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https://www.managertoday.com.tw/articles/view/68015?utm_source=copyshare
©經理人
文中提到
事情的成敗
都會有下面兩種控制觀
內在-問題出在自己
外在-問題出在外部(環境、命運)
不管偏向哪一種
都不太客觀
要能練習平衡的雙控
也建議我們練習不抱期望的過一天
也可以製作提醒小卡來遠離負面思考
看完這篇想到之前學的「歸因理論」
大多數的狀況會是
好的發展-都是歸因內在
而不好的-都歸因外在
講白一點就是
成功了都是自己的功勞
失敗了都是別人害的
另一種現象是
近期常聽到的「冒牌者症候群」
剛好跟上面情形相反
成功了都是外在的功勞
失敗了都是自己不夠好
兩種都有所偏頗
很多時候我們要學習
一、客觀看待
客觀
真的不容易
只是在事情發生後
要能用更全面的方式來看待它
例如可以用SWOT分析
個人的優勢有沒有發揮
缺漏有沒有隱藏或規避
外在的機會有沒有把握
威脅有沒有應對作為
甚至可以在每個項目後面
在用上李克特五點量表
給它打分數
能更好的避免內外在控制偏頗的太嚴重
二、放下期待
很常聽到
沒有期待沒有傷害
期望值越高
失落感越大
但是這點也不容易控制
尤其
當你準備做某些事情了
總會不自覺預想可能發生的結果
想的越多
反而離成功越遠
倒不如用享受的心情去執行
能夠更全心投入
三、懂得等待
莫用一時成敗論英雄
有些事情是需要時間的累積
才能看出成果
量變會引發質變
質變也能帶動量變
有時候小失敗
是為了之後的大成功做累積
有名的燈泡發明
不就是這樣嗎
國父的革命過程
也是這樣累積起來的
重點是
等待的過程
不是什麼事都不做
而是要隨時檢討及調整
不讓失敗的情緒困擾
朝既定方向邁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