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不是徐志摩

前圖紙
發佈於公民社會 個房間
閱讀時間約 8 分鐘

〈你不是徐志摩〉2023-06-03


  徐豪謙一直是一個很值得尊敬的人,從大學期間,他就在學校的電台裡和大家分享一些自身經歷與性別議題,那是非常不簡單的事情。對人文社會科系的同學來說,他談的內容有趣且寶貴,就像一個好朋友在和其他人分享他知道與在乎的事情。但在那間以理工直男為主的學校中,這類的言行其實一直都需要面對很多我們難以想像的不友善。今天,為了其他受到傷害的人,他又一次站出來,這是一件不應該被忽視的事情。在活生生的、受到傷害的人面前,沒有什麼所謂的「大局」應該要被優先考慮。他的經驗和這陣子每一名站出來坦露受傷經驗的人一樣重要,這些問題不應該因為選舉或特殊日期而被推遲或大事化小。


  令人稍稍欣慰的是,除了少數人跟隨王丹的說詞在「爆料日期」上面做文章之外。更多的聲音是和兩位出來指證的人(以及這陣子更多站出來的人)站在一起。去希望被指證的人能夠直面問題,不要無視、否定對方的言論或閃爍其詞。然而,在這些捍衛真相與受傷的人的話語之間,仍混雜著一些直接的性別歧視,他們不將問題指向這裡頭的不尊重與傷害行為,而是聚焦在「不正常的男男關係」。彷彿在這些事情裡面,真正影響到他形象的,不是性騷擾與性侵未遂的行為,而是性傾向與性別氣質。



  近幾年,「杰哥不要」意外在中國爆紅,重新成為「迷因頂流」。但這部教育部拍攝的《如果早知道男生也會被性侵》之所以廣受流行,不是因為人們認識到且開始重視男性可能受害的情況,而是因為這種與大眾認知有落差的現象成了一件人們覺得好笑的事。


  在原本的影片中,當公園裡有人在談論誘拐性侵問題時,一旁聽見的阿緯想起了發生在自己身上的事而情緒失控。而現實世界中的每一個「阿緯」呢?他會時不時地在網路上看到「杰哥不要」的玩笑,甚至在2021年上海舉辦的漫展上,看見有人cos成杰哥和阿緯上演行動劇。這背後的問題是,在許多人的世界之中,「男性也可能被性騷擾與性侵」的觀念根本不曾被建立起來。



  國中時,有件令我印象非常深刻的事。當時學校有所謂的「綜合教育」,在那節在段考前通常會被「借」去考試的課上,有時會有關於生涯規劃、性別教育或一些其他「教育部規定要有的課程」。在一張關於性別議題的學習單上,有一道「曾經經歷過什麼」的題目。我想起小時候被鄰居觸碰手臂與腿說可愛的不舒服經歷,所以把關聯到一張「被觸碰」的圖片代號填進去,但老師卻將題目裡「發生在你身上」的字樣圈起來,意思好像是我答錯了、沒有看清楚題目一樣。


  的確,那張圖片裡的受害者是一個穿裙子的女生,在出題者和老師匱乏的想像裡,只有女孩子可能被觸碰而不舒服。我並不是在開玩笑或沒看清楚就選了,但我的經驗被這張學習單否定了,當然,這種課在我們的教育制度裡,也不會有「下次上課和老師繼續討論」的機會。



  在這次的事情裡面,王丹打算用「“六四”這個時間點」去否定掉指控者的經驗。徐豪謙也提到「我想是因為我是生理男性的緣故,我想是因為我是一個(淫亂的)男同志的緣故」所以在過去他和身邊的人提起發生在自己身上的事時,沒有人真正去譴責過王丹和他的行為。


  在一種意義上,我們會相信人們對受害者有一種期待,但進一步來說,這份期待是貫穿在對於整個人的性別氣質以及思想上的。當鄭家純指控翁立友性騷擾時,人們會因為她是「雞排妹」、因為她拍過寫真集、賣過飛機杯以及種種「看起來很開放」的形象去將她與性騷擾受害者的形象拉開,彷彿只要你曾經展示過你的身體、表達過性方面「不保守」的想法,你談論性騷擾就是「雙重標準」。


  徐豪謙和鄭家純願意在公眾面前談論性,不代表他們就是「隨便的人」,更不代表他們「比較開放」所以對他們做什麼都沒有問題。我曾看到有願意談論性別議題的人被陌生人私訊詢問「你也是開放式關係的實踐者嗎?」,雖然這樣的詢問在表面上已經比很多人來得「禮貌」,但那背後的動機還是令人無言。


  當一個人對另一個陌生人的第一句話是想要「實踐開放式關係」,他很可能只是想把「約砲」說得更「知書達禮」,而不是真的有什麼關於親密關係的多元想像。而他們用自己的這種觀念去把認真思考這些問題的人理解為「標準較低」、「比較easy」的這種做法,比他表面上看起來的要不禮貌得多。



  大學某次從同遊回到學校,和一位友人在沒人的交誼廳裡看電視上播放的低成本電影。看著看著,對方做了有些試探性的身體接觸,我看了他一眼,保持沉默。我並不表示樂意,但也沒有推開。當下的我並未朝著「性騷擾」的方向去思考,更多的是困惑,以及對於人際關係、性別關係的思考。他意識到我沒有那個意思,所以我們也沒有進一步做什麼,只是一起看完了電影。


  兩三年之後,他提到過那麼久他還是不懂,明明沒有喜歡他,那時候究竟在想什麼。我大概也沒有真的搞懂。處於那樣階段的大學生對這些事情很難有明確的答案,尤其是接觸過人文、性別思想之後,我們更願意相信存在有一些在典型關係框架之外的互動。而間歇地忘記了無論是怎樣非典型的關係,其基礎都應該建立在相互尊重。


  那種沒有預料到的肢體接觸幾乎總是會讓人措手不及且困惑。即便在另外一些時候,觸碰自己的是自己喜歡、甚至想要進一步發展關係的人,我們的身體還是會感到警覺,我們還是能意識到那種自己的主體性受到侵蝕的狀態。如果你在那些觸碰中沒有感受到一絲對於你意圖的尊重和探問,即便那不是一個令你不舒服的騷擾,也可能是一段不健康關係的開端。這和性傾向無關、甚至不單單是喜歡與否或舒服與否,這樣的動作是否不應該,關連到的是對另一個人的尊重和對自身行為的認識與評估。



  在大學那樣由許多初次離家者構成的場域和二十歲左右「青少年過渡到青年」的年紀,要去在人際、感情上面把事情弄得一團糟非常容易。那裡有很多所謂的「情慾流動」、有很多鑲嵌於環境的關係,很多人在戀愛或親密接觸上還沒有或僅有一點點經驗,也並不理解瀰漫在互動裡的權力關係。在一個人與人不是點頭之交就是過從甚密的、既開放又封閉的「大學城」裡,也許你自己也在探索的起點。


  作為一個「關係的初學者」,你當然可能犯錯,但當你意識到問題時,你能做的是好好承認錯誤,並盡可能去改正。但如果你是一個較有經驗的人,甚至是擁有權力的助教、師長、有名望者,即便你用什麼方式在意識中說服了自己「我沒有這個意思」,你還是不能給自己那麼多的通融。


  你不可能不知道,這裡面包含了這些更年輕的人對人際關係的幻想、摸索和困惑、以及讓他們更傾向於完全信任你的那種不對等關係。你當然可以談論性解放、也可以分享你的經驗,如果你和學弟妹或學生特別親密也不見得有問題,問題是:你是否正在用那些好聽的說法去操縱這段關係,給自己留了一條道德上的退路,無論是判斷錯誤、理念不同或距離拿捏不清。



  我們可以相信,在這些「知識份子」之中,有許多人真的在心中將自己的感情關係類比為「乘載著新文化的徐志摩」。他們高舉「德先生與賽先生」,去讓對方、甚至是自己相信自己沒有什麼私心,只有多到滿溢出來的理想、浪漫與愛。實際做的卻是去在他們所處的環境之中,塑造一些更滿足他們生活所需的「摩登少年」與「摩登少女」。


  自我感覺良好還不算是罪過,但問題是:當對方已經向你表達他不舒服與不願意之後,你是否願意去檢視自己的錯誤,去道歉、去改正、或做到最起碼的自我認識,去意識到自己從來就沒有那麼了不起,不是全世界都要配合你夢想中的親密關係。


  但我們看到的「反省」往往是「這次真倒楣踢到鐵板了」,然後下一次找個更迷惘、更不會說出自己感受的人。就像連續殺人犯一樣,他會逐漸累積經驗,越來越知道怎麼冷靜地控制這些事情。並在這一次次的實踐中學會了「絕對不能道歉」的一整套處理方式:首先是否認、下一步是說對方是主動、最後退到對方自願、沒有表示過反對。在證據淹沒一切之前,他會一直過著自己的日常生活,比受他傷害的人要快樂的多。



  如果在那段時間裡面你們真的互相喜歡過,也許其中幾次能像《甜蜜蜜》裡那句:「小婷,我也難過的」感情不再,輕描淡寫,沒人追究事情就過了。但從來就沒有「一個巴掌拍不響」或「親密關係裡沒有對錯」這種事。絕大多數的人都在人際關係的距離判斷上犯過錯,但那與明目張膽地用權力與惡意傷害一個人有著決定性的不同。而且,就算你真的誤會了,事情也不可能等於從未發生過。如果你抵死不去面對,在沉默之中,你會發現時間不總是站在你那邊,社會有一天會幫你面對。





延伸閱讀:

〈「權力不對等」,以及從中誕生的性犯罪者〉

〈限制權力的權力:強制保護與不對等關係中的自願〉

〈檢討弱勢者與受害者:「中立理性論述」的傾斜與不關心〉

〈性試探的機會與「不恰當言行的自由」〉

〈從「二元」到「非二元」,再到「每一個人的真實經驗」〉

〈恐怖情人的浪漫化:作為極致案例的《星際過客》〉

24會員
347內容數
一個寫作實踐,關於我看到和思考中的事情。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你可能也想看
《你不是在當主管,你在當你自己》:去「實踐」,才是成為領導的關鍵在我心裡,其實從來沒有把當主管,列為人生的必要選項。對於主管應該要具備怎樣的功能,也如瞎子摸象。因此,當我不滿三十歲,便被拔擢成為「總監」,我總以為自己應該要像「總兼」一樣,校長兼撞鐘、司令兼跑堂,將大小事置辦得伏貼妥當。
Thumbnail
avatar
職場裡的人類圖
2024-02-18
你不是真正的快樂,微笑憂鬱症狀一次看微笑與憂鬱症,這兩個看似對立且衝突的字眼根本不該兜在一塊。但這其實是高功能憂鬱的一種型態,很多外表光鮮亮麗的人私底下卻陷入憂鬱的漩渦。他們因為自己的人設與形象難以向外界求助,甚至強迫自己打起精神繼續前進。但無止境的勉強自己,當情緒崩解的那一瞬間,便可能走上絕路。
Thumbnail
avatar
金麟生命
2024-02-01
你不是難相處,只是生病了很長一段時間我都覺得自己是一個很難相處的人。 我以前很暴躁,急躁、沒有耐心,情緒起伏極大,但是對親近的人又相當沒有安全感,總是怕別人離開我,因此對很喜歡的人(無論是朋友還是情人)都會忍不住以一種討好的態度相處,然後卻又時常進入憤怒的情緒中。
Thumbnail
avatar
2024-01-22
你不是我想要的孩子,所以你的優秀對我來說無關緊要這篇文章描述了作者在成長過程中所經歷的性別身分不認同的心理創傷,以及自我療癒的過程。作者分享了在家庭中被母親忽視,以及傷害自我價值的經歷,並強調了療癒與自我接納的重要性,鼓勵讀者面對並接納自己的內在小孩。
Thumbnail
avatar
心亭;三分鐘熱度患者
2024-01-14
「你不是我的心頭好!」豹妹這回搶先了:「Don't worry. I am not your Sir, and you are not my man~」 啊哈,還有比這更完美的台詞,為我們的相遇畫上句點嗎?💘
Thumbnail
avatar
歐陽雲
2023-12-26
《你不是我,你不懂我》有時候,在不確定對方語句真義的情況下, 進一步詢問並確認,才是最好的處理方法。 只用自己的想法去解讀別人,往往就是誤會與糾紛的開始。 每一個生活的小事,都是機會教育的完美時機。 你不是我,你永遠無法第一時間就明白我在想什麼!
Thumbnail
avatar
燕燕醫師
2023-11-02
你不是好油五年前,我那超久沒用的奇摩帳號被盜用拿去賣球鞋 結果買家收到假貨後到警局告我帳號詐欺 所以就有兩個警察到我家送到案通知,要我在某月某日去台南的警局報到(因為買家是臺南人) 知道我的奇摩帳號被盜之後,我先聯繫了奇摩客服,他們能做的就是把我的拍賣帳號停權 接著我去住家所在的派出所報案,結果被警員
Thumbnail
avatar
Ken大叔
2023-10-11
你不是逃避、拖延,你可能只是凍結了你有沒有這樣的經驗-該洗澡的時候磨磨蹭蹭,該讀書的時侯東拉西扯,無法按下暫停鍵,無法放下手機,或單純僵在原地,無法靜下心坐下來準備開始或將任務收尾,也可能什麼都做了但就是沒做最重要的事? 你認為自己逃避、拖延、不應該、不像話,越是這樣批判自己就越是動彈不得,感到無能的挫敗與罪惡感
Thumbnail
avatar
愛必
2023-09-18
你不是你的故事,你是.....某心理師在督導時跟我說了一個他帶全家去餐廳吃飯結果暴走的故事。
Thumbnail
avatar
Wisdom
2023-06-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