道;證道只有一條路,就是心清淨,別無他法。 善性導師講述 阿閦佛
Thumbnail
2022/07/29
若有人堅持要吃素,你可引用「牛肉麵」公案,若真的不行就「默擯」,不要與人對立。 你可以請問他:「在佛教歷史上,有哪一個人是僅靠吃素證道的?」沒有人是因為僅靠吃素而證道的,「吃素」只是一種慈悲「相」。 吃素無所謂,但並不表示吃素就可以證道;證道只有一條路,就是心清淨,別無他法。 善性導師講述 阿閦佛
Thumbnail
2022/07/28
以前 佛陀說不能殺生,是以身、語、意做標準。是以你有殺生的念頭,有殺生的行為,有殺生的語言為主。以前的羅漢有天眼通, 佛陀曾說:喝水時不能用天眼來看水。為什麼?因為,以天眼一看,水裡有很多的微生物,為了不殺生,就不能喝水了,這樣會渴死!所以, 佛陀所講的殺生是作意殺生,不可以起殺生的意念。 阿閦佛
Thumbnail
2022/07/28
以前 佛陀說不能殺生,是以身、語、意做標準。是以你有殺生的念頭,有殺生的行為,有殺生的語言為主。以前的羅漢有天眼通, 佛陀曾說:喝水時不能用天眼來看水。為什麼?因為,以天眼一看,水裡有很多的微生物,為了不殺生,就不能喝水了,這樣會渴死!所以, 佛陀所講的殺生是作意殺生,不可以起殺生的意念。 阿閦佛
Thumbnail
2022/07/27
這很難還了! 只有一個機會,趕快證道。修行人的誠信叫做願力,要比一般人更嚴謹,而且要百分之百的嚴謹,否則就變成了空願,空願會造成很大的障礙,所以發了願都要做到。 發願就是讓自己有所依循,不會退轉,真正去下功夫。假如你的目標是訂在解脫、證道、成佛,就要很嚴謹的要求自己。 善性導師講述 阿閦佛
Thumbnail
2022/07/27
這很難還了! 只有一個機會,趕快證道。修行人的誠信叫做願力,要比一般人更嚴謹,而且要百分之百的嚴謹,否則就變成了空願,空願會造成很大的障礙,所以發了願都要做到。 發願就是讓自己有所依循,不會退轉,真正去下功夫。假如你的目標是訂在解脫、證道、成佛,就要很嚴謹的要求自己。 善性導師講述 阿閦佛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一名眼科醫師,也是一位孩子的媽 身為眼科醫師的我,我知道視力發展對孩子來說有多關鍵。 每到開學季時,診間便充斥著許多憂心忡忡的家屬。近年來看診中,兒童提早近視、眼睛疲勞的案例明顯增加,除了3C使用過度,最常被忽略的,就是照明品質。 然而作為一位媽媽,孩子能在安全、舒適的環境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一名眼科醫師,也是一位孩子的媽 身為眼科醫師的我,我知道視力發展對孩子來說有多關鍵。 每到開學季時,診間便充斥著許多憂心忡忡的家屬。近年來看診中,兒童提早近視、眼睛疲勞的案例明顯增加,除了3C使用過度,最常被忽略的,就是照明品質。 然而作為一位媽媽,孩子能在安全、舒適的環境
Thumbnail
提供一條簡單公式、一套盤點思路,幫助你快速算出去日本自助旅遊需要準備多少日幣現金!
Thumbnail
提供一條簡單公式、一套盤點思路,幫助你快速算出去日本自助旅遊需要準備多少日幣現金!
Thumbnail
等我們修行到能夠看空一切,連所謂善法,也能一併放下。到那時候,我們就真正解脫了!
Thumbnail
等我們修行到能夠看空一切,連所謂善法,也能一併放下。到那時候,我們就真正解脫了!
Thumbnail
2017.8.3 良因法師 劄記 蓮池大師: 經言:「菩薩未能自度,先能度人。」 愚夫遂謂菩薩但度眾生,不復度己。不知己亦眾生數也。 焉有度盡眾生,而獨遺自己一眾生乎? 何得藉口菩薩,逐外忘內! 【演蓮法師譯文】 《楞嚴經》云:「自未得度,先度人者,菩薩發心。」 有愚癡的人看到這句經文,以為菩薩只要
Thumbnail
2017.8.3 良因法師 劄記 蓮池大師: 經言:「菩薩未能自度,先能度人。」 愚夫遂謂菩薩但度眾生,不復度己。不知己亦眾生數也。 焉有度盡眾生,而獨遺自己一眾生乎? 何得藉口菩薩,逐外忘內! 【演蓮法師譯文】 《楞嚴經》云:「自未得度,先度人者,菩薩發心。」 有愚癡的人看到這句經文,以為菩薩只要
Thumbnail
每一個人都有機會普度眾生,普度眾生要隨緣隨分,不要把它想成「差別相」。  釋迦牟尼佛已經成佛,只要有一個眾生沒有得度,就不叫成佛。所以,真正普度眾生是要往「一合相」的方向努力,真正普度眾生是眾生都解脫了,只要還有一個眾生沒有解脫就不叫普度眾生。
Thumbnail
每一個人都有機會普度眾生,普度眾生要隨緣隨分,不要把它想成「差別相」。  釋迦牟尼佛已經成佛,只要有一個眾生沒有得度,就不叫成佛。所以,真正普度眾生是要往「一合相」的方向努力,真正普度眾生是眾生都解脫了,只要還有一個眾生沒有解脫就不叫普度眾生。
Thumbnail
真心:如來藏—始覺\ 同源於「本覺」:心.佛.眾生無差別 圓覺:佛地—究竟覺/
Thumbnail
真心:如來藏—始覺\ 同源於「本覺」:心.佛.眾生無差別 圓覺:佛地—究竟覺/
Thumbnail
存異求同,和合無諍(象山慶2022.10.19) 佛法在世間流布,總有顯有隱、有得有失;創宗立派,也各有偏重與偏失,適應各類(大小、繁簡、偏圓)根機,各得其相應之法益,且整體上邁向「解脫、成佛」之道;各體系、各宗派可長短互補、正助互濟,所謂「歸元無二路,方便有多門」,殊途而同歸,異流而同海。若只許推
Thumbnail
存異求同,和合無諍(象山慶2022.10.19) 佛法在世間流布,總有顯有隱、有得有失;創宗立派,也各有偏重與偏失,適應各類(大小、繁簡、偏圓)根機,各得其相應之法益,且整體上邁向「解脫、成佛」之道;各體系、各宗派可長短互補、正助互濟,所謂「歸元無二路,方便有多門」,殊途而同歸,異流而同海。若只許推
Thumbnail
對,所以要不停的加強心法,一旦遇有狀況時,若心法不夠就容易走入外道;正法與外道最大的差別就在思想觀念,所以平常一定要加強、提昇。提昇思想觀念最重要的一點,就是「確信眾生皆有佛性」,要把這個思想觀念鞏固住,而且不要有差別相。
Thumbnail
對,所以要不停的加強心法,一旦遇有狀況時,若心法不夠就容易走入外道;正法與外道最大的差別就在思想觀念,所以平常一定要加強、提昇。提昇思想觀念最重要的一點,就是「確信眾生皆有佛性」,要把這個思想觀念鞏固住,而且不要有差別相。
Thumbnail
良因和尚 2018宣講於道山寺 佛七 接著寅四、「結示令知」。 「善男子!汝於此義應如是解。以於眾生心平等故,則能成就圓滿大悲,以大悲心隨眾生故,則能成就供養如來。」 接著請看到庚十、「釋普皆迴向」。 接著是癸二、「發心代苦」。 接著請看到辛三、「總結」。 接著看到戊四、「結益令知」。
Thumbnail
良因和尚 2018宣講於道山寺 佛七 接著寅四、「結示令知」。 「善男子!汝於此義應如是解。以於眾生心平等故,則能成就圓滿大悲,以大悲心隨眾生故,則能成就供養如來。」 接著請看到庚十、「釋普皆迴向」。 接著是癸二、「發心代苦」。 接著請看到辛三、「總結」。 接著看到戊四、「結益令知」。
Thumbnail
佛告須菩提:「諸菩薩摩訶薩應如是降伏其心:所有一切眾生之類,若卵生,若胎生,若濕生,若化生;若有色,若無色;若有想,若無想,若非有想非無想,我皆令入無餘涅槃而滅度之。如是滅度無量無數無邊眾生,實無眾生得滅度者。何以故?須菩提,若菩薩有我相、人相、眾生相、壽者相,即非菩薩。」
Thumbnail
佛告須菩提:「諸菩薩摩訶薩應如是降伏其心:所有一切眾生之類,若卵生,若胎生,若濕生,若化生;若有色,若無色;若有想,若無想,若非有想非無想,我皆令入無餘涅槃而滅度之。如是滅度無量無數無邊眾生,實無眾生得滅度者。何以故?須菩提,若菩薩有我相、人相、眾生相、壽者相,即非菩薩。」
Thumbnail
自在是不受影響,不考慮自己的得失、利害。以菩提心修行,以慈悲心廣度眾生,就是自在。一個能自在的人一定有真正的智慧,如此才能到達解脫的彼岸。許多人希望得到自在、得到解脫後再廣度眾生,這是不太正確的;只考慮自己本身的利益,反而不能得自在、解脫。唯有放下自身利益的考量,以慈悲心廣度眾生,才能得真正的自在
Thumbnail
自在是不受影響,不考慮自己的得失、利害。以菩提心修行,以慈悲心廣度眾生,就是自在。一個能自在的人一定有真正的智慧,如此才能到達解脫的彼岸。許多人希望得到自在、得到解脫後再廣度眾生,這是不太正確的;只考慮自己本身的利益,反而不能得自在、解脫。唯有放下自身利益的考量,以慈悲心廣度眾生,才能得真正的自在
Thumbnail
六祖法寶壇經淺釋 蔡師兄:《六祖法寶壇經》是精舍送給大家最好的禮物,大家要勤加薰習,必有所獲。汝得人身不修道,如入寶山空手歸。 《金剛經》指示目標,《六祖大師法寶壇經宗寶本》為施行細則,日讀兩品,時時內省,配合實踐,日久功深。
Thumbnail
六祖法寶壇經淺釋 蔡師兄:《六祖法寶壇經》是精舍送給大家最好的禮物,大家要勤加薰習,必有所獲。汝得人身不修道,如入寶山空手歸。 《金剛經》指示目標,《六祖大師法寶壇經宗寶本》為施行細則,日讀兩品,時時內省,配合實踐,日久功深。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