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若蒼穹繁星,千年僅得一見。
當面對這神秘天國之乍現。
人們將會如何敬畏、讚嘆、頂禮膜拜。
且將這珍貴記憶流傳子孫世世代代。」
愛默生(Emerson)
「夜幕低垂」是一部特別的小說,它的創作緣起於愛默生(Emerson)的前述詩句。作者艾西莫夫(Isaac Asimov)在上世紀科幻小說史的地位大約就類似金庸在武俠小說世界的地位般,他所創造的銀河帝國興亡史系列小說與機器人系列小說是科幻小說中的重要類型,已是經典,但是這部「夜幕低垂」非屬前述兩大系列,而是單獨存在的一篇作品。嚴格說來它非艾西莫夫獨力所作,而是艾老和席維柏格(Robert Silverberg)合作,根據艾老早年的同名中短篇小說重新擴大改寫而成。整部小說宛若寓言,娓娓敘說了一個人類理性崩潰最終導致文明衰亡的悲劇故事。
我們生活在一個日夜輪迴的世界裡,日夜嬗變是不證自明的天道,而夜空裡的繁星滿天對於在這星球演化出來的人而言則是象徵了溫柔與詩意。而這是我們的星球。如果某個異星世界,有多個太陽在天空輪迴起落,那裏將是永遠的光亮與白日的世界,在那裏演化出來的智慧生物將不知黑夜與繁星為何物,甚至整個種族記憶也不知黑夜與繁星。設若因天體運行引起的日蝕現象,使那「蒼穹繁星,千年僅得一見」,當那異星上的「人」因這千年僅見的天文現象而乍見那「神秘天國」時,人們會有何反應?「夜幕低垂」描寫的就是這樣一個名為凱葛(Kalgash)的異星世界,擁有六個個太陽在空中輪迴起落,人們永遠不知黑夜與繁星為何物。也因此,在凱葛星球演化的人們對於黑闇有著無邊的恐懼。沒有光的所在恍若是末日。
然而星辰起落偶然總有異象,星球上的天文學家計算出每隔2049年將出現一次「黯黮」(日蝕)的現象,長達數小時,而且即將到來。而這現象又和星球上的神祕宗教經典紀載的末日時間相符。這些激進的祕教使徒宣稱每2049年便降下天火焚毀文明的一切。此時考古學者發掘出的考古遺跡發現,星球的文明不只是文字紀錄的兩千年而已,而可能是萬餘年,而萬餘年來每隔約2050年則發生文明燒毀的現象,星球文明陷在毀滅與重生的輪迴中。
天文學、密教傳說與考古學的預言終於來到,黯黮(日蝕)那一刻讓人們第一次看見了蒼穹繁星,這兩千年僅見的神秘景象觸動了人類心靈最深沉的恐懼,以為密教預言的末日來臨,人類陷入集體瘋狂狀態,在漫天繁星的黯黮裡瘋狂焚燒一切,想驅走黑暗,或者說驅走人性裡最深的恐懼。而等到黯黮結束,文明與城市已焚毀於一夕。人類回到了文明前,一個野性的、原始的世界。
這部小說雖是科幻類型作品,但其實是一部寓言故事,深刻書寫了當人類理性崩潰時一切非理性的瘋狂行為。人類文明的運作有賴於人類理性在軌道上穩定運行,制度的價值或對於制度的認同感在於它的永續性,如果我們對於明天產生不確定性,今日一切的價值就會產生問號,如果每個人或者大部分人都有了疑問,制度的運作就有崩潰可能。而非理性行為是互相感染、交互交強的,當一切價值都遭到否定,人們必須重新定義價值,在定義的過程憑恃的多半是赤裸裸的暴力。身在台灣,我們可能都沒有親眼目睹過集體瘋狂狀況,但是證諸史書,它卻是可能發生的,瘋狂的政治運動大約是最常見的集體瘋狂現象,而接續其後的則是戰爭與饑饉。戰火將燒毀一切,飢餓則泯滅一切良知,政治狂熱遮蔽一切,在這過程中人類心靈最陰暗的一面總是顯露無遺,那些最殘酷的行為總是史不絕書。
這部小說的結局對我而言並不美好,作者似乎認為要終結掉整個混亂的非理性運動,有賴於一個強人,或者一個更有力的非理性運動,在小說中密教領導人就是這個強人,而密教信仰則是這更有力的非理性運動。依此結局,我想我比較喜歡原來那個短篇的結尾,可以讓我們去想像一個比較美好的終曲。人類是複雜的動物,人類心智的多面向當合成一個集體心靈時所表現的行為,其複雜度遠在我們分析能力之外,當非理性行為成為一種集體現象時將重擊整個文明。艾西莫夫寫下了一個深沉的異星寓言,寓言中的集體瘋狂心靈曾經是人類歷史上某些真實的時刻,而未來呢?我們是否有足夠智慧去避免?還是這個時刻已經在我們眼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