穆劇的下半部名為「十二寡婦西征」,因為楊家除了楊文廣外,天波府內多是寡婦女將。十四年已過,楊排風由青春少女變成中年女子,夜蘭人靜時,手中撫摸著受傷的鴿子,思潮回到地下石城和山洞的短暫甜蜜,「這個夢已經醒了。」這是耶律皓南決絕的話,但固執的她,明知是有緣無份,還是無怨無悔,讓曾經擁有過的愛永遠埋藏在心底裡。
楊排風做夢也想不到一直思念的人,以為從此陰陽兩隔,有一天卻竟然活生生的出現在自己的眼前,不過他已不再是意氣風發,運籌帷幄的大國師,而是低微善良和一無所有的山村農夫。
宋遼大戰,天門陣被毀,耶律皓南受重傷,腦震盪失憶,被五台山的慧真和悟空兩大師所救,帶髮修行,改名張牛,很普通的名字,前麈往事已經不再是他的負擔。南風重逢,失憶了的阿牛,已記不得什麼家仇國恨,卻是對楊排風一見鍾情,又或許潛意識裡,他仍然是眷戀著這個曾經為他落下憐惜之淚的女孩。
在此不會詳述劇情,南風倆人最終排除萬難,結為夫妻,可惜平淡溫馨的生活並不長久。阿牛被西夏太子加害和追殺,掉落山崖,恢復記憶,再被五台山大師救回,在靈光寺靜思己過,誦經念佛,希望可以拋開一切,化解心中的仇恨。
穆劇的上集是從道家思想的角度去看人生,下集則是佛教的「因緣和合」之說。相比之下,悟空大師循循善誘和很有耐心,陳希夷這個師傅卻很失敗,不單只未能叫徒弟迷途知返,卻反而把他推向極端,導致後來殘忍的挖心祭陣,現在讓我們來看不同的對話。
希夷老祖:「人有人運,國有國運,若不及早回頭,必有報應。」有指責的意思。
悟空大師:「一個朝代的興亡,有其因果定數,又豈能強求?」勸喻要接受現實。
道家的「因應」,是順應自然規律,凡事看開,不必是非黑白分明,凡事看化,就不必執著,引致痛苦。莊子的「逍遙遊」就是看透人生,解除束縛,而達到無待無求的境界。希夷老祖誤會其徒弟要復國的野心,全出於功名利祿和權力的誘惑,所以他講了*蝸角之爭的故事,勸喻耶律皓南要「順應天命」放下執著,追求簡單而不是富貴和獨得天下,要「知足常樂」!
*莊子•則陽篇>有國於蝸之左角者日觸氏,有國於蝸之右角者日蠻氏。時相與爭地而戰,伏屍數萬,逐北旬有五日而後反。
靈光寺裡,悟空大師從佛家的角度來看阿牛的痛苦和在善惡之間的掙扎。
佛家的「無明」,心意昏昧,沒有光明,是一切煩惱罪惡的起源,跟著就是:行、識、名色、六入、觸、受、愛、取、有、生、老死,稱為十二因緣。
悟空大師的勸說:「法句經有云:我為惡,就會成為污垢。我不為惡,就成為潔淨。兩者都是取決於自己,任何人都不能左右。為善為惡,乃是一念之差。」
悟空大師繼續:「斷惡為善,回向淨土,無欲無求,四大皆空」
張牛的反駁:「斷惡為善,歸向淨土,無慾無求,談何容易?」
在靈光寺的一段日子,阿牛還未完全解開心結,內心的善與惡每日不斷劇烈地鬥爭,因為復仇之火從未熄滅過,直到遇到西夏二王子,因為同樣都是帝皇後人和權力鬥爭的受害者,他的說服力比起大師的話強得多。當二王子把皇室象徵的玉珮拋落河裡後,阿牛終於明白只有放下執著,遠離塵世,才可以真正得到釋放。在廟宇參悟一夜的阿牛,似乎終於茅塞頓開,看破紅塵,但最後的一支香蠋他還是捨不得燃點,不過翌日他決定拋開過往,請求大師為他剃度,落髮出家,
慶幸悟空大師看得出張牛仍然有一劫,就是情劫,他和楊排風的情緣未盡,所以大師在剃度之前,修書通知其妻。編劇真的很偏愛這個大反派,楊排風及時趕到,但因為長途跋涉,體力不支,最終暈倒在地上。
剃度不成,夫妻倆人的對話是「南風戀」的精粹。
阿牛:「我滿手鮮血,不值得妳愛,更不配做妳的夫君。」原來這個大魔王一直都是自憐又自卑,外表看起來強大霸氣,卻是心靈脆弱,楊排風這麼勇敢的女子,正是他需要的伴侶,才可以幫助他克服過去的痛苦。
楊排風:「你為什麼這樣說呢?無論你怎樣傷害我,我也不怕。你以前是耶律皓南的時候,我已經很喜歡你。」這個看似柔弱的女子,內心何其強大。全劇中楊排風是唯一真正了解耶律皓南的人,他本來就是一個好好的孩子,善良的心只是被冰封了。這也解釋到當阿牛恢復記憶後,被楊家各人誤會追殺,楊排風還是不會後悔,因為她一直相信這個被世人看作的大魔王,終究還是個好好的孩子。
後記:穆劇𥚃頗有宗教色彩,涉及道家和佛教的一些道理,有點令自己意外的,亦看出一些基督教信仰的影子,悟空大師不說輪廻轉世或者來生* (reincarnation),卻說重生*(born again),楊排風無條件付出的愛,正是耶律皓南的救贖,得著新的生命。
「若有人在基督裡,他就是新造的人,舊事已過,都變成新的了。」哥林多後書 5: 17
備註:
*reincarnation :佛教和印度教的概念,人死後不會上天堂或下地獄,死亡不是終結,
而是業報輪廻。
*born again: 基督教信仰的核心,人不用等死了才有新生命,而是靈魂重生,不靠自力,全靠上帝的恩典,參看約翰福音第三章耶穌跟尼哥底母的對話。
參考資料:
~維基百科
~「信仰之旅」東西方的哲學與宗教/林語堂
~「中華三教與基督福音」陳耀南教授
The Huntington Library 照片由作者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