遊戲裡的實況:《魔鬼的計謀》人物觀察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魔鬼的計謀》進行到第二輪主賽遊戲時,我對這部實況節目的預期是,不同遊戲所需的技能樹不同,因此每個人將面臨不一樣的勝算——此一時彼一時——是我近期關注的人生哲學。於是可以看到在第一場狼人殺類遊戲贏得漂亮的東載,第二場就被團體力量狠狠打敗。

不過在第八、九集達到情緒巔峰後,後續情節開展太多「巧合」,我感覺聞到不少劇本味,加上後面留下的參賽者競爭性不足,走向不出意外,決賽遊戲本身的精彩度也低於前期,整體節奏稍微開高走低了。但我仍想就這個小型社會耙梳我的人性觀察。

參賽者的技能樹

《魔鬼的計謀》是如同詐欺遊戲、魷魚遊戲的鬥智遊戲實境秀,遊戲所需的技能樹可依今際之國的分類大致分成智力、心理戰、團體合作及體能,體能型遊戲在《魔鬼的計謀》裡可直接忽略,而智力可再細分出算數、綜局策略、記憶及應變能力。

(以下用比較好記的代稱,沒有不尊之意)

從情節發展我們可以看到遊戲較有競爭力的玩家是東載軌道河帥東珠偲源小胖骨科醫生我歸於一般參賽者,屬於能力表現一般但仍有競爭意識;而大姐勝寬棋手主播則在遊戲中偏向無明顯表現和企圖。

硬實力與軟技能的應用時機

要怎麼玩得有謀略又能討大部分人喜歡,是最難運籌的一件事。

參賽者若勝負慾表現得太滿,流溢出不擇手段或強勢的心機,好的部分是賦予遊戲看點,另一方面卻會讓人產生剝奪感導致觀感不佳,因此東載和思源兩人的兩面評價在人間,骨科醫生到中後期開始實施背叛和取巧戰術,也吸了不少觀眾仇恨值。

相反情形,以競技兼綜藝節目來說,觀眾希望從遊戲緊張度、刺激性、戲劇化反轉得到情緒張力,若玩家在遊戲過程中沒有展現太多企圖或思考,娛樂性將大幅削減,觀賽者會感到無聊不耐,同時也只能(無意識的)把注意力放在遊戲外的人格表現,這時軟技能就變得重要。

「雖然不夠聰明,但人格不要卑鄙吧!」人們期望正向特質,因此小胖雖然很多時候都有想到小手段,卻不能不權衡使用時機和力道,因為「用了,即使這局贏,之後的遊戲也不用玩了。」最後他施展的都小奸小惡,毫無影響大局,雖然仍有人不喜歡這種混亂邪惡,但也不會讓他被壓倒性討厭。

勝寬、大姐、小胖都曾在遊戲外展現互助一面,多少能抵銷短板之處;相較之下,骨科醫生和棋手的遊戲能力不突出,並曾主動發動攻擊,人格上則顯現易受煽動的特質,也未多發揮善意之舉,不足處無法弭補,因而流失觀眾緣(我個人是偏惡不聰明又不努力的被動特質 LOL )

很多人認為遊戲實力好就是能力者,這我不太同意。能力分有兩大區塊,硬實力能夠量化呈現,軟技能卻需要長期且各方累積,也常是透過直覺,未必能覺察,尤其還牽涉個人價值觀,難以客觀權量。

很多時候人們會忽略軟實力,但它就像空氣,只有被逼迫致呼吸困難時,才會感受到存在。

Netflix《魔鬼的計謀》劇照(河錫辰)

Netflix《魔鬼的計謀》劇照(河錫辰)

河帥能夠贏得多數觀眾喝采,是因為不論在遊戲表現還是人際互動都達到平均之上。他雖然自詡無情機器,卻總在對的時機展現人性(與偲源間的情誼、遊戲中不狠心殺戮、以直面代替背後度人之腹等都是討喜舉動,甚至自嘲無情也是以退為進又合度的好感發言,他拿捏說話的分寸真的很強大),更不用說外型和氣質優勢,塑造成幾乎全能的英雄,捨他其誰。

補充解釋後期感到無法忽視的劇本味,正是因為河帥過於所向披靡。解出暗碼、策劃入獄成功、打敗 AI 大大反轉劣勢、決賽對手頻頻失誤,通通都是他的戲份。前期尚有其他競爭力高的選手可以分散注意,後期焦點都在他身上,加上軌道也起死回生進決賽,很難不聯想有套招之虞(如果決賽是河跟其他人比應該更無趣。)雖然第一個遊戲後我就下標河,但我不喜歡造神,最後三集每多一個帥氣橋段都讓我多抹去一層他的濾鏡(但還是扣得很有餘裕啦。)

人們雖然慕強(硬實力),但喜不喜歡一個人是綜合且幽微的滲透,準則在於貼合人性。

這裡可以對比東載。東載的遊戲策略、觀察力和應變能強高,但不夠社會化,情緒直接、喜好分明,鮮明的人格特質會讓喜度兩極化。而他和偲源獲得的好感很大一部分來自後期,前者放棄心計卻遭背叛淘汰、後者與河帥合作也願意犧牲、並跟其他人有了更多交流,都是因為展現出良善和弱點。

至於軌道,科學腦的他計算能力強、又能透析全局,雖然應變力稍弱,但幾度在難關裡殺出生路,還有辦法集結多數人,軟硬能力兼具,肯定是聰明人。但他懷抱共產的遊戲理念,雖然本意是扶持弱者,卻影響自由競爭的遊戲本質而收受不少爭議。

這也顯示一個人若聖光發到遠離人性,亦會遠離人群,一部分人甚至會感到偽善,並不是攏絡人心的最好途徑。

且他有一部分存著若隱若現的神秘。

撇除決賽,軌道幾個失誤都決定了大局走向,也因此得利。幕後訪談時他並未說明是基於策略,同時否認表面採用弱者聯盟玩法實則為了汰強,曾身為青瓦台諮詢委員的他,失誤是真無意還是維持人設的陰謀,無法證實,卻不禁令人留下懸念。

遊戲的贏家 vs. 現實的贏家

但擁有上帝視角的觀眾好以結果定奪,以此判定玩家的善惡喜厭。試想如果狼人殺遊戲的好壞陣營調換、或者骨科醫師在背刺後成功擋下東載背叛、或者河帥輸掉密室遊戲、或者先善後惡或先惡後善不同的發展順序、或者從善如流是推算後的策略,抑或從旁觀者變成參與者,是否我們給予的評價將會重新洗牌。

別忘了遊戲比賽是經過設計、縮減變數的精心試驗,順應規則就能在定量中發揮優勢成為贏家,卻是封閉的、理想的、暫時的,而現實遊戲才是多變詭譎、無法掌控的長跑,魔鬼的計謀是施展在遊戲中,還是有人懷著更宏觀的大局延續至現實,矇騙過你我,也許看戲的我們才是被把玩在手中的玩家。

人們愛看電影,因為可以藉由電影讓生命經驗變成兩倍、甚至三倍。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為什麼改編自未成年幼童被拐賣作性奴的真實營救事件《自由之聲》,本當是喚醒世人對國際社會陰暗面的關切,最後卻演變成政治意識的口水戰?略覽了一些資料,以下稍稍整理成懶人小包。 飾演本片主角的吉姆卡維佐(Jim Caviezel)是虔誠的天主教徒,因為演出備受爭議的《耶穌受難記》,並曾發表與 QAn
回顧本劇開端,「我也很想那樣:完成義務教育,高中畢業進大學,大學畢業出社會上班,像這樣走在被決定好的路上,到了某天,就會結婚組成家庭。我一直以為這些都會自然來到。但只要抽身遠離一次,這些事就離自己越來越遠,遠到漸漸忘記這些事的存在。」道出多少人認為理所當然的生命排程,又因為沒準時搭上列車而惶恐不安。
「當注意力偏離到虛榮和金錢等不當事物身上,它可以帶你飛得多高,嚴重的道德違規便會讓你陷到多深。」 曾被封為韓國最高科學家的首爾大學獸醫教授黃禹錫,於 1995 年成功複製出牛隻後,不只讓他享譽國際,也帶領韓國國家地位的攀升,其後他不只致力於動物基因複製,甚至也將研究踏入人類領域...
看《怪物》的當下確實只感覺在看一部「以不同視角接近事實」的敘事,技巧非原創,這個寓言忠告也並不罕見。就這樣而已嗎?剛看完的我的確也只想到這樣。但我不想用「人間的誤解都是源自每個人只能看到事實的其中一面」就了結這部電影,太過俗氣、簡化和粗糙......
為什麼改編自未成年幼童被拐賣作性奴的真實營救事件《自由之聲》,本當是喚醒世人對國際社會陰暗面的關切,最後卻演變成政治意識的口水戰?略覽了一些資料,以下稍稍整理成懶人小包。 飾演本片主角的吉姆卡維佐(Jim Caviezel)是虔誠的天主教徒,因為演出備受爭議的《耶穌受難記》,並曾發表與 QAn
回顧本劇開端,「我也很想那樣:完成義務教育,高中畢業進大學,大學畢業出社會上班,像這樣走在被決定好的路上,到了某天,就會結婚組成家庭。我一直以為這些都會自然來到。但只要抽身遠離一次,這些事就離自己越來越遠,遠到漸漸忘記這些事的存在。」道出多少人認為理所當然的生命排程,又因為沒準時搭上列車而惶恐不安。
「當注意力偏離到虛榮和金錢等不當事物身上,它可以帶你飛得多高,嚴重的道德違規便會讓你陷到多深。」 曾被封為韓國最高科學家的首爾大學獸醫教授黃禹錫,於 1995 年成功複製出牛隻後,不只讓他享譽國際,也帶領韓國國家地位的攀升,其後他不只致力於動物基因複製,甚至也將研究踏入人類領域...
看《怪物》的當下確實只感覺在看一部「以不同視角接近事實」的敘事,技巧非原創,這個寓言忠告也並不罕見。就這樣而已嗎?剛看完的我的確也只想到這樣。但我不想用「人間的誤解都是源自每個人只能看到事實的其中一面」就了結這部電影,太過俗氣、簡化和粗糙......
本篇參與的主題活動
在影視行銷中,一張海報的力量遠超過想像,它不只是劇集的視覺名片,更是一種敘事策略。《魷魚遊戲2》再次以強烈的「鮮豔童趣 vs 暗黑暴力」對比,將這部全球現象級劇集的獨特美學推向新高度。
Netflix出品的韓劇《外傷重症中心》近日掀起熱潮,橫掃全球排行榜,在19個國家奪下收視第一的殊榮。有別於傳統醫療劇,快節奏的劇情加入動作場景,呈現醫護人員為救人而奮不顧身的故事。此劇有三個發人省思的議題,看看這些角色教會我們哪些人生課題。
光是看到笨蛋節奏的名字,就讓人忍不住追 ON 檔啊!如果你也喜歡編劇《重啟人生》或是《入侵者們的晚餐》的風格,那你一定也會喜歡這部!目前 Netflix 出到第三集,完全是非常順暢地看完~維持編劇一貫的風格,滿滿細鎖又生活化的對話,卻一點都不覺得無聊冗長,讓人忍不住一集接一集!
《進擊的巨人》最終章劇場版上映,本文探討其結局的爭議性、始祖尤米爾的動機、以及作品中關於生命意義的哲學思考。文章同時也點評動畫製作品質,並提及電影版獨有的彩蛋內容,推薦給已熟悉劇情或準備觀影的讀者。
春節假期的最後一天,我隨意地滑動著 Netflix,想找一部電影來填補這段假期的尾聲。或許是因為標題的某種吸引力,或是葛倫·克蘿絲(Glenn Close)那張沉靜卻帶著故事感的海報,讓我點開了這部 「愛.欺 The Wife(2017)」
白江赫不只在跟醫院挑戰,也是向整個社會經濟挑戰,畢竟,病患不是進到醫院才生病或受傷;而是生病或受傷,才不得不進入醫院……
在影視行銷中,一張海報的力量遠超過想像,它不只是劇集的視覺名片,更是一種敘事策略。《魷魚遊戲2》再次以強烈的「鮮豔童趣 vs 暗黑暴力」對比,將這部全球現象級劇集的獨特美學推向新高度。
Netflix出品的韓劇《外傷重症中心》近日掀起熱潮,橫掃全球排行榜,在19個國家奪下收視第一的殊榮。有別於傳統醫療劇,快節奏的劇情加入動作場景,呈現醫護人員為救人而奮不顧身的故事。此劇有三個發人省思的議題,看看這些角色教會我們哪些人生課題。
光是看到笨蛋節奏的名字,就讓人忍不住追 ON 檔啊!如果你也喜歡編劇《重啟人生》或是《入侵者們的晚餐》的風格,那你一定也會喜歡這部!目前 Netflix 出到第三集,完全是非常順暢地看完~維持編劇一貫的風格,滿滿細鎖又生活化的對話,卻一點都不覺得無聊冗長,讓人忍不住一集接一集!
《進擊的巨人》最終章劇場版上映,本文探討其結局的爭議性、始祖尤米爾的動機、以及作品中關於生命意義的哲學思考。文章同時也點評動畫製作品質,並提及電影版獨有的彩蛋內容,推薦給已熟悉劇情或準備觀影的讀者。
春節假期的最後一天,我隨意地滑動著 Netflix,想找一部電影來填補這段假期的尾聲。或許是因為標題的某種吸引力,或是葛倫·克蘿絲(Glenn Close)那張沉靜卻帶著故事感的海報,讓我點開了這部 「愛.欺 The Wife(2017)」
白江赫不只在跟醫院挑戰,也是向整個社會經濟挑戰,畢竟,病患不是進到醫院才生病或受傷;而是生病或受傷,才不得不進入醫院……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在網路世界或現實世界,眼見不一定為憑!那我們要如何產生自己的判斷呢? 所以我常常會問為什麼?找出可能的原因,並在自己的過往經驗中找出類似事件,最後形成自己的判斷,這樣的判斷可以避免人云亦云的窘境。 我說的窘境就是錯把馮京當馬涼,最後答案揭曉,峰迴路轉,完全顛覆想像,不是怪被媒體唬弄,不然就是怪自
Thumbnail
本文分享了作者從運動員到教練的心路歷程,探討了體育對個人成長的重要性,以及如何在比賽中運用策略和心理學來取得勝利。文中回憶了作者的運動背景以及在教學過程中所獲得的珍貴體驗,強調了比賽中贏與輸的真諦,以及友誼和尊重在運動中的重要性。
Thumbnail
本文是基於網路創業家Dan Koe的30分鐘影片所撰寫的心得,為大家濃縮成約5分鐘的精華內容,敬請細讀! 你體驗過「最佳心流」的狀態嗎? 你是否曾感到無比自信,覺得自己能夠征服世界?無論是運動、遊戲,還是簡單地在電腦上寫作,有些人稱這種狀態為心流狀態。
Thumbnail
「請放心:這本書不是由一個對科技一無所知,並意圖妖魔化電玩遊戲的外行人寫的。我也不是那種相信科技和電玩遊戲將會拯救全人類的信徒。我想要解釋遊戲化真正的樣貌,它能達到的最好效果為何,以及是如何被用來操縱人心。」 本書乍看之下是一本寫給玩家們看的書,但是本書討論著整個社會長久發展下來的心理操縱機制。
Thumbnail
3年前的短片就證明本片有許多想法,3年後看到成品果真不負重望,結合都市傳說以及當代語境探討,塑造出獨一無二的陰間世界觀,當猛鬼、有業績才能滯留人間,當不成猛鬼、被人遺忘就只能登出人間投胎去,當人的時候是社畜,需要在社會中求生存,當鬼的時候還是社畜,需要與其他猛鬼競爭,在都市傳說中透過嚇人博取流量,繼
Thumbnail
超越智商:為什麽聰明人也會做蠢事 高智力≠高理性 智力測驗並沒有測量理性,這就是聰明人會做蠢事的原因:所謂的「聰明」僅僅是高智力,而非高理性。高智力≠高理性。 理性在現代生活中的地位被大大低估了。 很多人認為即使沒有解決教科書中邏輯問題的能力,自己也能生活下去,也有人認為理性與情感相矛盾,會降低
Thumbnail
本文探討心理遊戲中三個主要角色——受害者、迫害者和拯救者——如何通過習慣性行為進行角色轉換。以《哆啦A夢》的故事情境為例,說明角色的變化和相互影響,並探討這些角色在心理互動中的終極影響力。心理遊戲中的角色轉換不僅影響個人行為,還能深入影響人際關係的動態,促進自我覺察和關係改進。
Thumbnail
綠家流浪者是很有趣的職階,不論是調查或是戰鬥都有許多不錯的牌,特色是玩起來會有作弊、不走正道的感覺。奧圖爾的能力相當的簡單粗暴:可以花費兩資源得到一個行動,資源運用得當的話每個回合有四個行動是相當不錯的事情,畢竟行動可以說是這個遊戲最珍貴的東西了。
Thumbnail
人生無處不賽局,人人都喜歡娛樂。課程拆解趣味遊戲觀念,翻轉思維框架、創造心流,推進行動力,打造最適合財富自由策略,當自己人生的CEO,贏得想要的未來,用遊戲的角度破關財富自由的底層邏輯,讓你玩轉致富,娛樂變現。 有鑑於知道到做到有一定的距離,所以設計這個遊戲讓大家知道怎樣要財富自由,帶
Thumbnail
你是否曾經想過,人生就像一場遊戲,你做的每件事都會累積「正能量」,就像遊戲中的分數一樣,有好業也有壞業。 想不想知道你現在的人生正能量是多少? 其實,每個人都同時在累積好業和壞業!就看你每天做的事,就像玩遊戲一樣,打怪獸加分,偷懶耍賴扣分。 人生遊戲:開局不同,規則一樣! 有
Thumbnail
在網路世界或現實世界,眼見不一定為憑!那我們要如何產生自己的判斷呢? 所以我常常會問為什麼?找出可能的原因,並在自己的過往經驗中找出類似事件,最後形成自己的判斷,這樣的判斷可以避免人云亦云的窘境。 我說的窘境就是錯把馮京當馬涼,最後答案揭曉,峰迴路轉,完全顛覆想像,不是怪被媒體唬弄,不然就是怪自
Thumbnail
本文分享了作者從運動員到教練的心路歷程,探討了體育對個人成長的重要性,以及如何在比賽中運用策略和心理學來取得勝利。文中回憶了作者的運動背景以及在教學過程中所獲得的珍貴體驗,強調了比賽中贏與輸的真諦,以及友誼和尊重在運動中的重要性。
Thumbnail
本文是基於網路創業家Dan Koe的30分鐘影片所撰寫的心得,為大家濃縮成約5分鐘的精華內容,敬請細讀! 你體驗過「最佳心流」的狀態嗎? 你是否曾感到無比自信,覺得自己能夠征服世界?無論是運動、遊戲,還是簡單地在電腦上寫作,有些人稱這種狀態為心流狀態。
Thumbnail
「請放心:這本書不是由一個對科技一無所知,並意圖妖魔化電玩遊戲的外行人寫的。我也不是那種相信科技和電玩遊戲將會拯救全人類的信徒。我想要解釋遊戲化真正的樣貌,它能達到的最好效果為何,以及是如何被用來操縱人心。」 本書乍看之下是一本寫給玩家們看的書,但是本書討論著整個社會長久發展下來的心理操縱機制。
Thumbnail
3年前的短片就證明本片有許多想法,3年後看到成品果真不負重望,結合都市傳說以及當代語境探討,塑造出獨一無二的陰間世界觀,當猛鬼、有業績才能滯留人間,當不成猛鬼、被人遺忘就只能登出人間投胎去,當人的時候是社畜,需要在社會中求生存,當鬼的時候還是社畜,需要與其他猛鬼競爭,在都市傳說中透過嚇人博取流量,繼
Thumbnail
超越智商:為什麽聰明人也會做蠢事 高智力≠高理性 智力測驗並沒有測量理性,這就是聰明人會做蠢事的原因:所謂的「聰明」僅僅是高智力,而非高理性。高智力≠高理性。 理性在現代生活中的地位被大大低估了。 很多人認為即使沒有解決教科書中邏輯問題的能力,自己也能生活下去,也有人認為理性與情感相矛盾,會降低
Thumbnail
本文探討心理遊戲中三個主要角色——受害者、迫害者和拯救者——如何通過習慣性行為進行角色轉換。以《哆啦A夢》的故事情境為例,說明角色的變化和相互影響,並探討這些角色在心理互動中的終極影響力。心理遊戲中的角色轉換不僅影響個人行為,還能深入影響人際關係的動態,促進自我覺察和關係改進。
Thumbnail
綠家流浪者是很有趣的職階,不論是調查或是戰鬥都有許多不錯的牌,特色是玩起來會有作弊、不走正道的感覺。奧圖爾的能力相當的簡單粗暴:可以花費兩資源得到一個行動,資源運用得當的話每個回合有四個行動是相當不錯的事情,畢竟行動可以說是這個遊戲最珍貴的東西了。
Thumbnail
人生無處不賽局,人人都喜歡娛樂。課程拆解趣味遊戲觀念,翻轉思維框架、創造心流,推進行動力,打造最適合財富自由策略,當自己人生的CEO,贏得想要的未來,用遊戲的角度破關財富自由的底層邏輯,讓你玩轉致富,娛樂變現。 有鑑於知道到做到有一定的距離,所以設計這個遊戲讓大家知道怎樣要財富自由,帶
Thumbnail
你是否曾經想過,人生就像一場遊戲,你做的每件事都會累積「正能量」,就像遊戲中的分數一樣,有好業也有壞業。 想不想知道你現在的人生正能量是多少? 其實,每個人都同時在累積好業和壞業!就看你每天做的事,就像玩遊戲一樣,打怪獸加分,偷懶耍賴扣分。 人生遊戲:開局不同,規則一樣! 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