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聲讀後|《專業之死》Tom Nichols

更新於 2024/12/02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raw-image


在面臨緊張議題的時刻,溝通變得更為困難,有時甚至會冒出「我為什麼要聽你的」想法,甚至以懷疑的心態放大拆解說出這句話的這個人背景,說這句話的動機是什麼。

 

是的,在這個素人都可搭建個人舞台發表高見的年代,專家說的話逐漸不再可靠,既然如此,這群術業有專攻的人影響力何在?

 

讀研究所的過程——特別是人文社科領域——就連教授都會自嘲不確定畢業後我們這群學生能找到什麼好工作。就算是進入最相關的記者、編輯領域,在台灣長期不被當作需具備專業的工作,導致薪水無法調升,進到該領域就像被免洗筷,離開了總會有人再遞補上。不珍惜人才,不願意花心思培養,專業不被當一回事,誰都可以來做,長期對產業發展來說只會是硬傷。

 

面對這股焦慮感,促使我翻開《專業之死》。

 

本書架構以:定義何為專家、專家如何在教育/網路/媒體界踢到鐵板、專家犯錯了該如何、專家與民主的信任紐帶,上述六部分所組成。在我接下來的心得中,「專家」所指的是花費平均以上時間長期投入在同一領域深耕者,「素人」則是普遍接受現有教育水平(大學),沒有特殊一技之長者。作者Tom Nichols想要釐清的是,專家是在總體決策下能做出較高機率,但不表示專家就會犯錯。民眾們(包含我)聽到這個結論,必然會認為既然已經是專家,就必須接受高標準審查,如果專家還會犯錯,那他們的價值與威權性在哪?我們第一直覺對專家的想像,正是本書欲處理的問題。

 

以下總結三個我認為相對核心的重點:

 

莫名的自信:因為網路世界讓我們(素人)接受資訊門檻大大降低,只要上Google輸入關鍵字就能找到「看似」為我們釋疑的答案,但這只是第一步。我們會輕易地掉入資源來源可信的迷思中,認為所讀到的內容就是想要的。這導致一些農場網頁中未經查證的以訛傳訛,大量取代我們應建立正確認知機會。弔詭的是,我們又會輕易落入因為有做功課上網查找答案(但也僅此到這一步),就一副自以為是的樣子,表現得像個行家似的。

Tom指出,這種態度是因欠缺「元認知」(metacognition)這項技能。在我所相處過的人際關係中,確實,通常讀愈多書的人表現的態度會愈為謙卑,他們明白自己的不足在哪,總語帶保留分享自己的觀點,也是因為這樣,討論的過程會讓人感到舒適,也會更加深刻體認到「學海無涯」是什麼感覺,雖然沒有明確與那種過度自信又很沒料的人相處過(我想那也是因為我反射性避開了),但可以想像得到,這種人說話的嘴臉應該會讓人連聽他說話一分鐘都忍受不了。

 

確認偏誤 (Confirmation bias):是一種常見的認知偏誤,在Tom的語境中被解釋成因為「早知道」,所以「這麼做」。以台灣即將發生的總統大選來談,我家政治立場是一片毫無懸念的綠油油,直至我這一代後才開始有不同的聲音出現。從小,我就被灌輸(也使我一直相信)票投給民進黨台灣才有希望,直至現在,只要是接觸任何政治議題,我就會不自主偏向民進黨立場,也因為長期浸淫在同溫層中,我對光譜是民進黨對立面的黨派還有其支持者還蠻容易先有的第一個念頭是「這個人是不是腦袋有洞」。讀政治系時我深信任何人都有立場這句教條,卻徹底忘了接在後面的「立場不同仍可以對話」這句。線上的唇槍舌戰多數時候都是基於,標籤與標籤式的解讀所導致。

Tom指出,這世上沒有百分之百理性的人,我們彼此心中都有一些雷是不容得被踩的。而當我們都緊抓著那個偏誤不放,就很難找到對話的隙縫。回到研究身份更是如此。指導教授曾告訴我,當我先預設這個研究題目必須往哪邊走時,就算研究的過程出現變數,有可能因而被忽略。為避免這種情況出現,才有匿名審查,針對研究內容提出研究者基於個人習性未看出的盲區,只是這樣的交流過程對素人之間相對困難,至少期待我們時常受自我認知的偏誤慣習影響,先別急著讓「早知道」擅自結束對話。

 

錯誤的期待:Tom以蘇聯解體為例,當時各式研究國際關係的大家(包含作者自己)都未曾想過蘇聯會以意想不到的速度解體,那還是在各種預測情勢將可能升高的氛圍中。這讓能算是一場專家們預測失敗的「戰役」沒錯,只不過,造成「失敗」Tom指出有兩種可能,一為純粹技術上的失誤(這就比較讓人懊惱),另一為突破當時發展下的讓眾人意想不到的結果。如果是後者失敗,雖然氣餒,但也是無可奈何。一但人們認為專家只許對不許錯,那就是藐視專家在研究過程來來回回的失敗與重試付出的努力。這也不能算是辯護,我認為Tom提到很重要的一點,專家所處理的問題往往需要反覆規劃,顧及各個面向,不是一個A+B=C的問題架構。這當中,沙盤推演是專家致力做到最好的部分,若用一個錯誤去忽略千百個成功,那是很可惜的。

最貼身的舉例是去年過年期間,我的貓疑似吞食異物,連續跑了兩三家醫院才終於看到改善。身心疲憊的情望下,自然是會懷疑前面幾間醫院醫師功力,但冷靜回想,每個醫師面對問題的思考路徑本來就有所差異,考量的點跟治療步驟自然都會不一樣。再者,若連專家的評估都不願意相信,其實打從一開始就不需要就醫。

 


總結來看,之所以專業已死,是素人認為自己可以與專家匹敵。素人讓專家在社會中的功能被動搖,貶低專家的價值(而那是素人又無法取代的)。Tom大力批判美國的反智行為體現在川普勝選上,而美國人得面臨的就是被一個笨蛋給統治。專家所做的一切決策勢必會引發正反意見,專家自身也不能百分之百保證目前做出的結論就是最好的,但對專家保持信任是基於我們希望整個社會可以發展欣榮,畢竟我們現在所享有的一切也是專業前人累積的建樹,不相信專家是個不切實際。

avatar-img
77會員
161內容數
一個分享讀後感的地方,沒有文青。文章可能暴雷忘記警示,自行斟酌閱讀。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南聲生生難 的其他內容
我們所認識的俄烏戰爭具體是從二〇一四年開始的持久戰,只是二〇二二年是俄羅斯對烏克蘭發動相對更大規模的入侵行動。普丁很「巧妙」的,並不以「戰爭」字眼描述這次的軍事行動,言下之意顯示俄羅斯表現是想支持擁俄者,也就是烏克蘭境內以頓涅茨克為首,在國際上受到有限承認的政權。
一本關於談創傷的故事,作者Stephanie Foo被診斷患有複雜性創傷症候群。原因出自她一點也不美滿的家庭。
日本文學中我特別喜歡作家百田尚樹的作品。《永遠的0》我哭到不行,還買了新版收藏;《24號的奇蹟》小開本裡面收錄幾則發生在聖誕時節的溫馨故事,私心認為很適合作為耶誕禮物,應景又小巧。其餘有被翻譯中文版的我幾乎都有收藏。
收錄七則短篇,是為金草葉第二部短篇集的《剛剛離開的世界》是一本非常好看,讓我十分驚豔的優秀作品。我誠摯的推薦,不管是描述的、劇情層面的、故事背後想表達的、拿捏得宜的科幻比重,加總出這樣一部我認為可以說是無懈可擊的短篇集。   金草葉實屬在跨領域中,藉由她的生化背景以及卓越的說故事能力,讓她的作
「華氏451度」是作者Ray Bradbury認為紙張的燃點。故事發生在一個打火員不以滅火為志,而是將舉報而來的書全數燃成灰燼的世界。主角蒙塔格盡職於每次的出勤,在某次下班返家路途結識新搬來的鄰居少女克萊莉絲。
本書作者蔡宛芸在後記提到「尊嚴勞動」一詞,那是長期以來試圖探討勞工處境時,渴望觸及現實中往往遙不可及,彷彿另一個世界的理想情境。時而讓自己從專書討論中找回敏感度,才不會對社會發生的一切過於麻木,不將其當一回事。
我們所認識的俄烏戰爭具體是從二〇一四年開始的持久戰,只是二〇二二年是俄羅斯對烏克蘭發動相對更大規模的入侵行動。普丁很「巧妙」的,並不以「戰爭」字眼描述這次的軍事行動,言下之意顯示俄羅斯表現是想支持擁俄者,也就是烏克蘭境內以頓涅茨克為首,在國際上受到有限承認的政權。
一本關於談創傷的故事,作者Stephanie Foo被診斷患有複雜性創傷症候群。原因出自她一點也不美滿的家庭。
日本文學中我特別喜歡作家百田尚樹的作品。《永遠的0》我哭到不行,還買了新版收藏;《24號的奇蹟》小開本裡面收錄幾則發生在聖誕時節的溫馨故事,私心認為很適合作為耶誕禮物,應景又小巧。其餘有被翻譯中文版的我幾乎都有收藏。
收錄七則短篇,是為金草葉第二部短篇集的《剛剛離開的世界》是一本非常好看,讓我十分驚豔的優秀作品。我誠摯的推薦,不管是描述的、劇情層面的、故事背後想表達的、拿捏得宜的科幻比重,加總出這樣一部我認為可以說是無懈可擊的短篇集。   金草葉實屬在跨領域中,藉由她的生化背景以及卓越的說故事能力,讓她的作
「華氏451度」是作者Ray Bradbury認為紙張的燃點。故事發生在一個打火員不以滅火為志,而是將舉報而來的書全數燃成灰燼的世界。主角蒙塔格盡職於每次的出勤,在某次下班返家路途結識新搬來的鄰居少女克萊莉絲。
本書作者蔡宛芸在後記提到「尊嚴勞動」一詞,那是長期以來試圖探討勞工處境時,渴望觸及現實中往往遙不可及,彷彿另一個世界的理想情境。時而讓自己從專書討論中找回敏感度,才不會對社會發生的一切過於麻木,不將其當一回事。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本文探討了複利效應的重要性,並藉由巴菲特的投資理念,說明如何選擇穩定產生正報酬的資產及長期持有的核心理念。透過定期定額的投資方式,不僅能減少情緒影響,還能持續參與全球股市的發展。此外,文中介紹了使用國泰 Cube App 的便利性及低手續費,幫助投資者簡化投資流程,達成長期穩定增長的財務目標。
Thumbnail
還記得我在論文謝誌的末句寫下,「無論如何我都感謝自己,親自走過這一遭,沒有什麼是白費的」。人生不管透過任何媒介先行理解事物的概念,那都不是自己真正擁有的東西,只是把別人的經驗「借來」看而已,一技之長如此,情感亦然。   在Sally Rooney的處女作《聊天紀錄》,故事梗概周旋在主角法蘭希絲與
Thumbnail
讀完《女大當家》我一心想著,這大概就是眾多創作者最嚮往的生活了吧? 主角同時也是作者李瑟娥以自家為基地開設個人出版社,員工是最熟悉她的母父,也是另一個平行世界她真實的母父。日常她忙著趕稿、演講、接受採訪、教孩子寫作文,正式員工的母親負責出版社人員們的三餐及帳務,底層員工父親則負責貨物配送⋯⋯
Thumbnail
比起散文我更喜歡讀小說,比起寫散文我更喜歡寫小說,大概是書寫散文的先決條件是要暴露某部分真實的自己,這對我來說感覺怪奇怪(殊不知在書寫閱讀紀錄更會在無意間鋪著了自己)。
Thumbnail
一本僅收錄兩篇米蘭昆德拉文章的小書,一篇是名為〈文學與小國〉的演講稿,談論文學之於小國存在的特殊性;一篇是發表在雜誌上的〈一個被綁架的西方國家或中歐的悲劇〉,訴說中歐歷史及地理位置的特殊性,如何成為被歐洲區遺忘的悲劇,並延續成現今的模樣。承載的內容沉重地讓人不禁肅然捧讀。
Thumbnail
「願她能活在一個不用因為是女性而退讓拘束或放棄夢想的世界,作為一個有尊嚴的個體一路成長。」
希望大家能夠在生活中,體會到偶像劇般的浪漫感,這些是生而為人中,一大樂趣。
為情、為愛、為利益、為一時刺激等不同動機都行,要建立在「雙方講好、你情我願」的原則上。
無論是性、愛、性與愛,都沒有性別、年紀的限制,這是應該要用來享受的,祝福大家在愛與性的經驗中,持續性探索更美好的體驗,驚喜連連。
相信自己的直覺,任何人之於妳心中放哪個位置,妳說了算,其他人怎麼想,不重要。
Thumbnail
本文探討了複利效應的重要性,並藉由巴菲特的投資理念,說明如何選擇穩定產生正報酬的資產及長期持有的核心理念。透過定期定額的投資方式,不僅能減少情緒影響,還能持續參與全球股市的發展。此外,文中介紹了使用國泰 Cube App 的便利性及低手續費,幫助投資者簡化投資流程,達成長期穩定增長的財務目標。
Thumbnail
還記得我在論文謝誌的末句寫下,「無論如何我都感謝自己,親自走過這一遭,沒有什麼是白費的」。人生不管透過任何媒介先行理解事物的概念,那都不是自己真正擁有的東西,只是把別人的經驗「借來」看而已,一技之長如此,情感亦然。   在Sally Rooney的處女作《聊天紀錄》,故事梗概周旋在主角法蘭希絲與
Thumbnail
讀完《女大當家》我一心想著,這大概就是眾多創作者最嚮往的生活了吧? 主角同時也是作者李瑟娥以自家為基地開設個人出版社,員工是最熟悉她的母父,也是另一個平行世界她真實的母父。日常她忙著趕稿、演講、接受採訪、教孩子寫作文,正式員工的母親負責出版社人員們的三餐及帳務,底層員工父親則負責貨物配送⋯⋯
Thumbnail
比起散文我更喜歡讀小說,比起寫散文我更喜歡寫小說,大概是書寫散文的先決條件是要暴露某部分真實的自己,這對我來說感覺怪奇怪(殊不知在書寫閱讀紀錄更會在無意間鋪著了自己)。
Thumbnail
一本僅收錄兩篇米蘭昆德拉文章的小書,一篇是名為〈文學與小國〉的演講稿,談論文學之於小國存在的特殊性;一篇是發表在雜誌上的〈一個被綁架的西方國家或中歐的悲劇〉,訴說中歐歷史及地理位置的特殊性,如何成為被歐洲區遺忘的悲劇,並延續成現今的模樣。承載的內容沉重地讓人不禁肅然捧讀。
Thumbnail
「願她能活在一個不用因為是女性而退讓拘束或放棄夢想的世界,作為一個有尊嚴的個體一路成長。」
希望大家能夠在生活中,體會到偶像劇般的浪漫感,這些是生而為人中,一大樂趣。
為情、為愛、為利益、為一時刺激等不同動機都行,要建立在「雙方講好、你情我願」的原則上。
無論是性、愛、性與愛,都沒有性別、年紀的限制,這是應該要用來享受的,祝福大家在愛與性的經驗中,持續性探索更美好的體驗,驚喜連連。
相信自己的直覺,任何人之於妳心中放哪個位置,妳說了算,其他人怎麼想,不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