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悟

閱讀時間約 1 分鐘
「開悟」不是什麽了不得的事,人人皆有可能隨時隨地開悟。不管是自明悟、他點悟、未明悟,都是開悟。一般上,已經開悟的人說話不急不慢、吃飯不咸不淡、遇事不怒不怨、待人不分貴賤、得失很少分辨。倘若你真如此了,表示你也開悟了,差異在於果位而已。簡而言之,開悟的果位與修為境界有關係,得看個人的修行。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avatar-img
8會員
57內容數
修行有道,徹悟筆錄。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陀壹之乂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以宇宙學的理論來解釋「道法自然」--「道」為宇宙的「軌道」;「法」是「法則」。軌道的運行依循法則而走,稱為「自然定律」。也就是說:宇宙間一切存在的本質都必須是順著固有的法則運作;唯有順其自然,才可永恒。因此,只有真正懂得如何與自然達成和諧的人,才有可能和道法融為一體,天人合一……
放下,並非放棄,而是領悟了,故而看開。就因為看得開,所以沒有了執念。心無執念,就自在。當一個人感覺自在了,便可隨遇而安。安為定;就好比一個人打坐,一旦入定,一切靜之。心靜如水,自然無為。無為乃一種境界,任何人只要達到這一點,都屬豁然之人。豁達大度,方可修成正果。
「護法」的梵語為dharmapala(達摩波羅),本來是印度大乘佛教瑜伽行派大師的名字。生於六世紀中葉,曾任印度那爛陀寺的住持。著有《廣百論釋》、《成唯識寶生論》等。因為唐代的玄奘到印度取經返國後,以「護法」之釋為主,糅合譯成《成唯識論》十卷,故傳承了「護法」指的是佛教的常律、規律、律法維護者。
「道」本身不會說話,只好通過修行者傳播道法。可是由於每一個修行人所悟到的「道」不一樣,故而產生了不同的法,造就了各門各派,令信徒迷惑。其實,不管您信仰的是哪一門派,都無所謂,無須爭議,只要發自內心相信「道」存在即可,其餘的皆迂腐之談,不必理會。
自古聖賢皆凡人,因超凡才智,兼具高尚品德,故為賢士。因無為而治,功成業就而不自居,故眾民以聖人稱之。聖者非神,無庇佑之能力,所以後代人敬拜的是「祂」的智慧與偉業,從中學習「衪」的精神,而不應該向「衪」求富貴。實際上,富貴根本不必求,它來自於創造,只要願意花心思創造,富貴自然而來。
以宇宙學的理論來解釋「道法自然」--「道」為宇宙的「軌道」;「法」是「法則」。軌道的運行依循法則而走,稱為「自然定律」。也就是說:宇宙間一切存在的本質都必須是順著固有的法則運作;唯有順其自然,才可永恒。因此,只有真正懂得如何與自然達成和諧的人,才有可能和道法融為一體,天人合一……
放下,並非放棄,而是領悟了,故而看開。就因為看得開,所以沒有了執念。心無執念,就自在。當一個人感覺自在了,便可隨遇而安。安為定;就好比一個人打坐,一旦入定,一切靜之。心靜如水,自然無為。無為乃一種境界,任何人只要達到這一點,都屬豁然之人。豁達大度,方可修成正果。
「護法」的梵語為dharmapala(達摩波羅),本來是印度大乘佛教瑜伽行派大師的名字。生於六世紀中葉,曾任印度那爛陀寺的住持。著有《廣百論釋》、《成唯識寶生論》等。因為唐代的玄奘到印度取經返國後,以「護法」之釋為主,糅合譯成《成唯識論》十卷,故傳承了「護法」指的是佛教的常律、規律、律法維護者。
「道」本身不會說話,只好通過修行者傳播道法。可是由於每一個修行人所悟到的「道」不一樣,故而產生了不同的法,造就了各門各派,令信徒迷惑。其實,不管您信仰的是哪一門派,都無所謂,無須爭議,只要發自內心相信「道」存在即可,其餘的皆迂腐之談,不必理會。
自古聖賢皆凡人,因超凡才智,兼具高尚品德,故為賢士。因無為而治,功成業就而不自居,故眾民以聖人稱之。聖者非神,無庇佑之能力,所以後代人敬拜的是「祂」的智慧與偉業,從中學習「衪」的精神,而不應該向「衪」求富貴。實際上,富貴根本不必求,它來自於創造,只要願意花心思創造,富貴自然而來。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徵的就是你 🫵 超ㄅㄧㄤˋ 獎品搭配超瞎趴的四大主題,等你踹共啦!還有機會獲得經典的「偉士牌樂高」喔!馬上來參加本次的活動吧!
Thumbnail
隨著理財資訊的普及,越來越多台灣人不再將資產侷限於台股,而是將視野拓展到國際市場。特別是美國市場,其豐富的理財選擇,讓不少人開始思考將資金配置於海外市場的可能性。 然而,要參與美國市場並不只是盲目跟隨標的這麼簡單,而是需要策略和方式,尤其對新手而言,除了選股以外還會遇到語言、開戶流程、Ap
放下成見,用心學習_禪七開示節錄9v3_方丈開仁長老 一、我們是為了「修行」而來 學習的過程,實際上也是在調伏煩惱、習氣的過程。瞭解嗎?我們來這裡不是為了享受,不是為了度假,我們是為了修行。 二、凡夫都是被無明及身見主宰著自己
把固有的成見放下_禪七開示節錄9v2_方丈開仁長老 一、現代眾生的根性,較難專注於學習 二、把握好因緣,將固有的成見放下 其實,學佛的人如果沒有在聽聞佛法,雖然可能學到很多修行方法、很多方式,也都認為自己是在實修,但是帶著這種根深蒂固的身見、我見在修,實際上是很難有成就的。
就,沒什麼好解釋「悟」這回事,所有地球上的人類都應聽聖嚴師父對關於開悟的說明,因為絕對正確。 至於為何我在禪七的某一個瞬間觀到無悟可開,那是因為
Thumbnail
人生中事與願違是很常見的。 雖然我們可能盡量計劃和預期, 但生命總是充滿了不可預測的變數。 接受這些挑戰並學會從中成長, 是很重要的一部分。 在逆境中,我們可以發展出更大的彈性和創造力, 這有助於我們找到新的方法應對困難。 所以,當不如人意時, 保持開放的態度,學會適應並從中學習
Thumbnail
可能包含敏感內容
因無知而跌倒的傷真的很痛,但也請別追尋大徹大悟,因為活在當下讓很榮「幸」可以這樣「運」用自己的能力,而經由犧牲付出形成的給予,持續地讓榮耀生生不息時,「施比受有福」就會持續地以自己為核心凝聚幸福,而又再給予。 在貫徹使命中,一以貫之的人人平等裡,「大徹大悟」只是自然的產物,不應該是人生的追求與目的地
Thumbnail
如果一開始學習佛法的目標很模糊, 不是為了希求一切遍智、 不是為了得到空性的智慧而學, 可能會無法忍受學習的艱辛。 因為這是勇士所走的路, 不為名、不為利, 只為解脫成佛! 是為了心中最純淨的那個夢想, 精進努力,無怨無悔。 引自《希望‧新生》四季法語│福智文化
Thumbnail
禪師示頌曰: 覺性圓明無相身。莫將知見妄疏親。 念異便於玄體昧。心差不與道為鄰。 情分萬法沉前境。識鑒多端喪本真。 如是句中全曉會。了然無事昔時人。 這首詩深刻表達了禪宗關於覺性本質和解脫道的教導。 它強調放棄執著、成見和二元思維的重要性,以便體驗超越一切形式和區別的現實的真實本質。
Thumbnail
很多人對修道人的認知,覺得那些既然自稱是修行者、或是身心靈老師,怎麼會有情緒呢? 這是相當錯誤的認知,他們只是他們會比一般人,更容易覺察到自己的問題,並且以較有效的方式,快速的解決情緒上的問題,進而快速轉念與善解,如此而已~ 修行絕對是一輩子的課題,不是一出家就會了,也不是變成修行者,情緒就自動
Thumbnail
「人人都可以離苦,都可以遠離恐怖煩惱,享有自在喜樂... 但前提是,你要成為一位覺修者,精進修行,才能度一切苦厄... 」 畢竟,人各有因緣,不是每個人都有累劫功德,可以出家修行。 因此,成為一位覺修者,在不離紅塵,在照顧緣親的同時,你也能進入清淨無染,平靜無憂的境界。 長年以來,不少讀者或有緣朋
Thumbnail
一念現前即一念相應。念念現前即念念相應。念佛往生之道。確信而已。淨土三資糧。信願行。確信而願行在其中。 雜著 (徹悟大師所作集錄) 般若淨土 兩門大義 般若。乃即緣起而明性空。雖性空而不壞緣起。淨土。乃即性空而明緣起。雖緣起而不礙性空。此則空有兩門。互不相礙也。不特於此。
Thumbnail
徵的就是你 🫵 超ㄅㄧㄤˋ 獎品搭配超瞎趴的四大主題,等你踹共啦!還有機會獲得經典的「偉士牌樂高」喔!馬上來參加本次的活動吧!
Thumbnail
隨著理財資訊的普及,越來越多台灣人不再將資產侷限於台股,而是將視野拓展到國際市場。特別是美國市場,其豐富的理財選擇,讓不少人開始思考將資金配置於海外市場的可能性。 然而,要參與美國市場並不只是盲目跟隨標的這麼簡單,而是需要策略和方式,尤其對新手而言,除了選股以外還會遇到語言、開戶流程、Ap
放下成見,用心學習_禪七開示節錄9v3_方丈開仁長老 一、我們是為了「修行」而來 學習的過程,實際上也是在調伏煩惱、習氣的過程。瞭解嗎?我們來這裡不是為了享受,不是為了度假,我們是為了修行。 二、凡夫都是被無明及身見主宰著自己
把固有的成見放下_禪七開示節錄9v2_方丈開仁長老 一、現代眾生的根性,較難專注於學習 二、把握好因緣,將固有的成見放下 其實,學佛的人如果沒有在聽聞佛法,雖然可能學到很多修行方法、很多方式,也都認為自己是在實修,但是帶著這種根深蒂固的身見、我見在修,實際上是很難有成就的。
就,沒什麼好解釋「悟」這回事,所有地球上的人類都應聽聖嚴師父對關於開悟的說明,因為絕對正確。 至於為何我在禪七的某一個瞬間觀到無悟可開,那是因為
Thumbnail
人生中事與願違是很常見的。 雖然我們可能盡量計劃和預期, 但生命總是充滿了不可預測的變數。 接受這些挑戰並學會從中成長, 是很重要的一部分。 在逆境中,我們可以發展出更大的彈性和創造力, 這有助於我們找到新的方法應對困難。 所以,當不如人意時, 保持開放的態度,學會適應並從中學習
Thumbnail
可能包含敏感內容
因無知而跌倒的傷真的很痛,但也請別追尋大徹大悟,因為活在當下讓很榮「幸」可以這樣「運」用自己的能力,而經由犧牲付出形成的給予,持續地讓榮耀生生不息時,「施比受有福」就會持續地以自己為核心凝聚幸福,而又再給予。 在貫徹使命中,一以貫之的人人平等裡,「大徹大悟」只是自然的產物,不應該是人生的追求與目的地
Thumbnail
如果一開始學習佛法的目標很模糊, 不是為了希求一切遍智、 不是為了得到空性的智慧而學, 可能會無法忍受學習的艱辛。 因為這是勇士所走的路, 不為名、不為利, 只為解脫成佛! 是為了心中最純淨的那個夢想, 精進努力,無怨無悔。 引自《希望‧新生》四季法語│福智文化
Thumbnail
禪師示頌曰: 覺性圓明無相身。莫將知見妄疏親。 念異便於玄體昧。心差不與道為鄰。 情分萬法沉前境。識鑒多端喪本真。 如是句中全曉會。了然無事昔時人。 這首詩深刻表達了禪宗關於覺性本質和解脫道的教導。 它強調放棄執著、成見和二元思維的重要性,以便體驗超越一切形式和區別的現實的真實本質。
Thumbnail
很多人對修道人的認知,覺得那些既然自稱是修行者、或是身心靈老師,怎麼會有情緒呢? 這是相當錯誤的認知,他們只是他們會比一般人,更容易覺察到自己的問題,並且以較有效的方式,快速的解決情緒上的問題,進而快速轉念與善解,如此而已~ 修行絕對是一輩子的課題,不是一出家就會了,也不是變成修行者,情緒就自動
Thumbnail
「人人都可以離苦,都可以遠離恐怖煩惱,享有自在喜樂... 但前提是,你要成為一位覺修者,精進修行,才能度一切苦厄... 」 畢竟,人各有因緣,不是每個人都有累劫功德,可以出家修行。 因此,成為一位覺修者,在不離紅塵,在照顧緣親的同時,你也能進入清淨無染,平靜無憂的境界。 長年以來,不少讀者或有緣朋
Thumbnail
一念現前即一念相應。念念現前即念念相應。念佛往生之道。確信而已。淨土三資糧。信願行。確信而願行在其中。 雜著 (徹悟大師所作集錄) 般若淨土 兩門大義 般若。乃即緣起而明性空。雖性空而不壞緣起。淨土。乃即性空而明緣起。雖緣起而不礙性空。此則空有兩門。互不相礙也。不特於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