話說自己年過四十之後,雖然還是常常沒有意識到已經這個歲數,但也開始漸漸能體會一些中年人的心態,加上自己做哲學諮商時,面對的一些來談者,忽然蠻想探討有關「希望」的主題(應該很適合做團體哲學諮商的討論題目)。
當然中年危機有很多原因,每個人的狀況也不同,且多數也沒有到很嚴重的問題。但我覺得有一個共通的情況,就是意識到自己未來的可能性變少了,希望變少了。承擔的越來越多,可能性又相對變少,當然會有一些不適的想法出現。
但是對於所謂客觀條件上都很有成就的人而言,有甚麼好危機的?因為人是不會滿足的,且牽扯到每個人對自己人生的嚮往,達成了A可能達不成B,於是就有對B的遺憾。最終回到價值觀的問題,如果達成的目標與自己內心深處的價值觀是一致的,那麼相對的遺憾就會少一點。
未來有沒有希望的感覺,對人是很重要的,偏偏面臨中年危機的,很多都還是孩子正在重要成長階段的時候,那麼這種遺憾就轉嫁到對孩子的期望上。即使對孩子課業上沒有太大要求的,也可以在孩子會去加強哪些才藝上面,看到父母希望的影子。有時候我也在想,我之所以讓蘇菲念蒙特梭利小學,是否也有其中一個潛在因素,是因為自己當初求學階段都在念課內書,一直有個希望能夠吸收大量課外讀物的遺憾。
所以感覺人生似乎是重疊交錯的,父母和小孩有太多交織的因素。當然強調個人主義的現在,父母已經被教育理解孩子是獨立個體,慢慢不會去強加太多個人意識在孩子身上。但是實際在諮商上,永遠都能看到原生家庭所帶來的各種潛在影響,這也是已經有不少哲學家,開始不再以獨立主體來理解「人」,而是在關係脈絡下去探求,這也是我很想再多研究的命題。
PS: 蘇菲創作歌詞,她說是她的機器貓人故事系列的主題曲。乍看歌詞時我嚇一跳,有沒有還蠻符合未來人類面對的AI啊!哈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