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從 2019 年被微醺大飯店的廣告打到之後,開啟了一連串追蹤驚喜製造的品牌活動的開關。超興奮超開心這次擔任 Skyline 的活動特派員,帶來第一手陳心龍創辦人對於沉浸式活動的價值與觀點!
更多你沒想過的 #未來職業世代 講座都在 👉️👉️👉️
本篇文章聚焦在 創辦人 陳心龍 的分享內容:
● 沉浸式體驗是什麼?為什麼想做?
● 驚喜製造案例分享 ─ Table for One、微醺大飯店、明日俱樂部
● 體驗設計 5 核心思考
● 經典 QA 環節
沉浸式體驗是什麼?為什麼想做?
「創作者架空一個空間,創造自己想要表達的語言、故事、價值觀,把它傳達出去,是我對沉浸式體驗的個人解讀」── 陳心龍 創辦人。
而透過活動體驗,引導觀眾記住想傳遞的情緒、感受是可行的;而在設計一個活動之前,必須先思考要傳遞什麼感受?為什麼要傳遞這個感受?為了讓大家接收這樣的感受,需要有什麼視覺跟故事的呈現與堆疊?
在 2016 年 成立前,臺灣流行的戶外體驗活動大多是路跑、野餐等等,有了在台灣說不定有機會做這件事情的開頭。而且其實會叫做「沉浸式體驗」是基於一個市場的噱頭,譬如說名字一個是 體驗式活動 v.s 另一個是 沉浸式體驗,市場當然需要一個比較誇大的名詞,所以沉浸式體驗才漸漸的浮上檯面。
起初,在推出設計「體驗」這件事,思考怎麼樣讓臺灣人接受,才不會覺得是一個感到疑惑、懷疑的東西。創辦人陳心龍說:我們可能買一個很貴的3C用品、出國旅遊、購物等等的頻率會是幾個月才花一次,但我們對『吃』這件事情會比前面幾項更願意花錢去做。因此,驚喜製造的第一個活動 #無光晚餐,從「吃」這件事情開始切入;第二個活動 #一人餐桌 同樣也是藉由食物串接核心理念「一個人很好」。
驚喜製造案例分享 ─ Table for One、微醺大飯店、明日俱樂部
● 一人餐桌 Table for One
一人晚餐當初是團隊覺察「人有需要一個人的需求」因此活動的目的就是要傳達「一個人很好」這件小事。
透過決定不同的一人座位,可以決定在這場活動自己的定位,想跟自己對話的,提供面對牆的位置;想要觀察周遭的人,可以選擇四周無牆的座位,大家把手機交上,享受自己與身邊周圍的空間,當然還有驚喜製造一步步與美食串接的活動和自我思考。
當時創辦人也分享,在他們的統計,一個人至少要被他們的廣告打到六次才會下單到購買,下圖兩周都是驚喜製造一人餐桌發布過的廣告,左圖中的四張,分別代表四種 TA,而當時左圖成效最好的是左上角,推測原因是四張圖片其實不太知道想表達的意思,而且真的在餐桌也不會用整條腿/身體翹在桌上吃飯,但左上圖最能呈現一種輕鬆、愉悅、親近的氛圍,因此給人的距離感對於導購是滿有幫助的;右圖則是把一人餐桌主題的氛圍趕拍出來。
● 微醺大飯店
我記得最清楚的是微醺大飯店第一版的名字是酒醉大飯店,聽到時是直接笑 噴 (心裡OS 齁真不愧是驚喜製造XDD,到底在迷妹個什麼勁)。
這是當時與一間飯店合作做的企劃,最終定案為「微醺」是在討論過程中找到一個很美好的狀態。
「處在微醺,更容易做最真實的決定。」
在清醒的狀態下,會有社會、價值觀的束縛,但當自己處在微醺的狀態下,就有勇氣打給某一個人,講了內心真正想說的話,明明知道隔天可能會後悔、會覺得自己怎麼做這種事。但,這就是微醺大飯店想傳達的。
其中設計的過程則是有四個思考點:
- 觀眾是誰:
觀眾 → 過客
演員 → 房客
- 這裡是哪
飯店
- 為什麼來
心中的結/選擇
狀態 → 微醺
- 帶什麼走
結局 → 打電話
除此之外,微醺大飯店是融合沉浸式與互動式 (演員跟觀眾有互動) 的體驗唷!
● 明日俱樂部
策畫明日俱樂部的時候是 2019 年,當時正值反送中,也是明日俱樂部想設計的初衷。
「儘管處在一個絕望的狀態,但仍相信只要做點什麼就可以帶來一點改變」
而當時,明日俱樂部是採取一個噱頭形式的宣傳策略:
一開始大家都電台解謎之前,都還不知道是什麼活動,就請大家在入口流資訊,接下來蒐集大家對於什麼才能代表「人類」的回答,從中選最多的答案製圖 → 請大家在 IG 發表自己覺得哪一張圖最能代表人類+ #明日俱樂部,破1000人最終解謎,而最後成效也高於此。
體驗設計 5 核心思考
- 換位思考:
簡言之一個故事能不能感動他人,不能只以「我」來作為思考點,而是要了解其他人的想法,怎麼從不同人的情緒、成長背景、經驗值來創造共感。
- 終峰原理:
這個我覺得像在指大腦很容易被騙 XD,意思是說只要結尾給人們的感覺是好的,對這個人、事、物的最終印象也會是還不錯的。就像 IKEA 的中鋒是 10 元的霜淇淋,當人們逛完累了、覺得花不少錢了,最後便宜又好吃的霜淇淋就是一個撫慰的滿足。
所以,設計體驗一定要確保結尾是有足夠張力、帶到情緒最高潮。
- 儀式開場:
透過什麼樣的轉場方式,讓觀眾投入為活動中期望的角色,才不會導致,開始活動或是在活動中,觀眾有「出戲」的狀況產生。
因為來參與活動的人們,可能是剛下班匆匆趕來的上班族,也有可能是正在放假悠悠的學生,來自不同場景的各種人,要轉換同一種身分來沉浸在活動中。
- 情緒地圖:
當活動編排過程,會把體驗流程一步一步寫下來,除了紀錄帶給觀眾感受的層層堆疊,更重要的是確保沒有環節會讓情緒產生中斷,如果有,就必須修改。
- 一場騙局:
活動結束之後,讓觀眾清楚明白踏入的並非「現實」。
經典 Q A 環節
以下嚴選幾題當天問答環節中特別有感的問題,當然還有關於驚喜製造實習的問題唷!
Q1 要怎麼加入驚喜製造?會開放實習給大學生嗎?什麼樣特質的人適合加入驚喜製造呢?
會開放給大學生,實習或職缺要密切鎖定驚喜製造FB。
特質的話是要能:相信自己、自娛娛人、能夠歸零開始
(當時創辦人有分享一個很有趣的實習生小故事來解釋,有人想知道的話再來補充,不然太冗長)
Q2 有推薦關於提升體驗設計的書籍嗎?
關鍵時刻 The Power of Moments,只看過英文版的覺得很不錯,但不確定中文版的翻譯如何~
Q3 在走向體驗設計師這個職業前,有什麼覺得重要的里程碑或知識必須走過/學過嗎?
其實在做體驗設計之前,我也不懂什麼是體驗設計,並不是為了做體驗設計而有驚喜製造,而是先有驚喜製造,在開始一步步累積體驗設計需要的內容。
Q4 為什麼選擇走體驗設計而不是影像設計呢?
因為覺得體驗設計囊括影像,而且更喜歡親身經歷的五感體驗。
Q5 因為是體驗不太能透露內容,那在行銷方面是如何進行的呢?
最強的行銷是「口碑行銷」,要怎麼樣讓參加的人去推薦親近的朋友,或是連不熟的人也想推薦。
Q6 推測在未來大時代的價值會有那些轉變?
精神價值大於物質價值,人們是有生活的最大選擇權
整整兩個多小時的講座真的很享受,越聽越會被創辦人的個性吸引,整個人非常chill,分享前還拿著到滿啤酒的玻璃杯跟我們 cheers ,分享過程也有許多可愛(?)的動作,非常像分享晚安故事朋友們的閒聊,也更了解驚喜製造每一個沉浸式活動的意義,真的是本來就很喜歡,現在直接愛上。
《微醺大飯店:1980s》在八月份開始體驗,現在可以購票了驚喜製造也即將推出新的企劃,想了解最新消息的,或是想當驚喜製造一份子的都快去追蹤粉絲專頁吧!
當然也別忘了更多有趣的、你沒想過的#未來職業世代 講座都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