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10-05|閱讀時間 ‧ 約 22 分鐘

室長週報 #42 有靈魂的人像,拍的出來嗎?談美國肖像攝影的起源

達蓋爾顯影法製成(具政治用途)的鈕扣,1840s~1850s,美國

達蓋爾顯影法製成(具政治用途)的鈕扣,1840s~1850s,美國

共讀會讀到一篇文章,讓我對肖像攝影的起源完全改觀!

首先要先謝謝共讀組員正偉、Grace、函穎、Moore,以及威儒,我們一起完成第一季的全英文閱讀啦!


這篇文章簡述了美國自 1840 年起,有意識地以攝影技術輾壓歐洲進而全世界的過程。文章內最讓我感興趣的部分,是關於「肖像攝影」這段:

進行觀看時,要穿透事物表層,看進內裡。 承上,肖像製造者透過觀察外表,再拍出被攝者的內心,目標是展現每一位個體——普通人或名人——的個性,以及他們之於所愛之人的意義。

攝影發明隔年,美國人就開始做肖像攝影了!

「肖像相館產業」蓬勃的在美國國內拓店,肖像製造者(portrait-maker)刻意地透過攝影「打造與定義」美國人的時代特質,最後在 1851 年的 #萬國工業博覽會 透過展出的 48 張銀版肖像,拿到攝影這項技術的話語權。

Cornelius Conway Felton with His Hat and Coat by John Adams Whipple in early 1850s

對萬國工業博覽會有興趣的室友,可參考吉見俊哉經典之作《博覽會的政治學》。

攝影|Anna

整個美國都在瘋肖像攝影

肖像生產者掌握了國民性格(national character)這個題目,在拍攝時會將被攝者的個性充份展現在照片中,恰巧達蓋爾顯影法進入美國的時期,正值美國超驗主義哲學家愛默生(Ralph Waldo Emerson)出版知名著作《自然論》(Nature)。

《自然論》提出透明眼球的概念,強調觀看時要穿透事物表層,看進內裡,影響了當時肖像生產者的實踐法則:

透過觀察外表,再拍出被攝者的內在靈魂。

這是個有意思的命題,畢竟肖像的「成功」沒有計分方式,純看持相機的人對於被攝者的關達與表述。我相信攝影能捕捉到靈魂,但我還沒找到方法。

那個時期的美國,已經知道要跳脫純粹的「表象美」;美國人在巴黎與倫敦陸續開設工作室,成為具風格領導地位的肖像生產者(leading Daguerreotypists)。

難道這就是我們談論攝影時,直接跳過法國與英國的原因?


攝影散文共讀會:

室長週報全系列: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敘光室:for Storyteller」室長每週更新經營與攝影的日常靈感。輕鬆閱讀、持續攝影!
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

發表回應

成為會員 後即可發表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