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1-14|閱讀時間 ‧ 約 24 分鐘

感受自然生命的法門

    偶爾有些老朋友會跟我抱怨,說你們荒野保護協會提倡要去感受大自然的生命,但是他們不管是假日爬郊山,或是退休後天天走步道健身,但是不管怎麼看,花還是花,樹還是樹,鳥還是鳥,從來沒有感受到與自然萬物的共鳴或所謂生命的流動,到底是他們沒有慧根,還是我們在唬弄他們?

        對於這些朋友的質疑,我通常提供給他們一個法門,建議他們找機會給自己一段較長的時間在大自然裡漫遊,周圍沒有任何同伴,而且視野所及之處必須沒有任何其他人類,也不能看到任何人為設施,比如電線桿,建築物或者柏油路,然後沒有任何目的性的與這一片自然荒野共處,所謂目的性是為了某種任務,比如採集藥草,做調查,或者做特定物種的觀察或攝影。

        一個人獨自在荒野漫遊,我們心思得以不被其他人類或人造設施干擾,也因為一個人,我們會安靜下來,進入內心世界,同時也比較能夠達到「既開放又專注」的境界。我們會開放所有感官,視覺、聽覺、味覺、嗅覺、皮膚的觸感,去感知周遭的一切,但是周圍有什麼風吹草動就立刻能專注地去覺察。

        若是時間久一點,我們也許就能融入大自然,或許在某個剎那,我們有機會進入意識很清楚,但卻超脫自己肉體束縛的境界,達到心理學所描述的「心流」或者「巔峰經驗」或是「高潮經驗」,其實這也是有美國國家公園之父之稱的約翰繆爾所說的:「讓陽光灑在心上而非身上,溪流穿軀而過而非從旁流過。」

        獨自一人是很重要的條件,當然,跟很多人到大自然散步旅行是有另外的快樂與交友聯誼的效果,呼吸新鮮空氣,對身體也有很大的好處,但是假如你是想要感受到自己與自然生命的共鳴,恐怕還是得一個人才容易達到。

        在印度的哲學裡,隱士般的孤獨生活是成熟階段的人所應該選擇的生活。在「奧義書」這部經典中就明白的規定,每個人,在達到一定的人生階段後,就應該拋棄家庭和財物,遁隱到森林裡去。

        獨自一人走在山裡,是種既豐富又單純的感覺,森林裡眾多物種有其生命流動的韻律,花開花落,在自然的循環中,找到天地與我並生,萬物與我合一的安心感。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隨著歲月遞變,我自己還是有些主題想比較有系統地寫,另一方面也知道自己需要外力督促,不然恐怕會沉溺在書本裡,懶得動筆。剛好vocus找我進來寫作,或許對我而言,這是個好機會,可以更有效率地把幾個主題整理出來。
    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

    發表回應

    成為會員 後即可發表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