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明熹宗實錄》看天啟帝前期的治國方式和性格-以聖旨和上諭為中心-1.前言和皇家的職責履行與否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6 分鐘

一、前言:


明熹宗朱由校(1605-1627)為明朝最後第二位君主,為明光宗泰昌帝(1582-1620)長子,明思宗崇禎帝(1611-1644)長兄。他在傳統正史《明史》敘述中評價極差,這多半是由於黃宗羲及其後學之東林史觀所致,據其所言是宦官弄權最黑暗時期,《明史》稱熹宗為「庸懦」。這是否為事實我尚不敢斷言,但今年開始讀《明熹宗實錄》,起碼讀至天啟三年七月,我並不認為熹宗有如此不堪,甚至在不少方面展現出盡職之形象,肯相信大臣和與外廷溝通,複雜和重要的決斷亦願意接受和尊重部院的意見。儘管《實錄》可能通過史料之揀選有美化先帝之嫌(畢竟是於其弟崇禎朝時編寫),但我確實認識到了一個不太一樣的天啟帝,因此希望通過接下來的幾篇文章,從職責履行、遼事、奢安之亂和移宮、紅丸兩案中,藉由天啟帝之聖旨和上諭分析,嘗試建構出其治國方式和性格的幾個面向。


1.資料來源及時間下限:


我主要採用的是稻香出版社出版,由林燊祿老師點校的《明熹宗實錄》前六冊,至三十六卷天啟三年(1624)七月的內容,此版優點在於抄錄了《兩朝從信錄》、《國榷》和《熹宗原本本紀》相關記載和奏疏,方便讀者對照《實錄》的刪減內容;不便處在於沒有加上陰曆日期,僅有干支紀年,不便現代人閱讀。


其他主要參考史料為維基文庫《明史》、中華書局出版之劉若愚《酌中志》、李清《三垣筆記》和黃景昉《宦夢錄 館閣舊事》,對照資料包含手上有的天啟朝臣文集,如《徐光啟文集》、《孫承宗集》、鹿善繼《認真草》、張五典《大司馬張海虹先生文集》、張銓《張忠烈公存集》、方孔炤《職方舊草》和《楊嗣昌集》等,與《實錄》相補充和對照。


2.立論前提:


我討論的前提為儘管依照正常程上,聖旨應由內閣票擬,再由天啟帝選擇發出;但天啟朝晚期宦官擅權的記載比比皆是,《酌中志》中甚至有記載天啟帝喜好手工藝,因此太監報告緊要文書時,他便「一邊經營鄙事,一邊傾耳注聽」事後只說:「爾們用心行去,我知道了。」因此天啟後期的聖旨和上諭是否能代表他本人的意見頗有疑問。據劉若愚所言,魏忠賢於天啟三年十二月月掌東廠印,才算正式掌握內廷大權,也是我選取時間範圍至天啟三年年中的原因。另一原因是《明熹宗實錄》天啟四年僅餘粱本,記載闕漏甚多。


雖說聖旨和上諭能否代表熹宗本人意思不易界定,但至少是代表其意思的正式官方文書,內容也有不少聖旨和上諭流露出情緒,很明顯是天啟帝本人的口吻,因此我還是依照這些記載作為分析依據。以下先根據皇家職責的履行統計和分析。


二、皇家職責的履行與否:


1.祭祀太廟和郊祀:


明代祭祀典禮繁多,許多皆遣勳臣、禮部官員等代為祭祀,至神宗朝,只有每年四季於太廟舉辦時享祭和南郊之交祀禮通常會由神宗親自參加,萬曆十四年後,甚至連時享祭都遣人代祭。天啟帝任內,除繼位當年內之泰昌元年(1620)冬季時享季遣官代祭外,十餘天後神宗牌位進入,亦遣駙馬代捧神主(此事當然受到嚴官責難)。天啟元年以後的太廟四時祭,熹宗幾乎每次都有親身參與,直到天啟七年年中後健康狀況惡化,才又遣官代祭。


至於郊祀禮更是自萬曆十四年萬曆帝徒步往南郊祭祀後,多年皆未參與。天啟帝採納皇祖即位三年後始行郊禮慣例,於天啟三年十一月一日親自至南郊祭祀天地,事後葉向高等閣臣上疏稱此次郊祀為「數十年之曠典」可見難得。不過之後直至去世,天啟帝仍選擇遣勳臣代為祭祀天地,並未繼續舉辦郊祀禮。


2.經筵和日講:


經筵相對日講較為正式,崇禎時閣臣黃景昉於《館閣舊事》中說參加人員包括大九卿、勳臣、各掌印官和科道官皆要參與,《明史》的<禮志>記載中記載:「春講以二月十二日起,至五月初二日止,秋講以八月十二日起,至十月初二日止」,黃景昉則補充說每月逢二日則講,因此理論上以上六個月每月二日、十二日和二十二日皆應舉行經筵,每年共十八次。但熹宗也僅止於十五次左右,不算勤勞,但相對神宗、穆宗和世宗已經算認真舉行;除了神宗初年特別頻繁舉辦經筵是個例外。


日講的話如黃景昉所述,除每月朔(初一)望(十五)為升殿日,三、六和九日為常朝日,以上日子加上舉行經筵日期之外,皆應舉辦日講。日講參與人員為閣臣和日講官數員即可。日講多半於十月因天冷暫行,正月再行開講。實錄並未記錄每次日講舉行月日,孫承宗(1563-1638)於元年泰昌和天啟元年任日講官,留下的講章有紀錄泰昌元年十月十八日和二十一日進行日講的紀錄,可見天啟即位不久便行日講;孫氏本人在天啟初年日講中的作用似頗重要,為天啟帝較喜愛的講官之一,錢謙益為其撰寫的行狀有不少日講場景的描述,不過非本文重點,於此不贅述。但天啟朝幾乎未見言官勸諫天啟帝參加日講,可見日講應該大致按時舉行。


雖然《酌中志》中記載天啟帝「生性不好靜坐讀書」,對書法似亦於即位初年認真練習,如天啟元年(1621)正月二十六日,大學士劉一燝等上疏:「文書官康寧捧到御字一幅,體勢端嚴,筆法遒勁,誠昔人所稱心正筆正之論。臣等恭視不勝懽服,且雪後嚴寒,已傳免講,而宮中深翰,不輟日程。仰見皇上典學之勤,聖功之密。臣等當傳示中外,尤不勝慶幸。」實錄還記載:「先是春寒輟講,上於煖閣中將閣臣票擬章疏親灑宸翰,批發數通。閣臣見書法日進,競前稱賀。」上(天啟帝)曰:「天寒作字較少,未能工也。俟春和時親筆硯,尚有進益。」可見初年對於功課亦無落下。以上關於參加經筵和日講一事,他已經達到大多明朝先祖的水平,甚至還更勤奮。


3.視朝:


晚明的朝會,從隆慶六年(1572)起定為三、六、九日為常朝,理論上除因重要大臣、勳臣或藩王去而輟朝外,皇上皆應參與。明熹宗上朝相當勤奮,儘管亦做不到每次常朝都參與,但除了有缺的天啟四年部分,光是有紀錄天啟帝視朝的天啟二年(1622)五月開始至天啟七年(1627)五月這四年間,有紀錄的視朝次數高達兩百次,比在位四十八年的萬曆帝只少了七十餘次,可見天啟對於常朝相當重視,只要情況許可都會參與常朝。


以上統計天啟帝履行祭祀、講學和視朝等皇家基本職責時,皆算是已達到歷代先祖平均標準,甚至算是有些勤政了,可見他對於履行職責之重視。接下來的幾篇文章將根據天啟朝的諸多事件,分析明熹宗的治國手段。

avatar-img
8會員
42內容數
簡單介紹明代中央和地方政府組織架構和職掌,略有涉及實際政治運作中的角色,亦會包括幾篇番外談明代的官員任用、考核和退休。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文淵閣 的其他內容
上次介紹了呂坤為其好友楊東明文集寫的序,這次通過楊東明本人的一篇題本,來介紹萬曆中期一場牽動朝野的重大政治案件李材(號見羅)案,看看這位名揚一時的「小王陽明」
前言: 呂坤(1536-1618)的全集是我接觸明史的起點,是第一本完整讀畢的明人文集,其學術和政治成就也是我最推崇的明代人物之一。以下的這篇序文是呂坤為其好友兼親家楊東明(1548-1624)所寫,充分表達了呂坤的實學思想,並很好地捕捉到了楊氏生平和思想的幾個閃光點,是篇相當優秀的序文。
上次介紹了呂坤為其好友楊東明文集寫的序,這次通過楊東明本人的一篇題本,來介紹萬曆中期一場牽動朝野的重大政治案件李材(號見羅)案,看看這位名揚一時的「小王陽明」
前言: 呂坤(1536-1618)的全集是我接觸明史的起點,是第一本完整讀畢的明人文集,其學術和政治成就也是我最推崇的明代人物之一。以下的這篇序文是呂坤為其好友兼親家楊東明(1548-1624)所寫,充分表達了呂坤的實學思想,並很好地捕捉到了楊氏生平和思想的幾個閃光點,是篇相當優秀的序文。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隨著理財資訊的普及,越來越多台灣人不再將資產侷限於台股,而是將視野拓展到國際市場。特別是美國市場,其豐富的理財選擇,讓不少人開始思考將資金配置於海外市場的可能性。 然而,要參與美國市場並不只是盲目跟隨標的這麼簡單,而是需要策略和方式,尤其對新手而言,除了選股以外還會遇到語言、開戶流程、Ap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前言 宋神宗不到二十歲就即帝位了;他有心改變北宋從立國以來,日益積貧、積弱的現象,因此重用王安石實施變法,史稱「熙寧變法」。王安石為人執著,不恤人言,不通人情,在當時就有許多負面批評,然而為了振興北宋王朝,神宗仍然擋住所有批判,執意任用,並全力支持。史載高太后認為王安石在變亂天下,孝心很重的宋神宗
Thumbnail
早上,在公園散步。 邊散步邊胡思亂想。 突然想起很久以前讀過的一篇文章“深慮論”。 正好今天到公園散步,帶著手機。 就用手機,上網查一下,很容易就查到這篇文章。 現在有手機,查詢資料真方便。 這篇文章作者是明代的方孝孺,是他早年的文章。 在明太祖洪武七年(西元1374年)寫的。
Thumbnail
近日,鄭文燦涉貪遭調查,即有人用前朝蔡英文的“大阿哥”中箭落馬諷喻,或四王爺胤禛奪得寶座,成為雍正帝後,整肅掉最大威脅八王爺。可否換一種另類歷史的思維,即顛覆已發生的歷史,慈禧太后當年退休頤和園若如今日的卸任元首,無“回朝”之可能,那麼光緒帝的“戊戌變法”是否能一掃前朝的稗政?
Thumbnail
唐太宗李世民知道了武則天的預言後,不知如何面對,聽完李淳風的分析後,決定臣服於命運,扮演好皇帝的角色,順其自然。
Thumbnail
本日籤詩:正德君遊蘇州 「吉慶平安百事諧,婚姻買賣皆如意。前程祿馬自朝來,日出東風便見財。」 籤詩故事:       這首籤詩的主人翁,也是一個皇帝,也在鄉野奇譚中,留下了許多精彩的故事,當然也包含風流韻事。他的故事還被編寫成戲曲、連續劇、和電影,是個生活多采多姿的皇帝。這個皇帝就是明武宗
Thumbnail
作者 Only 系列文章,【一天一千字,進化每一次】,談論了崇禎皇帝滅亡的故事,他有一句名言,朕非亡國之君,屬下皆是亡國之臣,真的是這樣嗎?身為皇帝不是只有勤奮,最重要的是責任,如果上司不擔責任,下屬全都會是明哲保身之輩,也不擔責任,國家也隨之滅亡,斷送大好江山!
Thumbnail
這本書的進度,目前只看到有一段插敘寫明武宗朱厚照的部分,就是那個皇帝不當愛給自已封將軍的奇葩,雖然明朝奇葩皇帝多了去了。 這段之前講的是張居正還在世的故事,還正常的的萬歷,其實我一直覺得他很正常。 我在看書的時後有一種感覺,萬歷一直把張居正當一個爸爸,因為他老爸死的早,媽媽又一直讓他乖乖聽張居正
Thumbnail
索額圖明知兩害相權取其輕,如今唯有上乾清宮請罪一途,但這賭的是皇帝寬仁,萬一正巧遇上聖心不豫,康熙可不是庸懦之主,殺伐決斷無人能及,要取自家滿門性命只在一念之間,不免愈想愈怕。
Thumbnail
李光地勒德洪你一言我一語爭執起來,滿殿人除了明珠王熙,都一臉錯愕。康熙聽了半晌,說道:「行了,你兩個別吵,朕都聽明白了。」思索片刻又道:「方才兩方意見,都是朝堂之上爭執,前線意見闕如,此刻不好便下結論。著六部九卿詹事科道兩日內彙整意見,具摺交由內閣整理,送福建水師詢問施琅。高士奇,此事就交給你了。」
左 傳 【介之推不言祿】     晉文公賞賜那些跟隨他流亡的臣子。介之推不談賞賜,晉文公也沒有給他賞賜。     介之推說:「晉文公當國王本來就是上天的意思。這些大臣以為是自己的功勞。下面的人把罪過當作正當,上面的人賞賜奸邪的行為,上下相互欺騙,我難以跟他們相處啊。」     介之推的母親說:
Thumbnail
隨著理財資訊的普及,越來越多台灣人不再將資產侷限於台股,而是將視野拓展到國際市場。特別是美國市場,其豐富的理財選擇,讓不少人開始思考將資金配置於海外市場的可能性。 然而,要參與美國市場並不只是盲目跟隨標的這麼簡單,而是需要策略和方式,尤其對新手而言,除了選股以外還會遇到語言、開戶流程、Ap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前言 宋神宗不到二十歲就即帝位了;他有心改變北宋從立國以來,日益積貧、積弱的現象,因此重用王安石實施變法,史稱「熙寧變法」。王安石為人執著,不恤人言,不通人情,在當時就有許多負面批評,然而為了振興北宋王朝,神宗仍然擋住所有批判,執意任用,並全力支持。史載高太后認為王安石在變亂天下,孝心很重的宋神宗
Thumbnail
早上,在公園散步。 邊散步邊胡思亂想。 突然想起很久以前讀過的一篇文章“深慮論”。 正好今天到公園散步,帶著手機。 就用手機,上網查一下,很容易就查到這篇文章。 現在有手機,查詢資料真方便。 這篇文章作者是明代的方孝孺,是他早年的文章。 在明太祖洪武七年(西元1374年)寫的。
Thumbnail
近日,鄭文燦涉貪遭調查,即有人用前朝蔡英文的“大阿哥”中箭落馬諷喻,或四王爺胤禛奪得寶座,成為雍正帝後,整肅掉最大威脅八王爺。可否換一種另類歷史的思維,即顛覆已發生的歷史,慈禧太后當年退休頤和園若如今日的卸任元首,無“回朝”之可能,那麼光緒帝的“戊戌變法”是否能一掃前朝的稗政?
Thumbnail
唐太宗李世民知道了武則天的預言後,不知如何面對,聽完李淳風的分析後,決定臣服於命運,扮演好皇帝的角色,順其自然。
Thumbnail
本日籤詩:正德君遊蘇州 「吉慶平安百事諧,婚姻買賣皆如意。前程祿馬自朝來,日出東風便見財。」 籤詩故事:       這首籤詩的主人翁,也是一個皇帝,也在鄉野奇譚中,留下了許多精彩的故事,當然也包含風流韻事。他的故事還被編寫成戲曲、連續劇、和電影,是個生活多采多姿的皇帝。這個皇帝就是明武宗
Thumbnail
作者 Only 系列文章,【一天一千字,進化每一次】,談論了崇禎皇帝滅亡的故事,他有一句名言,朕非亡國之君,屬下皆是亡國之臣,真的是這樣嗎?身為皇帝不是只有勤奮,最重要的是責任,如果上司不擔責任,下屬全都會是明哲保身之輩,也不擔責任,國家也隨之滅亡,斷送大好江山!
Thumbnail
這本書的進度,目前只看到有一段插敘寫明武宗朱厚照的部分,就是那個皇帝不當愛給自已封將軍的奇葩,雖然明朝奇葩皇帝多了去了。 這段之前講的是張居正還在世的故事,還正常的的萬歷,其實我一直覺得他很正常。 我在看書的時後有一種感覺,萬歷一直把張居正當一個爸爸,因為他老爸死的早,媽媽又一直讓他乖乖聽張居正
Thumbnail
索額圖明知兩害相權取其輕,如今唯有上乾清宮請罪一途,但這賭的是皇帝寬仁,萬一正巧遇上聖心不豫,康熙可不是庸懦之主,殺伐決斷無人能及,要取自家滿門性命只在一念之間,不免愈想愈怕。
Thumbnail
李光地勒德洪你一言我一語爭執起來,滿殿人除了明珠王熙,都一臉錯愕。康熙聽了半晌,說道:「行了,你兩個別吵,朕都聽明白了。」思索片刻又道:「方才兩方意見,都是朝堂之上爭執,前線意見闕如,此刻不好便下結論。著六部九卿詹事科道兩日內彙整意見,具摺交由內閣整理,送福建水師詢問施琅。高士奇,此事就交給你了。」
左 傳 【介之推不言祿】     晉文公賞賜那些跟隨他流亡的臣子。介之推不談賞賜,晉文公也沒有給他賞賜。     介之推說:「晉文公當國王本來就是上天的意思。這些大臣以為是自己的功勞。下面的人把罪過當作正當,上面的人賞賜奸邪的行為,上下相互欺騙,我難以跟他們相處啊。」     介之推的母親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