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8-21|閱讀時間 ‧ 約 7 分鐘

如今,我認為讓人變窮的絕對不是好吃懶做,而是通膨這隻怪獸

閱讀主席先生 : 聯準會前主席保羅.伏克爾回憶錄 ( 原文作者 : Paul Volcker , Christine H )這本書時,我發現去年曾經在筆記中寫下~2020~2021年,因為基期較低而顯示出來曇花一現的高經濟成長率,如今看來,如果延續2018年的中美貿易戰一直到2022年2月24日開打的俄烏戰爭,我們會發現,因為基期較低相對顯示的高經濟成長率其實也無法對抗天災人禍,於是呢 ? 直到現在就呈現全球停滯性通膨持續的一個狀態。

據說,這個狀態跟1970年代末的美國經濟很類似,因此,現在拜登也已經宣示要和聯準會共同抵抗通膨,不惜以提高失業率為代價,而且以持續升息的財政政策來對抗通膨。

關於過去的年代曾經走過的通膨,不管溫和或短期升溫 ( 只有戰爭才會惡性通膨 ) 這本書提供了當代通貨膨脹真實原因的來龍去脈。

從數十年的公職生涯中整理出幾個有用的關鍵心得供作後人參考,是年事已高的90歲聯準會前主席保羅.伏克爾於2018年出版回憶錄的真正原因。

在他曾經生活和服務過的世界,正朝向更開放的民主社會前進浪潮中,中國的歷史性正在崛起、極端民粹主義再現,還有專制政府的強權,都讓美國的領導地位和理想受到嚴峻挑戰。

作者用了三個真理~1、穩定的物價。2、穩健的金融。3、良好的政府。來概括過去及未來,人們對政府能夠產生的信任基礎。

保羅.伏克爾是德國家族移民美國的第三代。祖父曾是德國小鎮的高中校長,父親則是美國提內克市執政官。作者自述「我是個很安靜的孩子,可以一言不發的和同伴玩上好幾個小時。…不參加小組討論。直到現在,我仍然無法克服這一點。雖然我很擅長主持會議,但是要我在任何小組努力吸引別人的注意,還是會讓我感到不自在。」( 頁021 )

伏克爾家族的理財觀念是 ~ 不會為了享樂而向銀行借錢。作者一輩子將之奉為圭臬。伏克爾家規之一則是,「從小學1年級到大學畢業的16年裡,在美國最好教育機構的所有學費、住宿費和生活費全是父母的責任。」( 頁 026 )

作者於1945年7月到普林斯頓大學報到前,曾經為了每個月25美元的零用錢和母親反應 ~ 【「妳不知道從1930年來,物價已經漲一倍了嗎 ? 」作者後來在經濟學的課堂上學到「貨幣幻覺」,才發現這是一種無視通膨對名目貨幣價值的影響。】( 頁027 )

作者的母親也是個喜歡讀書的女人,作者「曾經發現她留有一本1911年出版的經濟學概論,而且還在書頁邊緣寫下另作者印象深刻的筆記,且現在看起來簡直就是作者未來職涯發展的預言~ 「如果我們忽視了心理影響,經濟規則就不再可靠。」( 頁033~034 )

作者留學倫敦政經學院的計畫,由扶輪基金會贊助 ( 作者父親在堤內克的扶輪社很活躍 ) 。 1952年,作者回到美國紐約,感受到那個世代對民主黨總統候選人伊利諾州州長史蒂文森的熱情擁戴,從而加入民主黨。

不過,寫回憶錄時的數十年前,作者早已是無黨籍中立者了。「物價在1952年已經相當穩定,不但經濟持續成長了15年,失業率也非常低。雖然15年來出現過3次短暫的不景氣,但都可以歸咎於住宅的過度建設和存貨購買的週期性反覆。總體而言,美國經濟穩健成長,而且物價持平。」( 頁051 )

1952年,作者進入紐約聯邦準備銀行工作,「一開始做的就是初級經濟學家的典型工作~分析銀行數據、製作經濟預測、回答法規相關問題、位聯邦公開市場委員會政策決議會議準備資料。」( 頁55 )後來,因為教育培訓需求,「也在聯準會為了調節商業銀行在聯邦準備銀行的準備金,而買賣國家債券的交易櫃台工作。」( 頁056 ) 「學習的過程中,作者逐漸發現,決定市場價格和交易活動的,是人類對第二天、下個月或明年可能發生甚麼和不可能發生甚麼的預期心理;雖然倚賴數學迴歸分析的計量經濟學仍是日後學術界的主流。」( 頁057 )

1975年8月,作者出任紐約聯邦準備銀行的行長。再次回到第一份工作的銀行的第一天,「我仔細檢查著精緻華麗的大辦公桌。好奇心讓我按下了藏在桌子內側的一個按鈕,沒想到她居然是緊急警報紐,按下後整個銀行都會關閉,所有出入口立刻鎖上,每個警鈴響不停。上班第一天就這麼倒楣,顯然不是好兆頭。」( 頁136 ) 作者幽默解釋他頗富深意的不經意舉動,我認為是很嚴肅的突擊演習,身為新上任的行長,有必要了解當突發狀況發生時,示警機制是否能夠確保銀行財產以及人身安全。「1978年年初,新上任的美國民主黨總統卡特任命商人出身的威廉˙米勒擔任聯準會主席。」( 頁143 )

1979年年初,中東爆發第二次石油危機,導致美國國內物價指數在一年內飆高13%,當時的報紙頭版天天都是汽油短缺、人們排隊接受定量配給。為此總統卡特於1979年7月15日發表著名的「信心危機」演說。作者當時曾經在一張便條紙上潦草的寫下想要給總統的3個建議 ~ 確保聯準會的獨立性、聯準會必須和通貨膨脹對決、貨幣政策必須比米勒在位時更加緊縮。幾天後,威廉˙米勒打電話給作者,希望他到白宮面見總統。見完總統的隔天早上7 : 30,「還沒起床的我接到總統親自打來的電話。我掙扎地裝出正常的口吻,答應接任聯準會主席。」( 頁147 ) 在床上接到老闆打來的電話,也許令人驚慌失措,但只要有過經驗的人,必然會從容以對。

1979年8月6日,伏克爾接任米勒為聯準會主席;米勒則出任財政部長。

10天後(8/16),聯準會將貼現率從10%調升至10.5%。

又過了1個多月(9/18),繼續升息至11%。

10月6日繼續升至12%。

「此時,美國金融史上各種利率頭一次全面飆高。三個月到期的美國利率超過17%;商業銀行優惠貸款利率達21.5%;抵押貸款利率超過18%。」( 頁154 )

1987年6月2日,伏克爾和雷根總統會面,遞交親筆辭職信。聯準會主席的身分伴隨作者近8年的時間;同時,美國金融體系建置及健全,也因他的務實性格,更顯開放而可靠,不但有紀律又有效率。

我寫稿的同時,八方雲集的招牌水餃,從6元/1 個漲至6.3元/1個,漲幅5%。若加上之前從1個5.5元漲至6元的9%漲幅,那也是14%的通膨了。

如今,我認為讓人變窮的絕對不是好吃懶做,而是通膨這隻怪獸。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

作者的相關文章

Sheryl's Notes 雪柔的閱讀筆記 的其他內容

你可能也想看

發表回應

成為會員 後即可發表留言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