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聲讀後|《半夢半醒的世界》Werner Herzog 著 管中琪 譯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raw-image



這雖然是本薄冊,詩意的語言講述一段沈重的歷史事件,腦中自然地匯聚出一幕又一幕畫面。搭配非常適切的書名,是一本我認為愈看愈有意思的小書。


小野田寬郎在二戰時被派駐到菲律賓的一座盧邦島。在那裡他默默生活了二十多個歲月,堅守著保衛國家使命,直至鈴木紀夫這位探險家進入島中與他交涉,帶領小野田向他的時任上司谷口會面,從谷口口中聽到停止一切軍事行動,才真正結束小野田徘徊不出的那場戰爭。


這本書的誕生是導演Herzog在日本時與回到母國的小野田交談後撰寫而成。開宗明義,Herzog便強調撰寫這本書的重點不是針對歷史進行考察,而是在於小野田本身對於獨自生活在小島的漫長歲月有什麼深刻體悟。書中也能看到諸多小野田在面對疑似敵軍的追查時,如何把國家榮耀至於生死之前,想盡辦法也要躲避擾襲。在這場漫長的游擊戰中,其實不只小野田,還有另外三個位階低於他的日軍相互扶持生存,隨著時間愈久,同伴一個一個死去或是投降,小野田還是堅忍著等待大日本帝國勝利的那刻。就算是在屈辱之中,小野田的軍人魂還是不容他有一絲懈怠,拒絕任何疑似誘導他投降的傳單、廣播,忠其一心,只為不愧對國家。


雖然書的大半部都在紀錄小野田與其同伴躲藏在盧邦島叢林的日子,但我認為那並非Herzog寫這本書的重點。Herzog真正關注的,是小野田在認清戰爭已經結束,向菲律賓投降返國之後,小野田與Herzog在回憶這段往事時的「反應」。


當小野田審視他身穿多年的破爛軍服時,小野田所表現出的困擾(對記憶的障礙),對比如今平和的生活氛圍,更是凸顯小野田依然深受過往記憶侵擾的徵狀。盧邦島的日子如夢魘隨行,此刻坐在Herzog面前談論過去的這個行為,只會加深昔與今的衝突。那是小野田作為戰爭底下犧牲品的象徵。


就連小野田觸及的軍服,形同於仍在盧邦島的小野田靈魂,他的肉身已經平安,可是二十多年的戰爭行動,在衣服上刻鑿出的屢屢傷痕和污漬,都是鐵錚錚的過去,到底要說恭喜小野田還是委屈小野田?可以確定的是,戰爭就是難辭其咎的原因,也許在某一個喘不過氣的時刻,我們都會是小野田的樣子,在夢裡卻不自知。

avatar-img
78會員
166內容數
一個分享讀後感的地方,沒有文青。文章可能暴雷忘記警示,自行斟酌閱讀。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南聲生生難 的其他內容
我覺得是這樣的,科幻小說跟奇幻小說都試圖打造一個嶄新的世界觀,訴諸跳脫現實,讓讀者受到酷炫的設定吸引並且投入其中。而往往左右這種類型故事的好壞,取決於它收尾得好不好。 起這個頭,我主要是想強調《異常》在設定上很有意思,但作者泰利耶讓我感覺,他想要塞的東西很多,好聽一點是充滿巧思,直接一點就
投完票之後,以為自己做了明智的決定,卻在幾個月後看到新聞上大篇幅報導當年力挺的候選人醜聞?這種被背叛的感覺,相信都曾發生在你我身上,間接導致人們對政治信任度不再,甚至逐漸冷漠,也就造成現在選舉民調每一次出爐,各黨都會大聲呼告年輕選民要出來投票。
在面臨緊張議題的時刻,溝通變得更為困難,有時甚至會冒出「我為什麼要聽你的」想法,甚至以懷疑的心態放大拆解說出這句話的這個人背景,說這句話的動機是什麼。 是的,在這個素人都可搭建個人舞台發表高見的年代,專家說的話逐漸不再可靠,既然如此,這群術業有專攻的人影響力何在?
我們所認識的俄烏戰爭具體是從二〇一四年開始的持久戰,只是二〇二二年是俄羅斯對烏克蘭發動相對更大規模的入侵行動。普丁很「巧妙」的,並不以「戰爭」字眼描述這次的軍事行動,言下之意顯示俄羅斯表現是想支持擁俄者,也就是烏克蘭境內以頓涅茨克為首,在國際上受到有限承認的政權。
一本關於談創傷的故事,作者Stephanie Foo被診斷患有複雜性創傷症候群。原因出自她一點也不美滿的家庭。
日本文學中我特別喜歡作家百田尚樹的作品。《永遠的0》我哭到不行,還買了新版收藏;《24號的奇蹟》小開本裡面收錄幾則發生在聖誕時節的溫馨故事,私心認為很適合作為耶誕禮物,應景又小巧。其餘有被翻譯中文版的我幾乎都有收藏。
我覺得是這樣的,科幻小說跟奇幻小說都試圖打造一個嶄新的世界觀,訴諸跳脫現實,讓讀者受到酷炫的設定吸引並且投入其中。而往往左右這種類型故事的好壞,取決於它收尾得好不好。 起這個頭,我主要是想強調《異常》在設定上很有意思,但作者泰利耶讓我感覺,他想要塞的東西很多,好聽一點是充滿巧思,直接一點就
投完票之後,以為自己做了明智的決定,卻在幾個月後看到新聞上大篇幅報導當年力挺的候選人醜聞?這種被背叛的感覺,相信都曾發生在你我身上,間接導致人們對政治信任度不再,甚至逐漸冷漠,也就造成現在選舉民調每一次出爐,各黨都會大聲呼告年輕選民要出來投票。
在面臨緊張議題的時刻,溝通變得更為困難,有時甚至會冒出「我為什麼要聽你的」想法,甚至以懷疑的心態放大拆解說出這句話的這個人背景,說這句話的動機是什麼。 是的,在這個素人都可搭建個人舞台發表高見的年代,專家說的話逐漸不再可靠,既然如此,這群術業有專攻的人影響力何在?
我們所認識的俄烏戰爭具體是從二〇一四年開始的持久戰,只是二〇二二年是俄羅斯對烏克蘭發動相對更大規模的入侵行動。普丁很「巧妙」的,並不以「戰爭」字眼描述這次的軍事行動,言下之意顯示俄羅斯表現是想支持擁俄者,也就是烏克蘭境內以頓涅茨克為首,在國際上受到有限承認的政權。
一本關於談創傷的故事,作者Stephanie Foo被診斷患有複雜性創傷症候群。原因出自她一點也不美滿的家庭。
日本文學中我特別喜歡作家百田尚樹的作品。《永遠的0》我哭到不行,還買了新版收藏;《24號的奇蹟》小開本裡面收錄幾則發生在聖誕時節的溫馨故事,私心認為很適合作為耶誕禮物,應景又小巧。其餘有被翻譯中文版的我幾乎都有收藏。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哈囉~很久沒跟各位自我介紹一下了~ 大家好~我是爺恩 我是一名圖文插畫家,有追蹤我一段時間的應該有發現爺恩這個品牌經營了好像.....快五年了(汗)時間過得真快!隨著時間過去,創作這件事好像變得更忙碌了,也很開心跟很多厲害的創作者以及廠商互相合作幫忙,還有最重要的是大家的支持與陪伴🥹。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其實讀村上的書有點像開驚喜包,你大概知道裡面會塞些什麼,但就還是會萌發小小的期待想知道這次他又想要帶來怎樣的故事——至少我讀過他幾次的作品都是這樣的經驗。
Thumbnail
還記得我在論文謝誌的末句寫下,「無論如何我都感謝自己,親自走過這一遭,沒有什麼是白費的」。人生不管透過任何媒介先行理解事物的概念,那都不是自己真正擁有的東西,只是把別人的經驗「借來」看而已,一技之長如此,情感亦然。   在Sally Rooney的處女作《聊天紀錄》,故事梗概周旋在主角法蘭希絲與
Thumbnail
讀完《女大當家》我一心想著,這大概就是眾多創作者最嚮往的生活了吧? 主角同時也是作者李瑟娥以自家為基地開設個人出版社,員工是最熟悉她的母父,也是另一個平行世界她真實的母父。日常她忙著趕稿、演講、接受採訪、教孩子寫作文,正式員工的母親負責出版社人員們的三餐及帳務,底層員工父親則負責貨物配送⋯⋯
Thumbnail
比起散文我更喜歡讀小說,比起寫散文我更喜歡寫小說,大概是書寫散文的先決條件是要暴露某部分真實的自己,這對我來說感覺怪奇怪(殊不知在書寫閱讀紀錄更會在無意間鋪著了自己)。
Thumbnail
作者:亨德里克-房龍 譯者: 丁偉 出版社:好讀 出版日期:2005/06/15
Thumbnail
某天晚上順手拿起堆積在床邊的書,想說來讀點感動的故事好了,沒想到作者下手這麼重,第一篇就大催淚!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哈囉~很久沒跟各位自我介紹一下了~ 大家好~我是爺恩 我是一名圖文插畫家,有追蹤我一段時間的應該有發現爺恩這個品牌經營了好像.....快五年了(汗)時間過得真快!隨著時間過去,創作這件事好像變得更忙碌了,也很開心跟很多厲害的創作者以及廠商互相合作幫忙,還有最重要的是大家的支持與陪伴🥹。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其實讀村上的書有點像開驚喜包,你大概知道裡面會塞些什麼,但就還是會萌發小小的期待想知道這次他又想要帶來怎樣的故事——至少我讀過他幾次的作品都是這樣的經驗。
Thumbnail
還記得我在論文謝誌的末句寫下,「無論如何我都感謝自己,親自走過這一遭,沒有什麼是白費的」。人生不管透過任何媒介先行理解事物的概念,那都不是自己真正擁有的東西,只是把別人的經驗「借來」看而已,一技之長如此,情感亦然。   在Sally Rooney的處女作《聊天紀錄》,故事梗概周旋在主角法蘭希絲與
Thumbnail
讀完《女大當家》我一心想著,這大概就是眾多創作者最嚮往的生活了吧? 主角同時也是作者李瑟娥以自家為基地開設個人出版社,員工是最熟悉她的母父,也是另一個平行世界她真實的母父。日常她忙著趕稿、演講、接受採訪、教孩子寫作文,正式員工的母親負責出版社人員們的三餐及帳務,底層員工父親則負責貨物配送⋯⋯
Thumbnail
比起散文我更喜歡讀小說,比起寫散文我更喜歡寫小說,大概是書寫散文的先決條件是要暴露某部分真實的自己,這對我來說感覺怪奇怪(殊不知在書寫閱讀紀錄更會在無意間鋪著了自己)。
Thumbnail
作者:亨德里克-房龍 譯者: 丁偉 出版社:好讀 出版日期:2005/06/15
Thumbnail
某天晚上順手拿起堆積在床邊的書,想說來讀點感動的故事好了,沒想到作者下手這麼重,第一篇就大催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