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4-04|閱讀時間 ‧ 約 5 分鐘

去台南吃飯 |吃滿嘴的人情味與歷史文化

「旅行到什麼國家就該吃什麼食物」這是澳洲老闆對我說的稱讚,在一群亞洲人當中,大家中午的便當不是炒飯或炒麵就是水餃等等的中式料理,只有我的便當不是澳式肉派就是三明治。一直很認同”入境隨俗”這句話,不僅是各類風俗民情,甚至是食物味蕾,所以我的行李從沒出現過泡麵或白米之類的食物,拜訪一個國家一座城市都應該嘗試做幾天當地人,才不枉費這一趟旅行。
聽過這樣的說法「在台南可以生存下去的店家,全台灣做生意都沒問題」,由此可知台南人的嘴很刁,若不是新鮮食材、好吃的口味,根本無法進駐台南,更別說要開業幾十年,自己去過幾趟台南,發現維持幾十年生意興隆的店家都有個共同點,食材新鮮,口味單純,讓人可以直接吃到食物最原本的鮮甜,也是吃一份文化傳承;喝完湯不會口渴,身體沒有負擔的那種輕盈。

台南食物為什麼都甜甜的?吃甜是貴族的身份代表

台南這座城市完整保存了四百多年來的美食記憶,不論是漢人移民、異族統治所帶來的美食文化大熔爐,她一路發展演變造就成現在的樣貌,其實這些都有歷史脈絡可尋。早期台南是產糖、鹽、米的重鎮,其中因為台南氣候適合種植甘蔗,早期產蔗糖外銷出口也有段輝煌歷史,當時糖還有受到管制,是有錢人或貴族的奢侈品,廚師會在料理中加入糖做提味,吃得起糖也是一種身分地位的象徵,後來漸漸普及也影響到庶民的生活中。

台南為什麼滿街的牛肉湯?

全台最大的屠宰廠在台南善化,所有牛肉湯店家都是跟善化批發牛肉,品種與部位都是不可以選擇的,所以每個牛肉湯店家就只能靠湯頭燉煮、沾醬特色等各憑本事...聰明的你應該就知道,排隊的牛肉湯名店與沒人排隊的牛肉湯店其實肉質差不多,雖然每家各有擁護者,但我個人不愛花時間排隊吃飯,就像台南人說的『會排隊吃飯的都是外地人 』,台南式的飲食是漫步調,享受每一口食物,既然都來到這裡當然要跟著入境隨俗,睡飽飽吃好好,上午九點來吃也沒有讓人排隊的牛肉湯店家,還可以跟老闆寒暄、聊上兩句,若真要選擇,就挑家你喜歡的口味,看順眼的老闆吧!
我吃的這家老闆娘開業20多年,整家店就只賣牛肉湯,他個人偏愛湯內加點薑絲再滴兩滴白醋提味,街邊小店,我去的時候是星期一上午,沒什麼大排長龍的人潮(但聽在地人說還是常常要排隊),但我喜歡這種可以跟老闆聊上兩句的小店,喝一口牛肉湯,配點人情味,這才是台南完整的味道。還有還有! 他桌上附的豆瓣醬很好吃。
做功課的時候發現這篇文章把整個生態供應鏈介紹的超級完整,不論是牛隻種類、牛肉品種、屠宰過程等等,對牛肉湯熱愛到想要研究的人可以去看看。

台南的虱目魚為什麼特別鮮甜好吃?

你知道虱目魚是四百多年前由荷蘭人引入的嗎?台南養殖虱目魚歷史悠久,養殖面積廣大,台南基於產地直銷及養殖等優勢,當然賣的虱目魚特別鮮甜好吃,而且去魚骨魚刺的技術超級高明,媲美外科開刀房名醫,喝魚皮湯的時候可以好好欣賞一下這個刀工。

吃肉燥飯的時候你會拌開還是不拌直接吃?

拜訪一座城市喜歡品嚐當地人的美食小吃,藉由味蕾感受這種融入當地的滋味,在地朋友喜愛肉燥飯到研究肉燥飯,我第一次被問及拌開與不拌開的問題時,才驚覺這一碗肉燥飯竟包含這麼多人的情感與鄉愁,也讓人思考每一口吃進嘴裡的美食多麼饒富韻味。
滷肉飯在台南稱作肉燥飯,只是名字不同,美味程度更勝一籌,台南肉燥飯偏甜這也與長久以來飲食文化有關係。喜歡肉燥飯的在地朋友告訴我,曾有人熱愛到研究吃肉燥飯到底是要扮開吃還是直接吃,我聽的目瞪口呆,拌開派的認為每一顆米粒都應該要沾到醬汁,如此才可以藉由每一粒米飯吃到精華;不拌開直接吃的這派表示這樣吃才可以吃出肉燥飯的豐富層次感...就好像吃統一布丁要不要攪拌一樣,這永遠沒有正解,你認為的美食當然由自己來決定。
朋友推薦的阿和肉燥飯樸質無華,食材新鮮且用心,就像是回鄉下外婆家吃早餐一樣,是種有溫度的熟悉感,一樣是街邊小店,半開放空間,隨意入座,點了整桌菜價格超公道。

最大的南北”文化衝擊”: 台南人熱心又愛搭訕聊上兩句,台北人冷漠的心備受溫暖衝擊

暖心衝擊1: 「我想去廁所,你那邊有衛生紙嗎?」 友人還來不及回應,路邊媽媽便立刻發聲 「內面有紙」
暖心衝擊2: 在民宿巷口拖著行李找路,不到50公尺的腳程,附近已有兩三組鄰居奶奶或阿伯替我們指引方向 「在那邊」、「底家啦」 一路心暖暖的被目送進民宿。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

作者的相關文章

飛行日記 Flight Diary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你可能也想看

發表回應

成為會員 後即可發表留言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