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11-01|閱讀時間 ‧ 約 16 分鐘

《金黃星》異象八:太陽系(2)

眾神和人類的起源都來自同一個點,即遍一永恆而絕對的統一性

raw-image



延續上一篇:《金黃星》異象八:太陽系(1)

『我們的太陽系從這主要的七重劃分獲得了它的七重特徵,而所有隨後的劃分按照降序再現了這個七鍵的音階。

在各個七邏各斯之下,都有較低等的智能體階層,它們構成了神的國度的統治體。它們為人所知的名字有很多,也有大量的建造者,他們會按照隱藏的邏各斯的理念,來塑造和設計所有形體,而這些理念存在於前者的心靈寶庫中。這些想法從他那裡傳給了「七者」,且各自都在該神的最高指導下規劃自己的領域;但他們也會為各自獨立的領域賦予個體色彩。這七個領域被稱為同質中心(laya centres),是七個零點,表示分化音階開始計算的起點。在同質中心之上,我們可以看到生命的「七個兒子」的模糊形而上學輪廓,和赫爾墨斯與其他哲學的七個邏各斯。而從同質中心開始分化元素,進入我們太陽系的構成。

『任何離開同質狀態的事物都成為活躍的生命;它被捲入運動的漩渦,但在進化開始之前,大自然處於同質狀態;或者說是絕對同質的。元素們要先從原初質(在同質狀態中休息的母親,是涅槃的同義詞)中充分的分化出來,它們才能在客體層面上構建世界以及天體。事實上,它是所有基質的涅槃解離;這是在一個生命周期後,融合到其原始狀態的潛伏期。它是過往物質的影子,發光但無身體,是消極性的領域——然而在他們的休息期中,潛伏著即將成為太陽系的活躍力量!

『 但是你也必須明白,眾世界既不是建立在同質中心之上、不在其內、也不是其延伸:同質中心的零點是一個狀態,而不是一個數學點。太陽系是個驚人的行星演化領域;在此場域中,一個例如金星或火星的物質行星,只不過是其生命階段的一個短暫體現;每個同質中心也是如此。

『在每個同質中心中,都有一個進化者或統治者,我們可以把他看作是一個行星邏各斯。他從太陽系的物質中汲取他所需要的原始材料(從中央隱藏邏各斯傾洩出來),並通過他自己的生命能量對它們進行加工;每一個行星邏各斯都以其獨殊方式操作他自己領域的物質,並從共同的庫存中汲取它。由於他王國七個層面中的每個原子態,都相同於整個太陽系每個亞層面的物質,因此能保持整體連續性。儘管每個原子本身是相同的,但它們的組合當量在每個行星上會改變。每個原子也都有七個存在的層面,就像我們的太陽系一樣。

但是,當我們把一個原子比擬為一個太陽系時,我們也應該記住,太陽系也是一個巨觀宇宙中的一個微觀宇宙,正如人相較太陽系是微觀宇宙一樣。每個原子都有七個存在層面,而各自層面受其特定的進化和吸收法則的支配。每個原子中既有內部的熱,也有外部的熱;當我們現在討論宇宙電時,請記住這一點。

『在我們繼續討論太陽系之前,讓我們更加仔細地探討原子;這對以後進一步理解太陽系是有幫助的。

『 你知道每個原子都有一個中央太陽,有著或多或少的行星圍繞它旋轉,稱為電子。對人類來說,電子是如此之小,以致於它超出了任何影像檢測的範疇(見底下出版商註釋);因為沒有足夠小的光波來形成圖像。即使有 γ 射線的檢測儀可用,然而其波長也超過 100 倍而無法用於觀察電子。儘管如此,塵世上的現代科學已經成功地確定了電子(所謂的「新」構成!)的電荷和質量;同時科學認為,電子沒有任何「一般」的材料屬性。人們不禁要問 : 『 物質(如電子)從什麼時候開始變得如此不一般 ? 』關於各種大小的問題,科學有兩種方法處理:一個就是研究碰撞過程。但是科學在這裡立刻遇到了一個困難:首先,電子是已知物質中最輕的粒子,而且它還帶電。因此,研究它的唯一方法就是將它與其他電子比較。但是電荷使這一過程變得非常困難,因為目前還沒有已知萬無一失的定律,能應用於電子之間的碰撞過程。無論如何,若是觀察更大質量的原子構成的碰撞過程,或許能對它們的尺寸作出一些猜測;並且假定電子必須有一個半徑,在中心的一定範圍內,並由排斥力的高階平方反比定律變來定義。由於一般的慣性物質是由原子核組成的,且電子之間的距離遠大於電子和原子核的大小;因此若試圖用普通物體的標準來描述這些粒子的空間維度,將是徒勞的。因此,為了找出電子的大小,就需要另一種方法:要假設電子不是一塊具有普通引力慣性或質量的物質……不管那是什麼。

『但由於電子有慣性或質量,因此人們相信整個質量或慣性都在它的電磁場中。這個場包含它假想的力線,延伸到全部空間。

『我們在這裡又再一次下意識地提到了宇宙電。

『如果要使電子動起來,它必須被加速;這樣的加速度味著一種電磁擾動,使電子周圍的力場重新調整,而且必須以光速傳播到整個空間。這導致了這樣一個概念,即所謂電子的慣性,就是電子抗拒重新調整其自然狀態。這種慣性可以由麥克斯韋電動力學定律推導出的定律來計算。由此產生的方程式給出了一個球體的半徑,而電子的所有電荷必須在這個球體內,才會有我們觀察到的慣性或質量;這些都已經被測量到了。

換句話說,假設電子的所有慣性都在它的電磁場中,我們可以計算出一個球體的半徑;在這個球體中,電荷必須集中,才能得到觀測到的質量。

『 同樣地,人們也發現電子有自己的磁矩,並且它在軌道上旋轉。兩個電子之間配對的傾向也已展示出來,如平行自旋和反平行自旋的情況。

『 因此,科學開始發現幾千年來一直為人所知的神秘法則,並得出了古人的結論;儘管科學在試圖深入大自然的奧秘時,使用了不同的方法和技術術語。

『 其上如其下,且其下如其上。

『 在研究電子的過程中,所觀察到的現象與太陽系的創造相似。

『但是科學並沒有意識到物質並不是獨立的實在,精神也不是。兩者都是絕對者的符號或方面,並構成有限存在的基礎,無論是主體還是客體的。

『 這也適用於柏拉圖和亞里士多德所提到的元素們。它們等同於附屬在我們太陽系世界四大分界的無形體原則;且在古代,他們使用一種祆教(Magism)、一種心靈感應異教、以及一種力量的神化:這種精神化能將信徒與這些力量緊密關聯。事實上,這些力量階層被歸類為緊密的七個等級;從可思量到不可思量的。這是真正意義上的宇宙分級;從化學或物質性一直到精神性。

『宇宙中的每一個原子都潛在著自我意識,它本身就是一個宇宙,也是一個為自己而存在的宇宙。它是原子,也是天使。每一個原子、每一個實體都必須經過自我體驗,從而為自己贏得權利成為神聖;哲學家黑格爾(Hegel)也意識到了這一點,他說無意識之物在宇宙中的進化,只是為了獲得清晰的自我意識。

『這就是為什麼卡巴拉教導說 :

氣息變成了一個石頭,石頭變成一株植物,植物變成一個動物,動物變成人,人變成神靈,神靈變成神。

『現在我們必須探討,隱藏的邏各斯在建構氣場蛋時發生了什麼,來作為未來太陽系基礎。首先,他從自己身上發出一道射線,進入原初太陽系物質;這是最初顯化。而在第二階段,男性和女性的雙重抽象力量被人格化。從這物質的「男性-女性」人格化中,分離出來了兒子,即第三原則,它由七種力量組成,被稱為創造力量。

『這七種力量或兒子們由七顆行星代表,誕生於母親,或稱黑暗中。太陽不在七者之列,因為他先於它們出現。

『父親,或空間,是一切的永恆起因,是不可理解的神,他的不可見長袍是一切物質和宇宙的神秘根源;是由未分化物質組成的長袍。這個前太陽系「根-基質」是絕對者的一個方面,是大自然所有主體層面的基礎。

『宇宙是由內而外運作的。每一個外部運動、行為或舉動,無論是自願的還是機械的、有機的還是心智的,都是產生自內部的感覺或情感、意志或意願,以及由思想或心智主導的。整個太陽系也是如此,它被一系列幾乎無止盡的有感知存在階層所引導、控制和活化,其中各個存在的使命就是作為太陽系法則的代理人。

『宇宙,以及太陽系,實際上是各種意識狀態的巨大集合,整體由七重群體組成;因為感知能力存在於七個不同的方面,對應於物質的七種條件、狀態或性質。因此,在秘傳的算數裡,一到七的數列是從最初顯化原則開始計算的;如果我們從上面開始算,它是數字一,當我們從下面或最低原則計算時,它是數字七。

『眾神和人類的起源都來自同一個點,即遍一永恆而絕對的統一性。在客體和物質的層面,它成為原初質和原初力量,對應於女性和男性。在形而上層面中,它成為宇宙的精神,或宇宙理念;有時被稱為邏各斯;是畢達哥拉斯三角的頂點。

『這七個主要行星都各自有一個攝政者,他督導著塵世神靈的創造工作。這些攝政者是神的七個自我誕生之子,稱為禪那主(Dhyân Chohans)、或祖靈(Pitris),他們是影子族(Chhâyâs)的父親們,影子族從七個主的輝煌身體中誕生。如你所知,陰子族被稱為「影子們」。

『這七位主中,有三位是神聖與善的,但有四位不那麼崇高,而且充滿慾望;而影子族,即幻影們,與他們的父親們具有相同的性質。因此,我們解釋了人性中同樣的差異,人性也分為七個善惡等級。

『 攝政者們在空間之外誕生;在太陽系活動之前,空間被稱為母親;而在其甦醒的第一階段被稱為「父親-母親」;之後就變成了「父親-母親-兒子」。

『所以說,所有的行星都受到或善或惡的力量支配,這些力量源自最初七位主;而在我們第一次呼吸的那一刻,它們就將它們的相似性印在我們的心靈、神經、骨髓、靜脈、動脈和我們的大腦物質上。只要我們活著,我們就一直處於它們的掌管之下;當行星在太空中繞轉時,我們的心智狀況也會隨之改變,這會導致我們推翻國家或個人,而推翻的方式取決於這些力量對我們的指導和影響,以及我們對它們的反應!

『當我們談到神聖思想時,並非意味著有一個神聖思想家產生了想法,而是指絕對存在者的思想;過去和未來結晶在一個永恆的現在。

『神不是自我(Ego),也不是非自我,也不是意識;但儘管它本身不是認識的對象,它卻能夠支持並產生每一種對象和存在,使後者成為認識的對象。它是遍一本質,從它出現一個能量中心。所以只有一種宗教,即對神的精神的崇拜。

『太陽系物質的最初凝聚發生於其父母太陽中心核的周圍;但我們的太陽(以及後來的所有其他行星)在收縮時,脫離了那個父母太陽旋轉的物質,因此我們的太陽是行星的兄長;他是長子,而不是行星們的父親。

『在嶄新黎明的最初震顫時刻,射線進入了太陽系的大深處,並以新生命的形式重新出現,一直到太陽系周期的結束;這是一切事物和存在的胚芽;是光與生命的創造者;是智慧的熾熱之龍;是話語,是神聖的思想。一個人只需沐浴在這光中一次,就不會再被幻象的面紗所欺騙。一切事物的胚芽——也就是世界胚芽——是由精神性粒子或超感知物質組成,並以原初分化的狀態存在。在神譜中,每顆種子都是一個永恆的有機體,而後從它進化出一個天上存在,也就是一個神靈。

『星球在形成之前,首先以宇宙塵埃或火霧的長軌跡出現,像一條在空間中移動和扭動的蛇。這一真理成為古代民族中的符號,人們被教導說,當神的精神在混沌上活動時,是以一條火蛇的形狀進行的;他在原初水面上呼吸著火和光,直到它孵化了宇宙物質,使其呈現出蛇的環形,並把尾巴含在嘴裡;這一符號不僅象徵著永恆和無限,而且也象徵著宇宙中所有行星體的球體形狀,都是從那火霧中形成。

『混沌、邏各斯和太陽系是它們綜合體 ,即「空間」的三個象徵。

『 物質在每個新宇宙的重建開始時只是原始的;但由於它是不可毀滅的,因此也是永恆的,沒有開始或結束;它是所有物質現象的根源;是神聖的本質或基質。

『 物質的輻射物會周期性地聚集成不同級別的形體;從純粹的精神到粗大的物質;且其抽象的存在是神本身,是不可言喻和未知的遍一起因。「覆盖大地」的「黑暗」是絕對的光,是七個基本太陽系原則的根源。在這個意義上,它就是神本身,正如先前所說。混沌是一種無形狀的液體原則,沒有形體、感覺或知覺。

『 精神是活化一切的智能原則。

『兩者的結合誕生了太陽系,而混沌物質成為了它的身體。從這種與精神的結合中,物質獲得了感知,並「快樂地發光」,從而產生了初生的光,這是精神、智能和物質的三角形;或稱靈魂、心智和身體。

『 這個三角形可以適用於太陽系內外的所有內在和外在顯化。

『 因此太陽本身是三合一的;其第一部分是核心太陽,它對於所有人是隱藏的,除了啟蒙者之外;它是一切的普遍起因,是最高的善和完美,是隱藏的神的標誌和內部存在。

『太陽的第二部分是最高的智能或智慧,它統治著所有會思考的存在。第三部分是我們的太陽,對於人類是可見的,並顯化在物質太陽系中。

換句話說,內在太陽是宇宙的大邏各斯,而太陽智能的純粹能量來自於它;太陽智能是一種精神力量,它通過可見的太陽產生一切,而且從不通過任何其他媒介運作。

『由於這個原因,畢達哥拉斯派的菲洛拉斯(Philolaus)受到神聖啟示說道: 「太陽是火的鏡子,其火焰的光輝在鏡中的反射,傾瀉在我們身上,而這種光輝我們稱之為形像。」因此,他以一種隱藏或深奧的方式提到了核心的、精神的太陽,它的光束和光輝只被太陽系的中央星所反射,也就是我們可見的太陽。

三角形的一個點指向上,代表了七重太陽系的三個較高的層面,以及神聖與精神的無形體世界。

而三角形的一個點指向下,代表了原型界、智能創造界,以及實質或成形界。那些來自後三個世界的射線,降落到了第七層面 ,也就是我們的地球— 物質世界。

『因此,兩個交錯的三角形並且中間有個點,是塵世的象徵,被六個更高的層面包圍,而所有的靈感和能量都從這些層面傾瀉到第七層面。

『 三個更高的層面是神聖而無形體精神的住所,不能被物質層面的存在所知道或理解。如果根據柏拉圖主義者給予的意義來看,原型界不是此世界,因為它存在於神的心智中;它事實上是未來世界的最初模型,並由繼承它的物質界所遵循和改進。但是這些後面的世界被投射在物質後,在獲得物質的堅固性同時,也會損失相同程度的純潔性。

『 行星或其物質組成粒子的七種基本轉變是:

  1. 同質的。
  2. 氣狀和輻射的,或氣態的。
  3. 星雲般。
  4. 原子的,空靈的;是運動的開始,因而開始分化。
  5. 胚芽的、熾熱的、分化的,但僅由最初狀態元素的胚芽組成;他們在塵世上完全發展的時候有七種狀態。
  6. 四重的,朦朧的;是未來的地球。
  7. 寒冷的;依賴著太陽才獲得生命和光。

『在腓尼基(Phoenician)神話中,前七位主被稱為西迪克(Sydik)或麥基洗德(Melchizedek的)的七個兒子;與七個埃洛西姆(Elohim)、七個卡比里(Kabiri)、埃及神話普塔(Ptah)的七個兒子,以及《死者之書》(Book of the Dead)中的拉的七個靈體相同。在亞述(Assyria)神話裡,他們是七個魯瑪西(Lumazi)或七個伊犁(Ili);他們總是七個;是空間中的母親或稱混沌中最初誕生者(無父母)。

『 空間和時間是一切存在的來源。

出版商註釋:2007年,美國布朗大學(Brown University,USA)的研究人員聲稱,他們利用平面傳感器在攝像機上捕捉到了單個電子在液態氦中的運動。從那時起,有人聲稱原子力顯微鏡(AFM)可以顯示原子核周圍軌道上的電子。儘管有這些說法,我們還是保持作者原本的陳述,因為這些「新」發現絕不會使他的論述無效。

下一篇:《金黃星》異象八:太陽系(3)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