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四十的真正課題 ——《給我40歲的女兒》有感

人生四十的真正課題 ——《給我40歲的女兒》有感

I'm just Ordinary-avatar-img
發佈於我讀 個房間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7 分鐘


人生四十,三明治夾心,照顧年老父母、培育年幼子女,職場也有了新機遇伴隨而來的更重大責任。人屆中年,彷彿新手上陣,自以為年紀不小,卻對忽然排山倒海而來的新關口,頻頻感窒息想逃。


你,是否亦然?


raw-image



今天看到讀墨新書

作者韓星姬心理醫師的《給我40歲的女兒》

便迅雷入手,都是一些耳熟能詳的話,但每次多聽一次,也能提醒自己:


就繼續走下去吧,無論對錯,別怕。


評分: ★★★★☆☆





總結本書的5個要旨,希望能給大家一點療藉:


1.四十歲是「創造」階段,理所當然會辛苦,但過後會成長

隨著職涯發展,這個年紀正是成為組織核心幹部的關鍵,必須同時承受來自上下層的壓力。在家時,年幼的孩子總是找媽媽,還有處理不完的家事和家裡大大小小的事,連十分鐘的休息時間都沒有。每天過著這種生活,勢必會覺得自己受到剝奪。明明是自己的人生,卻找不到自己。

按照榮格的定義,陰影躲藏一段時間後,會在四十歲左右浮上檯面,原因是能量不平衡。到了四十歲,主導人格面具的人生能量幾乎見底,一直被壓抑的陰影能量反而強大到無法應付。人們開始感到倦怠,對過去的人生抱持懷疑與虛無感。縱使成功,依然覺得空虛,猶如失去大部分的自我,懷疑自己迄今為止所前進的方向是否錯誤。他們察覺到,別人眼中的自己與實際的自己有著極大落差,因而陷入混亂,不知道「我真心喜歡的是什麼」、「我真正想要的人生是何種模樣」。這就是榮格說的,「人到了四十歲,內心會發生地震。(或稱震動)」的緣由。

四十歲經歷的混亂,既是告訴我們改變時機到來的訊號,也是叫我們邁向人生新階段的內在聲音。藉由此刻的混亂整理人生、再次成長,這是每個人的必經之路。


2.發看生活的小確幸,支撐你繼續前進

好友的一句問候、女兒的一個擁抱、陌生人的善意......
每天的小確幸一點一滴存起來,生活便不只沮喪。





3.四十歲,找出自己真正想做的事、想過的生活,別管他人怎麼說

假如人生的上半場,是在世界打造的競技場上成為選手,努力奔跑的日子;人生的下半場,便是打造個人喜好競技場的時機。過去那段期間,我們為了得到父母肯定,成為世界的一員,吃了多少苦頭?在漫長歲月中,扮演乖巧的子女、努力的上班族、貼心的另一半、稱職的女婿、兒媳和父母等,盡了自己最大的努力,度過值得掌聲的人生。可是另一方面,我們的內心深處難掩惆悵,不知道真正的自己在哪裡。因為我們為了被這個世界馴服,抹去內在所有的野性,窮極一生都在追求別人喜歡的事情,而不是自己想做的事。 既然如此,哪怕從這一刻起也好,問問自己至今過得如何,真正想要的是什麼?不要只顧著履行世界賦予的角色與責任,把注意力放在想做的事情與想實現「自我」上,才不會在餘生感到遺憾。想要做到這一點,就要一步步訓練自己,關注那些過去因害怕而沒有勇氣面對的欲望或夢想。那才是我們真正想要的,一直被壓抑的需求。

這個世界總是不停地鞭策妳要更努力,問妳為什麼只能做到這樣。不過,任何人都無法代替妳過自己的人生,妳的人生要自己做主。請相信妳的感覺和想法,做自己想做的事,身邊有珍惜的人相伴,這就是成功的人生。


4.多一點享受生活

放下「我一定要做好」的重擔與野心,以「先做看看,不行就算了」的心態做事。還有,無論做什麼,記得要保留一些享受人生的能量,因為那能讓妳走得更遠更久。 人生不是跑完一百公尺就結束的短跑,配速相當重要。說真的,妳現在該做的只有玩耍。


5.人生堅持走下去的三大要素:健康、金錢和豐盈的內心

假設老年是一棟房子,健康、金錢和內心就相當於基礎工程,提前思考這些現實問題,事先最好準備的話,歲月也是一種禮物。 所以女兒啊,不要因為還來得及就一直推遲,現在就開始逐步鍛鍊體力,建立理財計畫,管理自己的心態。這三樣東西將成為妳的人生積蓄,幫助妳安然度過老年。




閱讀過後,我更多的想法


確實,快到四十歲的我,忽地覺得日復日的繁重工作、壓得喘不過氣來的每分秒,到底人生還有何樂趣?每晚也不願進睡,哪管眼皮都已沉沉下墜,就是不想醒來面對明天的勞苦挑戰。有時真的希望這一切只是夢,醒來還年輕活力,還自由開朗。

然而,時間不曾停止腳步,嘀嗒嘀嗒,催送我們上路。我可不可以扭轉時光,我可不可以把後悔的決定推倒重來?

答案從來也是絕對的「不」。


於是,各種心靈療癒的書籍面世,只想告訴我們,你可以好好的,你的人生還有價值。

我們的人生固然有價值,但快樂自在的感覺呢?它躲在哪兒?


於是,我們拼力實踐每天的生活練習,一個又一個:

  1. 你已經很棒
  2. 別把別人的錯揹在自己身上
  3. 每天的私人小時光
  4. 每天的感恩日記
  5. 每天的自我對話、自我微笑


就連讓自己快樂自在也得完成一連串的待辦清單,才有辦法擠出那麼一點正面情緒。如此難擠,便不是從心而發的快樂。

於是,世人又會批評你身在福中不知福,你已經過得比那麼多人好......諸如此類的善意的提醒,讓你也不好意思不認同他們。於是又得體回應幾句,安慰他人也安慰自己:

我知道其實我已經很幸運很幸福了。

就只有自己,赤裸裸地感覺自己每天的疲憊與失落,甚至灰心到無望的心情。是的,就算客觀我們已經過得很好,我們還是不能自以地感到失落無望。我們可不可以,就只是擁抱這樣一個會不快樂的自己?

也許是經期前夕的荷爾蒙,也許是客觀的美好條件都用血淚換來,也許我只是真的好累,也許我只想逃遁個幾天(不代表我會逃一世)......




人生四十的真正課題 —— 面對與接受自己


唯有接受,唯有抒述,唯有不勉強自己做所有的生活練習,讓自己就這麼慵慵懶懶過個幾天,才能充上一點電值。

我不想勉強你做些什麼,親愛的我,我只想你做一切想做的,就算只有一天、一個小時、一分鐘也好,做完完全全的你。不怕別人目光評價,這個你可醜可美,可懦弱可勇敢,只要你想,只要是你,你都可以做。

留一個該真正關心我們的人——自己。


包容、接受自己的所有。唯有我不苛責不苛求不苛待自己,我才能無所畏懼飛翔。










raw-image



avatar-img
I'm just Ordinary
77會員
37內容數
平凡如我和你,也能好好生活。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I'm just Ordinary 的其他內容
強撐與療癒,每個成年人的課題。 短短兩星期,歷經憋屈、遭小人暗算、為別人失誤補救......撐著皮骨回家,只想攤在床上不動。 傷,是一定會受的;但傷口終究會癒合,就算結的痂不美,至少沒血肉破綻時可怖驚心。 寫作與閱讀,自我療癒過程。最近讀了2本心靈療癒圖文好書,來自Worry Line
4/5自我植癒的每一天
父親說:你要給你女兒做個好榜樣,不能在她面前這個那個 母親說:外孫女今天這樣那樣,你跟她說說XYZ 老公說:女兒ABC了,你還在123? 每個人也叫我做東做西。 為著父母,為著孩子,為著家庭,為這為那, 就是偏偏沒人叫我「為你自己」。 他們都忘了,我還有「我自己」。
一本好書,不說廢話,而是從價值觀治本清除你的執念。電腦科學教授Cal Newport提出靈魂拷問——你到底想用數位科技達致什麼目的?從應用科技的根本,深思現在眾多數位科技,是否真的必要?
5/5深度數位大掃除
I'm just Ordinary,我只是一名平凡的女子。 這種名字,往往有譁眾取寵之感,彷彿愈強調自己「平凡」,愈想突顯自己「不凡」,大抵想博取別人留言說「每一個人也有不凡之處」,或「你一點也不平凡啊。」 是這樣嗎? 如我年輕十年,以上設想或許不遠矣;然而,我早已過了自命不凡的階段。
小時候,爸爸說辛勤讀書,將來便能坐辦公室輕鬆工作,舒舒服服過一生。 小時候,想像自己每天穿得亮麗地在市中心穿梭,輕鬆搞定工作專案;下班與三兩好友像Sex and the City的女主,在餐廳、酒吧輕鬆chill,暢談一天的趣聞;週末是屬於Cafe的,一個人或與好友在午陽金黃映照下
CODE 1.Capture 獲取:儲存引發共鳴的資訊 2.Organize 組織:著眼於可操作性 PARA
4/5打造第二大腦
強撐與療癒,每個成年人的課題。 短短兩星期,歷經憋屈、遭小人暗算、為別人失誤補救......撐著皮骨回家,只想攤在床上不動。 傷,是一定會受的;但傷口終究會癒合,就算結的痂不美,至少沒血肉破綻時可怖驚心。 寫作與閱讀,自我療癒過程。最近讀了2本心靈療癒圖文好書,來自Worry Line
4/5自我植癒的每一天
父親說:你要給你女兒做個好榜樣,不能在她面前這個那個 母親說:外孫女今天這樣那樣,你跟她說說XYZ 老公說:女兒ABC了,你還在123? 每個人也叫我做東做西。 為著父母,為著孩子,為著家庭,為這為那, 就是偏偏沒人叫我「為你自己」。 他們都忘了,我還有「我自己」。
一本好書,不說廢話,而是從價值觀治本清除你的執念。電腦科學教授Cal Newport提出靈魂拷問——你到底想用數位科技達致什麼目的?從應用科技的根本,深思現在眾多數位科技,是否真的必要?
5/5深度數位大掃除
I'm just Ordinary,我只是一名平凡的女子。 這種名字,往往有譁眾取寵之感,彷彿愈強調自己「平凡」,愈想突顯自己「不凡」,大抵想博取別人留言說「每一個人也有不凡之處」,或「你一點也不平凡啊。」 是這樣嗎? 如我年輕十年,以上設想或許不遠矣;然而,我早已過了自命不凡的階段。
小時候,爸爸說辛勤讀書,將來便能坐辦公室輕鬆工作,舒舒服服過一生。 小時候,想像自己每天穿得亮麗地在市中心穿梭,輕鬆搞定工作專案;下班與三兩好友像Sex and the City的女主,在餐廳、酒吧輕鬆chill,暢談一天的趣聞;週末是屬於Cafe的,一個人或與好友在午陽金黃映照下
CODE 1.Capture 獲取:儲存引發共鳴的資訊 2.Organize 組織:著眼於可操作性 PARA
4/5打造第二大腦
本篇參與的主題活動
如果問我為何會喜歡《零度分離》,我的答案會是,因為這部小說不是那種,讀者想要一邊閱讀,一邊喬當偵探,想要揣測作者的下一步到底要布什麼局,就真能成功預期得到下一頁的內容會有什麼,的那種奇妙故事。換句話說,《零度分離》的故事,就是許多人期待在電影中看到的「神展開與奇連結」。
本文主題聚焦於憂鬱症患者的悲傷以及處理悲傷及負面情緒的方法。藉著對《憂鬱症自救手冊》關於悲傷的討論,作者也分享自身對悲傷與淚水的經驗,流淚是接納脆弱,釋放情緒不壓抑它的好方式。心理諮商中,個案談及某件經驗時的流淚是值得被重視的,這代表談話內容有觸及到個案內心深層的一面,值得諮商者與個案一起深入探究。
總之呢! 閱讀的張力不會太搖擺,需要時間醞釀像泡茶那樣。 而這趟閱讀是跳耀式且未完成,但明顯的從書本外觀看來,已有了翻閱的溫度與形狀,是一本可以隨手翻來的讀物,真切地療心,很溫暖一如那望去黃澄澄的書封,褪去後書皮有一花瓶豎立;書底有一貓點綴,不曉得是不是虎吉。
如果問我為何會喜歡《零度分離》,我的答案會是,因為這部小說不是那種,讀者想要一邊閱讀,一邊喬當偵探,想要揣測作者的下一步到底要布什麼局,就真能成功預期得到下一頁的內容會有什麼,的那種奇妙故事。換句話說,《零度分離》的故事,就是許多人期待在電影中看到的「神展開與奇連結」。
本文主題聚焦於憂鬱症患者的悲傷以及處理悲傷及負面情緒的方法。藉著對《憂鬱症自救手冊》關於悲傷的討論,作者也分享自身對悲傷與淚水的經驗,流淚是接納脆弱,釋放情緒不壓抑它的好方式。心理諮商中,個案談及某件經驗時的流淚是值得被重視的,這代表談話內容有觸及到個案內心深層的一面,值得諮商者與個案一起深入探究。
總之呢! 閱讀的張力不會太搖擺,需要時間醞釀像泡茶那樣。 而這趟閱讀是跳耀式且未完成,但明顯的從書本外觀看來,已有了翻閱的溫度與形狀,是一本可以隨手翻來的讀物,真切地療心,很溫暖一如那望去黃澄澄的書封,褪去後書皮有一花瓶豎立;書底有一貓點綴,不曉得是不是虎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