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出離心|覺燈日光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6 分鐘
raw-image

📘閱讀書名

覺燈日光


📖閱讀筆記

共下士道 念死无常

因为没有念死无常,就会生起「我可以活这么久」的想法,就会去计划这一世要做什么,把大多数的时间都用在图谋今世的利益上,最主要的就是爱护自己的亲友,远离自己的仇敌,在爱恨亲疏当中空耗一生。其实我们可以把时间用在有意义的事情上,然而却把多数的时间用在图谋今世的利益上,这真是太可惜了!这就是不念死无常的过患。

有人会说:反正每个人都会死,死的问题等快死的时候再去想好了,何必现在就去想呢?但是平时没有准备,临死就只有长吁短叹的份,没有解决的办法。如果现在就念死无常,知道这是一个非常残酷的状况,每天都为死亡的来临而准备,当死亡真的来临时,就不会因此而烦恼。修死无常,胜者心欢喜,中不畏,劣不悔。也就是说,就一个对死无常有准备的修行者来讲,上等修行者临死时是欢喜的,他会说:「我好不容易可以换一个新的身体了,它将带我去走新的修行道路。」因为对此有足够的把握,所以心生欢喜。中不畏是说,中等修行者虽然没有证悟者般欢喜,但他不畏惧死亡,他有自信不会堕落恶趣。劣者,虽不像前两种人,他对后世没有足够把握,但至少不会后悔,因为觉得自己已经尽力了。如果没有念死无常,就不会考虑到后世,这样一来,所求、所做完全是为了今世。如果人真的只有今世,事情就太简单了,但并不是如此,人不只有今世,还有后世,后世还有再后世……。如此思惟,我们就可以了解念死无常的利益及不念死无常的过患。

◆◆◆

如果真正念死无常,就像确定明天就会死,那就不会贪着亲属和现有的财物。因为知道亲属和财物等不可能带到后世去,自然会遮挡对亲属和财物的贪着,而会欢喜去做布施,欢喜地去取法义。如果我们真的视世间名闻利养如空心的谷壳,易随风飘扬,就能了解世间的利益真是太虚无了,相当短暂且不坚实,为世间法付出的一切辛苦都没有意义。自然也就会知道,对今生的实执欺骗了我们。

◆◆◆

小时候一般都不会想到要修行,除非是非常有善根者。到老时想要修行,却已经没有时间了。正如贡唐仁波切所说:「没修没修二十载,要修要修二十载,未修未修二十载,空白自传已记载。」确实如此啊!如果期待修法的时间自己来找我,那就错了。如果想等眼前这些事情都做好了,等以后一切因缘都聚合了再修学,那就真的是像贡唐仁波切所说的「空白自传已记载」了。

◆◆◆

我们把心朝向应该会死的方向思惟,我们就会筹备后世的利益,不会把重心放在今世。如果我们知道这个地方不值得久住,随时都有可能要搬家,就不必花太多时间装潢房子,应该准备钱搬家;如果我们决定要长住在此,我们就会去装潢房子,花很多时间在这间房子上。同样的道理,如果我们的心一直朝着「我不会死」的方向,现世就是久居之处,自然就会筹备今世的利益,而不会想到后世。


共中士道 思惟苦谛

三苦中,最主要的是行苦,我们应该反复思惟行苦的过患。要了解行苦的过患,就要多多思惟烦恼的过患。一旦我们真的痛恨烦恼,把烦恼视为最主要的仇敌,自然就对烦恼所生的、被烦恼控制的感到不悦,就会产生厌离。如果我们喜欢烦恼,就会觉得被烦恼操控也无所谓。所以只看行苦,没看到烦恼的过患,是没有用的。知道自己被烦恼操控,无法自主,对烦恼的过患才会有所感受。班禅法幢说到:「畜生本欲离苦苦,外道也欲坏苦离,业与烦恼所生蕴,此乃佛教所示义。」如果只想远离苦苦,其实不只是人,所有的动物也都想要离开苦苦,所以远离苦苦的这种厌离心,不是佛教不共之说。至于想远离坏苦,外道也有,像四禅以上的外道,他们认为有快乐的感受就会有散乱,会影响禅定,于是厌离快乐的感受而追求舍受。(四禅以上都是舍受,没有乐受。)所以远离坏苦也不是佛教不共之说。厌离行苦,才是佛教不共的法义。

世间的安乐并不是真正的快乐,就像一个人走太久了,暂时休息一下就会觉得很舒服。我们行、住、坐、卧时,一开始都还挺舒服的,但走久了就感到腿酸,坐太久了觉得屁股痛,饮食等也都一样。如果是真正快乐之因,应该越享受越快乐,如同痛苦之因,越享用就越苦。行、住、坐、卧、饮食等,我们受用久了就会觉得苦,那就说明其实所享用的不是真正的乐,而是苦因,所以越受用,痛苦就越增长。一切都在行苦当中生,一切都在行苦当中灭。


共中士道 除邪分别

有人说:小乘之声闻、独觉才要对生死起厌离,菩萨不应该对生死生起厌离。为什么呢?即引用《不可思议秘密经》里面所说:「诸菩萨者为欲成熟摄受有情,于生死中见大胜利,非于涅槃见如是利。」又引用一些其他的经文,说诸菩萨会住在生死,不厌离生死。宗喀巴大师回答说:这是对于经义不了解,完全颠倒执着而产生的大错误。菩萨们不厌离生死的意思,并不是没有看到烦恼和业的过患而产生的不厌离。菩萨们有大智慧,所以对于烦恼过患的恐怖,比声闻、独觉还要清楚,体会更深。因此,其对烦恼和业及生死的厌离心,是声闻、独觉所不及的。可是菩萨不会为自己个人的利益而想脱离生死,为什么呢?因为有利他的悲心。为了利益有情,宁可在生死苦海中,为利有情而发大精进。这才是菩萨不厌离生死的道理,并不是说菩萨没有看到烦恼的过患。

如果不厌离的内涵都弄不清楚,反而因业和烦恼的增长而漂流生死,自己的问题都没办法解决,更何况是利益一切有情呢?这是不可能的。如果自己还没有生起出离心,却说要帮助他人出离,较小乘行者而言,是百千倍的差劲。如果由自己身上体会了轮回的过患,而生真实出离心,从他人身上去体会时,而产生了悲悯心,由大悲愿增上,愿意为了利益有情,让自己住在三有中,则应欢喜。「若未如是分别,如前宣说,则此说者,若有菩萨律仪,《菩萨地》说犯一恶作,是染违犯。」

菩萨已经看见三有的过失,而且较声闻、独觉更加厌离烦恼。我们知道声闻、独觉对烦恼的厌离是十分深刻的,而菩萨与其相较,是有过之而无不及。与此同时,菩萨却因由大悲心,让自己住在生死中,这才是真正稀有!「若见三有盛事,如妙天宫,爱未减少,借利他名而云我等不舍生死,智者岂能将以为喜?」宗喀巴大师说得真是非常好,非常强而有力!


共中士道 解脱正道

「见、闻、忆念世间安乐,一切皆应作是念云:此是世间,此亦世间,此皆是苦,非可治疗。发呕吐心。」如果不用刻意思惟,能自然而然地产生厌离世间之心,这才是真正生起出离心之量。

avatar-img
101會員
452內容數
沉思靜心,簡樸生活。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子非魚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若你日日夜夜都祈求著獲得解脫,那時你可說是已經生起了出離心。
修後於諸輪迴樂,剎那不生欲求心,晝夜欲求得解脫,爾時已生出離心。
由修三有過患,能生猛厲欲求出離輪迴之心,以彼滅除輪迴。
修後於諸輪迴福,剎那不生羨慕心,日夜欲求得解脫,爾時已生出離心。
出世間的三乘法,根本在出離心,要首先學習發起。
若你日日夜夜都祈求著獲得解脫,那時你可說是已經生起了出離心。
修後於諸輪迴樂,剎那不生欲求心,晝夜欲求得解脫,爾時已生出離心。
由修三有過患,能生猛厲欲求出離輪迴之心,以彼滅除輪迴。
修後於諸輪迴福,剎那不生羨慕心,日夜欲求得解脫,爾時已生出離心。
出世間的三乘法,根本在出離心,要首先學習發起。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哈囉~很久沒跟各位自我介紹一下了~ 大家好~我是爺恩 我是一名圖文插畫家,有追蹤我一段時間的應該有發現爺恩這個品牌經營了好像.....快五年了(汗)時間過得真快!隨著時間過去,創作這件事好像變得更忙碌了,也很開心跟很多厲害的創作者以及廠商互相合作幫忙,還有最重要的是大家的支持與陪伴🥹。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書名:厭世講堂-顛覆人生的十堂莊子課 作者: 厭世哲學家 #歐陽talk書秀 第七季,12月第一本 厭世這件事,我們應該是每個人都想但也就純屬於心裡想想,很難可以描繪。而《莊子》真的是堪稱史上第一厭世的人,還可以集結成冊流傳於百世,不得不說真的很厲害吧! #人皆知有用之用而莫之無
Thumbnail
憂愁之 心 望天涯 身在其中 是所謂 忘了一身 自在遊
Thumbnail
我行走於茫然俗世紅塵 當意念逐漸淡泊際 越來越不在乎的心境 越來越自然的心態 越來越有了悟的感覺 失去知覺只是其中之一吧 知覺─知心的感覺   學庸94.01.20
Thumbnail
擬寫東風無情處 生亦求歡死毋憾 話語西窗獨佇立 感情傷風雪雨淋 月缺晦暗雲瑕影 情方留戀幾時休 別去離傷自有命 莫嘆生來不逢時 凝睇孩兒甚多念 行走波瀾浪隨潮 離苦難悔心不逞 生來有命莫怨天   學庸94.01.03
Thumbnail
若人生而得意 不妨盡將失意拋去 若人生而歡愉 且教苦痛盡隨風去 情於方寸無須言語 僅需 執手 凝眸 學庸82.04.03/00:30
Thumbnail
存在主義的傳統是在「人類存在的限制和悲劇性」和「人類生命中的機會和可能性」之間尋求平衡。
Thumbnail
巴利聖典提到五種出離,即出家、初禪、涅槃、觀智及一切善法。
Thumbnail
出離思維就是出離惡法,出離不善法,出離欲樂。把心從欲樂中抽離出來,投入於善法,這種尋稱為出離思維。
Thumbnail
修習不淨觀,可以克服所有的怖畏;厭離輪迴,希求解脫;可以轉修觀禪,證悟道果;特別是心有不樂、無聊,或貪欲生起時,要記得用這個修行法對治。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哈囉~很久沒跟各位自我介紹一下了~ 大家好~我是爺恩 我是一名圖文插畫家,有追蹤我一段時間的應該有發現爺恩這個品牌經營了好像.....快五年了(汗)時間過得真快!隨著時間過去,創作這件事好像變得更忙碌了,也很開心跟很多厲害的創作者以及廠商互相合作幫忙,還有最重要的是大家的支持與陪伴🥹。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書名:厭世講堂-顛覆人生的十堂莊子課 作者: 厭世哲學家 #歐陽talk書秀 第七季,12月第一本 厭世這件事,我們應該是每個人都想但也就純屬於心裡想想,很難可以描繪。而《莊子》真的是堪稱史上第一厭世的人,還可以集結成冊流傳於百世,不得不說真的很厲害吧! #人皆知有用之用而莫之無
Thumbnail
憂愁之 心 望天涯 身在其中 是所謂 忘了一身 自在遊
Thumbnail
我行走於茫然俗世紅塵 當意念逐漸淡泊際 越來越不在乎的心境 越來越自然的心態 越來越有了悟的感覺 失去知覺只是其中之一吧 知覺─知心的感覺   學庸94.01.20
Thumbnail
擬寫東風無情處 生亦求歡死毋憾 話語西窗獨佇立 感情傷風雪雨淋 月缺晦暗雲瑕影 情方留戀幾時休 別去離傷自有命 莫嘆生來不逢時 凝睇孩兒甚多念 行走波瀾浪隨潮 離苦難悔心不逞 生來有命莫怨天   學庸94.01.03
Thumbnail
若人生而得意 不妨盡將失意拋去 若人生而歡愉 且教苦痛盡隨風去 情於方寸無須言語 僅需 執手 凝眸 學庸82.04.03/00:30
Thumbnail
存在主義的傳統是在「人類存在的限制和悲劇性」和「人類生命中的機會和可能性」之間尋求平衡。
Thumbnail
巴利聖典提到五種出離,即出家、初禪、涅槃、觀智及一切善法。
Thumbnail
出離思維就是出離惡法,出離不善法,出離欲樂。把心從欲樂中抽離出來,投入於善法,這種尋稱為出離思維。
Thumbnail
修習不淨觀,可以克服所有的怖畏;厭離輪迴,希求解脫;可以轉修觀禪,證悟道果;特別是心有不樂、無聊,或貪欲生起時,要記得用這個修行法對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