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自治法筆記03 地方自治團體之基礎概念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壹、地方自治團體法律上之定義

一、釋字第467號解釋

參照釋字第467號解釋,中央與地方權限劃分係基於憲法或憲法特別授權之法律加以規範,凡憲法上之各級地域團體符合「享有就自治事項制定規章並執行之權限」、「具有自主組織權」兩條件,方得為地方自治團體性質之公法人。

二、地方制度法

(ㄧ)地方制度法第2條第1項第1款

一、地方自治團體:指依本法實施地方自治,具公法人地位之團體。省政府為行政院派出機關,省為非地方自治團體。

(二)地方制度法第14條

直轄市、縣(市)、鄉(鎮、市)為地方自治團體,依本法辦理自治事項,並執行上級政府委辦事項。

(三)地方制度法第83條之2第1項

直轄市之區由山地鄉改制者,稱直轄市山地原住民區(以下簡稱山地原住民區),為地方自治團體,設區民代表會及區公所,分別為山地原住民區之立法機關及行政機關,依本法辦理自治事項,並執行上級政府委辦事項。


貳、地方自治團體之特色

一、乃地域團體性質之公法人

公法人係指依「公法」設立之團體,其構成員資格之取得具有強制性,並由行使公權力之權能,且得為權利義務之主體。

二、構成員係強制加入

按地方制度法第15條之規定,不論人民之主觀意願為何,只要客觀上一旦設籍在特定地方自治團體之自治區域者,即被強制歸屬於該地方自治團體,而成為該地方自治團體之構成員,受該地方自治團體所管轄。

三、追求構成員之利益及公共利益

(一)意義

地方自治團體之本質為地域性質之社團法人,而社團法人既有構成員,自以追求「構成員之共同利益」為出發。

(二)構成員利益與公共利益之衝突

惟地方自治團體亦同時為「公法人」,公法人之存立基礎之一,即在於其公益性,基此,地方自治團體亦必須同時追求「公共利益」。

然而在某些情況下,「公共利益」 之追求,恐會減損「構成員之共同利益」,兩者之利益衡量,乃是地方自治團體所須面對之難題。而利益衡量之優先順位抉擇,在法律授權之範圍內,自屬地方自治團體之政治抉擇,但當法律已有明文規範,而地方自治團體對此已無決定權限者,自應依循法律之規定為之。

若地方自治團體怠於履行其法律上之任務時,依地方制度法第76條第1項之規定,中央政府得「代行處理」之。


參、地方自治團體之構成要素

一、土地

地方自治團體係地域團體性質之公法人,因此必須擁有一定之地域作為其自治權行使之範圍。

惟地方自治團體應擁有多少土地,始得成為特定類型的地域團體性質的公法人?在地方制度法中並未有明確規定。主要是以「人口數」作為依據,再輔以其他標準,但並未要求土地之面積必須達到何種程度。

二、居民

於實施地方自治之國家,人民除具備國民之身分外,兼具有地方自治團體居民之身份,甚至是不同層級之地方自治團體之居民身分。以國民身分之取得而論,國籍法第2條第1項定有明文。至於地方自治團體居民之認定標準問題,於地方制度法制定時,則有不少爭論,以下分述之:

(ㄧ)有認為應以在該地方有無住所或居所為實質認定,以避免實際居住地與戶籍地不同,導致非居住在該地方自治團體之人,卻來決定該地方自治團體事務

(二)有認為,住所、居所之認定並不容易,且是否有住所、居所,在判斷上易生歧義,恐會引發更多問題,因此主張以設籍與否作為判斷標準,乃是快速有效之方法, 更可避免多數戶籍之問題。所謂「設籍」,係指依據戶籍法之規定,為「初設戶籍登記」與「遷入登記」之謂。 基此,若位於臺灣地區設有戶籍者,例如外國人、無國籍者、未曾在臺灣地區設有戶 籍之僑居國外國民以及取得、回復我國國籍但尚未在臺灣地區設有戶籍國民,均非地方自治團體之居民。

之所以區分為不同地方自治團體居民之目的及重要性在於,地方自治的實施將會使不 同地方自治團體區域內所享受之權利與負擔之義務有所不同。換言之,個別地方自治團體得依其本身資源提供不同之服務,但同時也可能課與其居民不同程度之義務(參照地方制度法第4條)。

三、高權行為

根據憲法第110條、第121條以下,以及憲法增修條文第9條之規定,縣(市)層級之地方自治團體享有「執行權」與「立法權」乃是憲法所明文保障。至於其他層級之地方自治團體,則透過地方制度法來加以規範。

一般認為,地方自治團體所享有之權限包含以下高權:

(一)地域高權:地方自治團體在其轄區內行使高權行為之權限。

(二)人事高權:地方自治團體有權自由選擇、任用、晉升或免職地方公務員之權限。

(三)組織高權:地方自治團體有權決定自己的組織形式即設計內部組織結構。

(四)財政高權:地方自治團體有權自我負責地處理地方收入與支出之制度。

(五)立法高權:地方自治團體有權制定地方自治法規。

(六)計畫高權:地方自治團體有權自我負責地規範並設計地方計畫之權。

avatar-img
12會員
25內容數
用來記下一些混亂的文字,有信仰的、學業的、動漫的,總之就是各種沒有說出口的日常。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林品言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壹、概述 貳、劃分之法律意義 參、劃分之法依據 肆、劃分之學說
壹、地方自治本質 貳、我國實務採制度性保障說
壹、行政學的起源 貳、行政學的意義 參、公共行政的研究途徑 肆、行政功能的特質 伍、行政組織與企業組織之異同
壹、概述 貳、劃分之法律意義 參、劃分之法依據 肆、劃分之學說
壹、地方自治本質 貳、我國實務採制度性保障說
壹、行政學的起源 貳、行政學的意義 參、公共行政的研究途徑 肆、行政功能的特質 伍、行政組織與企業組織之異同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P3,社團/財團法人 (一)可以把它們想像成「簡單版的公司」,ex,社團法人=各種協會、財團法人=各種基金會。(股份有限公司等法人還有另外公司法或其他特別法的規定。) (二)社團法人可以做公益或營利,財團法人只能做公益;但兩者牽涉到公益都需要「主管機關之許可」(民46、59)。 (三)法人如果
公發布日:民國 108 年 01 月 02 日 修正日期:民國 112 年 04 月 27 日 發文字號:內授消字第1120823521號令 一、內政部(以下簡稱本部)為推廣韌性社區工作,以強化社區之自我防救災能量,特訂定本要點。 二、本要點用詞,定義如下: (一)社區:指地方性組織或團體
Thumbnail
6月28日第十四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十次會議審議通過了《農村集體經濟組織法》。粗看了一遍,大概理解了為何要制定這樣一部法律。大而言之,就是要在保持農村土地集體所有制下更高效地利用農村土地資源。  以經濟學常識而言,集體所有制產權不明晰,責任不明確,激勵效應差,因而經濟績效差。計劃經濟
第一條 為保障社區居民對於社區發展及社區營造等公共事務之參與,落實社區民主自治精神,建立公民社會價值觀,並強化各級政府施政之民意基礎,特制定本條例。
一、 1.社會團體之組織,應由發起人檢具申請書、章程草案及發起人名冊等向主事務所所在地之直轄市、縣(市)政府申請許可。    2.發起人戶籍或工作地(以團體為發起人者,其代表之戶籍或工作地)分布於七個以上直轄市、縣(市)者,得向內政部申請籌組全國性社會團體。
第 1 條 本辦法依人民團體法第六十六條規定訂定之。 第 2 條 1.社會團體之財務處理依本辦法之規定辦理。但其目的事業主管機關另有嚴格規定者,適用其規定。 2.前項所定財務處理,為會計、預算、決算、不動產及其他財務管理事項。
第 1 條 為促進社區發展,增進居民福利,建設安和融洽、團結互助之現代化社會,特訂定本綱要。 第 2 條 1.本綱要所稱社區,係指經鄉(鎮、市、區)社區發展主管機關劃定,供為依法設立社區發展協會,推動社區發展工作之組織與活動區域...............
Thumbnail
最為現代民族國家當中相當重要的要素之一,政府的組成也是左右社會性質的關鍵因素。
Thumbnail
除軍事、外交等全國性重要事項,由中央政府統一掌管外,凡地方可以處理的事項,如工農業、商業等,均由地方政府負責。有的如交通、財政等項,則由中央與地方分管。在該制度下,中央和地方之權力均由憲法規定,各有其範圍。 自治政治是民主政治最高形態。
Thumbnail
解釋台灣地方政治,我們常常利用一套理論,稱為「恩庇侍從」系統,國民黨利用政治上的權力,把一些特權與資源授與給地方一些人,國民黨是恩庇者,地方上獲得利益的這些人就成為國民黨政權的擁護者,成為侍從。不過地方政治遠比這些還複雜,它不只跟利益交換有關,也跟這個區域的歷史有關。
P3,社團/財團法人 (一)可以把它們想像成「簡單版的公司」,ex,社團法人=各種協會、財團法人=各種基金會。(股份有限公司等法人還有另外公司法或其他特別法的規定。) (二)社團法人可以做公益或營利,財團法人只能做公益;但兩者牽涉到公益都需要「主管機關之許可」(民46、59)。 (三)法人如果
公發布日:民國 108 年 01 月 02 日 修正日期:民國 112 年 04 月 27 日 發文字號:內授消字第1120823521號令 一、內政部(以下簡稱本部)為推廣韌性社區工作,以強化社區之自我防救災能量,特訂定本要點。 二、本要點用詞,定義如下: (一)社區:指地方性組織或團體
Thumbnail
6月28日第十四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十次會議審議通過了《農村集體經濟組織法》。粗看了一遍,大概理解了為何要制定這樣一部法律。大而言之,就是要在保持農村土地集體所有制下更高效地利用農村土地資源。  以經濟學常識而言,集體所有制產權不明晰,責任不明確,激勵效應差,因而經濟績效差。計劃經濟
第一條 為保障社區居民對於社區發展及社區營造等公共事務之參與,落實社區民主自治精神,建立公民社會價值觀,並強化各級政府施政之民意基礎,特制定本條例。
一、 1.社會團體之組織,應由發起人檢具申請書、章程草案及發起人名冊等向主事務所所在地之直轄市、縣(市)政府申請許可。    2.發起人戶籍或工作地(以團體為發起人者,其代表之戶籍或工作地)分布於七個以上直轄市、縣(市)者,得向內政部申請籌組全國性社會團體。
第 1 條 本辦法依人民團體法第六十六條規定訂定之。 第 2 條 1.社會團體之財務處理依本辦法之規定辦理。但其目的事業主管機關另有嚴格規定者,適用其規定。 2.前項所定財務處理,為會計、預算、決算、不動產及其他財務管理事項。
第 1 條 為促進社區發展,增進居民福利,建設安和融洽、團結互助之現代化社會,特訂定本綱要。 第 2 條 1.本綱要所稱社區,係指經鄉(鎮、市、區)社區發展主管機關劃定,供為依法設立社區發展協會,推動社區發展工作之組織與活動區域...............
Thumbnail
最為現代民族國家當中相當重要的要素之一,政府的組成也是左右社會性質的關鍵因素。
Thumbnail
除軍事、外交等全國性重要事項,由中央政府統一掌管外,凡地方可以處理的事項,如工農業、商業等,均由地方政府負責。有的如交通、財政等項,則由中央與地方分管。在該制度下,中央和地方之權力均由憲法規定,各有其範圍。 自治政治是民主政治最高形態。
Thumbnail
解釋台灣地方政治,我們常常利用一套理論,稱為「恩庇侍從」系統,國民黨利用政治上的權力,把一些特權與資源授與給地方一些人,國民黨是恩庇者,地方上獲得利益的這些人就成為國民黨政權的擁護者,成為侍從。不過地方政治遠比這些還複雜,它不只跟利益交換有關,也跟這個區域的歷史有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