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端之後呢?未來的 Internet Computer 世代

閱讀時間約 8 分鐘

前言

之前因為研究的美股 Toast inc. 是一家 Fintech + SaaS 公司,詳見:當 POS 不只是 POS ? 餐飲軟體科技公司 TOAST 如何在市場中建立競爭壁壘,稍稍研究了一下了電腦軟體和雲端服務堀起的歷史。

礙於篇幅,我將一些對於電腦運算和雲端服務的歷史發展,簡略的整理並再撰寫成了這一篇文章,希望除了從過去的電腦軟體和網路的發展和需求的改變, 可以討論的發展之外,還可以提出一些我對於下一個五至十年網路體驗的變化- Internet Computer (網路電腦) 時代。


從地端到雲端:電腦和網路的歷史與今天

From 1950s to 1980s: 企業電腦到個人電腦

根據 TechTarget,軟體可以被粗淺地定義為一組可以用來運行某個系統、執行指定任務的指令。而軟體的起源據說可以追朔至 1948 年,當 Tom 和 Kilburn 開發了第一個用於計算 2 的 18 次方的算式軟體,開發了第一台可以內存軟體的電腦計算機 (stored-program computer),雖然這一個軟體需要花 52 分鐘才可以算出答案,但也正式的開啟了計算機軟體時代的大門。(Sci-Hi Blog)

在 1960-1970 年代,受限於技通訊技術的限制,軟體服務大多僅建立在封閉的系統中,提供地端 (on-premise) 的服務。因為當時開發的人力和技術成本高,這些軟體服務的售價多是一般民眾和中小型企業無法負擔的;也因此,軟體的使用權多集中於大型企業中,主要的服務項目也以服務當時企業內部的需求為主,例如:人力管理,財務會計等需要大量文書處理的工作。

集中在企業的軟體使用權一直持續到 1970 年末,隨著硬體運算技術的進步和發展,1977 年 Apple 開發的 Apple II 個人 PC (Personal Computer) 問世,被認為是第一台可使用的個人電腦 (ready-to-use personal computer),造成廣大的迴響;1982 年,Microsoft 開發的作業系統軟體 (MS-DOS) 和 IBM 的個人電腦- IBM Model 5150 硬體計算機的結合,被認為是第一台可被大量製造和使用的電腦,也帶來了個人電腦相關的軟體、週邊設備、應用等蓬勃發展。 (Computer History Museum)

自此,文書處理的需求從企業進入了個人使用層次,技術的發展和普及化使電腦軟體的開發成本降低,加上個人對文書處理的需求上升,電腦時代的重心,也從企業電腦慢慢的擴展並轉向了個人電腦。


From 1990s to 2010s: 網路和移動網路 (mobile internet) 的世代

1994 年 IBM 出產了第一台 Smartphone- IBM Simon,雖然從 2023 的視角往回看,只能打電話的 IBM Simon 功能上很單薄 (Wikipedia);但是它也被認為是第一台螢幕觸控式的手機- 是第一台 Smartphone;Smartphone 的概念一直到 2007 年,在網路通訊的發展下,Apple 推出第一台可以連網瀏覽、播放音樂、下載應用程式等多功能的革命性 iPhone 開始 [註1],個人對於「智慧性手機」的需求上升:大家開始普遍同時擁有一個以上的計算機設備;同年,Microsoft 也開發了 Internet (Windows NT)。在技術的發展和設備種類增加的推力下,不同裝置之間的資訊整合與同步也加速了社會對於「即時資訊通訊」的需求,也就是雲端同步的需求的成長

所以說:

  • IBM 主載了上大半個世紀的商用軟體服務,並推動了商用計算機到行動設備的計算機時代演進;
  • Apple 則帶動了個人 PC 和智慧型手機的風行,並成功的建立了一個 AppStore 生態系正式為軟體服務提供了完整的社群和舞台,為網路雲端服務創造了海量的需求。

經過 10 年多的成熟和普及,成就了我們今天軟體服務盛行、多裝置連動方便的便性生活。我們不妨暫停一下思考…

那我們的下一個 5 年會生活在什麼樣的科技世界中呢? 在接下來的網路世代中,電腦、手機等計算裝置對於我們而言,又會產生什麼意義上的改變呢?

(以下進入我對於世界的想像- inspired by Josh Miller, CEO of the Browser Company)


下一個五年,是網路電腦 (Internet Computer) 的時代

在討論什麼是網路計算機之前… 大家不妨想想看, 電腦、手機等計算裝置 對我們而言存在的意義是什麼?

我想答案可能會根據不同的角色而有所不同…

  • 對於 1990 年代的大公司來說,電腦計算機是一個可以讓他們在公司 (地端) 使用文書、人資軟體 的一個工具
  • 對於 2000 的人們來說,個人型電腦是一個可以處理個人文書資料,進行生產的一個硬體介面。
  • 對於 2010 的人們來說,電腦又或是手機 [註2] 的出現漸漸取代了一些量小的文書工作 ,讓生產變的隨手可得,我們可以透過手機連網;又或是取得在 AppStore (或是 Playstore) 的各種應用程式,取得工具和資訊的管道變的更方便了。

但,對於現在 (或是幾年之後) 的我們而言,電腦是可以輕鬆被取代的— 就算我的電腦壞了,也許只會大大的心痛了一下我的錢包 (好貴 😭) …但我並不擔心失去了電腦會很大程度的影響我的生活。為什麼?

因為我真正在乎的是我在雲端/網路上的重要資料,例如:社群上還有我的朋友 (network)、網路上很多的資訊 [註3]、或是對於正在寫論文階段的我來說…最重要的可能是網路上的 chatGPT 或是文獻資料庫;電腦、手機對我們成為了到達一個網頁 URL的工具,在網路上,我可以完成幾乎所有的事:瀏覽各種應用程式 (網頁版)、文書處理 (Google suite)、社群聯絡 (instagram, messenger)、資料收集和記錄 (一堆 blog)、寫程式 (Colab) 等等… 回歸討論,所以現在的 PC 對我們來說,只是前往花花網路世界、和接受資訊的那一扇任意門。使用者真正在乎,而無法失去的是什麼?是網路!


網路上有我們的社群帳號、有我們的資訊、有科學文章、有 reference 有 chatGPT… 電腦也許變得不再必要,電腦只成為了我們接通網路世界的一個接口。網路世界在下一個三至五年,取代作業系統 (?) 成為電腦的主體。


這樣一來,如果說 IBM 是開啟上一個計算機世代的指標性存在,那即將掀起瀏覽器革命的 Arc 將會是網路計算機世界中的 IBM,也是我認為在下一個五至十年可以改變時代下一個科技帝國。


[註1] 將手機從「通話、聯絡」定義成「智慧工具」可以連網、彩色 Retina 螢幕觸控、背後還有世界上強大的工程師們幫忙開發應用程式… 是真的很革命吧
[註2] 手機廣義上來說是不是也是一種可以做運算的 computer 呢,不曉得。╮(╯▽╰)╭
[註3] 順帶一提,手機的出現或是電腦處理效能的升級,讓資訊的整理、取得和生產變得容易,在資訊容易取得的環境中,開發新工具的成本又變的愈來愈低,尤其是在 AI 突破性發展催化下,成為了一個資訊爆炸的大飛輪… 從資訊爆炸變成資訊大大大大大爆炸…


感謝閱讀到這裡的你

如果喜歡我的文章可以追蹤我的方格子或是 Medium,如果你覺得很棒也可以打賞支持我的文章
(不強迫,你沒這麼做,只是給我鼓勵我也會很快樂 😎,之後每個月我都會寫一篇文章來和大家分享最近的生活發現、感受或是一些思考的過程!)

如果對我提到的 Arc 感興趣,也可以看我寫的下一篇文章:【生產力工具分享】Arc- 用過就回不去的專注系瀏覽器 和我一起討論喔!👻


參考資料

  1. youtube video from the Browser Company: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v0160IirdL4&t=474s
  2. definition of software:
    https://www.techtarget.com/searchapparchitecture/definition/software
  3. History of the first computer software:
    http://scihi.org/tom-kilburn-stored-program-computer/
  4. History of local, cloud software, and mobile application history (timeline):
    https://www.computerhistory.org/timeline/computers/


avatar-img
36會員
7內容數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吳筠潔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在競爭激烈,近年疫情重創全球餐飲的艱難環境中,餐飲科技新創 Toast 白手起家,從 0 到 1 再到 IPO ,它背後成功的關鍵為何?基於資料收集結果結合個人假設,這篇文章希望可以提供創業路上的大家借鏡與思考;一起了解為什麼 Toast 可以不只是 POS 地建立他在餐飲市場中的地位與壁壘吧!
在競爭激烈,近年疫情重創全球餐飲的艱難環境中,餐飲科技新創 Toast 白手起家,從 0 到 1 再到 IPO ,它背後成功的關鍵為何?基於資料收集結果結合個人假設,這篇文章希望可以提供創業路上的大家借鏡與思考;一起了解為什麼 Toast 可以不只是 POS 地建立他在餐飲市場中的地位與壁壘吧!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IBM 1Q24財報更新 IBM(國際商業機器公司,美股代號IBM)為個人電腦(PC)產業的先驅者,是PC能夠普及的重要推手,生產並銷售電腦硬體及軟體,並且為企業系統架構和網路代管提供諮詢服務。近年來業務重心從傳統業務轉型到高利潤的雲端運算業務。
Thumbnail
經過生成式AI一年多的洗鍊,相信大家對「AI創造內容」不再感到陌生。然而,AI在數位匯流發展上,仍屬於軟體與應用服務,使用情境也多在智慧型手機與電腦。2007年第一支iPhone誕生,正式開啟數位匯流的大門,智慧型手機上的App(軟體與應用服務)驚艷市場。
Thumbnail
今天我們用電腦上網,用智慧手機上網,用ipad上網,似乎是很尋常的事,連小學生都會上網。 可是在30年前,這是不可思議的事。   記得民國80年左右,我用2400bps數據機撥接網路,速度很慢。那時候台灣剛有網路,是台灣學術網路。   當時沒有全球資訊網,沒有任何網站。
Thumbnail
你知道誰是「疫情後受災戶」嗎?不只是被防疫保單打垮的金融族群,目前庫存堆滿天的 筆電「慘業」更是!對於2023年展望,筆電一哥 廣達 董事長 林百里 以一句「保守、保守再保守」回應,這也意味著筆電業的春天結束了。 最近幾個月,臉書、IG到處有人曬旅遊照,觀光、旅遊、餐飲等疫情受災股,撐三年總算熬出
Thumbnail
筆記-美投君-24.03.24-網路泡沫 對應目前的AI發展 *延續上周提到的1995年網路興起歷史。 1995年,市場開始找尋跟網路相關的投資機會。當時市場情緒很理性,投資人對網路發展是質疑大於興奮。 *1996-97年網路發展大爆發,大量網路應用公司出現,例如亞馬遜、YAHOO, N
Thumbnail
數位時代的興起,大幅度改變人類的溝通方式,並在許多領域帶來方便。使用數位圖文(圖片、表情符號、貼圖)代替語言文字訊息問候好友,我擁有豐富的經驗,而且深知其得失。
Thumbnail
筆記-24.03.17美投君 *要推估AI泡沫破掉的時間點,可以從歷史找答案。 *1989年網路誕生,一開始只有軍方、專業人士使用,類似2021年之前的AI,離普通人很遠。 *2023年出現chatGPT之後,AI開始普及。 -類似1993年網景公司(Netscape)發明網路瀏覽器,讓一般
Thumbnail
1. 為什麼你需要認識IBM IBM(國際商業機器公司,美股代號IBM)為個人電腦(PC)產業的先驅者,是PC能夠普及的重要推手,生產並銷售電腦硬體及軟體,並且為企業系統架構和網路代管提供諮詢服務。近年來業務重心從傳統業務轉型到高利潤的雲端運算業務。
Thumbnail
AI,人工智慧,其實不是這幾年才有的,自從圖靈(Alan Turing)提出圖靈機模型和發表【計算機器與智慧】(Computing Machinery and Intelligence)論文以來,人工智慧,一直是程式設計人員、電腦工作者心目中的聖杯,讓我們一起來探討AI的未來。
Thumbnail
PC時代 造就1995~2000年網路的高潮,當時的選擇比較少所以估值是比較誇張的 iPhone 造就習慣改變的手機時代,產業都是輪流高潮的2008~2018 黃金10年的過程就讓80%的散戶被市場恐懼吞噬明明知道是習慣科技的產業,但一樣量化經驗不足想在過程當股神就是要付出代價 AI的時
Thumbnail
IBM 1Q24財報更新 IBM(國際商業機器公司,美股代號IBM)為個人電腦(PC)產業的先驅者,是PC能夠普及的重要推手,生產並銷售電腦硬體及軟體,並且為企業系統架構和網路代管提供諮詢服務。近年來業務重心從傳統業務轉型到高利潤的雲端運算業務。
Thumbnail
經過生成式AI一年多的洗鍊,相信大家對「AI創造內容」不再感到陌生。然而,AI在數位匯流發展上,仍屬於軟體與應用服務,使用情境也多在智慧型手機與電腦。2007年第一支iPhone誕生,正式開啟數位匯流的大門,智慧型手機上的App(軟體與應用服務)驚艷市場。
Thumbnail
今天我們用電腦上網,用智慧手機上網,用ipad上網,似乎是很尋常的事,連小學生都會上網。 可是在30年前,這是不可思議的事。   記得民國80年左右,我用2400bps數據機撥接網路,速度很慢。那時候台灣剛有網路,是台灣學術網路。   當時沒有全球資訊網,沒有任何網站。
Thumbnail
你知道誰是「疫情後受災戶」嗎?不只是被防疫保單打垮的金融族群,目前庫存堆滿天的 筆電「慘業」更是!對於2023年展望,筆電一哥 廣達 董事長 林百里 以一句「保守、保守再保守」回應,這也意味著筆電業的春天結束了。 最近幾個月,臉書、IG到處有人曬旅遊照,觀光、旅遊、餐飲等疫情受災股,撐三年總算熬出
Thumbnail
筆記-美投君-24.03.24-網路泡沫 對應目前的AI發展 *延續上周提到的1995年網路興起歷史。 1995年,市場開始找尋跟網路相關的投資機會。當時市場情緒很理性,投資人對網路發展是質疑大於興奮。 *1996-97年網路發展大爆發,大量網路應用公司出現,例如亞馬遜、YAHOO, N
Thumbnail
數位時代的興起,大幅度改變人類的溝通方式,並在許多領域帶來方便。使用數位圖文(圖片、表情符號、貼圖)代替語言文字訊息問候好友,我擁有豐富的經驗,而且深知其得失。
Thumbnail
筆記-24.03.17美投君 *要推估AI泡沫破掉的時間點,可以從歷史找答案。 *1989年網路誕生,一開始只有軍方、專業人士使用,類似2021年之前的AI,離普通人很遠。 *2023年出現chatGPT之後,AI開始普及。 -類似1993年網景公司(Netscape)發明網路瀏覽器,讓一般
Thumbnail
1. 為什麼你需要認識IBM IBM(國際商業機器公司,美股代號IBM)為個人電腦(PC)產業的先驅者,是PC能夠普及的重要推手,生產並銷售電腦硬體及軟體,並且為企業系統架構和網路代管提供諮詢服務。近年來業務重心從傳統業務轉型到高利潤的雲端運算業務。
Thumbnail
AI,人工智慧,其實不是這幾年才有的,自從圖靈(Alan Turing)提出圖靈機模型和發表【計算機器與智慧】(Computing Machinery and Intelligence)論文以來,人工智慧,一直是程式設計人員、電腦工作者心目中的聖杯,讓我們一起來探討AI的未來。
Thumbnail
PC時代 造就1995~2000年網路的高潮,當時的選擇比較少所以估值是比較誇張的 iPhone 造就習慣改變的手機時代,產業都是輪流高潮的2008~2018 黃金10年的過程就讓80%的散戶被市場恐懼吞噬明明知道是習慣科技的產業,但一樣量化經驗不足想在過程當股神就是要付出代價 AI的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