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底該不該同意媒體轉載?顧慮與判斷的衡量

更新 發佈閱讀 5 分鐘

若是同為創作人的你一定常常問自己:
「該不該開放媒體轉載自己的作品,又該如何判斷?」

媒體邀請轉載可以是一件既令人期待又怕受傷害的事(笑),之前有一家媒體公司的編輯常透過臉書詢問轉載我的文章,有次沒回到對方訊息,那位編輯就沒再來詢問過,怕是我怠慢了她(開玩笑的啦,人家可能升職了)😁。

我的YT影片以及方格子文章皆有被轉載過不少次,還有公司老闆將我的文章轉載在官方IG、臉書,經過這些經歷的沉澱,現在我能基於這些要素判斷、看待媒體轉載這件事。

隱私、個人理念,擺在流量前

有些媒體會以賺取流量為主,他們可能會下一些聳動的標題來換取觀眾的目光,這可能對創作者幫助不大,以我經驗來判斷有幾個因素:
1. 以聳動來吸引讀者目光的作法已經造成疲乏,且大眾開始有「媒體識讀觀念」
2. 以流量獲利更適合Youtuber、短影片創作者或電商,文字創作者則不太適合。
3. 形象、品牌經營比流量影響更遠更巨大,因為「流量模式」已有太多人使用。

有越來越多的人注意到「被強硬吸引自己的注意力」是一件很疲憊的事情,於是一股「媒體識讀」的風氣開始在網路上吹起,大多數讀者們不會發出抗議,而是沉默地以忽略、退訂的方式來對抗,造成讀者黏著度下滑。

我原本以SEO、流量的方向來撰寫方格子文章,寫了幾篇點閱破萬爆文後我延續相同寫作模式,卻發現訂閱者不增反降,從和其他創作者的互動中我日夜反思,直到我深度閱讀野口夏的創作,得到了許多答案。

想成為哪樣的人,是創作的第一步

野口夏能將看似平凡的日常生活,用優美、溫柔的用詞描繪,字句中沒有網路媒體的辛辣與糖分加味,力道恰到好處,她的文章像是個優雅又怡然自得的人,給你開朗的關懷,卻不曾把過重的思緒帶給讀者,不用過多調味料就烹煮出的好菜,如爐火純青的黃金炒飯讓人回味無窮,裏頭還有香噴噴的鮭魚,挑掉了刺,飯粒又粒粒香脆,溫厚的文學素養都藏在裏頭。

我可不是小當家看太多(笑),好吃的鮭魚黃金炒飯真的能讓人感覺到海的清涼。

今年2月份偶然看了本《給那沒有救我的朋友》,我才明白「精實的文字實力」原來是令人敬佩一項能力,它包含了美感、判斷力、人性洞察、社交能力,並非靠華麗的詞藻就能辦到。

raw-image

《給那沒有救我的朋友》的作者葉維‧吉伯是位法國文壇、藝術鉅子,年僅30幾歲就能靠撰稿賺進財富與地位,他還跨足了劇本、舞台的創作。他用罵人不帶髒字和生動無比的描述寫下80年代時他罹患愛滋病的故事,全書以「日記體小說」方式撰寫,紀錄他患病後體態與精神的轉變、嘗盡人情冷暖以及在死亡邊緣掙扎的日子,還活在同一個世界,但完全變了樣。


葉維‧吉伯恰到好處的文字功力讓我放不下手中的日記體小說,明明和我毫不相干的人生經歷卻讓我一頁接一頁看下去,那時我才明白我以往的「流量文」格式為什麼被一些作家說成"過度邏輯化"、"過度分析",因為我以往靠著小聰明寫了些文章而忽略了文學的涵養。我像是小當家裡的小單:「平淡的創意卻企圖以華麗表演來掩飾,你應該感到慚愧。 貧乏的想像力和技巧的沉迷,都是廚師的致命傷。」

你還是21個小時後再來吧!

你還是21個小時後再來吧!

到底想傳達哪樣的聲音給世界,就成為一個人的理念,就是文字的起點,
讀者會被我們傳達的理念給吸引而留下,流量爆文是拋磚引玉。
追求流量與他人好感的過程中,我漸漸走向過度邏輯與分析的套路,閱讀野口夏的文字時,我又想起學生時代寫作的初衷,但這次多了些成熟。

看看,媒體邀請轉載的文章都是哪一種

看看邀請轉載的文章是流量文,還是你淬鍊人生體悟的好文?
再看看媒體的版面是否好閱讀,有些媒體版面有很多廣告,右邊一個下面一個,放置幾秒後又跳一個全版,閱讀起來就有很多干擾,讀者就很難留下。
再看看創辦人的理念和他過往合作對象,便能對整個企業風氣略知一二(探頭)。
有的媒體會修改轉載文章的標題和內容,這也會影響讀者觀感,也要觀察。

當然流量文更有機會讓觀眾接觸你,但要「認識」你就要靠更深、更專精的文筆,
所以媒體願意轉載那些"你認為不是流量文,但有深度"的創作,不妨期待一下和對方的互動吧!

轉載時「隱私控管」是非常重要的,請切記,
注重隱私不僅是保護自己與家人,隱私也透露了一個人的細節,會引導讀者如何看待你、對你的想像,也可能直接影響生活中的社交與職場,有時候你總有不吐不快的見解,但那可能不太適合被太多人看見,那就得取捨,以私生活獲得讀者好感還必須建立在大眾足夠喜歡自己的基礎上,如果觀眾不夠喜歡自己就仿照一些KOL以私生活為題材,觀眾們也是會默默地退追滴呦。

最後,我個人沒有開放自行轉載,也就是轉載需詢問我的授權,
就我以前YT影片給傳媒公司轉載獲得了70幾萬點擊,但影片分潤我並沒有拿到一毛錢,如果希望藉轉載引流觀眾,我的建議是:「先豐富、精實你的題材與文案」,像是開一間購物商城,有人潮光臨還要店家夠多、款式精美、氣氛舒適和動線流暢,客人才會口碑相傳,只要內容豐富又精實,一兩篇爆文中了也就起飛了,

走紅、流量重要,但走紅之後還能不能規律創作,在那之前的心理素質與自律更重要!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是我啦,我好學啦
164會員
176內容數
大量的人性洞察。
2025/01/13
我要愛你愛到死為止。
Thumbnail
2025/01/13
我要愛你愛到死為止。
Thumbnail
2024/09/08
淺度解析台灣影視、遊戲業與美日韓的差異、背後原因。
Thumbnail
2024/09/08
淺度解析台灣影視、遊戲業與美日韓的差異、背後原因。
Thumbnail
2024/08/02
一個不注意,「自動扣款」和「試用一個月」的消費、促銷模式可能就一聲不響挪走你銀行裡的錢,要小心!
Thumbnail
2024/08/02
一個不注意,「自動扣款」和「試用一個月」的消費、促銷模式可能就一聲不響挪走你銀行裡的錢,要小心!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我想錫蘭所指出的是,自智慧型手機開始普遍、人們對社群應用程式的依賴與著迷遠比網際網路剛興起的過去數十年還來得深,「媒體」發覺到了「快而且要短」的資訊需求,進而開始了爭奪流量的網路現象。
Thumbnail
我想錫蘭所指出的是,自智慧型手機開始普遍、人們對社群應用程式的依賴與著迷遠比網際網路剛興起的過去數十年還來得深,「媒體」發覺到了「快而且要短」的資訊需求,進而開始了爭奪流量的網路現象。
Thumbnail
當文章變成吸引流量和仇恨的工具,我還能做什麼呢?
Thumbnail
當文章變成吸引流量和仇恨的工具,我還能做什麼呢?
Thumbnail
「媒體」的發展從早期飛鴿傳書、報紙、廣播,再到「多媒體」的時代:電視新聞、網路新聞,直到現在「自媒體」的時代來臨,人手一支手機或平板,平台也更加多元,部落格、電子報(文字)、臉書 / IG(圖文)、YouTube(影片)、Podcast(聲音),隨時隨地透過網路,我們可以更快速表達自己,甚至當起內容
Thumbnail
「媒體」的發展從早期飛鴿傳書、報紙、廣播,再到「多媒體」的時代:電視新聞、網路新聞,直到現在「自媒體」的時代來臨,人手一支手機或平板,平台也更加多元,部落格、電子報(文字)、臉書 / IG(圖文)、YouTube(影片)、Podcast(聲音),隨時隨地透過網路,我們可以更快速表達自己,甚至當起內容
Thumbnail
  過往的文章,都是累積,能夠為自己的將來鋪路。回顧過去寫下的隻言片語,重新解析再構築可以把某些觀點或信念,再創作出架構更好、邏輯更清晰的好文章。   利用自己的創作再創作,打磨自己的思緒跟寫作技巧,讓自己在寫作這條路上,成長並走的更遠!
Thumbnail
  過往的文章,都是累積,能夠為自己的將來鋪路。回顧過去寫下的隻言片語,重新解析再構築可以把某些觀點或信念,再創作出架構更好、邏輯更清晰的好文章。   利用自己的創作再創作,打磨自己的思緒跟寫作技巧,讓自己在寫作這條路上,成長並走的更遠!
Thumbnail
聊聊最近對於流量的感想,以及負評與謾罵等事情的應對。 首先,對於創作者來說,若要打知名度,並不一定要走人人都喜歡的路子,人人都討厭也是一種知名度。只要有知名度,就能變現。 讀者特別喜歡你、或討厭你,黏著度都可以算高,讀者怕的,是無聊。 同時,網路文章創作也是一件很反脆弱、符合槓鈴效應與長尾效應的事情
Thumbnail
聊聊最近對於流量的感想,以及負評與謾罵等事情的應對。 首先,對於創作者來說,若要打知名度,並不一定要走人人都喜歡的路子,人人都討厭也是一種知名度。只要有知名度,就能變現。 讀者特別喜歡你、或討厭你,黏著度都可以算高,讀者怕的,是無聊。 同時,網路文章創作也是一件很反脆弱、符合槓鈴效應與長尾效應的事情
Thumbnail
快內容平台(如抖音、IG)上,抄襲跟模仿似乎是不知道製作甚麼內容的時候,可以快速獲得流量的方法,可是得到流量之後,你想要甚麼呢?你經營的是流量?還是品牌?
Thumbnail
快內容平台(如抖音、IG)上,抄襲跟模仿似乎是不知道製作甚麼內容的時候,可以快速獲得流量的方法,可是得到流量之後,你想要甚麼呢?你經營的是流量?還是品牌?
Thumbnail
這篇是我在方格子的第一篇非轉貼文章。 我從2011年起開始在痞客邦經營部落格,2021搬出痞客開始自架站的生涯。或許你會想說:哇~那你一定經營的有聲有色,事實上並沒有。
Thumbnail
這篇是我在方格子的第一篇非轉貼文章。 我從2011年起開始在痞客邦經營部落格,2021搬出痞客開始自架站的生涯。或許你會想說:哇~那你一定經營的有聲有色,事實上並沒有。
Thumbnail
慢慢有許多朋友願意試著經營自媒體。我想將我這半年來用到的資源做個整理,也分享給大家。
Thumbnail
慢慢有許多朋友願意試著經營自媒體。我想將我這半年來用到的資源做個整理,也分享給大家。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