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單看片名,會預設是討論升學主義的青春愛情片,但其實沒那麼簡單。我在完全沒看過預告片和劇情簡介的情況下去看,充滿驚喜。這部藍正龍自編自導自演的電影,除了揉合他個人對性/別探索的青春成長經歷;也追憶了恩師陳俊志是如何帶給他影響的。通過演員們活靈活現的詮釋,成了一部逗趣又勵志的另類YA片。
片中不乏對性的探索,如張正恆看A片、意外闖入二二八公園、王尚禾穿女裝等。老實說,一部片裡充斥好幾個性別少數的角色是冒險的作法——有同志老師、跨性別朋友、喜歡主角的同志死黨,還有被當成同志的異男主角——好險編導算是有處理好。陳思是一個性別氣質偏陽剛的女生,她在彰顯正義的時候總是霸氣外露。可以說這部片幾乎所有要角都不是我們會歸類為傳統角色模版的那一類人。
在戲份的分配上,編導沒有偏重男主角,而是讓上述幾個要角,都有自己的故事。林奕嵐飾演的陳思跟(她以為的)男同志交朋友、幫尚禾打扮成女生,這樣的安排使這個女性角色重要許多,不會只是另一個工具樣版角色。要是能把陳思喜歡上王尚禾的原因呈現出來,對觀眾就更有說服力了。詹懷雲飾演的張正恆有一種天然呆,相當討喜。編劇讓一個異性戀男主角被誤認為同志,然後體會各種同志的遭遇,挺新鮮有趣的。也由於男主角的恩師是名男同志,他們之間的經歷消解了他對同志的不安。雖然被好友喜歡上,還是令他們的關係一度尷尬。但當他明白了這個朋友對自己的重要性,兩人就把話說開了。可惜不知道是不是片長的關係,作為重要角色的程翔(邱以太 飾),心境描繪較少。可以從正恆結婚前一夜,跟程翔躺在床上的對話,發現程翔還是默默地喜歡著他。卜學亮演的媽媽桑部分,如果刪掉一點,應不影響故事主線,但正恆跟程翔也是因為跟隨老師去同志酒吧採訪,才有後來的關鍵衝突。
「和尚」的角色曲線是全片最有發揮空間的,巫建和把尚禾從畏縮的男孩,到成為女人的陰柔氣質,充分展現。成年的主角只有三人,一直以為謝欣穎演的角色是長大後的陳思,畢竟她的談吐跟少女陳思一樣豪邁。我是看粉專貼文才知道這個角色是長大後的王尚禾,有點難想像以前溫柔的尚禾,變成女生後個性也改變了。也許是編劇給觀眾的驚喜,但藏得有點深。我沒看過真正的小志老師,但侯彥西的表演方式不會刻意呈現出大眾對男同的刻版印象,而是很隱微的在舉手投足間,偶爾有一點陰柔的舉措。
台詞有時會玩文字遊戲,像是Hot的雙關,正恆喜歡「辣」妹,後來卻被泡麵「燙」下體。另外,斷句所帶來的轉折也很有意思,比如兩組角色的告白(告解),和尚對陳思說的:「我喜歡你,身上的衣服跟飾品。」以及張正恆對程翔的:「我見不到你,會想你。但我不知道我們之間是不是愛情。我喜歡你,我們可以當一輩子的好朋友嗎?」。
不曉得真實故事是怎麼樣的,但希望有更多的張正恆、陳思與尚禾媽媽,承接住玫瑰少年。最後和尚爸爸的接納,雖然是料想得到的發展,依舊令人動容。
去愛吧!就像不曾受傷一樣;跳舞吧!就像沒有人在看一樣;唱歌吧!就像沒有人在聽一樣;生活吧!就像今天是末日一樣。
小志老師引用的國外名言翻成中文則略顯尷尬,不過透過侯彥西自然的表演,就舒緩了許多。在經歷一點轉折後,後面的劇情發展非常順利,最後每個人對著攝影機大聲表達自己,可能也是只有戲劇才能做到的魔法。故事中所有出櫃的人都得到了友善的回應,最終活成自己想要的樣子。也許編導正是利用電影來美化人生,把心中最希望的結局呈現出來。
再等一下,陽光就會出來了。
一個完美結局對性別電影是重要的,它能夠鼓勵站在暗處的非主流人群,畢竟現實生活的發展不一定能如自己所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