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友人聊天時他突然和我說:「愛,不用抓著別人的期待也可以得到喔」。因為太過於突然,所以我也只是笑笑的回他:「是喔~請你跟自己說」。我們了解彼此各自在感情中扮演著什麼角色,所以很自然地有了這樣子的對話。
我有很多渴望,但我把它縮得好小好小
在關係裡我總渴望著被愛,這似乎變成了一種對親密關係的傷害,因為我忘了我們現在的親密都是建立在彼此的愛上,對於「愛」我們不需要用到「渴望」這個詞。而渴望被愛是主軸,我還有好多好多想要在關係中有的東西,這些對我們來說好像是一間平常的事,在關係裡我們總希望對方可以怎麼樣對待自己,又希望兩人可以有怎麼樣的未來。這些是如此正常的事情,但我用錯了渴望的方式。
以前因為渴望被愛,所以我從不會直接提出我的需求,又或者直接和伴侶溝通自己希望我跟他的關係會是怎麼樣。因為我害怕我提出要求,他就不會愛我;我害怕我提出要求,他就會嚇跑,而我的愛也會離開。我總希望伴侶能不小心看見我的渴望,主動來擁抱我的渴望。
「順從。你總是無意識地順著對方」
假如他沒有提起,我真的沒有想過,在過去的感情裡,我確實是這樣子,畢竟是無意識的嘛,我當然沒發現。
回想過去,當伴侶要求我做一些事情時,即便我不願意、即便當我在做這件事時我是不舒服的,我仍然會去做。因為我覺得我必須達到他的要求、完成他的期待我才有資格被他愛,愛才不會消失。
例如:伴侶希望我減肥。
奇妙的是,他和我認識到交往我從未變胖,他給我的感受是,他想把我打造成他喜歡的樣子。儘管內心不舒服,但我依然會去執行,因為那是他喜歡的樣子,所以只要完成了,那我就有他的愛了。
又例如:伴侶控制我的穿著。
他的控制欲很強,總是限制我很多事情,像是:不能穿短褲、制服裡面一定要穿背心、千萬不能和男生說話!我照做了,因為那時的我認為他愛我,所以才會這樣控制我,儘管我內心很不想這麼做。
還有:伴侶的命令要服從。
「不准」是他最常對我說的話,我做決定前會先詢問他的意見、我和朋友出門需要得到他的同意,要是他說了不准,那我真的就不會去做了,即便我的內心有多麼的想去。
以上的例子,你們以為是同一人嗎?很可惜並不是。他們是完全不同的個體,可我的模式依然是想達到對方的期待,想得到他們的愛。
「所以我說你的順從裡還是有很硬的自己」
也許一開始我都是抱著滿足對方期待想得到愛的心情去順從他們的,也是真心的希望我這麼做可以讓他們開心,可是日子一久我變得好不開心,感覺全身被捆滿了繩子,哪裡也動不了,所以我變成了一個表面一套背面一套的人。
我開始不認真減肥,因為我心裡在想,對方認識我時我就是這個樣子了,為什麼一直叫我改變,那當初你的喜歡,是真的喜歡嗎?還是你只是在挑一個娃娃,按照自己的心意打扮。我不認真,可是他會檢查我的體重,怎麼辦?還好都是拍體重機的數字給他看,所以我偷偷的把一隻腳踩到地面,讓體重機的數字變輕。
我是一個很怕熱的人,高中的制服已經密不透風了,一點風都灌不進來,裡面再穿著背心真的好難受,有時還會起疹子。所以我開始把背心丟在一旁,就直接穿著制服就去上課了,等到他來找我時,我再穿上外套,假裝我還是跟平常一樣把自己包的緊緊的。
我真的好想跟我的朋友一起出門聊天,只是吃吃飯聊聊天就好,可是他有我手機的定位,他一天可以看我的位置幾十次。於是後來,我都會發我的自拍照給他,跟他說我要休息了,再把手機丟在家裡直接出門。
我其實也有跟他們說我不想這樣做,但他們沒有同意,所以我還是照著他們的期待走,因為我害怕得不到他們的愛。但背地裡我卻這樣子做,我的罪惡感好深。明明這些都是我的自由,為什麼我的自由卻是帶著濃濃的罪惡及羞愧?我對自己的作法感到不齒。
練習:後來我有了友人的提醒;後來我遇見了他。
我開始改變了自己,我嘗試不再抓著伴侶的期待為了得到他的愛。我不知道是因為友人的提醒,還是因為我的伴侶,讓我可以開始練習看見自己、表達自己,不在拼命地抓著伴侶的期待。
這個時期的伴侶是個特別的人、特別的存在,他讓我感到很安全,在這段關係裡我是舒服的,我不再需要一直去滿足對方的期待,也能感覺到被他愛著。所以當他提出他的需求(期待),我是可以拒絕的,也不需要擔心拒絕他就會不愛我。
而友人的提醒也恰到好處,當伴侶提出需求(期待)時,除了拒絕我也有滿足他的期待過,但我會開始練習「詢問」自己。在決定要順從他的需求時,我會問自己「現在我要做的這件事,是我想做的嗎?」、「做這件事是因我愛他還是想得到他的愛?」,問完自己後才會知道自己的選擇到底是順從自己還是順從伴侶。
對我來說這樣的詢問是一個很好的練習,除了不讓自己不舒服外,還可以提升自己的感受能力,讓自己從日常相處時的狀況感受他是否愛我,而不是用讓自己不舒服的方式想去得到他的愛(有時你覺得這樣做可以得到,但實際卻沒有)。當然也感謝伴侶給的安全感及理解,才能讓我有這樣的進步。
只是到了後期,我問了自己,卻想不出答案到底是順從自己還是順從伴侶。
這是他的期待,也是我的期待。
到了後期,我們遇到了很難解決的事情,這讓我跟他的關係變得緊張,精神上的壓力也很大,雖然他沒有明說他的需求(期待),但我知道他想要我理解他、體諒他,而我也做到了。
只是這好像跟友人對我說的話不太一樣。我感覺「愛,不用抓著別人的期待也可以得到」這件事已經變成了「我沒有滿足他的期待,他就沒有能力去愛」。我知道他想好好愛我,可是那時候的他做不到,太多難以解決的事件排隊等著他,若我沒有理解他、體諒他,我覺得他在這段關係中撐不下去,因為他沒有多餘的心力可以去處理我的不理解及不體諒。
我也問過自己「我真的想理解他嗎?」、「體諒他是我想做的事嗎?」,答案是肯定的。而我選擇這麼做的原因一方面是我想讓他得到力量,能夠有能力好好去愛。另一方面是,我自己也希望自己是一個可以理解及體諒伴侶的人,因為如果對方和我一樣,那我跟他的關係、連結就可以越來越緊密。
但雖然選擇了理解及體諒,內心總有不舒服的時候,但我練習表達出來。我告訴他我可以理解他為什麼做這樣的選擇,而這個選擇讓我不舒服。這樣的做法不管最後的溝通有沒有效果,對我而言都會是一件很好的事,因為我學會表達自己的感受,當我在表達時,其實就是一種把不舒服向外釋放的方式。透過一次次的練習我就不會把自己侷限在過去的模式,覺得表達自己的不滿就得不到愛,相反的更清楚自己是被愛的,才能這麼完整的表達自己。
也許是練習有用,也或許是同時遇到了好的伴侶,我才能有這麼多進步。
儘管我和他走到了分手的階段,但我獲得了很多。獲得了自我的進步、獲得了我不用緊抓也自然能得到的愛、獲得了我從未有過的安全,也了解了當一個人愛你,不管你有沒有滿足他的期待,他還是會愛你。也許時間不管經過了多久,我對他還是會有感謝,而這個感謝是「謝謝你帶我來到被愛世界,這裡真的很美」,同時也感謝自己「謝謝自己的練習,才能跟著他到被愛的世界」。
「愛,不用抓著別人的期待也可以得到」,其實不只代表親密關係裡的渴望,它還包含了很多狀況,下次來跟大家分享友人的另一種心情(他應該有同意)。
我是零,如果你喜歡這篇文章,或是這個專題,歡迎你按讚、留言告訴我,也可以贊助我或是訂閱專題,我們下次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