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費限定

💰家庭經濟決策者應該由樂觀者或悲觀者擔任?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正面思考(Optimistic thinking)長期以來一直被奉為自助書籍中獲得幸福、健康和長壽的關鍵,但是它也可能導致糟糕的決策,尤其是對「財務」狀況造成嚴重影響。


今天分享的這篇最新研究論文〈Looking on the (B)right Side of Life: Cognitive Ability and Miscalibrated Financial Expectations〉,11月中刊載於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 Bulletin(Impact factor:4.56)這本探討社會學與心理學的期刊。

這項研究使用來自英國超過36,000個家庭的調查數據,統計了人們對於自己財務狀況的期望,並將其與實際財務狀況進行比較。


巴斯大學(University of Bath)的研究人員根據研究結果表示,「過度樂觀」與「較低的認知能力」相關,例如口語流暢度、流動推理、數字推理和記憶力(verbal fluency, fluid reasoning, numerical reasoning, and memory)。

相較之下,那些具有「較高認知能力」的人,在對未來的期望上更加「現實和悲觀」(realistic and pessimistic)。

由於想要準確預測未來是很困難的,因此可以合理預期那些認知能力較低的人,在判斷上會犯更多錯誤。認知能力較低也會導致自我膨脹的偏見,造成某種程度上的自欺欺人。


這樣的思考模式來自「演化」的影響:總是期望最好的結果。在面臨人生的重要決策上,認知能力較高的人較能夠「覆蓋」(override)這種刻在基因中的自動化反應(automatic response);而基於過於樂觀的信念所制定的計劃,則會造成糟糕的決策,並且導致家庭財務上的不良後果。

在面對就業、投資或儲蓄等重大財務問題上所做的決策,以及任何涉及風險和不確定性的選擇,尤其容易受到上述這種影響。就以不切實際的樂觀財務期望為例,就很容易導致:過度消費和債務,儲蓄不足,低估所需退休僅,過多創業的企業等。


結論:下次決定家庭經濟決策者的時候,記得將個性樂觀或悲觀納入考慮!



原文來源:Optimistic thinking linked with lower cognitive abilities.


以行動支持創作者!付費即可解鎖
本篇內容共 970 字、0 則留言,僅發佈於賴仕涵的思考王國你目前無法檢視以下內容,可能因為尚未登入,或沒有該房間的查看權限。
avatar-img
260會員
964內容數
從小我就是個怪咖,想讀哲學系、文學系,結果當上醫師。27歲工作一年後離職當SOHO,不到3個月就投降回醫院。33歲自行開設診所,2021決定開始人生下半場。醫師生涯19年半以來,聽過無數故事,看遍無數人性。加上廣泛涉獵眾多雜學,創作內容遍及身心靈、感情、婚姻、教養、人生、旅遊、財經、小說等領域。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賴仕涵的思考王國 的其他內容
✯溫柔教養的定義並不明確。 ✯對於某些兒童和家長,這個策略似乎並不有效。 ✯單靠溫柔教養無法應對每種情況。 近年來,歐美興起一股「溫柔教養」(gentle parenting)風潮。然而,溫柔教養的確切定義並不明確,因為它並不是一個臨床上使用的精確術語。
焦慮並非只是大部份人所以為的「(窮)緊張」,它其實也是心中感到不安、痛苦時的一種呈現方式。除了可以從表情看出端倪,有些焦慮者還會伴隨身體的細微動作,比方常見的抖腳、剝指甲、喃喃自語等。 當我們發現身邊的親友焦慮時,常見的反應包括:看了很煩,心情變得很浮躁;彷彿「被傳染」,自己也跟著緊張起來;感到心
「步行」(walking)有益身心健康早已被廣泛證實,包括強化心臟功能、改善血液循環、提升情緒及心智敏銳度等。 然而光是走路其實有點乏味,所以很多人會帶著耳機邊聽音樂、邊走路運動。近月來,國外興起了「寂靜步行」(silent walking)這個新趨勢,核心概念是遠離3C獨自行走,不使用手機、不聽音
「Memento mori」是句拉丁短語,意思是「別忘記你終將死去」。刻意提醒自己這句話看似不合情理,但只要深入思考,你就會發現這麼做能夠帶來許多好處。
下圖是我11/5在「台灣精神醫學會62週年年會」所發表的演講標題投影片。能夠在精神醫學界一年一度最盛大的學術研討會中發表演講,是對我半年多來花費大量時間測試、研究「虛擬情人」議題的一大肯定,也為今年劃下一個美好的句點。 雖然目前關注這個議題的人還不多,但是演講結束後立刻就有一位醫院主任邀請我前去演,
雖然國人已經逐漸接受「心理和身體一樣會生病」的概念,但是仍然有不少似是而非的迷思。其實這並不令人意外,因為對心理健康議題態度更開放的美國民眾也不例外。 這類有關心理健康的迷思,不但可能造成對自己與他人的誤解,甚至會影響尋求幫助的機會。
✯溫柔教養的定義並不明確。 ✯對於某些兒童和家長,這個策略似乎並不有效。 ✯單靠溫柔教養無法應對每種情況。 近年來,歐美興起一股「溫柔教養」(gentle parenting)風潮。然而,溫柔教養的確切定義並不明確,因為它並不是一個臨床上使用的精確術語。
焦慮並非只是大部份人所以為的「(窮)緊張」,它其實也是心中感到不安、痛苦時的一種呈現方式。除了可以從表情看出端倪,有些焦慮者還會伴隨身體的細微動作,比方常見的抖腳、剝指甲、喃喃自語等。 當我們發現身邊的親友焦慮時,常見的反應包括:看了很煩,心情變得很浮躁;彷彿「被傳染」,自己也跟著緊張起來;感到心
「步行」(walking)有益身心健康早已被廣泛證實,包括強化心臟功能、改善血液循環、提升情緒及心智敏銳度等。 然而光是走路其實有點乏味,所以很多人會帶著耳機邊聽音樂、邊走路運動。近月來,國外興起了「寂靜步行」(silent walking)這個新趨勢,核心概念是遠離3C獨自行走,不使用手機、不聽音
「Memento mori」是句拉丁短語,意思是「別忘記你終將死去」。刻意提醒自己這句話看似不合情理,但只要深入思考,你就會發現這麼做能夠帶來許多好處。
下圖是我11/5在「台灣精神醫學會62週年年會」所發表的演講標題投影片。能夠在精神醫學界一年一度最盛大的學術研討會中發表演講,是對我半年多來花費大量時間測試、研究「虛擬情人」議題的一大肯定,也為今年劃下一個美好的句點。 雖然目前關注這個議題的人還不多,但是演講結束後立刻就有一位醫院主任邀請我前去演,
雖然國人已經逐漸接受「心理和身體一樣會生病」的概念,但是仍然有不少似是而非的迷思。其實這並不令人意外,因為對心理健康議題態度更開放的美國民眾也不例外。 這類有關心理健康的迷思,不但可能造成對自己與他人的誤解,甚至會影響尋求幫助的機會。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我們總是比較容易想像事情會朝著最糟糕的方向發展。這種"最壞打算"的心態來源於我們對未來的不確定性和控制感的缺乏。但事實上,現實往往比我們想象的要好得多。
Thumbnail
正向思考是一種積極樂觀的心態,能夠帶來多方面的好處,包括提升心理健康、改善人際關係、促進身體健康和提高工作效率。通過一些簡單的技巧,如自我肯定、積極反思、保持樂觀和培養感恩之心,我們可以培養正向思考的能力,從而過上更加幸福、健康和充實的生活。
Thumbnail
各種前景計畫必然是樂觀的,只是不一定可以立即實現獲利,在各種樂觀預估尚未實現之前,都存在不確定性,樂觀的心態總是設想最好的情況,但現實情況不一定會以最好狀態出現。
Thumbnail
這篇文章探討了窮人和富人在投資理財和創業上的不同資源調動,以及中產階級和無產階級的社會翻轉現象。作者從統計學角度出發,帶出對悲觀與樂觀價值觀的思考。在認清真相後,依然熱愛生活。最後呼籲樂觀面對生活,進行冒險,以便帶動人類社會的發展進步。
Thumbnail
第三章至此,你應該要知道,自己的想法與認知也可能被本身的狀況所影響,包括財富、期望、情緒,以及心理,特別是系統一直覺反射式不可控制的快速思維模式,會讓你心裡所想的大大遠離事實。人不是理智的,我們會誤判,只要認知的過程被錯誤影響,就會得出錯誤的認知,做出錯誤的行為。
Thumbnail
每天我們都做無數決策,有些對未來影響深遠。根據《為什麼這樣工作會快、準、好》指出,機率思考可以提升預測未來的能力。美國聯邦國家情報辦公室的研究發現,機率訓練能提升人們的預測準確度,讓人更客觀地評估決策後果。通過機率思考,人們能理性面對不確定性,避免因恐懼或偏見做出錯誤判斷。
Thumbnail
「維持現狀偏誤(Status Quo Bias)」主要是來自於人的心理狀態,因此深植在我們內心難以改變。 什麼都不做,有時候是很容易的,各種擔心害怕的情緒以及對於未知不確定的恐懼,往往會戰勝我們的理性。 最重要的是,往往最終會造成我們投資財務上的損失,甚至長期下來會嚴重的影響生活的狀態。
Thumbnail
見到大漲就覺得前景樂觀,見到大跌則覺得悲觀,這是來自於情緒的判斷,情緒好的時候,看什麼事情都是正面光明,情緒不好的時候看什麼都不順眼,股市大漲的時候讓多數人資產增值,心情好自然覺得前景樂觀,但如果排除情緒因素,投資人該如何判斷?
Thumbnail
人性遇到事情會出現兩種型態 1.樂觀面對 2.悲觀面對 大多人喜歡看的是從樂觀人格開始 這種人格就是走直線型,對自己很有信心,不怕被任何事物誘導,生活屬於輕鬆自在 樂觀主義者從外在言行舉止就看得出來,不過度謙卑也不過度壓抑 比較進階的方式 會知道自己需要哪些"多巴胺行為"可以短暫刺
Thumbnail
本章重點 1.人普遍存在動機性推理 : 當事情發展不如預期般順利時,我們普遍不願意接受,反而傾向說服自己現在的處境沒那麼糟。比如:買股票套牢很嚴重,假裝沒看到,告訴自己是長期投資。 2.快樂 = 現實 - 期待 。 3.人會跟自己理想的事物去比較,但那個理想的事物在現實當中是否真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我們總是比較容易想像事情會朝著最糟糕的方向發展。這種"最壞打算"的心態來源於我們對未來的不確定性和控制感的缺乏。但事實上,現實往往比我們想象的要好得多。
Thumbnail
正向思考是一種積極樂觀的心態,能夠帶來多方面的好處,包括提升心理健康、改善人際關係、促進身體健康和提高工作效率。通過一些簡單的技巧,如自我肯定、積極反思、保持樂觀和培養感恩之心,我們可以培養正向思考的能力,從而過上更加幸福、健康和充實的生活。
Thumbnail
各種前景計畫必然是樂觀的,只是不一定可以立即實現獲利,在各種樂觀預估尚未實現之前,都存在不確定性,樂觀的心態總是設想最好的情況,但現實情況不一定會以最好狀態出現。
Thumbnail
這篇文章探討了窮人和富人在投資理財和創業上的不同資源調動,以及中產階級和無產階級的社會翻轉現象。作者從統計學角度出發,帶出對悲觀與樂觀價值觀的思考。在認清真相後,依然熱愛生活。最後呼籲樂觀面對生活,進行冒險,以便帶動人類社會的發展進步。
Thumbnail
第三章至此,你應該要知道,自己的想法與認知也可能被本身的狀況所影響,包括財富、期望、情緒,以及心理,特別是系統一直覺反射式不可控制的快速思維模式,會讓你心裡所想的大大遠離事實。人不是理智的,我們會誤判,只要認知的過程被錯誤影響,就會得出錯誤的認知,做出錯誤的行為。
Thumbnail
每天我們都做無數決策,有些對未來影響深遠。根據《為什麼這樣工作會快、準、好》指出,機率思考可以提升預測未來的能力。美國聯邦國家情報辦公室的研究發現,機率訓練能提升人們的預測準確度,讓人更客觀地評估決策後果。通過機率思考,人們能理性面對不確定性,避免因恐懼或偏見做出錯誤判斷。
Thumbnail
「維持現狀偏誤(Status Quo Bias)」主要是來自於人的心理狀態,因此深植在我們內心難以改變。 什麼都不做,有時候是很容易的,各種擔心害怕的情緒以及對於未知不確定的恐懼,往往會戰勝我們的理性。 最重要的是,往往最終會造成我們投資財務上的損失,甚至長期下來會嚴重的影響生活的狀態。
Thumbnail
見到大漲就覺得前景樂觀,見到大跌則覺得悲觀,這是來自於情緒的判斷,情緒好的時候,看什麼事情都是正面光明,情緒不好的時候看什麼都不順眼,股市大漲的時候讓多數人資產增值,心情好自然覺得前景樂觀,但如果排除情緒因素,投資人該如何判斷?
Thumbnail
人性遇到事情會出現兩種型態 1.樂觀面對 2.悲觀面對 大多人喜歡看的是從樂觀人格開始 這種人格就是走直線型,對自己很有信心,不怕被任何事物誘導,生活屬於輕鬆自在 樂觀主義者從外在言行舉止就看得出來,不過度謙卑也不過度壓抑 比較進階的方式 會知道自己需要哪些"多巴胺行為"可以短暫刺
Thumbnail
本章重點 1.人普遍存在動機性推理 : 當事情發展不如預期般順利時,我們普遍不願意接受,反而傾向說服自己現在的處境沒那麼糟。比如:買股票套牢很嚴重,假裝沒看到,告訴自己是長期投資。 2.快樂 = 現實 - 期待 。 3.人會跟自己理想的事物去比較,但那個理想的事物在現實當中是否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