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孝賢的電影世界觀-讀《侯孝賢談侯孝賢:給電影工作者的備忘錄》

侯孝賢的電影世界觀-讀《侯孝賢談侯孝賢:給電影工作者的備忘錄》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電影不是用講的,講不通的,要不斷去拍。

因為要通過自己的眼睛才能交出這個片子,電影是你自己觀察事物的方法。也因為每個人觀察事物的階段不同,其實我小時看不懂侯導的電影,像是《刺客聶隱娘》,只知道他是位傳奇導演,先看完電影再說。但再說就沒再說了,直到看到《侯孝賢談侯孝賢:給電影工作者的備忘錄》。

這本書幫助我換個視角,看待電影最純粹的力量。

從書裡侯導的自述可以看出來,他的電影之所以藝術,因為那是個人化的,從個體出發,挖掘自己的生活、成長過程、喜愛的東西。他的電影是從這些內涵裡,疊加出來所謂的真實,反映著東方人生活和情感的本質。這些電影拍出一段個人記憶,也拍出我們所有人的記憶。

除了是記憶的回顧,更是一部心靈史,一個映照著未來的預言。

像是侯導最有名的作品之一《悲情城市》,是第一部涉及敏感的「二二八事件」爭議的電影。故事講述了1940年代末,一個台灣家庭捲入從國民政府對台灣人民施加的「白色恐怖」事件。

電影上映於1989年,甫時才剛結束白色恐怖。

透過林家四兄弟和老父親的目光,參雜隆田寮港的林氏家族興衰。回看1945年台灣光復,直至228事件發生前後,那些生離死別的輓歌。顯露出國民政府政治敗壞、黑金橫行,造成社會凋敗問題叢生。

一個家族的故事,浮現出整個時代的縮影。

這也是為什麼侯導到北京電影學院分享,會引起學生共鳴的原因。因為每個時代都有每個時代的依據。並不是隨便個人就有能力紀錄,甚至是用自己的文化語言去紀錄影像。

從世界電影史的角度去看,侯導也是引領者。

侯導的大師地位在於,他是亞洲極簡主義的領導者,這份成就是建立在紀實風格、長鏡頭、固定機位等等影像語言的運用,也說他的電影觀念。西方電影學者評價道:「他的電影中存在著一套非常複雜、有意為之、有關顯露與隱藏的視覺角度技巧。」

這同樣深刻改變了當代電影,也是日本知名導演是枝裕和深愛他的原因。

說到底,電影也罷、文學藝術音樂也罷,都是幫人們在這個有著無限意義的世界裡,找到一個適合的目標,通過這個目標來完成自己。這一切都是與「人」有關,最讓人感動的,也永遠是「人」。希望渴望從電影裡獲得更多感受的人,都可以先從這本書讀到感動。

也僅以此文,祈願侯導的阿茲海默症早日獲得控制,再來揮灑熱情拍下一部電影。

<抽獎>

侯導這本書我覺得很有感,我們一直說的文化理解其實非常樸實無華,無非是靜下心來多感受。所以自掏腰包買一本書想回饋給佈小讀者們,完成下面步驟,將在1/10晚上十點抽出一位中獎者喔(寄送地區限臺灣本島)。
1. 追蹤我的Instagram帳號,並按那篇文章一個愛心(連結點此)
2.在Instagram貼文下分享一部看過侯導電影,及印象深刻的地方,並Tag一位好友

avatar-img
不小的世界
74會員
189內容數
閱讀時喜歡拆解書的含意,有時候會扭曲原意,有時候會借題發揮; 生活時喜歡探索社會的邊界,有時候會充滿興奮,有時候會充滿無奈。 希望在這裡找一個歸宿,一起聊聊書聊聊天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不小的世界 的其他內容
這本《必然》就是KK指示給我們看的未來世界發展的方向。原書一共是12章,每一章都是一個動名詞,表達我們就身處在這個變化的過程裡,分別是:形成ing、認知ing、流動ing、屏讀ing、使用ing、共享ing、過濾ing、重新混合ing、互動ing、追蹤ing、提問ing、開始ing。
做都市更新,如果目標是要保留原有文化的底蘊再升級,是一件很困難的事情。困難的地方在於城市是人性複雜體的集合體,原本是人聲鼎沸的市場、小吃聚落,但可能因為道路的小小更動,一個商圈就沒落了。
新能源車不只是能減少排放的二氧化碳,在技術層面上,新能源車改造了整個汽車行業的產業鏈。原本汽油車的零部件有3萬多個,由鋼鐵、輪胎、機械、電子等上百個產業組成。現在無論是零部件供應,還是整車製造,或者是銷售維修,都在為了適應新能源車的到來,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
雖然現在才十一月初,寫回顧文時間上有些太早,但有鑑於大陸房地產行業在下半年經歷了種種衝擊,大部分的開發商都停止拿地,也等於放棄了最後兩個月的發展。這股寒冬預計要等到明年春節後,甚至到下半年才會轉好。所以想著趁著這個時間,把與許多行業專家交流的心得,與這幾年參與行業的體會先整理起來
泡泡瑪特從上市到現在有許多危機,也累積了足夠的研究,所以這次來分享一下這個奇特的商品。再進入正題之前,先聊聊我看消費品市場分析會帶著兩個維度,一個是投資維度,就是比誰能先在一個產品的早期介入,等到公司上市之後退出,實現高額回報;另一個消費者維度,看一個產品是怎麼吸引消費者實現爆紅,又怎麼樣在市場裡
這本書一開始就提出打造品牌,要以如何讓消費者"常用"為終點,打造持續的品牌效應,梳理了要解決問題和思路。這是一本很重要的指導手冊跟判斷路徑,看了一半之後就決定要努力整理好內容,也造就目前寫過最長(也是最硬)的一篇文章,也不管大家有沒有耐心看完專欄的文章(笑),對我來說是把認知框架搭好,希望未來自己可
這本《必然》就是KK指示給我們看的未來世界發展的方向。原書一共是12章,每一章都是一個動名詞,表達我們就身處在這個變化的過程裡,分別是:形成ing、認知ing、流動ing、屏讀ing、使用ing、共享ing、過濾ing、重新混合ing、互動ing、追蹤ing、提問ing、開始ing。
做都市更新,如果目標是要保留原有文化的底蘊再升級,是一件很困難的事情。困難的地方在於城市是人性複雜體的集合體,原本是人聲鼎沸的市場、小吃聚落,但可能因為道路的小小更動,一個商圈就沒落了。
新能源車不只是能減少排放的二氧化碳,在技術層面上,新能源車改造了整個汽車行業的產業鏈。原本汽油車的零部件有3萬多個,由鋼鐵、輪胎、機械、電子等上百個產業組成。現在無論是零部件供應,還是整車製造,或者是銷售維修,都在為了適應新能源車的到來,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
雖然現在才十一月初,寫回顧文時間上有些太早,但有鑑於大陸房地產行業在下半年經歷了種種衝擊,大部分的開發商都停止拿地,也等於放棄了最後兩個月的發展。這股寒冬預計要等到明年春節後,甚至到下半年才會轉好。所以想著趁著這個時間,把與許多行業專家交流的心得,與這幾年參與行業的體會先整理起來
泡泡瑪特從上市到現在有許多危機,也累積了足夠的研究,所以這次來分享一下這個奇特的商品。再進入正題之前,先聊聊我看消費品市場分析會帶著兩個維度,一個是投資維度,就是比誰能先在一個產品的早期介入,等到公司上市之後退出,實現高額回報;另一個消費者維度,看一個產品是怎麼吸引消費者實現爆紅,又怎麼樣在市場裡
這本書一開始就提出打造品牌,要以如何讓消費者"常用"為終點,打造持續的品牌效應,梳理了要解決問題和思路。這是一本很重要的指導手冊跟判斷路徑,看了一半之後就決定要努力整理好內容,也造就目前寫過最長(也是最硬)的一篇文章,也不管大家有沒有耐心看完專欄的文章(笑),對我來說是把認知框架搭好,希望未來自己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