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於 2024/09/09閱讀時間約 8 分鐘

循著茶香,穿梭大稻埕茶金歲月,發現「茶的魔首」

    說到大稻埕,多數人想到的,可能會是迪化街美輪美奐的街屋,還是慈聖宮前有口皆碑的美食,或是霞海城隍廟有求必應的月老。但21世紀的現在,已經鮮少人會想到,這個台北最具魅力的老街區,過去是靠著茶葉而繁盛的。人們來到大稻埕,最初並非為了體會「文化」,而是為了茶帶來的利潤可期。

    全文同步發表於敘事圈網站:循著茶香,穿梭大稻埕茶金歲月,發現「茶的魔首」 – 敘事圈 Story Circle (storycircle571.com)

    大稻埕起飛的濫觴:化作一片綠蔭的李春生故宅

    原李春生宅邸所在地,部分已成普通的公園

    8月底的午後,台北依然熱的不可思議,我和一群素昧平生,卻都對茶與歷史感到有興趣的人,都循著茶香,集合在大稻埕碼頭的戎克船模型前。聽著《島內散步》的導覽員,娓娓道來大稻埕的繁華起源。

    而大稻埕的故事,要從一位洋人說起。來自英國的約翰·陶德(John Dodd),因為見到台灣茶的潛力,而夥同精通外文的李春生,經營「寶順洋行」,鼓勵台北的茶產業發展,並將出口至世界多地。

    原本在艋舺的寶順洋行,因為分類械鬥「頂下拚郊」問題,以及艋舺人對洋人沒有好感,使得陶德吃了閉門羹,爆發「租屋事件」,後來才轉移至大稻埕,開啟大稻埕的榮景。

    一路跟著陶德打拼的李春生,也因為茶葉成為一方巨富,不只在商界,其影響力大到推動台北城的建設、日軍的進駐,以及催化在台灣基督教的流行。

    然而百年多過去,繁華都化成一場夢。一行人隨著導覽員的腳步,跨過車流若水流不止息的環河北路,來到一個充滿嘻鬧聲的小公園。這個稱作「忠和公園」的地方,入口設有木門意象,象徵著門戶。這一帶正是李春生曾居住所在地,望著眼前沒什麼特色的小巷,實在很難讓人想像曾經有著華美的洋樓別墅豎立於此。旅途的第一站,就讓我又解鎖了大稻埕一個全新的故事篇章,這是不參加導覽,永遠不會知道的。

    忠和公園:台北市大同區歸綏街250巷底
    更多台北茶葉景點及李春生的故事請看:https://wp.me/p9GULr-3cy

    茶葉風華年代的見證:陳天來故居

    隱身巷弄的陳天來故居

    離開公園,一行人往曾經是河道的小巷走去,並跨過民生西路後,走進被作為「外國人居留區」的貴德街,寧靜而空蕩的氛圍,很難讓人想像過去這裡洋行建築林立,也難以想像這裡過去曾與大稻埕市街有著一水之隔,處於「海景第一排」。

    在這裡,少數能見證過往的,莫過於隱身街尾的富麗建築─陳天來故居。來到這棟隱密於巷弄,卻雕梁畫棟的讓人難以忽視的洋樓前,一行人坐在對側曾是河道的階梯,一邊眺望著三層洋樓,一邊聽著導覽員解說他的故事。

    名為「錦記茶行」的陳天來故居,建於1923年,是大稻埕茶商陳天來茶葉事業發展巔峰的最佳證明。落成當年,依《臺灣日日新報》報導,指出「…去二三夜七時頃。於新築樓下。大開批露會。各界來賓,百數十名列席。先有女優演劇助興。綺筵既啓。如花如錦之紅袖十數名。齊出侑酒。賓主暢飲。觴且竟。以木村商銀頭取發聲。三呼陳家萬歲。九時頃來賓告退云。」可見其風光。

    這棟從外看去,有著浮華的仿巴洛克浮雕的宅邸共有3層樓,每層都有1個大廳、8個房間,一樓作為大廳外,也是存放茶包的地方,並能通往一旁的茶行;二樓則為陳家夫妻與長子、次子的起居空間,以及接待貴賓的「人客廳」;三樓是公媽廳與其他孩子及家僕的居住空間。室內空間可見豪商氣質,特別是收藏不少骨董珍品,更設有西式洗臉盆及小桌子,甚至傳說是台灣第一個使用抽水馬桶的住家,也能感受到陳家的富裕與文明。

    這棟豪宅最具特色的,莫過於裏頭還有庭院。而在當年站上二樓,可以眺望淡水河夕照,達官貴人常約在此品茗。據說日治時期,這裡還被當作台灣人居住的典範,供日本親王參觀。

    然而百年後路過這裡,看來就是個荒廢的狀態。從新聞中可以得知,台北文化局打算著手修復,預計2025對外開放,不免令人期待著,這裡能夠再度成為大稻埕最迷人的門面。

    陳天來故居:台北市大同區貴德街73號

    遊走茶之魔首:千秋街/建昌街

    大稻埕千秋街店屋,是清朝至今的風光見證

    繼續沿著貴德街往深處走,雖然沒有像陳天來故居這樣驚人的時代見證,但多少能發現某些散落的風光歲月。

    清朝時期,貴德街是由千秋街與建昌街組成,以南京西路為界,北段稱為建昌街,南段則是千秋街。到了日治時期,這一代被稱為「港町」,生意更勝清朝,而分布許多洋行與茶商,鼎盛時茶行共有十多家。

    如今來到千秋街,雖不見洋行遍布的風景,卻也能看見一兩棟很有故事感的建築,乘載著清朝至今的記憶。如貴德街51號、53號的千秋街店屋,正是1880年代建設的茶葉加工廠。這棟建於清朝的二層樓磚造建築,仍保有原有陽台、天井及竹節式落水管,此外,為了防範淡水河淹水,而加高地基,也佐證了過去街旁就是河道的光景。

    有著可愛外觀的李春生紀念教堂

    一行人聚在千秋街店屋騎樓下,聽著導覽員說著台灣花香茶葉發展的曲折,以及隱藏於俄羅斯畫作中的台茶蹤跡。與此同時,我的目光卻也很難不飄向斜對角有著可愛的「O口O」外觀的李春生紀念教堂。

    自幼跟隨父親信奉基督教的李春生,長大後積極宣揚福音,他的意念也化作基督教堂,座落於大稻埕各地。其中建於1937年的李春生紀念教堂,便是後代為了紀念他而建立的。門窗形成獨特的外型,紅磚式二樓教堂建築,十分引人注目。

    李春生紀念教堂:台北市大同區貴德街44號

    如今轉型為「納豆劇場」的舊茶廠

    走出狹小的貴德街後,來到寬大且嘈雜的西寧北路,沿途過去也座落不少茶行,這是我沒參加這次導覽不會知道的,來那麼多次大稻埕,過往總是匆匆掠過,如今想起,大呼可惜。

    最終,大家聚集在有著紅磚瓦的「納豆劇場」前,聽著導覽員解說當年騎樓的採茶女風采,以及這棟建築的故事。這棟建築前身是「周氏進春茶行製茶工廠」,「進春茶行」創辦人周卯先生來台後,於1918年創設「進春製茶工場」,將台灣茶行銷至世界等地。在1931年,更增築了一旁洋風的華樓作為倉庫,而戰後,茶業因隨產業變遷而逐漸沒落,進春茶行的黃金年代,已然逝去。

    納豆劇場:台北市大同區西寧北路79號

    品一口至今的芬芳:有記名茶

    位在朝陽茶主題公園對面,至今仍保存傳統炭焙方式的有記名茶

    莫約4、5點,因為厚厚的積雨雲,天色逐漸變暗,小旅行也終於走入室內,來到了旅途的最後一站:至今仍有在製茶、賣茶的有記名茶。

    位在朝陽茶主題公園對面,至今仍保存傳統炭焙方式的有記名茶,是大稻埕百年的老茶行。來自福建安溪產茶世家,目前經營者王連源是第四代,他的曾祖父王敬輝於1890年在廈門開設「王有記茶莊」,後來著眼於大稻埕有淡水河運出口之便,因此落腳於此開啟百年茶業風華。

    據說白色的是「咖啡因」

    一行人在茶香滿溢的空間裡,從茶葉的分類開始,再到加工的製程,從頭完完整整的認識了我們平常喝的茶,意外發覺自己對他的陌生。而走進台北如僅少數存有的茶葉加工廠裡,從現代化的「精製」加工機器到傳統的焙籠間,彷彿走入茶葉歷史的時光隧道般,看見從清朝一路走來,由茶業職人淬煉出的回甘。

    有記名茶有著台北少有的傳統焙籠間

    旅途最後的最後,走回涼爽的室內,一杯杯風味各異的好茶正在桌上等著大家,作為最完美的結尾。我在喝下這一口口芬芳時,除了解渴、舒爽,彷彿還能品味到大稻埕曾經的茶金歲月,如焙火慢熬出的茶,那樣回味無窮。

    有記名茶
    地址:台北市大同區重慶北路二段64巷26號
    營業時間:週一至週六 9:00-18:00

    點此看更多島內散步│循著大稻埕,找到「茶的魔首」行程資訊

    參考資料

    更多遊記

    台北陽明山│跟著在地人遊走陽明山裡「陽明公園」,發現陽明山的前世今生 – 敘事圈 Story Circle (storycircle571.com)

    發現天燈之外的平溪,來趟深度聲音之旅 – 敘事圈 Story Circle (storycircle571.com)

    關於敘事圈

    全部平台傳送門請點此

    如果你覺得這個網站很不錯,歡迎贊助,讓我能夠越做越好!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