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蜀書十二探秘(十五)-上庸二三事】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raw-image



繼續郤正傳前,先聊聊上回花了不少時間翻來翻去翻到華陽國志去的部分。

孟達與上庸。

其實華陽國志有的資訊也不多就是了。


第一個,很多人都認為,在孟達劉封攻打上庸三郡之前,這裡是屬於曹魏的。這不管從哪個角度切都是謬誤。

首先,劉封孟達於建安二十四年征伐,法理上此地屬於「東漢」,絕非曹魏。再者,上庸太守申耽,不是真的曹操所屬。

《魏略》寫得很清楚:「申儀兄名耽,字義舉。初在西平、上庸間聚衆數千家,後與張魯通,又遣使詣曹公,曹公加其號為將軍,因使領上庸都尉。

孫策孫權也這麼做,劉璋也去曹操那邊領過,你會說他們是曹操手下嗎?

不會。

申耽明顯就是割據一方的太守,在大勢力中求存。三國的醍醐味就是這種玩法,不是真的只有三個國家。

上庸對於荊州而言,處於漢水上游。講白了,逆流而戰事倍功半。只要申耽能幫忙擋住漢中,曹操沒有必要非把他們「收歸國有」不可。

相反的,從秦嶺北攻打漢中,還比較順勢。

但佔領了漢中的劉備,意在北伐直取洛陽,角度就翻轉了。

出斜谷祁山道難,取上庸順流而下會合荊州部隊,就是一條不錯的路線。

妙的是三國志說這麼打:「遣封自漢中乘沔水下統達軍,與達會上庸。

下游有大軍,上游是監軍,兩方會合之後打下上庸。

三郡從上游往下排是:西城(後改魏興),上庸(不變),房陵(後改新城統領三郡)。你看曹魏的改制就知道,房陵才是「可管制區域」。

這裡的太守,當時是蒯祺,是荊州大家。

孟達的任務就是殺掉他。

然後,「上庸太守申耽舉衆降」。

劉備不但讓申氏兄弟就地合法,給的官職也不差。哥哥申耽領了個征北將軍,要知道,趙雲都是大約兩年後才有征南將軍。弟弟申儀待遇沒那麼高,但仍能守西城郡。

那接下來大家都清楚,關羽叫,孟達劉封不應。

劉封跟孟達又起爭執,奪走了孟達的鼓吹。就我對兵法了解至今,其實指的就是孟達的軍隊指揮系統。

奪了鼓吹,原則上孟達就不能「駕馭」劉備派來的部隊。但他還是帶著四千多家部曲降了魏,這更妙的是,孟達是房陵主管,是離漢中最遠的一塊。

原本的設想是,這些人是三輔流民入漢中各奔前程,上一篇說的。

但是不是感覺不太現實?

不過,讓我們想起一下「東州兵」。

「南陽、三輔人流入益州數萬家,收以為兵,名曰東州兵。」

房陵就是南陽人的入蜀口。

這個因果關係顯得非常詭異且奧妙。

吾有一解,城下一聚!

不是,人家也想像陳某一樣耍帥啦偶爾。

假設性算式是:

1.孟達是東州兵首領之一。

2.孟達入荊州時,帶的四千兵不只是東州三輔,或許更多是東州南陽兵。

要知道,孟達不是入荊州四個月就去北伐上庸三郡,他待了七年。跟關羽這種人尚且沒有衝突……諸葛亮慮劉封剛猛看來好像不會太超過。

抱歉,重點是,七年間,孟達早已滲透房陵。

稍稍倒回去一點,我發現有點可怕。

「建安二十四年,命達從秭歸北攻房陵」。

孟達守的是宜都,不是秭歸。

秭歸是三峽東口第一鎮,不在荊州大平原上。「從秭歸北攻房陵」的原因,應該是關羽還沒跟襄陽開戰。所以,劉備要孟達穿山奇襲房陵。

翻山越嶺是愚蠢的行軍方式,最好的穿山方式,賈逵幫我介紹過了。

沿河谷而行。

今秭歸縣城西7.5公里處,有「香溪」自北而來,匯入長江。穿過許多人最愛的「神農架」,即使今天都不會是個簡單任務。

順便說一下,到這裡,包括曹丕對孟達的讚賞,我們都可以肯定他是個響噹噹的高級將領。但孟達的「實績」都是隱藏式,甚至無傳。

比起他牆頭草的行為,我想影響更深的應該是:孟達是司馬懿獨斷獨行解決的「反賊」。

宣王的判斷是不會錯的。

孟達反出劉備軍之前,寫了一封信給備哥哥,基本上都是幹話我想是個人都很懶得看。

不過有一段我認為值得思考:「況臣卑鄙,無元功巨勳,自繫於時,竊慕前賢,早思遠恥。昔申生至孝見疑於親,子胥至忠見誅於君,蒙恬拓境而被大刑,樂毅破齊而遭讒佞,臣每讀其書,未甞不慷慨流涕,而親當其事,益以傷絕。

無元功巨勳」,孟達並非元老派,這很肯定,但他是不是真的沒有「巨勳」?

頗是自謙,畢竟後面他用伍子胥、蒙恬跟樂毅來自比。

魏文帝善達之姿才容觀」,那表示孟達親自去見了曹丕。但房陵做為當時對魏第一線,孟達不需要攜家帶眷跋山涉水,只要回來「開門揖盜」就行。

能夠這樣一去一回,更帶魏軍襲擊劉封,就表示孟達在至多一年內的時間,已經完全掌握房陵。他又寫了一封信給劉封勸降,劉封不從,但西城太守申儀從了。

老裴註了一條:「至建安末,為蜀所攻,以其郡西屬。黃初中,儀復來還,詔即以兄故號加儀。

我們不難想像,申耽已經故去。

事實上,最後司馬懿強攻新城郡時,申儀也因為跟孟達不和,所以出面阻擋諸葛亮派來的援軍。

我這邊要說的是,申氏兄弟也是地頭蛇,特別是申耽,對於孟達的「權威」絕對有遏阻效果。

孟達叛蜀的變因中,應該要把申耽故去也考慮進來才是。

相對來說,孟達在蜀漢的將軍職,低於申耽的可能性較高。

上庸三郡的故事,暫且說到這裡。

很多的疑惑仍然沒有得到解答,比方說「大將軍孟達」到底是不是蜀漢所賜?

為什麼蔣琬有意再取上庸,但諸葛亮跟費禕都不想?單純是蔣琬戰術白癡嗎?

不過老實說,第一點在了解了孟達的功績後,其實提高了不少的可能性。

輕取戰略要地帶來的效益,前可比馬超,後可比姜維……姜伯約是有這份優勢但一直沒拿下來喔,然後他是真真正正的大將軍。更不要說東州兵對益州可能產生的威脅。

第二點也是靠姜維串起來。

就想像費禕跟蔣琬說,當年是孟達有門路跟上庸三郡內部達成共識,才能殺蒯祺而奪三郡。今天沒有孟達,敵方若是堅守,破之不易。反觀我們有了對涼州有門路的姜維……

大概是這樣,聊到這裡就好。

avatar-img
257會員
908內容數
一個業餘歷史讀者。讀各種史書並且寫下心得。 大目標是遍讀二十四史,不過最近正在被其他古書內容吸引。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阿前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來到蜀書十二最後一篇,郤正傳。 要分的段落只怕不下於譙周,光看內文分量,都懷疑陳壽是以郤正為主體來做此傳的。 後漢書裡頭有兩個郤先生,都是陳郡那一帶的人。一者善春秋圖緯,另一個則師承樊英。
蜀漢降魏之後,譙周並沒有跟著劉禪北上入洛。 他走到漢中就不去了。 然而,晉武帝司馬炎卻是心心念念要邀請譙周來他身邊當官,為著是什麼? 當譙周抵達洛陽,仍不願為晉服務,促使司馬炎頒布了一條禁令。同時,這個勸劉禪投降的老學者,其真面目也隨之揭曉。 那也是串起整篇《蜀書十二》的關鍵。
譙周傳裏頭,他說過兩次光武傳奇的故事。都是給劉禪的上書。第一次是劉禪改年號,立太子,忙活了大半輩子想要來點小愛好又怎麼了的時刻。 你各位不要老記著光武劉秀的大絕招是放隕石,晉宣司馬懿同樣都是略懂略懂。劉秀真正的歷史定位,就是「以德服人」。 「以德服人」可以勸王者爭霸,也可以勸王者,投降。
景耀六年冬,魏國將軍鄧艾行陰平古道,奇襲江由城。 蜀軍守將馬邈無備,選擇了投降。 譙周傳說:「蜀本謂敵不便至,不作城守調度,及聞艾已入陰平,百姓擾擾,皆迸山野,不可禁制。」 當曹魏大軍突破了姜維的防守,百姓們紛紛逃進山裡,政府,已經失去了管制的能力……
上次介紹了一下譙周的基本人設,接著來看他涉入政壇的部分。 諸葛亮任命譙周為勸學從事,蔣琬接班後則改為典學從事。 從事是州牧刺史副官的名稱,也就是這邊,兩人都不是以中央朝廷官員的部分在「使用」譙周。 原則上看起來也是很單純的興學教學,譙周幹得也不錯:典學的典就是總管的意思。 然後出現了變化。
蜀書十二再開,來到其中最有名的一位,譙周。 有名在兩點:勸降劉禪,還有他就是作者陳壽的老師。 以前也寫過譙周,所以這次比較流水的故事我可能就不說了。用這樣的格式隨意點,想到什麼就研究什麼。 譙周,字允南,巴西西充國人。蜀漢有三巴郡,但東漢其實只有一個巴郡。 劉璋政權對巴郡的處置,將開展一條新的路線。
來到蜀書十二最後一篇,郤正傳。 要分的段落只怕不下於譙周,光看內文分量,都懷疑陳壽是以郤正為主體來做此傳的。 後漢書裡頭有兩個郤先生,都是陳郡那一帶的人。一者善春秋圖緯,另一個則師承樊英。
蜀漢降魏之後,譙周並沒有跟著劉禪北上入洛。 他走到漢中就不去了。 然而,晉武帝司馬炎卻是心心念念要邀請譙周來他身邊當官,為著是什麼? 當譙周抵達洛陽,仍不願為晉服務,促使司馬炎頒布了一條禁令。同時,這個勸劉禪投降的老學者,其真面目也隨之揭曉。 那也是串起整篇《蜀書十二》的關鍵。
譙周傳裏頭,他說過兩次光武傳奇的故事。都是給劉禪的上書。第一次是劉禪改年號,立太子,忙活了大半輩子想要來點小愛好又怎麼了的時刻。 你各位不要老記著光武劉秀的大絕招是放隕石,晉宣司馬懿同樣都是略懂略懂。劉秀真正的歷史定位,就是「以德服人」。 「以德服人」可以勸王者爭霸,也可以勸王者,投降。
景耀六年冬,魏國將軍鄧艾行陰平古道,奇襲江由城。 蜀軍守將馬邈無備,選擇了投降。 譙周傳說:「蜀本謂敵不便至,不作城守調度,及聞艾已入陰平,百姓擾擾,皆迸山野,不可禁制。」 當曹魏大軍突破了姜維的防守,百姓們紛紛逃進山裡,政府,已經失去了管制的能力……
上次介紹了一下譙周的基本人設,接著來看他涉入政壇的部分。 諸葛亮任命譙周為勸學從事,蔣琬接班後則改為典學從事。 從事是州牧刺史副官的名稱,也就是這邊,兩人都不是以中央朝廷官員的部分在「使用」譙周。 原則上看起來也是很單純的興學教學,譙周幹得也不錯:典學的典就是總管的意思。 然後出現了變化。
蜀書十二再開,來到其中最有名的一位,譙周。 有名在兩點:勸降劉禪,還有他就是作者陳壽的老師。 以前也寫過譙周,所以這次比較流水的故事我可能就不說了。用這樣的格式隨意點,想到什麼就研究什麼。 譙周,字允南,巴西西充國人。蜀漢有三巴郡,但東漢其實只有一個巴郡。 劉璋政權對巴郡的處置,將開展一條新的路線。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2.0 上古漢語的特殊結構 2.3 之乎者也 —  也 (矣﹑焉) 2.3.1 也 一﹕初探之八 我們的分析還只不過剛開始。 Ya3.6 和 Ya3.7* 之間,我們傾向於前者的解析觀點。但有關前問,即「百里奚,虞人」是否一完整句子,王力的答案是肯定的,因為王力認為「也」字用作煞句
曹操於建安十三年(西元208年)在赤壁遭遇大敗,龜縮北方,孫劉聯軍戰勝大捷,天下已然形成三足鼎立
Thumbnail
孫堅北上的那段時間史書中是這麼記載的: 1、袁術以後將軍的名義出逃南陽投奔張咨。(術畏卓之禍,出奔南陽) 2、劉表在孫堅殺人後迅速得到了荊州刺史的朝廷任命。(長沙太守孫堅殺荊州刺史王睿,詔書以表為荊州州刺史) 3、孫堅殺張咨,隨後南陽郡慫了,要啥都給。(牽咨於軍門斬之,郡中震慄,無求不獲)
Thumbnail
話說桓帝時期有黃星現於楚、宋分野,有個叫殷馗的風水士說:「五十年後當有真人起於梁、沛之間,其鋒不可當。」 後來這片地方被證實了,是沛國譙縣(今安徽亳州)。 中國的疆域非常廣大,但有一個小區域卻特別有意思,這塊地方誕生了三個主導中國歷史大方向的開國之君。 劉邦起於沛縣,主導開創了兩漢四百年的風風
Thumbnail
太尉李修在虞詡的建議後開始集中三公商討最終決定不棄涼,給鄧騭懟回去的同時開始辟西州豪桀為掾屬,拜長吏子弟為郎,以安慰關西豪族。 虞詡在劉秀留下的政治結構下利用三公的力量完成了對大將軍鄧騭的制衡,不僅保住了涼州,還將涼州的大量豪族子弟進行了特招入朝,變相的肯定並鼓勵了西涼豪族們對羌人的不合作。 他
Thumbnail
「方今朝士山積,髦俊成羣,猶鱗介之潛乎巨海,毛羽之集乎鄧林,游禽逝不為之尠,浮魴臻不為之殷。」 優秀的人才這麼多,我郤正不過是其中一個小小小咖。朝廷有任何建樹或有任何缺失,都不是我所能影響的。 「且陽靈幽於唐葉,陰精應於商時,陽盱請而洪灾息,桑林禱而甘澤茲。」 開始耍典故了,得請裴松之解說。
Thumbnail
上一回,郤正吹捧了一下蜀漢的安定繁榮,同時也綿裡藏針,暗諷朝政敗壞的原因。 他不直接挑明罵黃皓,接著卻說,你們都那麼棒,我卻是個廢物,在朝廷數年,寄託在天子腳下…… 心,卻不在這裡。 郤正的心在哪呢?
Thumbnail
郤正開始講劉備政權入蜀。他表示,朝廷跟百姓相處都十分融洽。 朝中能臣,像元凱一樣。 元凱不是一個人,是指五帝時期的十六大族:八元八凱(愷)。 這個司馬遷的原文寫得極妙:「昔高陽氏有才子八人,世得其利,謂之八愷。高辛氏有才子八人,世謂之八元。此十六族者,世濟其美,不隕其名。」
大舜如果碰到當面順從他的臣子,會引以為戒。孔子如果碰到討好他的人,會生氣氣。如果你們願意聽聽我真正的想法,就讓我來說一下吧。 天地洪荒之始,人們的智慧剛開。 三皇五帝承繼了上天的旨意(原文寫符籙,很有趣),夏朝跟商朝也按照著過去的經典行事。 然而……
Thumbnail
過去的人說,時跟事是併記的,功與名是搭配的。然而名與事,是過去的賢者刻不容緩必須達成的。他們所制定的規範,因為在那個時代而有價值。留下來的名號,也是因為他們的功勞才千古不朽。 如果只是跟隨時代的潮流,揚名一時身死名滅,那倒是讓君子們感到羞恥的事情。 所以達人鑽研大道,探索細微的事物,觀察天道的運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2.0 上古漢語的特殊結構 2.3 之乎者也 —  也 (矣﹑焉) 2.3.1 也 一﹕初探之八 我們的分析還只不過剛開始。 Ya3.6 和 Ya3.7* 之間,我們傾向於前者的解析觀點。但有關前問,即「百里奚,虞人」是否一完整句子,王力的答案是肯定的,因為王力認為「也」字用作煞句
曹操於建安十三年(西元208年)在赤壁遭遇大敗,龜縮北方,孫劉聯軍戰勝大捷,天下已然形成三足鼎立
Thumbnail
孫堅北上的那段時間史書中是這麼記載的: 1、袁術以後將軍的名義出逃南陽投奔張咨。(術畏卓之禍,出奔南陽) 2、劉表在孫堅殺人後迅速得到了荊州刺史的朝廷任命。(長沙太守孫堅殺荊州刺史王睿,詔書以表為荊州州刺史) 3、孫堅殺張咨,隨後南陽郡慫了,要啥都給。(牽咨於軍門斬之,郡中震慄,無求不獲)
Thumbnail
話說桓帝時期有黃星現於楚、宋分野,有個叫殷馗的風水士說:「五十年後當有真人起於梁、沛之間,其鋒不可當。」 後來這片地方被證實了,是沛國譙縣(今安徽亳州)。 中國的疆域非常廣大,但有一個小區域卻特別有意思,這塊地方誕生了三個主導中國歷史大方向的開國之君。 劉邦起於沛縣,主導開創了兩漢四百年的風風
Thumbnail
太尉李修在虞詡的建議後開始集中三公商討最終決定不棄涼,給鄧騭懟回去的同時開始辟西州豪桀為掾屬,拜長吏子弟為郎,以安慰關西豪族。 虞詡在劉秀留下的政治結構下利用三公的力量完成了對大將軍鄧騭的制衡,不僅保住了涼州,還將涼州的大量豪族子弟進行了特招入朝,變相的肯定並鼓勵了西涼豪族們對羌人的不合作。 他
Thumbnail
「方今朝士山積,髦俊成羣,猶鱗介之潛乎巨海,毛羽之集乎鄧林,游禽逝不為之尠,浮魴臻不為之殷。」 優秀的人才這麼多,我郤正不過是其中一個小小小咖。朝廷有任何建樹或有任何缺失,都不是我所能影響的。 「且陽靈幽於唐葉,陰精應於商時,陽盱請而洪灾息,桑林禱而甘澤茲。」 開始耍典故了,得請裴松之解說。
Thumbnail
上一回,郤正吹捧了一下蜀漢的安定繁榮,同時也綿裡藏針,暗諷朝政敗壞的原因。 他不直接挑明罵黃皓,接著卻說,你們都那麼棒,我卻是個廢物,在朝廷數年,寄託在天子腳下…… 心,卻不在這裡。 郤正的心在哪呢?
Thumbnail
郤正開始講劉備政權入蜀。他表示,朝廷跟百姓相處都十分融洽。 朝中能臣,像元凱一樣。 元凱不是一個人,是指五帝時期的十六大族:八元八凱(愷)。 這個司馬遷的原文寫得極妙:「昔高陽氏有才子八人,世得其利,謂之八愷。高辛氏有才子八人,世謂之八元。此十六族者,世濟其美,不隕其名。」
大舜如果碰到當面順從他的臣子,會引以為戒。孔子如果碰到討好他的人,會生氣氣。如果你們願意聽聽我真正的想法,就讓我來說一下吧。 天地洪荒之始,人們的智慧剛開。 三皇五帝承繼了上天的旨意(原文寫符籙,很有趣),夏朝跟商朝也按照著過去的經典行事。 然而……
Thumbnail
過去的人說,時跟事是併記的,功與名是搭配的。然而名與事,是過去的賢者刻不容緩必須達成的。他們所制定的規範,因為在那個時代而有價值。留下來的名號,也是因為他們的功勞才千古不朽。 如果只是跟隨時代的潮流,揚名一時身死名滅,那倒是讓君子們感到羞恥的事情。 所以達人鑽研大道,探索細微的事物,觀察天道的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