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問問題 or 給出答案 比較重要?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哲學系出身的我很習慣於事情沒有絕對標準答案,也符合我喜歡問問題思考的本性。但出社會後,第一個大衝擊就是我的這個習慣。

還記得剛開始找工作時,我的好友(念財經的)跟我說,他去一家大企業面試,對方給了一個題目,其中有很多關鍵因素是未知的,在此情況下,要他回答會如何做。我的第一個反應是:「但是還有A B C D…通通都不知道,如何能做出決策?」我的好友回答我:「沒錯,因為現實社會就是其實多數情況都不清楚的狀況下,你就是要做出選擇決定。」

經過多年的社會洗禮,我當然變成了凡事只要先想好,接下來我要如何處理面對,不用問太多問題,因為沒有人喜歡問題很多的人,即使後來自己做生意也習慣於強調執行力。於是想解決方案的習慣,取代了我愛問問題的習慣。

 

但隨著孩子進入小學重要的發展階段,很多關鍵價值觀又再次會在我腦中敲響。就包括問問題這件事情,孩子是天生的問問題高手,因為他們對世界很好奇且真的很想知道。

這和我學習哲學諮商中的蘇格拉底式提問法是一致的,因為即使同樣是問問題,也有很多不同的形態,例如:我們大人很常會問小孩:「你今天是不是又沒有做甚麼事.? 」這句話雖然是問句的形式,但其實裡面已經包含了大前提的預設立場,這樣的問句並不是真的對對方有任何好奇,而只是想要證明自己是對的。這種形式的問句並不會獲得良性反應,所謂的蘇格拉底對話法,是強調抱持自己無知的立場,真心地想知道對方的意見與想法,這樣問出來的問題,才會開啟雙方深度的對話。

 

我覺得這是很棒的事情,除了孩子喜歡問問題時不要拒絕之外,甚至反過來用這種方式問他問題,那麼雙方就會開啟更好的對話模式,而不會僅限於每天和孩子的對話只剩下日常的:今天功課做了沒有?有沒有認真之類的,無法深入的對話。因為其實你對孩子的想法是否是真的很好奇、很想知道,或者其實目的只是想要告訴他,你認為對的事情。這樣的對話方式會很不一樣,雖然我覺得這點在青春期時尤其重要,但小學開始練習培養這樣的習慣,應該也挺好。

 

想想不知道是人類的天性,喜歡表現出自己很知道,還是從小被社會環境所養成的?我們很想要表現出自己知道答案,且知道答案也比會問問題更加被讚許。可能這也影響到我們其實沒有真正想知道別人是怎麼想的,我們常常說要尊重每個人不同的意見,也是這樣教育小孩的,但卻忘記在尊重他人意見之前,是否有先去理解別人的意見到底是甚麼? 或者只是說了一句:「我尊重你的不同意見」然後就可以不用去理解對方了,於是也不會有甚麼問題會想問對方。

 

話說回來,對於社會上普遍還是崇尚能表達個人想法提供解答,而不見得需要認真問問題的狀況,未來是否會改變我也不知道,且人總是要融入社會的,能夠提出解決方案也很重要。

但是或許趁還在受教育階段,在還保有強烈好奇心的時期,先積極培養認真問問題的態度,甚過只追求我知道答案的心,唯有持續問出好的問題才能得到真正更多更廣更深的答案。重點是我想要用這種問問題方式來和蘇菲對話,希望將來彼此能夠擁有深度的對話。

 

 

PS:蘇菲畫: 號稱她以後要自己開飯店於是設計了她的Sweet Hotel


#蒙特梭利在我家 #montessoriathome

#實驗教育

#教養

#育兒

#教育

#蒙特梭利

#哲學諮商

#諮商

#兒童哲學

#哲學媽媽

#心理  #哲學  #思辨

分享身為哲學諮商師抱持終身持續學習哲學 閱讀書籍 以及諮商過程的心得與見聞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一直到幾個月前我才讓蘇菲開始學鋼琴,因為我知道練琴通常會是需要要求的。但身為蒙特梭利小孩,沒有什麼回家功課,我也從不希望要由我來督促什麼作業之類的,那麼練琴真的也可以這樣嗎?   果然,最近蘇菲開始反抗不想練琴(基本上我和他達成的協議應該算很低的,除了上課之外,另外抽出兩天時間練習,不是用時間計
最近因為哲學諮商的對象有不少是大學生,訝異地發現現在真的不少學生,是正在進行心理治療的。因為哲學諮商和心理諮商不一樣,哲學諮商是只要有任何人生困擾,都可以透過哲學方式的對話過程,讓來談者自己找到新的面對方法。並不是所謂治療心理疾病。所以理論上是對所有人都可以提供協助的。因此我完全沒有預設來談者會有心
今天來分享一本書《兒童哲學好好玩》,這是一本很實用又可愛的書,因為畫面很美,所以在我桌上成疊的文字書中,Sophie還會拿這本問我說:這書是媽媽的?還是要給她的? 哈哈! 會對兒童哲學產生更大興趣,是因為哲學諮商師的受訓過程中,老師有提到兒童哲學其實就是培養兒童的獨立思考能力,同時能養成用理性去探
最近在進修哲學諮商師課程時,常常會回想當初大學念這些思想內容時,會覺得飄在空中,不太清楚和我的人生可以如何關聯? 如何解決我人生意義的問題? 但現在念起來就不一樣了,或許是年紀的關係,但我覺得有一個關鍵是,當初從小培養的念書模式習慣,不太會去探討一個事件一個人物思想會產生的背後原因、當時的社會環境
《Montessori–the science behind the genius》這本書的第二章主要討論行動動作和認知的緊密相關性,Movement對認知與學習的影響。而前兩篇文章分享了這一章前面討論很多有關嬰兒階段與超過嬰
《Montessori–the science behind the genius》這本書的第二章主要內容是有關蒙式教育九大原則當中的第一個,也就是行動動作和認知的緊密相關性,Movement對認知與學習的影響。而前一篇文章分享了第二章前半段(詳細內容可參考留言處的連結分享),主要是嬰兒階段的行動與
一直到幾個月前我才讓蘇菲開始學鋼琴,因為我知道練琴通常會是需要要求的。但身為蒙特梭利小孩,沒有什麼回家功課,我也從不希望要由我來督促什麼作業之類的,那麼練琴真的也可以這樣嗎?   果然,最近蘇菲開始反抗不想練琴(基本上我和他達成的協議應該算很低的,除了上課之外,另外抽出兩天時間練習,不是用時間計
最近因為哲學諮商的對象有不少是大學生,訝異地發現現在真的不少學生,是正在進行心理治療的。因為哲學諮商和心理諮商不一樣,哲學諮商是只要有任何人生困擾,都可以透過哲學方式的對話過程,讓來談者自己找到新的面對方法。並不是所謂治療心理疾病。所以理論上是對所有人都可以提供協助的。因此我完全沒有預設來談者會有心
今天來分享一本書《兒童哲學好好玩》,這是一本很實用又可愛的書,因為畫面很美,所以在我桌上成疊的文字書中,Sophie還會拿這本問我說:這書是媽媽的?還是要給她的? 哈哈! 會對兒童哲學產生更大興趣,是因為哲學諮商師的受訓過程中,老師有提到兒童哲學其實就是培養兒童的獨立思考能力,同時能養成用理性去探
最近在進修哲學諮商師課程時,常常會回想當初大學念這些思想內容時,會覺得飄在空中,不太清楚和我的人生可以如何關聯? 如何解決我人生意義的問題? 但現在念起來就不一樣了,或許是年紀的關係,但我覺得有一個關鍵是,當初從小培養的念書模式習慣,不太會去探討一個事件一個人物思想會產生的背後原因、當時的社會環境
《Montessori–the science behind the genius》這本書的第二章主要討論行動動作和認知的緊密相關性,Movement對認知與學習的影響。而前兩篇文章分享了這一章前面討論很多有關嬰兒階段與超過嬰
《Montessori–the science behind the genius》這本書的第二章主要內容是有關蒙式教育九大原則當中的第一個,也就是行動動作和認知的緊密相關性,Movement對認知與學習的影響。而前一篇文章分享了第二章前半段(詳細內容可參考留言處的連結分享),主要是嬰兒階段的行動與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有時候,我們害怕提問,害怕被拒絕,害怕答案不如期待。但其實,真正讓我們錯過的,是那個不曾提出問題的瞬間。 每一個肯定的答案背後,都藏著一次勇敢的嘗試。 詢問,並非只為得到回答,它更是一種探索的姿態。當你願意開口,世界就會變得不同。或許那份機會就在等待你提問,或許那段旅程的起點就在你說出第一句
蘇格拉底式對話(Socratic dialogue) 一種透過提問和反問,啟發對方思考的對話方式。旨在引導對方自我反思進而找出答案。
提問,經常出現在我們學習新事物的過程中,但為什麼我們需要去提問? 因為疑問會讓人主動去思考,問題可以使人感到困惑,我們的心靈一旦感到困惑就會產生出想解決困惑的動力。雖然疑問使人主動思考,但是提問的過程中時常讓人遇到困境,其原因在於提問者未能真正明白問題的全貌,或是問題內包含了許多議題導致無從下手。問
今天有個同事來找我,「欸,我可以問你一個嚴肅的問題嗎?」 我突然嚴肅了起來,準備好要接受這個難以招架的問題 「說吧!是什麼問題?」 「你覺得生(養)小孩有什麼好處?」 原來是這個啊!呼!我還以為是要諮詢什麼職場建議呢!讓我緊張一下 那我就先放下我的職場葵花寶典了喔😂 (對話保密略過)
Thumbnail
人們往往多問外在狀況,卻少探問內在感受。文章探討社會對話中常見的話題,呼籲人們注意個人內心真實感受,而非只重視外在條件。通過真誠的對話,讓人們找到內心最在乎的東西,並記錄下自己的歷史,展現真實自我。
Thumbnail
孩子長大後,他們會開始問很多問題,這是一個學習和思考的過程。父母應該鼓勵孩子問問題,引導他們思考,培養他們的邏輯能力。本文提供了一些方法來引導孩子的提問與思考,這對未來教育將是很有幫助的。
Thumbnail
『我唯一知道的一件事情,就是我什麼都不知道(The only thing I know is that I know nothing)』~ 蘇格拉底
Thumbnail
你應該有被人劈頭就問些毫無頭緒的問題經驗,這些問題是不是讓你心裡覺得「不知道對方想幹嗎?」 當你不知道對方意圖時,你也不會說真話,同理你問對方問題時,對方也是這樣想,有人甚至還以為你是不是「把我當傻瓜?」而生氣,先講出你的想法,再問對方問題才有機會聽到真話。 聊天是一種深度的相互理解,進而連
Thumbnail
在追求知識的過程中,懂得提問是開啟智慧之門的金鑰匙,而問一個好問題的關鍵,在於它能夠挑戰我們的既有認知。 「因為每個好問題都是對現狀的一次質疑,它迫使我們跳脫框架,探索更廣闊的視野。」 當我們提出問題時,我們不只在尋求答案,更在拓展我們的認知邊界,這是增進知識的高效率手段。 問問題也是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有時候,我們害怕提問,害怕被拒絕,害怕答案不如期待。但其實,真正讓我們錯過的,是那個不曾提出問題的瞬間。 每一個肯定的答案背後,都藏著一次勇敢的嘗試。 詢問,並非只為得到回答,它更是一種探索的姿態。當你願意開口,世界就會變得不同。或許那份機會就在等待你提問,或許那段旅程的起點就在你說出第一句
蘇格拉底式對話(Socratic dialogue) 一種透過提問和反問,啟發對方思考的對話方式。旨在引導對方自我反思進而找出答案。
提問,經常出現在我們學習新事物的過程中,但為什麼我們需要去提問? 因為疑問會讓人主動去思考,問題可以使人感到困惑,我們的心靈一旦感到困惑就會產生出想解決困惑的動力。雖然疑問使人主動思考,但是提問的過程中時常讓人遇到困境,其原因在於提問者未能真正明白問題的全貌,或是問題內包含了許多議題導致無從下手。問
今天有個同事來找我,「欸,我可以問你一個嚴肅的問題嗎?」 我突然嚴肅了起來,準備好要接受這個難以招架的問題 「說吧!是什麼問題?」 「你覺得生(養)小孩有什麼好處?」 原來是這個啊!呼!我還以為是要諮詢什麼職場建議呢!讓我緊張一下 那我就先放下我的職場葵花寶典了喔😂 (對話保密略過)
Thumbnail
人們往往多問外在狀況,卻少探問內在感受。文章探討社會對話中常見的話題,呼籲人們注意個人內心真實感受,而非只重視外在條件。通過真誠的對話,讓人們找到內心最在乎的東西,並記錄下自己的歷史,展現真實自我。
Thumbnail
孩子長大後,他們會開始問很多問題,這是一個學習和思考的過程。父母應該鼓勵孩子問問題,引導他們思考,培養他們的邏輯能力。本文提供了一些方法來引導孩子的提問與思考,這對未來教育將是很有幫助的。
Thumbnail
『我唯一知道的一件事情,就是我什麼都不知道(The only thing I know is that I know nothing)』~ 蘇格拉底
Thumbnail
你應該有被人劈頭就問些毫無頭緒的問題經驗,這些問題是不是讓你心裡覺得「不知道對方想幹嗎?」 當你不知道對方意圖時,你也不會說真話,同理你問對方問題時,對方也是這樣想,有人甚至還以為你是不是「把我當傻瓜?」而生氣,先講出你的想法,再問對方問題才有機會聽到真話。 聊天是一種深度的相互理解,進而連
Thumbnail
在追求知識的過程中,懂得提問是開啟智慧之門的金鑰匙,而問一個好問題的關鍵,在於它能夠挑戰我們的既有認知。 「因為每個好問題都是對現狀的一次質疑,它迫使我們跳脫框架,探索更廣闊的視野。」 當我們提出問題時,我們不只在尋求答案,更在拓展我們的認知邊界,這是增進知識的高效率手段。 問問題也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