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費限定|第01話|「法治國原則」、「法律保留原則」與「罪刑法定主義」
付費限定方格精選

|第01話|「法治國原則」、「法律保留原則」與「罪刑法定主義」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前言

一般刑法的教學都會從刑法第1條的「罪刑法定主義」開始教起,也就是「行為之處罰,以行為時之法律有明文規定者為限。拘束人身自由之保安處分,亦同。」換句話說,沒有法律規定就不會有犯罪。

相對於民法(規範私人與私人間之法律關係)上重要的「私法自治原則」,刑法因為屬於廣義的「公法」(規範國家與私人間之法律關係),所以在真正開始討論刑法之前,筆者想先花點時間跟各位談談比「罪刑法定主義」更前端、更基礎的概念—也就是「法治國原則」與「法律保留原則」。

換句話說,就是「為什麼我們要有『罪刑法定主義』之規定」。

法治國原則的概念

「法治國原則」、「法治」是我們常常聽到的概念,然而許多人常常誤以為「法治」是指人民要乖乖守法、不可違法;然而,如果以這樣的想法來思考公法面的問題,那肯定是學不好公法的,因為整個邏輯從一開始就都搞錯了。

整個公法體系的基本想法,應該基於主權在民、天賦人權的邏輯而出發,也就是說「人民的權利不容國家任意侵犯」、或是說「避免國家濫權」這件事,才該是談公法時所思考的重點。

換言之,「法治國原則」的根本其實是在於民主議會原則、國民主權原則、國家應依法治理、人民之權利應予適當保障等想法,因為「人民」才是國家的主體;這也是為何「民主」與「法治」往往無法分離而存在。

法治國原則的內涵

法治國原則其實是個蠻大的概念,如果要認真講起來可能已接近講完半部憲法了,所以這邊只會大致做個粗略的介紹,藉以帶出我們接下來要講的「法律保留原則」。


raw-image


法治國原則的具體概念,包括制度設計上的權力分立與制衡、司法獨立;也包括人民基本權利之保障及救濟、法律安定性、以形式之制定法為法規範之主要內容、法律須以民主方式制定、禁止以命令代替法律、依法行政原則、平等原則、比例原則等關於人民權利保障之要求。


以行動支持創作者!付費即可解鎖
本篇內容共 2398 字、0 則留言,僅發佈於掘想法學教室-刑法篇你目前無法檢視以下內容,可能因為尚未登入,或沒有該房間的查看權限。
avatar-img
法律新幹線的沙龍
425會員
261內容數
民法是萬法之母,人從出生到死亡,每天一睜開眼睛,處處都用得到民法!學會正確的認識民法、使用民法,在生活中是非常重要的!想要做好事前規劃,培養法律風險預測的能力,那就跟著我們一起學習,我們將毫無保留的將所有相關知識都交給你!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法律新幹線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抽象危險犯與具體危險犯最大的差異在於危險性質的不同,抽象危險犯之危險,係行為屬性之危險,具體危險犯之危險,乃結果屬性之危險,故兩者形式上的區分基準,在於危險犯之構成要件若有「致生…危險」明文規定者,為具體危險犯,若無,則為抽象危險犯。 而抽象危險犯之過度前置處罰,恐造成無實質法益侵害之行為亦在處罰範
刑罰及沒收均屬刑事法律對於犯罪或不法行為之反應,在沒收之脈絡下,犯罪所得包括違法行為所得、其變得之(財)物(均含動產與不動產)、財產上(有形與無形或積極與消極)利益及其孳息,皆應澈底剝奪而予以宣告沒收,此與上揭自動繳交全部所得財物之減刑規定,彼此之規範目的及效果互殊,本即併行不悖。
「沒收」制度是國家經由公權力的行使,而將原屬於他人的東西,歸為國家無償持有,踐行「任何人都不得保持犯罪所得」的理念。在2015年12月時在立法院三讀通過修法,並於2016年7月1日起施行,至今已經快五年的時間。而在新的沒收制度已脫離沒收是從刑的概念,認為沒收是獨立於刑罰與保安處分以外的法律效果
抽象危險犯與具體危險犯最大的差異在於危險性質的不同,抽象危險犯之危險,係行為屬性之危險,具體危險犯之危險,乃結果屬性之危險,故兩者形式上的區分基準,在於危險犯之構成要件若有「致生…危險」明文規定者,為具體危險犯,若無,則為抽象危險犯。 而抽象危險犯之過度前置處罰,恐造成無實質法益侵害之行為亦在處罰範
刑罰及沒收均屬刑事法律對於犯罪或不法行為之反應,在沒收之脈絡下,犯罪所得包括違法行為所得、其變得之(財)物(均含動產與不動產)、財產上(有形與無形或積極與消極)利益及其孳息,皆應澈底剝奪而予以宣告沒收,此與上揭自動繳交全部所得財物之減刑規定,彼此之規範目的及效果互殊,本即併行不悖。
「沒收」制度是國家經由公權力的行使,而將原屬於他人的東西,歸為國家無償持有,踐行「任何人都不得保持犯罪所得」的理念。在2015年12月時在立法院三讀通過修法,並於2016年7月1日起施行,至今已經快五年的時間。而在新的沒收制度已脫離沒收是從刑的概念,認為沒收是獨立於刑罰與保安處分以外的法律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