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條件」本身,就是一種條件

更新 發佈閱讀 4 分鐘

昨天和先生來了一場邏輯思辨,開始的原因是我剛做完了自己的阿卡西紀錄,發覺內在還有很多關於想要被「無條件接納跟愛」的議題,像是當我沒有做出符合他人期待的行為或選擇時,我很容易會產生焦慮的情緒; 這份感受的背後是害怕讓他人失望,是內疚於沒有做好某種角色,更是擔心自己不被認可和接受。

「如果我沒有成為xxx期待的樣子,我是否就不是個好人/伴侶/女兒/手足/朋友/治療師?如果做不好,那對方是否就會討厭我/不喜歡我/責備我/鄙視我/拒絕我/拋棄我?」這份恐懼的背後是那個一手插腰,一手指著我的嚴格小女孩,她很努力的想確保我成為他人想要我成為的樣子,要我聽話、獲得好學歷、做好工作、做好我的角色、不要表達太多自己的想法和感受,但這份姿態的背後卻是小女孩哭泣著吶喊「為什麼我的存在本身不足以讓人感到滿意呢?為什麼我一定要成為某個樣子、獲得某種殊榮、特殊能力、擁有金錢、物質或學位才能被當作重要的人?為什麼得微笑討好才能讓人喜歡?為什麼這個世界不能接納原本的我?」。

當我在阿卡西紀錄中看見這個小女孩時,我很心疼她,因為她確實背負了很多不屬於她的期待和價值觀,而她對自己的認知也由無數的條件、角色的刻板印象、他人的言語和反應所組成。在她心目中,她真的以為只要沒有做好,她就會被苛責、處罰或帶來負面的結果,那個結果可能是某個人失望的神情或負面反應,而她對於這些反應的詮釋就是「他們不喜歡我了,他們不愛我了」。

這一切都讓人感覺很熟悉,因為這些想法和感受確實在我的成長過程中常常出現,我也不只一次在紀錄中跟內在小孩對話,更明白所有的批判都是來自於我對自己的不接納,所以我又對自己道歉、懺悔、感謝並重新與內在和解,提醒自己不需要討好任何人,可以真實的呈現原本的面貌。

-

關了紀錄之後,我帶著新的感受和先生分享,他一如往常的開始丟出各種疑問:「你有沒有想過,別人的不認同是他們的自我表達,跟你個人的價值一點關聯都沒有?」

我想了想回覆:「確實啊,有很多過往的經驗之所以會帶來痛苦的感受正是因為我的負面詮釋,但實際上參與其中的人可能根本就沒有我想像中的那個意圖。我也知道我的價值與他們的言行一點關聯都沒有,但矛盾的是我還是想要被無條件接納跟愛」

先生沈默了數秒後突然說:「你不覺得無條件本身,就是一種條件嗎?」


聽到這句話的我有如當頭棒喝,因為我突然回想起在關阿卡西紀錄前,我獲得的提醒:「學著看透幻象,所有言行背後都有愛」。

原來如此!以前父母責備我時,我往往會覺得『如果你愛我,你就不會罵我』,也總是理所當然的用各種『如果你真的愛我,你就會/不會____』的公式套用在他們身上,手裡拿著受害者的旗幟想要別人可以為自己的感受負責,甚至有時候在親密關係中,我也會在伴侶沒有讓我感覺自己被無條件接納時,對他們感到失望。此時,我終於明白自己很多時候也沒有無條件地接納身邊的人事物,沒有考慮到對方的能力、意願和當下的狀態,那或許也正是因為我還沒有辦法做到,才會期望身邊的人能夠代替我做到。不過,過去的我之所以會採取這樣的模式,也正是因為內在小孩以為這是唯一能夠讓我們生存的方式,說真的也是很努力的在保護我,所以現在即使赤裸地寫下來,我感受到的也不是責備,而更是一種面對後的坦然。

「我很認同你說的。認真思考後,我也覺得或許我對無條件的愛和接納的定義太狹隘了,我以為不打罵、不拒絕並完全地以想像中“應該”要符合無條件的愛的方式才叫做愛。但實際上,當一個人表達他們的憤怒和失望時,他們只是在傳遞訊息,想想以前爸媽責備我時並不代表他們不愛我,而是他們有某個要求,而我的表現沒有符合預期,所以他們產生負面反應(想想也是在教育中很難避免的)。我把這個負面反應跟不愛畫上等號,所以在之後的經驗中,只要有人給我類似的反應,我就會自動化的認為自己又不被接納了。」

「對啊!記得剛交往的時候,只要我生氣,你就覺得我不愛你了,我都會滿頭問號,明明很愛你啊,但愛不代表不能生氣吧!」先生趁機糗我,兩人忍不住笑出來。以前的我,肯定沒想到有一天我會可以​輕鬆的討論這樣的議題,用幽默的方式來面對這些脆弱的情感和時刻。

----

無條件、有條件; 憤怒、喜悅、悲傷、內疚; 或許每一種情感跟狀態的基本語言都是愛,只是它們在表面上呈現出不同的樣貌。如果我們能夠認出他們的本來面目,那麼就不必急著假裝、攻防或自我保護,因為我們每個人內在的實相都是一樣的。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珊卓拉的心療室的沙龍
23會員
68內容數
書寫是我與世界對話的方式。 我用文字梳理心緒,在靈魂的交會與旅程中理解生命。 寫心理學、寫靈性,也寫那些日常裡細小卻真實的感動。 寫作,是與自己對話、也是與世界共鳴。 若有緣,願文字成為照見彼此的光。
2025/04/10
Netflix紀錄片《惡劣影響:兒童網紅的黑暗面》揭露兒童網紅產業的黑暗面,剖析父母、平臺與社會的責任。文中探討兒童網紅的倫理爭議、平臺的默許剝削、以及兒童心理健康等議題,呼籲建立更完善的保護機制,避免兒童遭受操控與傷害。
Thumbnail
2025/04/10
Netflix紀錄片《惡劣影響:兒童網紅的黑暗面》揭露兒童網紅產業的黑暗面,剖析父母、平臺與社會的責任。文中探討兒童網紅的倫理爭議、平臺的默許剝削、以及兒童心理健康等議題,呼籲建立更完善的保護機制,避免兒童遭受操控與傷害。
Thumbnail
2025/03/29
本文探討AI生成吉卜力風格圖畫和AI取代心理師的議題,作者認為AI並非剝削創作者,而是提供新的創作和療癒途徑,促進知識普及,呼應水瓶時代的精神。
2025/03/29
本文探討AI生成吉卜力風格圖畫和AI取代心理師的議題,作者認為AI並非剝削創作者,而是提供新的創作和療癒途徑,促進知識普及,呼應水瓶時代的精神。
2025/03/09
一顆流浪行星的引力場使地球短暫失去氧氣30秒,所有生物都經歷了一次「全球性死亡體驗」,夢到了自己的一生,並在復活後改變了對生命的態度。故事探討了生命、死亡、靈性和人類意識的議題,並藉由虛構的事件反思人類社會的現狀。
Thumbnail
2025/03/09
一顆流浪行星的引力場使地球短暫失去氧氣30秒,所有生物都經歷了一次「全球性死亡體驗」,夢到了自己的一生,並在復活後改變了對生命的態度。故事探討了生命、死亡、靈性和人類意識的議題,並藉由虛構的事件反思人類社會的現狀。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這篇文章探討了無條件愛與接納的主題,作者透過個人心得以及與先生的討論,解釋瞭如何過度解讀他人言行,以及對於自我價值和接納的迷思。文章中透露出作者對於自我認知和改變的體悟,希望能夠真實面對自我的情感和價值。
Thumbnail
這篇文章探討了無條件愛與接納的主題,作者透過個人心得以及與先生的討論,解釋瞭如何過度解讀他人言行,以及對於自我價值和接納的迷思。文章中透露出作者對於自我認知和改變的體悟,希望能夠真實面對自我的情感和價值。
Thumbnail
在日常生活中,我們往往抱著對他人的期待,認為別人應該這樣,事情應該那樣。然而,當現實與我們的期望不符時,心中的無明火便會被點燃,開始不快樂。 為何要視他人滿足自己的期待為理所當然呢?這種期待本身就帶有一種不合理的我執。我們期望他人按照自己的意願行事,然而,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生活方式和思考方式,家家有
Thumbnail
在日常生活中,我們往往抱著對他人的期待,認為別人應該這樣,事情應該那樣。然而,當現實與我們的期望不符時,心中的無明火便會被點燃,開始不快樂。 為何要視他人滿足自己的期待為理所當然呢?這種期待本身就帶有一種不合理的我執。我們期望他人按照自己的意願行事,然而,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生活方式和思考方式,家家有
Thumbnail
🍀今日指引 接受 Acceptance 「懷著無條件的愛與包容心,用天使的眼光看待自己與他人。如此,你能夠啓發與提升任何人達到他們最高的潛力。」 ⚘️當你對自己與他人的看法是正面時,你將發現自己的心裡會好過一些。不要試圖控制或改變他人,放下強求的習性,你反正會更平靜地得到自己想要(
Thumbnail
🍀今日指引 接受 Acceptance 「懷著無條件的愛與包容心,用天使的眼光看待自己與他人。如此,你能夠啓發與提升任何人達到他們最高的潛力。」 ⚘️當你對自己與他人的看法是正面時,你將發現自己的心裡會好過一些。不要試圖控制或改變他人,放下強求的習性,你反正會更平靜地得到自己想要(
Thumbnail
我們都渴望能做自己。也希望在關係裡能保有自我,卻從不曾站在對方的立場,換位思考。對方也跟我們一樣想做自己。希望在關係裡得到尊重。 看似我們在退讓,其實就像老師說的,因為你比對方更早覺醒,就要做那個引導的人。 試圖掌握關係,希望在關係裡能夠盡如己意。 在情感關係裡尋找的問題,最常問的是合不合適,
Thumbnail
我們都渴望能做自己。也希望在關係裡能保有自我,卻從不曾站在對方的立場,換位思考。對方也跟我們一樣想做自己。希望在關係裡得到尊重。 看似我們在退讓,其實就像老師說的,因為你比對方更早覺醒,就要做那個引導的人。 試圖掌握關係,希望在關係裡能夠盡如己意。 在情感關係裡尋找的問題,最常問的是合不合適,
Thumbnail
我為什要去答應一個不合理的要求? 難道我必須犧牲自己, 去討好他人、迎合他人, 去尋求他人的喜愛認同,我必須以他人為主,我不能有自己的意願? 這是過去的劇本,我拿回自己的力量和主導權! 什麼可以幫?什麼無法幫? 不合理的要求,我無法幫,我應該是分得清楚的! 若我被迫要幫她=我必須犧牲自
Thumbnail
我為什要去答應一個不合理的要求? 難道我必須犧牲自己, 去討好他人、迎合他人, 去尋求他人的喜愛認同,我必須以他人為主,我不能有自己的意願? 這是過去的劇本,我拿回自己的力量和主導權! 什麼可以幫?什麼無法幫? 不合理的要求,我無法幫,我應該是分得清楚的! 若我被迫要幫她=我必須犧牲自
Thumbnail
這篇文章探討了作者生命中四個影響最深的信念,包括無價值感、完美主義、男人不可信任和金錢無法帶來快樂。作者分享了這些信念對她的影響以及如何調整這些信念,並邀請讀者分享自己的觀點和經驗。
Thumbnail
這篇文章探討了作者生命中四個影響最深的信念,包括無價值感、完美主義、男人不可信任和金錢無法帶來快樂。作者分享了這些信念對她的影響以及如何調整這些信念,並邀請讀者分享自己的觀點和經驗。
Thumbnail
既然問題出現了,我是不是應該要用另外型式來發生,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優勢,只是你能否發展出來
Thumbnail
既然問題出現了,我是不是應該要用另外型式來發生,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優勢,只是你能否發展出來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