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問問題 or 給出答案 比較重要?

2023/07/17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哲學系出身的我很習慣於事情沒有絕對標準答案,也符合我喜歡問問題思考的本性。但出社會後,第一個大衝擊就是我的這個習慣。

還記得剛開始找工作時,我的好友(念財經的)跟我說,他去一家大企業面試,對方給了一個題目,其中有很多關鍵因素是未知的,在此情況下,要他回答會如何做。我的第一個反應是:「但是還有A B C D…通通都不知道,如何能做出決策?」我的好友回答我:「沒錯,因為現實社會就是其實多數情況都不清楚的狀況下,你就是要做出選擇決定。」

經過多年的社會洗禮,我當然變成了凡事只要先想好,接下來我要如何處理面對,不用問太多問題,因為沒有人喜歡問題很多的人,即使後來自己做生意也習慣於強調執行力。於是想解決方案的習慣,取代了我愛問問題的習慣。

 

但隨著孩子進入小學重要的發展階段,很多關鍵價值觀又再次會在我腦中敲響。就包括問問題這件事情,孩子是天生的問問題高手,因為他們對世界很好奇且真的很想知道。

這和我學習哲學諮商中的蘇格拉底式提問法是一致的,因為即使同樣是問問題,也有很多不同的形態,例如:我們大人很常會問小孩:「你今天是不是又沒有做甚麼事.? 」這句話雖然是問句的形式,但其實裡面已經包含了大前提的預設立場,這樣的問句並不是真的對對方有任何好奇,而只是想要證明自己是對的。這種形式的問句並不會獲得良性反應,所謂的蘇格拉底對話法,是強調抱持自己無知的立場,真心地想知道對方的意見與想法,這樣問出來的問題,才會開啟雙方深度的對話。

 

我覺得這是很棒的事情,除了孩子喜歡問問題時不要拒絕之外,甚至反過來用這種方式問他問題,那麼雙方就會開啟更好的對話模式,而不會僅限於每天和孩子的對話只剩下日常的:今天功課做了沒有?有沒有認真之類的,無法深入的對話。因為其實你對孩子的想法是否是真的很好奇、很想知道,或者其實目的只是想要告訴他,你認為對的事情。這樣的對話方式會很不一樣,雖然我覺得這點在青春期時尤其重要,但小學開始練習培養這樣的習慣,應該也挺好。

 

想想不知道是人類的天性,喜歡表現出自己很知道,還是從小被社會環境所養成的?我們很想要表現出自己知道答案,且知道答案也比會問問題更加被讚許。可能這也影響到我們其實沒有真正想知道別人是怎麼想的,我們常常說要尊重每個人不同的意見,也是這樣教育小孩的,但卻忘記在尊重他人意見之前,是否有先去理解別人的意見到底是甚麼? 或者只是說了一句:「我尊重你的不同意見」然後就可以不用去理解對方了,於是也不會有甚麼問題會想問對方。

 

話說回來,對於社會上普遍還是崇尚能表達個人想法提供解答,而不見得需要認真問問題的狀況,未來是否會改變我也不知道,且人總是要融入社會的,能夠提出解決方案也很重要。

但是或許趁還在受教育階段,在還保有強烈好奇心的時期,先積極培養認真問問題的態度,甚過只追求我知道答案的心,唯有持續問出好的問題才能得到真正更多更廣更深的答案。重點是我想要用這種問問題方式來和蘇菲對話,希望將來彼此能夠擁有深度的對話。

 

 

PS:蘇菲畫: 號稱她以後要自己開飯店於是設計了她的Sweet Hotel


#蒙特梭利在我家 #montessoriathome

#實驗教育

#教養

#育兒

#教育

#蒙特梭利

#哲學諮商

#諮商

#兒童哲學

#哲學媽媽

#心理  #哲學  #思辨

    分享身為哲學諮商師抱持終身持續學習哲學 閱讀書籍 以及諮商過程的心得與見聞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