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明熹宗實錄》看天啟帝前期的治國方式和性格-以聖旨和上諭為中心-3.紅丸案(5)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一、天啟二年廷議後續:

天啟二年(1622)六月底,熹宗才依紅丸案廷議處分完崔、李二人不到數日,太常寺少卿高攀龍隨即再上疏要求重處方從哲和崔文昇等人,熹宗相當生氣,下旨:「這所奏已經大小九卿科道等衙門會奏明白,奉旨處分,再不許牽扯生事。高攀龍不遵明旨,又來瀆奏;其選侍觸犯聖母,朕豈不報?但看皇考優待,如何又言朕非孝?本當重處,姑著罰俸。」七月五日兵部尚書黃克纘隨即乞求退休,顯然是因為紅丸案受政敵攻擊太多,只好乞求罷官,以表達自己並非附和上議、貪戀權位,熹宗同意其辭職,並給與應有的禮遇和加官。七月二十日,禮部尚書孫慎行也因為紅丸案和之前冊封秦藩之事不獲熹宗支持,請求回鄉養病,熹宗立刻准許。隔年天啟三年(1623)正月廷推閣員,孫慎行位列首位,熹宗卻不點用,雖然其在批語中說不點孫慎行不是因紅丸案之故,但此地無銀三百兩,熹宗應該確實不想任用再始終在紅丸案中唱反調的孫慎行。

同年十一月二十一日,三法司(刑部、都察院和大理寺)呈上李可灼的審問結果:「李可灼素非醫官也,方未先呈,性未經驗,難免輕率之罪。雖先帝體受歸全,不因藥為加損惟是賓天之際,適與藥逢,可灼何以自解,合加等例遣戍。」審問結果也是審不出甚麼明確罪證,總共也就兩條:一是輕易進藥,藥方未有醫學依據和驗證,二是進藥隔天光宗就去世,李可灼難辭其咎。其實理由也跟之前會議所論差異不大,判決結果只是戍邊,也就是到邊境當兵,,還能保全性命,其實也不算是非常嚴厲的處分,熹宗自然也同意此宣判,畢竟他本就無意深究紅丸案。

至此紅丸案大致底定,除了高攀龍還有針對此事上疏幾次外,朝中沒有因此再起過重大爭端。

二、結論:

綜合以上萬餘字篇幅,大略敘述了紅丸案的過程和朝中爭論,可以看出明熹宗對於紅丸案的處置始終冷靜和堅定,那就是他並未對於父親光宗的死因抱有任何陰謀論的想法,以及始終希望淡化此事的爭論,因此他的努力方向便是拉攏爭論過程中據實進奏官員,打壓一干受啟用的東林黨人,因為後者以皇帝的立場,便是希望藉此案壓制原先在朝的諸多大僚,但皇帝不希望藉此興起朝中動盪,所以一旦有人擴大紅丸的罪犯名單,他便下旨嚴懲,並鼓勵當時顧命大臣們團結,據實說明當時狀況,期盼引導輿論走向正軌。沒想到部分大臣因為畏懼東林黨人之清議和自身名聲,還是向其妥協,但處置範圍始終限於崔、李二人,也並未有任何官員因為紅完忤逆天啟帝受嚴懲,這也算是熹宗勉強保持各方勢力均勢之結果。

avatar-img
8會員
42內容數
簡單介紹明代中央和地方政府組織架構和職掌,略有涉及實際政治運作中的角色,亦會包括幾篇番外談明代的官員任用、考核和退休。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文淵閣 的其他內容
孫慎行再論方從哲和黃克纘的疏辯。最終的廷議結果和熹宗的裁決。
前首輔方從哲否定弒君,左都御史鄒元標聲援孫慎行,以及兵部尚書黃克纘聲援舊首輔
紅丸案相對移宮案案情經過更為單純,但牽連人數較多,也始終爭論不休,畢竟牽扯到內臣和明光宗迅速崩逝的罪責,無人敢輕易放過。天啟皇帝原先想輕處便平息此事,但隨著此案成為君子小人之爭,終究無法拂逆群臣滔滔聲討的壓力,將主要人物分別重處。 明神宗於萬曆四十八年
移宮案和紅丸案與萬曆年間的梃擊案並列為明末三大案,其中移宮案涉及天啟帝本身的即位過程,紅丸案則事關其父泰昌帝的一月暴卒的真正死因,是熹宗繼位首要需處理的政治問題,亦貫穿整個天啟朝的政治紛爭。天啟帝為表明自身立場,多次降下敕諭表達自身的立場,以下藉由《明熹宗實錄》的記載,梳理熹宗對移宮案
明熹宗朱由校(1605-1627)為明朝最後第二位君主,為明光宗泰昌帝(1582-1620)長子,明思宗崇禎帝(1611-1644)長兄。他在傳統正史《明史》敘述中評價極差,這多半是由於黃宗羲及其後學之東林史觀所致。將根據《明實錄》和相關史料呈現出一個不太一樣的天啟皇帝,本篇是前言及皇家職
孫慎行再論方從哲和黃克纘的疏辯。最終的廷議結果和熹宗的裁決。
前首輔方從哲否定弒君,左都御史鄒元標聲援孫慎行,以及兵部尚書黃克纘聲援舊首輔
紅丸案相對移宮案案情經過更為單純,但牽連人數較多,也始終爭論不休,畢竟牽扯到內臣和明光宗迅速崩逝的罪責,無人敢輕易放過。天啟皇帝原先想輕處便平息此事,但隨著此案成為君子小人之爭,終究無法拂逆群臣滔滔聲討的壓力,將主要人物分別重處。 明神宗於萬曆四十八年
移宮案和紅丸案與萬曆年間的梃擊案並列為明末三大案,其中移宮案涉及天啟帝本身的即位過程,紅丸案則事關其父泰昌帝的一月暴卒的真正死因,是熹宗繼位首要需處理的政治問題,亦貫穿整個天啟朝的政治紛爭。天啟帝為表明自身立場,多次降下敕諭表達自身的立場,以下藉由《明熹宗實錄》的記載,梳理熹宗對移宮案
明熹宗朱由校(1605-1627)為明朝最後第二位君主,為明光宗泰昌帝(1582-1620)長子,明思宗崇禎帝(1611-1644)長兄。他在傳統正史《明史》敘述中評價極差,這多半是由於黃宗羲及其後學之東林史觀所致。將根據《明實錄》和相關史料呈現出一個不太一樣的天啟皇帝,本篇是前言及皇家職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 大家現在出門買東西還會帶錢包嗎 鴨鴨發現自己好像快一個禮拜沒帶錢包出門 還是可以天天買滿買好回家(? 因此為了記錄手機消費跟各種紅利優惠 鴨鴨都會特別注意銀行的App好不好用! 像是介面設計就是會很在意的地方 很多銀行通常會為了要滿足不同客群 會推出很多App讓使用者下載 每次
遼東戰役作為晚明最後三十年最重要的戰役,投入龐大的資源、人力和兵力,卻屢次喪失疆土,不只造就了許多英雄和傳奇,亦釀成不少悲劇,其中佟卜年案是許多案例的典型縮影,亦是天啟帝強勢介入司法的代表。
Thumbnail
這篇文章介紹了東漢時代姚期的故事,並且通過籤詩的敘述,討論了不同版本的故事發展。通過分析光武帝在故事中的處理方式,提出了作者對於處理權力與職責的見解。文章著重於歷史故事與觀點解析。
Thumbnail
李世民連番遭到打擊,終於下定決心爭取天子之位。 同時,齊王李元吉也展開了行動……
四、遼東全面淪陷,退守山海關: 1.天啟二年正月的爭論: 天啟二年的正月,明朝政府仍是在對於遼東權責的爭吵中度過,如正月八日刑部郎中徐大化抨擊熊廷弼「受國厚恩,不思與虜戰,而日日與廟堂舌戰、筆戰,其與之同臭味而比和者,逃臣胡嘉棟、朱萬良,建議割棄廣寧之高出耳!由其乖戾兇愎,盡失將士心
Thumbnail
☆第十三章 峨嵋之亂<上> 【前情提要】海滄公子脫困,與耿冷兒重逢,便重新補辦婚禮;一旦鬧完洞房,清心師徒四人便返回東海龍宮覆命。老龍王早將一切經過收入眼底,瞭然於心,心滿意足,遂同意由蒼夫人之處取出一瓶東海龍麟丹相贈。自然蒼夫人樂見此事,除依約行事外,也言明將奉清心等人為龍宮上賓,並委請她們代贈
Thumbnail
桓帝盛怒開始下詔各郡、各封國,逮捕豪族黨人,布告天下,令天下一致討賊。 結果公文在太尉、司徒、司空三府的環節就被擋回來了,三公聯名拒絕執行。 大家如果還記得,咱們在寫前面的權力框架時我們說過「外朝官」是負責執行和監督的,太尉陳蕃將詔書退回,說:現在要抓的人都是「海內人譽,憂國忠公之臣」,就算有罪
三、熊廷弼再任經略: 熊廷弼重新就職經略後,隨即準備收復殘局,除設法支援尚負隅頑抗的東山礦徒等地方勢力外,當務之急便是增強兵力,重新建立包圍網和戰守權責,其指導方針便是所謂「三方布置」說。
瀋陽和遼東在一個月內相繼淪陷,經略袁應泰戰敗自殺和熊廷弼的再次啟用
明朝和滿州的戰爭從萬曆末年延續到亡國前夕共二十餘年,裡面可以講的主題實在太多,因此我以在天啟朝時間內比較有趣的以下三個議題為主,凸顯熹宗皇帝在處理遼東問題上的態度
Thumbnail
/ 大家現在出門買東西還會帶錢包嗎 鴨鴨發現自己好像快一個禮拜沒帶錢包出門 還是可以天天買滿買好回家(? 因此為了記錄手機消費跟各種紅利優惠 鴨鴨都會特別注意銀行的App好不好用! 像是介面設計就是會很在意的地方 很多銀行通常會為了要滿足不同客群 會推出很多App讓使用者下載 每次
遼東戰役作為晚明最後三十年最重要的戰役,投入龐大的資源、人力和兵力,卻屢次喪失疆土,不只造就了許多英雄和傳奇,亦釀成不少悲劇,其中佟卜年案是許多案例的典型縮影,亦是天啟帝強勢介入司法的代表。
Thumbnail
這篇文章介紹了東漢時代姚期的故事,並且通過籤詩的敘述,討論了不同版本的故事發展。通過分析光武帝在故事中的處理方式,提出了作者對於處理權力與職責的見解。文章著重於歷史故事與觀點解析。
Thumbnail
李世民連番遭到打擊,終於下定決心爭取天子之位。 同時,齊王李元吉也展開了行動……
四、遼東全面淪陷,退守山海關: 1.天啟二年正月的爭論: 天啟二年的正月,明朝政府仍是在對於遼東權責的爭吵中度過,如正月八日刑部郎中徐大化抨擊熊廷弼「受國厚恩,不思與虜戰,而日日與廟堂舌戰、筆戰,其與之同臭味而比和者,逃臣胡嘉棟、朱萬良,建議割棄廣寧之高出耳!由其乖戾兇愎,盡失將士心
Thumbnail
☆第十三章 峨嵋之亂<上> 【前情提要】海滄公子脫困,與耿冷兒重逢,便重新補辦婚禮;一旦鬧完洞房,清心師徒四人便返回東海龍宮覆命。老龍王早將一切經過收入眼底,瞭然於心,心滿意足,遂同意由蒼夫人之處取出一瓶東海龍麟丹相贈。自然蒼夫人樂見此事,除依約行事外,也言明將奉清心等人為龍宮上賓,並委請她們代贈
Thumbnail
桓帝盛怒開始下詔各郡、各封國,逮捕豪族黨人,布告天下,令天下一致討賊。 結果公文在太尉、司徒、司空三府的環節就被擋回來了,三公聯名拒絕執行。 大家如果還記得,咱們在寫前面的權力框架時我們說過「外朝官」是負責執行和監督的,太尉陳蕃將詔書退回,說:現在要抓的人都是「海內人譽,憂國忠公之臣」,就算有罪
三、熊廷弼再任經略: 熊廷弼重新就職經略後,隨即準備收復殘局,除設法支援尚負隅頑抗的東山礦徒等地方勢力外,當務之急便是增強兵力,重新建立包圍網和戰守權責,其指導方針便是所謂「三方布置」說。
瀋陽和遼東在一個月內相繼淪陷,經略袁應泰戰敗自殺和熊廷弼的再次啟用
明朝和滿州的戰爭從萬曆末年延續到亡國前夕共二十餘年,裡面可以講的主題實在太多,因此我以在天啟朝時間內比較有趣的以下三個議題為主,凸顯熹宗皇帝在處理遼東問題上的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