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ut it’s really not for me
這是我第一次讀吳曉樂作者的書,我看過許多篇他寫的文章,感覺得到他的銳利和幽默,但我實在沒想到,在讀這本書的時候我會這麼寮落去(台語)~
我很喜歡,只能用這樣來評價了。
我想,書寫自己的故事是最難的,要剖開自己,要重新感受,特別敏感的人想必又會在原本受傷的地方,重新產生了一些撕裂。
在寫心得之前,我也讀了OKAPI上的專訪,她說了一句話,我覺得讀來實在太深刻,必須記下來:
「孩子抵達父母到不了的地方,是父母的驕傲,亦是暗瘍。」
作者出身台大法律系,而她提及母親的學歷中止於小學畢業,因為他的母親是家中長女,當時承擔了照顧手足、家庭的責任。
看到作者因為自己認英文字母的進度落後,回家向媽媽輸送這番難堪的心境,媽媽和她道歉
她媽媽說:妳的學歷比我高了,不然這樣子,我再帶你去買一本英文字典好嗎?
她說她以沉默做為對母親賭氣的表示。
看到這裡,簡直像電影跑馬燈一樣在腦中閃過許多該死的片段呢。
當我發現我學得比父母廣,比父母深,當他們有一天會拿著寫著許多英文字的產品來問我:這個是用在哪裡?的那些瞬間,想起自己尖銳如刀鋒的畫面,真是驚悚。
我的父母也是長子、長女,肩負了「犧牲」的原生責任,我想可以想成是時代的罪過,他們都認命成就他人,放棄許多可能,在看這本書的時候感覺狠狠地在心上被撞了一個隕石坑啊……
她寫的這一篇是《她從海上來》,其實也是我讀完這一本書後,覺得「傷害」我最強烈的一篇,撞擊力道之強(笑),我是很喜歡的,喜歡到覺得被衝擊也很歡喜。
可能因為傷害家人這種事做多了,還在學習道歉方式的我,覺得特別被安慰到了吧。
我很喜歡她說她母親為她示範:
她沒有為了我而放下實現自我的短暫時分。我以後也不要輕易為別人放下我的,即使那個人我愛逾生命。
想起,自己的媽媽時屆退休,肩負著照顧高齡失智雙親的責任,爸爸和我們手足們都希望她可以去做想做的事,喝沒有限時的下午茶,出一趟不會接到催促電話的遠門,希望她學著找到自我,學會自私。
當人的女兒、母親,從來都不是簡單事啊。
我以為寫媽媽這一篇已經是巔峰了,但等我看到《別人的故事》時,就不得閉眼休息,感覺堵著一口氣。
這篇是寫作者的外婆,對著作者述說她女兒(作者的媽媽)從小失學、挨外公打、照顧弟妹生活的故事,但是,她把這說成「鄰居的故事」。
看到這裡,原本想著要跟媽媽分享這本書,後來還是覺得不要了。因為同為長女,我的母親也經歷很多,但外婆失智了,媽媽偶爾會很怨嘆,她總是不記得我的付出,只記得我不好的地方。
不曉得會不會迎來媽媽放下,或是對這件事和解的那一天,但那便是每個人人生的重大課題吧!
小時候很想知道自己在父母眼中是什麼樣子,長大之後反而會害怕知道他們真正的想法,我有點想推罪給我是INFP的關係。
但其實不是的,是我知曉自己是不完美的女兒,也是在努力中的人類,而父母也是一樣的,我們在互相傷害,偶爾付出努力修補,用各種方式表達和不表達,隨而過著日子,但我們會越來越好的,繼續過下去就知道了!
讀的時候想著,我們和家人可能性格終生都在磨合適應。
我想,父母只是接受了我本來的樣子和我即將成為的模樣。
他們只是接受了,這接受的背後可能是理解和不理解的總和我們彼此都是這樣的。
真是讓人感傷、感觸很多的書,真的。我還很喜歡她寫的《聖母病再見》、《等待父親》、《秘密頻道》、《身為肥狗,我很抱歉》,讀來非常愉悅。能看到這本書真的是今年年末很開心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