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曉》惹毛特教專業的一部片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以下有雷。

以下有雷。

以下有雷。


身為國立大學特教系畢業生,當臉書的同溫層一直推薦《小曉》有多麼催淚之時,深怕ADHD主題與親情的我進入影院時,既期待又怕傷害;沒有看預告與電影介紹,只知道這部片長103分鐘。

隨著電影開始說故事,我的心情從擔憂,到中後段轉變成強烈的氣憤。

以下整理幾個我認為很挑起情緒的點:

(1) 保羅(小曉的導師)身兼小曉母親的愛人

觀影前不知道故事有這個設定,雖然倫理上沒有明定「教師不能與學生的父母談戀愛」,但就像電影中保羅提到的:「我不能在課後幫妳(小曉)補習。」可以得知保羅其實知道自己應該如何維持導師應有的行為與責任。他跟薇芳說「不要罵,要去理解孩子在想甚麼。」卻不知道自己其實是造成小曉成為不定時炸彈的共犯:小曉看不慣媽媽的外遇、無法對同學的欺負忍氣吞聲,而保羅身為媽媽的外遇對象兼導師,只會以自己認為的愛(陪小曉與薇芳、要班上同學忍著小曉就可以獲得貼紙)來愛母女倆。


(2) 薇芳(小曉的母親)習得無助卻不負責任的放棄

我們可以推測小曉在碰到導師保羅前,應該已經給薇芳惹了不少麻煩,使得薇芳必須勤跑學校、為女兒打理吃喝拉撒、甚至幫已經五年級的她洗頭(因為小曉還不會洗)。

薇芳固然為小曉「犧牲」了自己鋼琴教師的專業與身分,也應該對於丈夫長年在外而感到失落,她對小曉的愛最終轉換成恨,如果沒有小曉的過動行為、不受控,她本應過著身心富足的日子。最終她放棄管教小曉,認為管束她只是對牛彈琴,也開始覺得自己的人生了無新意。她不只放棄了小曉,也放棄了自己。


(3) 大人的自私造就孩子的悲哀

上述兩點圍繞在成年人的描述上,我們待會再來聊聊小曉這個角色,我必須先把大人的惡講完。

保羅跟薇芳可能都真的在意著小曉與彼此,但都使用了錯誤的方式;先前提到保羅用代幣制(集貼紙)來控制班上同學對小曉表現出的惡意,但在班上同學表現出霸凌行為時卻沒辦法當面制止。薇芳對於感情、事業及管教小孩所帶來的失意感到無助,只能在承受不住時以酒精麻醉自己。


(4) 本質上是愛情片

劇中出現籠子中的貓頭鷹這個意象,貓頭鷹可以代表與眾不同小曉,而籠子可以代表整個普通教育以及社會帶來的枷鎖。但真的有這麼簡單嗎?

小曉喜愛大自然,正義感十足。她的ADHD讓身邊的人以為她不一樣,其實她只是沒辦法被當作是一樣的被對待。如同保羅轉述她的英文造句:「If I bring snacks to school, I will be surrounded by my classmates.」她渴求的只是同儕認同,而過動症這個標籤以及保羅的作為(安排假的朋友給小曉、濫用代幣制、無視霸凌、不認為自己與小曉母親的關係可能會讓小曉感到不適)讓小曉根本無法在學校生存。


電影播畢,我感覺到這是一部用特教議題包裹的愛情片。電影中完全沒有想要討論過動症學生遇到的困境(除了寫實地將普生家長的抱怨演繹出來以外),也沒有想要探討特生家長(aka薇芳)的因應與心路歷程(我本來想看這個,就算是厭世與崩潰而非完全的正向教養也行,薇芳完全就是想談戀愛,而非養小孩),亦沒有特教與社工方面介入我知道這是電影不是紀錄片所以就不計較了,聲量如此龐大的片,著實可惜,也可能反映著特教與電影界的疏離,好萊塢對於特教議題的著墨通常較為正向與激勵,台灣在《必須過動》上做到了奇幻及批判現實的好例子,《無聲》則反映了真實發生過的特教學校事件;但在《小曉》上,主角應該是保羅跟薇芳吧?!有種被騙進電影院且看到一堆不應該出現在真實特教/融合教育場域中的事情,氣死。


後記:演員都很會演,就是編劇不合口味。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自卑與超越》是筆者目前的閱讀作業,但讀得很痛苦。。。 希望阿德勒學派的擁護者可以放過我窩害怕
質性研究不是研究噢~
《自卑與超越》是筆者目前的閱讀作業,但讀得很痛苦。。。 希望阿德勒學派的擁護者可以放過我窩害怕
質性研究不是研究噢~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一個非常勵志的故事! 精彩又難以直性的結局! 感人、動人的劇情! 庚本停步下來阿!
Thumbnail
《小曉》不是甚麼教育或勵志片、歌頌母愛偉大或人文關懷的電影,它描繪了一位過動症女孩在家庭和學校生活上起伏的片隅 雖然劇情偶爾鬆散亦偶有枝節,但演員的精湛演出,深深把觀眾吸引進去小曉和母親內心的黑洞 (下有劇透)
Thumbnail
  《老狐狸》的廖界夾在父親與謝老闆兩種不同的關愛與價值觀之間,他能有所選擇;由靳家驊自編自導的台灣電影《小曉》裡,主角周小曉在母親莊薇芳與陳保羅老師之間,卻像是關在籠子裡的貓頭鷹──就連小曉本身,都以為自己要的是自由,事實上卻是自由,讓她無處可去。 〔內文有雷,建議觀影後再讀)
Thumbnail
開始閱讀吳曉樂的《那些少年沒有抵達》。這是一本沉重的書,其實不適合在過年期間閱讀,不過借了回來總得看嘛。 我暫時只是看了不足20%,女主角是一個教師,除了面對學生突如其來跳樓身亡外,還被迫回顧自己悲傷的童年往事。 她的母親是一個控制狂,即使在女主角長大結婚依然受到母親控制,連婚姻對象也是母親
Thumbnail
《小曉》是一部觸動人心的電影,描繪了過動症小孩在家庭和學校中的成長經歷。從小曉的孤獨旅程、家庭微妙關係、老師的溫柔陪伴到社會對過動症的刻板印象,影片深刻反映了困境下的愛和勇氣。主要角色包括小曉、母親薇芳、班導保羅等。觀眾將在故事中體驗到深刻的共鳴。
Thumbnail
活著,永遠是最難的動詞。 這句歌詞,在陳小霞寫的歌- -「還活著」裡,我覺得,很能成為電影「小曉」的觀後感覺。 我覺得,這不只是一部講過動症的電影。 而是當孩子出現各種困擾、被覺得有問題的同時,標籤或診斷,可以歸類人、知道這個人‘’可能‘’怎麼了,但同時,可能將人,推往了更孤單、更困住的地方。
Thumbnail
這篇文章描述了小開在學習上遇到的困難,以及他媽媽面對孩子特殊需求時的考量與擔憂。媽媽猶豫是否讓孩子接受醫院檢查與鑑定,擔心會給孩子貼標籤,造成家庭與孩子的困擾,也會影響至未來的一系列問題。作者提供了一些潛在的解決方案以及應對這種情況的方法,即使不鑑定依然可以從其他方式去了解與幫助孩子。
Thumbnail
《小曉》的故事講述一位患有ADHD注意力不足過動症的小學五年級生小曉,與其母親薇芳、班導師保羅之間的關係。本片故事以過動症孩童為主軸,討論家庭關係、女性掙扎與教育問題,有著良好的議題設定亦深入刻畫人物關係,不過因其敘事選擇卻出現故事主軸失焦的問題,模糊地徘徊於「人物關係建立」與「教育議題」之間。
Thumbnail
在拿下金馬影后之前,《小曉》已經開始在臉書上進行宣傳,還記得一開始海報的標語打的是:如果沒有你,我是不是能做自己。一直到電影上映約一周前,一個短版預告新加上了一小段標語: 尋找愛的解答。 看完之後可以說,相信這部電影裡找不到所謂愛的解答,儘管如此,在看完之後,竟然更被這個標語打動到了。沒錯,尋找
Thumbnail
一個非常勵志的故事! 精彩又難以直性的結局! 感人、動人的劇情! 庚本停步下來阿!
Thumbnail
《小曉》不是甚麼教育或勵志片、歌頌母愛偉大或人文關懷的電影,它描繪了一位過動症女孩在家庭和學校生活上起伏的片隅 雖然劇情偶爾鬆散亦偶有枝節,但演員的精湛演出,深深把觀眾吸引進去小曉和母親內心的黑洞 (下有劇透)
Thumbnail
  《老狐狸》的廖界夾在父親與謝老闆兩種不同的關愛與價值觀之間,他能有所選擇;由靳家驊自編自導的台灣電影《小曉》裡,主角周小曉在母親莊薇芳與陳保羅老師之間,卻像是關在籠子裡的貓頭鷹──就連小曉本身,都以為自己要的是自由,事實上卻是自由,讓她無處可去。 〔內文有雷,建議觀影後再讀)
Thumbnail
開始閱讀吳曉樂的《那些少年沒有抵達》。這是一本沉重的書,其實不適合在過年期間閱讀,不過借了回來總得看嘛。 我暫時只是看了不足20%,女主角是一個教師,除了面對學生突如其來跳樓身亡外,還被迫回顧自己悲傷的童年往事。 她的母親是一個控制狂,即使在女主角長大結婚依然受到母親控制,連婚姻對象也是母親
Thumbnail
《小曉》是一部觸動人心的電影,描繪了過動症小孩在家庭和學校中的成長經歷。從小曉的孤獨旅程、家庭微妙關係、老師的溫柔陪伴到社會對過動症的刻板印象,影片深刻反映了困境下的愛和勇氣。主要角色包括小曉、母親薇芳、班導保羅等。觀眾將在故事中體驗到深刻的共鳴。
Thumbnail
活著,永遠是最難的動詞。 這句歌詞,在陳小霞寫的歌- -「還活著」裡,我覺得,很能成為電影「小曉」的觀後感覺。 我覺得,這不只是一部講過動症的電影。 而是當孩子出現各種困擾、被覺得有問題的同時,標籤或診斷,可以歸類人、知道這個人‘’可能‘’怎麼了,但同時,可能將人,推往了更孤單、更困住的地方。
Thumbnail
這篇文章描述了小開在學習上遇到的困難,以及他媽媽面對孩子特殊需求時的考量與擔憂。媽媽猶豫是否讓孩子接受醫院檢查與鑑定,擔心會給孩子貼標籤,造成家庭與孩子的困擾,也會影響至未來的一系列問題。作者提供了一些潛在的解決方案以及應對這種情況的方法,即使不鑑定依然可以從其他方式去了解與幫助孩子。
Thumbnail
《小曉》的故事講述一位患有ADHD注意力不足過動症的小學五年級生小曉,與其母親薇芳、班導師保羅之間的關係。本片故事以過動症孩童為主軸,討論家庭關係、女性掙扎與教育問題,有著良好的議題設定亦深入刻畫人物關係,不過因其敘事選擇卻出現故事主軸失焦的問題,模糊地徘徊於「人物關係建立」與「教育議題」之間。
Thumbnail
在拿下金馬影后之前,《小曉》已經開始在臉書上進行宣傳,還記得一開始海報的標語打的是:如果沒有你,我是不是能做自己。一直到電影上映約一周前,一個短版預告新加上了一小段標語: 尋找愛的解答。 看完之後可以說,相信這部電影裡找不到所謂愛的解答,儘管如此,在看完之後,竟然更被這個標語打動到了。沒錯,尋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