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資入門觀念:投資的目的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投資理財內容聲明

上個月跟以前同事聊天,他在問投資的問題,他算小白。

我跟他說了一個重要觀念:投資的目的。

應該很多人沒覺得這個是個問題。

投資就是要賺錢啊!?

我覺得: 台灣一般上班族投資的目的應該要先在第一階段達成兩個目標:

1. 退休所需

2.抗通膨

根據附圖顯示:Mercer的調查

raw-image
raw-image

台灣的勞退制度很不及格。

台灣的勞退基金大家都知道有問題,大家都認為政府會解決。

有沒有察覺當中荒謬之處?

大部分勞工在當給貓掛鈴鐺的老鼠。在當鴕鳥。

勞保預計2026破產,勞動基金不斷傳出弊案,而政府面對人民呼聲,遲遲不願改革。

(我個人認為是不可能改革的,游迺文案有個重點,他是用個人戶頭收賄,表示他不怕查,為何不怕查?不怕政黨輪替?再多我不敢說了,我要顧好家裡水錶)

勞工階層把自己退休的責任推給政府。

健保也即將破產。

政府若不增稅,只能不斷提高費率、提高股利補充保費。

減少給付、降低品質。

溫水煮青蛙。貼膏藥把問題爆發延後、然後大家繼續當作沒問題。

現在40歲上下的青壯年將面對繳最多、要用沒有的窘境。

很有些具遠見的人看出台灣將要變成下流老人的社會了。

我聽說過一個故事,有個勞工去觀音廟求姻緣求功名求富貴。赫然發現隔壁跪著求觀音的就是觀音本人。

該勞工疑惑的問觀音:你為何跪求自己的神像?

觀音答到:求人不如求己。

如果認知到第一階段目標是退休跟抗通膨。

那麼投資策略跟行為,想必會有極大改變。

 

但現實情況中,常見情況卻不是如此,投入投資的人大多受身邊人或媒體得知甚麼人在投資上賺了多少錢的誘惑,或者為解決收入困境而從事投資,有些人就單純陷進操作的快感中,沉迷於操作,如果在虧損後能夠子仔細檢討,深入學習,或許還有機會走上投資的正道,但大部分的人無法接受研究跟學習的辛苦,只願意學習簡單但成效未知的方式又或者抗拒學習,不願把投資當成另一項堅持的事業。

 

如果投資不是賭博,也不是賺快錢的工具,而是退休所需的必備工具,那麼就應該得到足夠的重視與時間配比,投資模式也應該隨之調整,採取穩妥,長期的方式,畢竟沒有人想要老了之後還要為生活奔波。

 

 

avatar-img
177會員
71內容數
總體經濟簡析_美股_台股_短期指引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Fisher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毛治國的決策學重點就在於這本書封面上:見,識,謀,斷,行。行字被漏了。 這是一直以來影響我決策觀念的一本書。值得一讀再讀,仔細研究。
  建議直接閱讀本書, 沒時間可先從鏈接看YT上的讀後心得。 這本書書名底層邏輯,確實有它的底氣, 讀書萬卷若有此書,思維邏輯將會清楚很多,本書在我的感覺
毛治國的決策學重點就在於這本書封面上:見,識,謀,斷,行。行字被漏了。 這是一直以來影響我決策觀念的一本書。值得一讀再讀,仔細研究。
  建議直接閱讀本書, 沒時間可先從鏈接看YT上的讀後心得。 這本書書名底層邏輯,確實有它的底氣, 讀書萬卷若有此書,思維邏輯將會清楚很多,本書在我的感覺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小何已在職場打滾多年,在職場上浮浮沉沉,工作收入的漲幅不大,也想過開源增加收入,但努力開源後卻和之前一樣,多賺的與多花出去的打平,像是白忙一場。小何雖無奈但也試過,到處尋才財運亨通,到處請財神,可是最多只是收入增加了一點,好像原地踏步一樣。
Thumbnail
坊間有許多財經作家/部落客錄製線上課程、出版理財書籍或辦理講座,往往課程收費金額都需要掏出不少花費,如何用經濟實惠的方式來吸收理財知識呢?可以考慮社區大學開設的理財課程,以下以楊清舜老師的課程大綱作為簡介,有興趣的朋友只要交2600元學費,就能上18週課程總計36小時的理財知識。 一、楊清舜老師簡
Thumbnail
嬰兒潮,戰後年輕人數量激增,冷戰壁壘分明到高牆頹圮,無論是對體制的反抗或享受全球化過程的經濟紅利,如今這一代逐漸退休。 童年時經歷貧窮,青少年時看到富裕,成年創業機會很多。他們親身經歷台灣經濟的快速成長,卻也在壯年要跨進中年時,又必須面對台灣經濟進入高原期,體驗產業結構快速變遷。
Thumbnail
投資在很多人眼中的定義是甚麼?是創造更多財富?走向財富自由之路?為了不工作?還是減少晚年成下流老人呢?我相信大家最大的初衷絕對是希望走向財富自由的路上,而我的初衷是希望改變我的未來及減少成為下流老人的機率,這又是為何?
Thumbnail
4/28經濟日報專家批評台灣投資人大買債券ETF,居然是為了資本利得,看了不以為然,所有投資原則都有彈性,不看目前的暴力升息造成的畸形,而一昧的只是遵從人盡皆知的原則,來批評投資人的不夠專業,當時的國泰美債20年正2的收盤是7.6,過了近2個月,目前國泰美債20年正2的收盤是8.95,目前的資本利得
Thumbnail
財經專家遊庭皓指出臺灣的貧富差距擴大,越來越多普通人尋求財富的非一般性管道,本文探討了改變價值判斷標準以及參與資本主義遊戲兩種思考方向。
Thumbnail
公職打工仔為何要投資? 公職調薪速度慢,完全大輸通膨 現在的公職打工仔已經不如早期的打工仔 如果把未來會升遷加薪考慮進去 以平均年薪100萬計算40年你也頂多賺4000萬 但是雙北2房大約就要2000萬了 事實上你有可能月薪一半都拿來存下來嗎? 不要公職做一輩子 結果退休在北車
以前在公家單位,很多同事,尤其是長官很排斥投資理財,美其名是怕員工因為投資理財而耽誤工作,實際上真正的原因還有更多,今天我就利用這篇文章來剖析公務機關為什麼排斥投資理財這件事情(民間企業也可以適用),我覺得主要理由有三: 1) 1990年的崩盤 回想兩個字「鴻源吸金案」(相關新聞:台灣首家老鼠會
Thumbnail
1.個人介紹 我是威利,歡迎來到我的[投資觀察專題,投資小白貓之旅]。目前是科技業上班族,投資股市十餘年,以定存股、長期價值投資、台股與美股ETF的指數化投資為主。沒有財經相關背景,一切都是自學,這裡沒有浮誇的投資績效紀錄,也沒有教你如何財富自由,但是可以分享投資的學習方式。 平時會看投資理財的金融
Thumbnail
當勞工踏入社會開始工作時,不管是工作的收入或是創業的盈利,我們是否有做好30、40年後退休金的準備呢?開設NLP保險會員班的徐承庚老師表示,與其過度依賴政府的退休金,不如靠自己來準備比較實在。
Thumbnail
小何已在職場打滾多年,在職場上浮浮沉沉,工作收入的漲幅不大,也想過開源增加收入,但努力開源後卻和之前一樣,多賺的與多花出去的打平,像是白忙一場。小何雖無奈但也試過,到處尋才財運亨通,到處請財神,可是最多只是收入增加了一點,好像原地踏步一樣。
Thumbnail
坊間有許多財經作家/部落客錄製線上課程、出版理財書籍或辦理講座,往往課程收費金額都需要掏出不少花費,如何用經濟實惠的方式來吸收理財知識呢?可以考慮社區大學開設的理財課程,以下以楊清舜老師的課程大綱作為簡介,有興趣的朋友只要交2600元學費,就能上18週課程總計36小時的理財知識。 一、楊清舜老師簡
Thumbnail
嬰兒潮,戰後年輕人數量激增,冷戰壁壘分明到高牆頹圮,無論是對體制的反抗或享受全球化過程的經濟紅利,如今這一代逐漸退休。 童年時經歷貧窮,青少年時看到富裕,成年創業機會很多。他們親身經歷台灣經濟的快速成長,卻也在壯年要跨進中年時,又必須面對台灣經濟進入高原期,體驗產業結構快速變遷。
Thumbnail
投資在很多人眼中的定義是甚麼?是創造更多財富?走向財富自由之路?為了不工作?還是減少晚年成下流老人呢?我相信大家最大的初衷絕對是希望走向財富自由的路上,而我的初衷是希望改變我的未來及減少成為下流老人的機率,這又是為何?
Thumbnail
4/28經濟日報專家批評台灣投資人大買債券ETF,居然是為了資本利得,看了不以為然,所有投資原則都有彈性,不看目前的暴力升息造成的畸形,而一昧的只是遵從人盡皆知的原則,來批評投資人的不夠專業,當時的國泰美債20年正2的收盤是7.6,過了近2個月,目前國泰美債20年正2的收盤是8.95,目前的資本利得
Thumbnail
財經專家遊庭皓指出臺灣的貧富差距擴大,越來越多普通人尋求財富的非一般性管道,本文探討了改變價值判斷標準以及參與資本主義遊戲兩種思考方向。
Thumbnail
公職打工仔為何要投資? 公職調薪速度慢,完全大輸通膨 現在的公職打工仔已經不如早期的打工仔 如果把未來會升遷加薪考慮進去 以平均年薪100萬計算40年你也頂多賺4000萬 但是雙北2房大約就要2000萬了 事實上你有可能月薪一半都拿來存下來嗎? 不要公職做一輩子 結果退休在北車
以前在公家單位,很多同事,尤其是長官很排斥投資理財,美其名是怕員工因為投資理財而耽誤工作,實際上真正的原因還有更多,今天我就利用這篇文章來剖析公務機關為什麼排斥投資理財這件事情(民間企業也可以適用),我覺得主要理由有三: 1) 1990年的崩盤 回想兩個字「鴻源吸金案」(相關新聞:台灣首家老鼠會
Thumbnail
1.個人介紹 我是威利,歡迎來到我的[投資觀察專題,投資小白貓之旅]。目前是科技業上班族,投資股市十餘年,以定存股、長期價值投資、台股與美股ETF的指數化投資為主。沒有財經相關背景,一切都是自學,這裡沒有浮誇的投資績效紀錄,也沒有教你如何財富自由,但是可以分享投資的學習方式。 平時會看投資理財的金融
Thumbnail
當勞工踏入社會開始工作時,不管是工作的收入或是創業的盈利,我們是否有做好30、40年後退休金的準備呢?開設NLP保險會員班的徐承庚老師表示,與其過度依賴政府的退休金,不如靠自己來準備比較實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