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是同為創作人的你一定常常問自己:
「該不該開放媒體轉載自己的作品,又該如何判斷?」
媒體邀請轉載可以是一件既令人期待又怕受傷害的事(笑),之前有一家媒體公司的編輯常透過臉書詢問轉載我的文章,有次沒回到對方訊息,那位編輯就沒再來詢問過,怕是我怠慢了她(開玩笑的啦,人家可能升職了)😁。
我的YT影片以及方格子文章皆有被轉載過不少次,還有公司老闆將我的文章轉載在官方IG、臉書,經過這些經歷的沉澱,現在我能基於這些要素判斷、看待媒體轉載這件事。
有些媒體會以賺取流量為主,他們可能會下一些聳動的標題來換取觀眾的目光,這可能對創作者幫助不大,以我經驗來判斷有幾個因素:
1. 以聳動來吸引讀者目光的作法已經造成疲乏,且大眾開始有「媒體識讀觀念」。
2. 以流量獲利更適合Youtuber、短影片創作者或電商,文字創作者則不太適合。
3. 形象、品牌經營比流量影響更遠更巨大,因為「流量模式」已有太多人使用。
有越來越多的人注意到「被強硬吸引自己的注意力」是一件很疲憊的事情,於是一股「媒體識讀」的風氣開始在網路上吹起,大多數讀者們不會發出抗議,而是沉默地以忽略、退訂的方式來對抗,造成讀者黏著度下滑。
我原本以SEO、流量的方向來撰寫方格子文章,寫了幾篇點閱破萬爆文後我延續相同寫作模式,卻發現訂閱者不增反降,從和其他創作者的互動中我日夜反思,直到我深度閱讀野口夏的創作,得到了許多答案。
野口夏能將看似平凡的日常生活,用優美、溫柔的用詞描繪,字句中沒有網路媒體的辛辣與糖分加味,力道恰到好處,她的文章像是個優雅又怡然自得的人,給你開朗的關懷,卻不曾把過重的思緒帶給讀者,不用過多調味料就烹煮出的好菜,如爐火純青的黃金炒飯讓人回味無窮,裏頭還有香噴噴的鮭魚,挑掉了刺,飯粒又粒粒香脆,溫厚的文學素養都藏在裏頭。
我可不是小當家看太多(笑),好吃的鮭魚黃金炒飯真的能讓人感覺到海的清涼。
今年2月份偶然看了本《給那沒有救我的朋友》,我才明白「精實的文字實力」原來是令人敬佩一項能力,它包含了美感、判斷力、人性洞察、社交能力,並非靠華麗的詞藻就能辦到。
《給那沒有救我的朋友》的作者葉維‧吉伯是位法國文壇、藝術鉅子,年僅30幾歲就能靠撰稿賺進財富與地位,他還跨足了劇本、舞台的創作。他用罵人不帶髒字和生動無比的描述寫下80年代時他罹患愛滋病的故事,全書以「日記體小說」方式撰寫,紀錄他患病後體態與精神的轉變、嘗盡人情冷暖以及在死亡邊緣掙扎的日子,還活在同一個世界,但完全變了樣。
葉維‧吉伯恰到好處的文字功力讓我放不下手中的日記體小說,明明和我毫不相干的人生經歷卻讓我一頁接一頁看下去,那時我才明白我以往的「流量文」格式為什麼被一些作家說成"過度邏輯化"、"過度分析",因為我以往靠著小聰明寫了些文章而忽略了文學的涵養。我像是小當家裡的小單:「平淡的創意卻企圖以華麗表演來掩飾,你應該感到慚愧。 貧乏的想像力和技巧的沉迷,都是廚師的致命傷。」
到底想傳達哪樣的聲音給世界,就成為一個人的理念,就是文字的起點,
讀者會被我們傳達的理念給吸引而留下,流量爆文是拋磚引玉。
追求流量與他人好感的過程中,我漸漸走向過度邏輯與分析的套路,閱讀野口夏的文字時,我又想起學生時代寫作的初衷,但這次多了些成熟。
看看邀請轉載的文章是流量文,還是你淬鍊人生體悟的好文?
再看看媒體的版面是否好閱讀,有些媒體版面有很多廣告,右邊一個下面一個,放置幾秒後又跳一個全版,閱讀起來就有很多干擾,讀者就很難留下。
再看看創辦人的理念和他過往合作對象,便能對整個企業風氣略知一二(探頭)。
有的媒體會修改轉載文章的標題和內容,這也會影響讀者觀感,也要觀察。
當然流量文更有機會讓觀眾接觸你,但要「認識」你就要靠更深、更專精的文筆,
所以媒體願意轉載那些"你認為不是流量文,但有深度"的創作,不妨期待一下和對方的互動吧!
轉載時「隱私控管」是非常重要的,請切記,
注重隱私不僅是保護自己與家人,隱私也透露了一個人的細節,會引導讀者如何看待你、對你的想像,也可能直接影響生活中的社交與職場,有時候你總有不吐不快的見解,但那可能不太適合被太多人看見,那就得取捨,以私生活獲得讀者好感還必須建立在大眾足夠喜歡自己的基礎上,如果觀眾不夠喜歡自己就仿照一些KOL以私生活為題材,觀眾們也是會默默地退追滴呦。
最後,我個人沒有開放自行轉載,也就是轉載需詢問我的授權,
就我以前YT影片給傳媒公司轉載獲得了70幾萬點擊,但影片分潤我並沒有拿到一毛錢,如果希望藉轉載引流觀眾,我的建議是:「先豐富、精實你的題材與文案」,像是開一間購物商城,有人潮光臨還要店家夠多、款式精美、氣氛舒適和動線流暢,客人才會口碑相傳,只要內容豐富又精實,一兩篇爆文中了也就起飛了,
走紅、流量重要,但走紅之後還能不能規律創作,在那之前的心理素質與自律更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