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心得,我說的其實是……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應作如是觀。攝於農禪寺。

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應作如是觀。攝於農禪寺。

那天帶了一群年輕的碩二實習生進行團體,會後他們很開心的在機構門口留下大合照,每個人都笑開懷。

不意外的是,研究生進入兼職實習充滿了焦慮。相較於大學的實習課要求,研究所的兼職實習要求更高,例如每次會談後要能說出個所以然;接案的強度更大,例如一天兩個案子外加一個團體;被期待的表現也更高,例如留案率要五成、和系統合作…更甚者,實習生的有些自我期許往往不切實際,例如在會談時要表現穩定不能有任何空白時刻…凡此種種,都令實習生的焦慮爆表卻甚少表現於外。

一旦有人開口提了自己的焦慮後,其他人的自我揭露便如雨後春筍紛紛冒了出來,我帶領的這個團體,在不知不覺間自動增加了目標。是我始料未及。

團體結束前,我請他們將今天的心得在指定時間內,200字寄給我。

記得有次閱讀《從易經解金剛經》,有讀沒有懂的看著,對於金剛經裡的三段式辯證法甚感興味:有講=沒講=有講。這到底在說什麼呢?

底下是段例子:

如來昔在然燈佛所,於法有所得不?
不也,世尊。如來在然燈佛所,於法實無所得。
須菩提,於意云何,菩薩莊嚴佛土不?不也,世尊。
何以故。莊嚴佛土者,即非莊嚴,是名莊嚴。
《金剛經》<莊嚴淨土分第十>

時至今日,《金剛經》仍像是一部有看沒有懂的書,但其中有幾段話,想著還是受用,特別是北投農禪寺車道入口處的:應無所住,而生其心。

或許是我資質駑鈍,不曉得要生什麼心,也不曉得要怎麼生出來。但是這段話太有意思了,我便記在心裡。至於記住的有多少,反正書裡都開示了:有記住=沒記住=有記住。

我猜,佛經裡的這段話是在提醒我,不要執著在於有或沒有,而是在有「」或沒有「」背後的那個觀念,看透或理解「」背後的觀念才更重要。「」裡能填入的可就多了,幾乎沒有限制。例如,我在「」填入金錢,有金錢或沒有金錢並不是重點,對我而言,金錢所代表的意義是什麼。例如,我在「」填入手機,有沒有手機並不是關鍵,而是手機對我的意義是什麼。換句話說,理解「」的本質更為重要。

我是這樣想的。


尚未到指定時間,有人早早寄來心得。看著時間,差不多是團體結束2小時左右發出來的。在指定時間前,陸陸續續收到一些心得反思:看見自己的行為及思考模式,寫成新詩的感想、肯定個人的突破、身體接觸的感動、對自己的疼惜…林林總總,不論長短,都是和自己的接觸。

有提早繳交的,當然也有遲交的。

其中一篇,雖然遲交,字數遠遠超過我的要求,而且圖文並茂。其實,研究生只要說,「我好累,好想睡」這也符合我所謂的心得。畢竟回到自己身上去覺察自己的狀況,成為當事人的共嗚者,才是心理師的要緊事。

顯然該實習生不做如此想,而是用力的呈現自己。

交心得是一回事,唬弄我也沒關係,在這些細節上,實習生的狀況也慢慢露饀了。重點不在「心得」,而是學生看待「心得」的意義。

應無所住,而生其心得。

從易經解金剛經
https://www.books.com.tw/products/0010876503

標題向村上春樹致敬
https://www.books.com.tw/products/0010419708


avatar-img
15會員
220內容數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Benson Wu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風味輪,其中有一項叫做 stale,艾思考非耶大廚在告訴我時,怎麼我都無法理解。結果,你猜他怎麼教我,(榮格:怎麼教呢?)他拿了一個沒有任何標籤的罐頭給我,遞了個開罐器給我,然後還要我罩上一件大大的風衣,最後還給我一副眼罩以及棉布口罩…」
等到中場休息老師開始請大家換上白舞衣,我戴上眼鏡才曉得那一位同學為什麼要用側身對著芭蕾boy:像是連身褲襪的白舞衣,在舉手投足間、在近距離、在異性面前,還真是尷尬。
「那…可以說,一位廚師如果對風味地圖有個概念的話,對各種食物滋味的掌握度及搭配度會比較高呢?」富過三代,才懂得穿衣吃飯。出身鄉間的榮格,對食物沒什麼特別的偏好,故有此一問。
「說起來有點尷尬:一…、二…、三…」果然是頭腦清楚的小朋友,嘴巴說尷尬,很快就侃侃而談、清楚說明。我在他這個年紀,能夠反應這麼快、頭腦這麼清楚嗎?我都要給自己一個大大的問號。
輕飄飄的兩個音節,讓不見刀光劍影、只聞言靈交叉縱橫的麵包店工作室,有了一絲絲的空隙;此刻,榮格左右手皆曲著肘、掌心朝向兩人,五指微微舒張,「我投降啦!」 沒打算向吳、澳兩人求饒,也不打算和他們舌戰,只想在這裡打住的的榮格,不意見到吳爾芙閉上嘴巴、澳福駭道「施無畏印(Abhayamudrā)*!」
不料,上了健身課,在教練仔細檢視評估我的身體狀況後,發現我:背駝肩聳、肩關節沾黏、核心無力,還是個大腹翁,外加脖子前傾。 這是在說 Hunchback of Notre Dame 吧
「…風味輪,其中有一項叫做 stale,艾思考非耶大廚在告訴我時,怎麼我都無法理解。結果,你猜他怎麼教我,(榮格:怎麼教呢?)他拿了一個沒有任何標籤的罐頭給我,遞了個開罐器給我,然後還要我罩上一件大大的風衣,最後還給我一副眼罩以及棉布口罩…」
等到中場休息老師開始請大家換上白舞衣,我戴上眼鏡才曉得那一位同學為什麼要用側身對著芭蕾boy:像是連身褲襪的白舞衣,在舉手投足間、在近距離、在異性面前,還真是尷尬。
「那…可以說,一位廚師如果對風味地圖有個概念的話,對各種食物滋味的掌握度及搭配度會比較高呢?」富過三代,才懂得穿衣吃飯。出身鄉間的榮格,對食物沒什麼特別的偏好,故有此一問。
「說起來有點尷尬:一…、二…、三…」果然是頭腦清楚的小朋友,嘴巴說尷尬,很快就侃侃而談、清楚說明。我在他這個年紀,能夠反應這麼快、頭腦這麼清楚嗎?我都要給自己一個大大的問號。
輕飄飄的兩個音節,讓不見刀光劍影、只聞言靈交叉縱橫的麵包店工作室,有了一絲絲的空隙;此刻,榮格左右手皆曲著肘、掌心朝向兩人,五指微微舒張,「我投降啦!」 沒打算向吳、澳兩人求饒,也不打算和他們舌戰,只想在這裡打住的的榮格,不意見到吳爾芙閉上嘴巴、澳福駭道「施無畏印(Abhayamudrā)*!」
不料,上了健身課,在教練仔細檢視評估我的身體狀況後,發現我:背駝肩聳、肩關節沾黏、核心無力,還是個大腹翁,外加脖子前傾。 這是在說 Hunchback of Notre Dame 吧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哈囉~很久沒跟各位自我介紹一下了~ 大家好~我是爺恩 我是一名圖文插畫家,有追蹤我一段時間的應該有發現爺恩這個品牌經營了好像.....快五年了(汗)時間過得真快!隨著時間過去,創作這件事好像變得更忙碌了,也很開心跟很多厲害的創作者以及廠商互相合作幫忙,還有最重要的是大家的支持與陪伴🥹。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我們在生活當中也會有種種焦慮不安——我希望得到什麼,我希望遠離什麼,一直不斷攀緣,最後搞得自己焦慮不安。這個時候我們要練習一下能夠寬心,提醒自己要放下。 所以,我們修行人瞭解自己很重要。我自己能夠做到幾分?我的優點在哪裡?我的缺點在哪裡?對自己的認識很重要。
學佛者生活要如法 法若不住心 即是空過人生 空過人生就會懈怠 懈怠則將墮落 若能以勇猛的精神 行於正法中 無有間歇就是精進 稱為「精進菩提分」 又名 「精進覺支」
因為講座的主題吸引了我,特地跑到台北,想記錄下講座給我的心得 "我們要先把自己搞定,才有辦法搞定別人" 這句話我把它抄寫在筆記本上,提醒著自己,原來在潛意識裡,不覺得自己需要搞定,反而是我需要去搞定好別人又或者別人要搞定好他自己。 心理師提到,人的一生中,會有三大心結(創傷) 1.羞恥 2.
我們想一想,前面講的凡夫心,不斷地作繭自縛,自己障礙自己,自己傷害自己,那種苦是沒有意義的,是苦上加苦。 反過來我們修行止觀,剛開始會有點累,但是慢慢修行到一個階段,有了突破之後,那就不再是累,而是法喜。你會很期待每一次功課的到來,靜下來拜佛、經行,然後靜坐。它決定是有真實功德、真實義趣的。
Thumbnail
很多人對修道人的認知,覺得那些既然自稱是修行者、或是身心靈老師,怎麼會有情緒呢? 這是相當錯誤的認知,他們只是他們會比一般人,更容易覺察到自己的問題,並且以較有效的方式,快速的解決情緒上的問題,進而快速轉念與善解,如此而已~ 修行絕對是一輩子的課題,不是一出家就會了,也不是變成修行者,情緒就自動
Thumbnail
有多久的時間大家沒有坐下來聊聊近來修辦道的心得呢?或許你沒有這個習慣,因為你每天有太多的事情要辦,忙到連你的心也定不下來,為什麼我的日子是這樣過的呢?想像中,修道人應該是閒雲野鶴的生活,至少不會那麼忙碌啊!可是來到伙食團後,日復一日,每天有那麼多的事要做,更何況現在課業那麼的吃緊呢?如果不修道是不是
Thumbnail
這幾年正確來說,是這一年,開始反省反思內心之事情,與自己的對話增加後,有在想一件事情,出家?會是最終的路程嗎。 世間法就是佛法,那放下一切出家是不是正確的?還是說其實現在就是在修行的狀態? 讀了弘一法師的經歷,從紅塵到出家的過程,對自己來說,驚訝?還是感覺,都是有一種說不出來的感覺。 雖然平常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哈囉~很久沒跟各位自我介紹一下了~ 大家好~我是爺恩 我是一名圖文插畫家,有追蹤我一段時間的應該有發現爺恩這個品牌經營了好像.....快五年了(汗)時間過得真快!隨著時間過去,創作這件事好像變得更忙碌了,也很開心跟很多厲害的創作者以及廠商互相合作幫忙,還有最重要的是大家的支持與陪伴🥹。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我們在生活當中也會有種種焦慮不安——我希望得到什麼,我希望遠離什麼,一直不斷攀緣,最後搞得自己焦慮不安。這個時候我們要練習一下能夠寬心,提醒自己要放下。 所以,我們修行人瞭解自己很重要。我自己能夠做到幾分?我的優點在哪裡?我的缺點在哪裡?對自己的認識很重要。
學佛者生活要如法 法若不住心 即是空過人生 空過人生就會懈怠 懈怠則將墮落 若能以勇猛的精神 行於正法中 無有間歇就是精進 稱為「精進菩提分」 又名 「精進覺支」
因為講座的主題吸引了我,特地跑到台北,想記錄下講座給我的心得 "我們要先把自己搞定,才有辦法搞定別人" 這句話我把它抄寫在筆記本上,提醒著自己,原來在潛意識裡,不覺得自己需要搞定,反而是我需要去搞定好別人又或者別人要搞定好他自己。 心理師提到,人的一生中,會有三大心結(創傷) 1.羞恥 2.
我們想一想,前面講的凡夫心,不斷地作繭自縛,自己障礙自己,自己傷害自己,那種苦是沒有意義的,是苦上加苦。 反過來我們修行止觀,剛開始會有點累,但是慢慢修行到一個階段,有了突破之後,那就不再是累,而是法喜。你會很期待每一次功課的到來,靜下來拜佛、經行,然後靜坐。它決定是有真實功德、真實義趣的。
Thumbnail
很多人對修道人的認知,覺得那些既然自稱是修行者、或是身心靈老師,怎麼會有情緒呢? 這是相當錯誤的認知,他們只是他們會比一般人,更容易覺察到自己的問題,並且以較有效的方式,快速的解決情緒上的問題,進而快速轉念與善解,如此而已~ 修行絕對是一輩子的課題,不是一出家就會了,也不是變成修行者,情緒就自動
Thumbnail
有多久的時間大家沒有坐下來聊聊近來修辦道的心得呢?或許你沒有這個習慣,因為你每天有太多的事情要辦,忙到連你的心也定不下來,為什麼我的日子是這樣過的呢?想像中,修道人應該是閒雲野鶴的生活,至少不會那麼忙碌啊!可是來到伙食團後,日復一日,每天有那麼多的事要做,更何況現在課業那麼的吃緊呢?如果不修道是不是
Thumbnail
這幾年正確來說,是這一年,開始反省反思內心之事情,與自己的對話增加後,有在想一件事情,出家?會是最終的路程嗎。 世間法就是佛法,那放下一切出家是不是正確的?還是說其實現在就是在修行的狀態? 讀了弘一法師的經歷,從紅塵到出家的過程,對自己來說,驚訝?還是感覺,都是有一種說不出來的感覺。 雖然平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