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是愛所要說的:《哲學家傅柯的公寓》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8 分鐘

一本書的誕生往往來自另一本書。就像慾望,即使是書寫的,也會如同看著他人大快朵頤時跟著垂涎,慾望本身的延燒,慾望的仿效性,在匱乏中突然滋長。讀起這本書的矛盾也在於此,一方面像是空白許久而突然爆破開來如同暴漲氾濫的河水,甚至瞬間席捲的海嘯;另一方面,又像是一本已經寫了許久,甚至寫好許久的手稿,在某個適當的時候,以恰到好處的溫度交到我們手上的一本。即使是新的,卻似曾相識(déjà-vu)的書。

讀者自然無法忽視這個意識:這不是普通的報導或傳記式作品,因為作者(或說是「敘事者-我」的機制,保留虛構的可能思考空間)本身的身份並不平凡,他是法國子夜出版社(Minuit)創辦人傑洛·藍東(Jérôme Lindon)之子馬修·藍東(Mathieu Lindon)。對二十世紀法國文學略有涉獵者,很難忽略兩間重要的出版社,其一是擁有最多諾貝爾文學獎與龔固爾獎得主作家的伽利瑪(Gallimard)出版社,另一個就是孕育了新小說的子夜出版社。所以我們不必恥於承認偷窺慾甚至八卦慾,畢竟作者在敘事時已經建立起一種經過長時間的洗禮後的透明風格。我們閱讀,像是重新梳整對於名人的表裡兩面的好奇,甚至像是與這種不太方便承認的慾望(譬如比起艱難讀起《性史》,讀讀傅柯的八卦感覺更有意思)靜心溝通,感受某種純淨的情感。這本書帶出的不僅是傅柯的「晚年風格」,他的神秘公寓、他的私人生活,也補充了另一本「傅柯小說」、艾維·吉伯(Hervé Guibert)《給那沒有救我的朋友(A l’ami qui ne m’a pas sauvé la vie)》的另一面向(見證其中的虛構面與現實面,以及這個艾維這作者本身的生死愛慾)。起初也許這樣的,被前景的吸引,看著敘事者如何認識傅柯、進入那棟公寓,然後目光被作者本身的身世吸引,看見他的父親,與他父親所一手培育的出版帝國。不免會有點慚愧,可能要直到認真看待文字所述後,才知道敘事者不光是傅柯身邊的某某人,不光是父親庇蔭下站在一個十足有利的立足點、享有極好的社會資本的年輕人,且是他確實是一位本身會散發光芒的作家。他必然早已考量過這點,畢竟生長過程當中,身邊圍繞著許多對他好奇、想透過他多探聽八卦者、想透過他認識名人者。況且他自小在法國二十世紀最重要的出版社中耳濡目染,不會不清楚這樣的主題會吸引多少目光與話題,然後他選擇講了,寫出一本書,獻給值得的人,傅柯,與傅柯教會他的事。




「我看到這雙看過皇帝的眼!」羅蘭·巴特在《明室》的開頭這麼寫著那引起一連串關於攝影論述的照片。作者則是從美國女作家維拉·凱瑟(Willa Carther)的書裡看到一段奇遇:維拉與她的友人(作者在這裡猜測了友人的性別,同時暗指了自身的同性戀傾向的敏感性)在法國小城旅遊時的邂垢。她們在飯店偶然與一位老太太聊起天來,然後聽到她不經意的提起她認識屠格涅夫。這個「不經意」本身是讓敘事者最為錯愕的。一種奇妙的心理,你無法想像的場景竟是他人的日常,因此更加驚訝。然後接著發現那位太太不但不是一般人,她是福婁拜的外甥,她的舅舅福婁拜甚至寫過《給外甥女卡洛的信箋》給她。在那瞬間,「維拉大為震驚,(...)彷彿整個十九世紀的法國文學史,突然變得如此靠近。」也在這樣的「親臨」中,她看到文學史上不同的一面,對於福婁拜與他姪女的關係,有更善意的理解。

本書的作者選擇以這開頭,其書寫策略是召喚起某種共感。他共感於寫下這個見聞的維拉,也共感於「活化石」福婁拜的外甥女卡洛。作者的父親是貝克特(S. Beckett)、霍格里耶(Alain Robbe-Grillet)、克勞德·西蒙(C. Simon)、莒哈絲(M. Duras)、布赫迪厄(P. Bourdieu)、德勒茲(G. Deleuze)等人的編輯,尤以與貝克特、霍格里耶為摯友。這些名字對於作者年幼時的平凡(他多常聽父親提到,而這些偉大作家多常進出他家),更突出這串名單的夢幻。甚至可能在這極端中(於我們多麼的不可能對比上他如此信手捻來關於他們的軼事)感到眩暈。然而,卻是在一位他自己唯一親身熟交但他父親不熟稔的大人物傅柯身上,關於他的回憶中,找到了開口的契機。他認識傅柯人生最後六年,並改變他的一生,而這種餽贈造成的感謝,「難以承受到必須逼著自己寫出一本書,才足堪表達熱忱」。在此,其實也是本書的一開頭,最關鍵亦不該錯過的部分,情感上面的類比。傅柯給予他的,恰好修補了(即使可能為時已晚)他最難以面對(他說:「難以承受」)的關係與情感:父與子。

「必須要等其他人向兒子在其他地方展現過後,兒子才知道就是這份愛,造就了現在的自己。」




於是,如同這本書的原文書名所昭示:ce qu’aimer veut dire,這是愛所想講的,這是一本關於愛的書。並且,所談的愛(aimer)是動詞而非名詞(amour)。是實踐,是變動,也是追尋。不是外在的客體,是主體認識自身的課題。

首章過後,作者講述了一個儘管遙遠,卻彷彿歷歷在目的徬徨少年時。不是純情未經世事,而是混著許多的幻想與暴力,恥於自己的慾望,然後才認識自己的慾望形狀。也是因為這慾望,一位同性戀,與父親原先就難以跨越的鴻溝更加明顯。這青年鑽進了另一個世界,樂園,誘人且墮落的。

然後,遇見了傅柯。

他與傅柯不是戀人,也沒有做愛過,即使剛認識沒多久時,後者曾提問可否吻他(但他拒絕了),但兩人維持著亦師亦友的忘年之交的關係。傅柯用一種幽微卻寬容的方式接受這個家庭中受傷的孩子。作者雖然已是成人,卻在父親的陰影下失去了最重要的,關於愛與表達愛的能力。那麼,傅柯教了他了嗎?傅柯教了他什麼?這裡我們看到,即便過了那麼多年,有件事情仍然可以確定:真正的知識型態,總是早已跳脫一個客體可以轉移的知識(譬如格言、理論),而是迂迴地指向知識的可能主體。換句話說,這「教誨」,困難處在於是無法言明的,不是一個外在的可以展現出的「我學到了什麼」,而是一種能力。這能力甚至不是我們所謂技術、技巧,而是比那更深的、安然地在那隱而不現之處,尚待完成的潛能。以至於作者這般坦然:「米歇爾(傅柯)給了我潛移默化的教育,我甚至不知道到底從他那裡學到了些什麼。但我想應該是:『保持快樂,好好活著,以及,懂得感謝。』」




所以,傅柯的公寓,神秘如此,在作者的這本書裡,其實展示的是一種寬大。你可以看到,在敘事者談論到如何進入這個空間,以及意外的在一種無需抵押的信任之中敘事者成為傅柯不在巴黎時,可以盡情使用此公寓的「居民」。如果要繞過作者本身的話語來談,讀完關於這間公寓以及公寓裡的事,你會覺得那就是一個不刻意(這點非常重要)、沒有宣言的包容之地。像是個樂園,讓所有的傷口,可以在裡自然呼吸。於是,在那個地方,即便以世俗眼光是放蕩的,仍然是可愛的。一種關於愛的教育在裡面。如果敘事者一直處在愛的失語狀態,那過大的父親身影(整天與最偉大的作家相處的大編輯、如何以自己的話語溝通?)或是自己無法言明的愛欲形狀,傅柯貼心留給他的空間,倒不是教他去說、如何去說,或說什麼。傅柯以他的身影,不需言語告訴你:其實愛,未必要急著以話語形式指明。因為言語並非愛的條件,相反的,愛的形式,愛的可能性與不可能性,愛給予我們能思考的與不可能思考的,才是我們言語的條件。不是說愛,是讓愛去說,回應的正是我們的原來書名,愛想說的。

然後,好不容易,在一個年輕人如暴風中的慘綠青春,終於找到止境,可以擁抱人生,「簡單的幸福成為」可能,如此突然,傅柯過世。

餘下的半本書,似乎也讓我們知道,遇到傅柯與這短短六年,以及那間公寓,使得他的往後人生像是餘生了。越是往後積累人生,越是顯得那短暫時光的重要。在勢必與傅柯掛鉤的人生,必須談論、被詢問的過程,也處理了與父親難以處理的關係,在不可能的對話中。

如同作者引用傅柯的話:「對知識的渴求,難道僅僅為了保證知識內容的取得?而不是某種程度下竭盡全力,只為了使認識主體的迷失?」愛,似乎就是這知識的終極形式了。不是要愛的內容,渴求的是讓自身迷失。因為迷失,足以鬆綁。進而再認識,因為真正的認識,是所謂的重新認識。

一切的迷失似乎在最後,以一本這樣美麗的書饋贈給世界。而那好好迷失又探索的愛的主體,成了我們的作者。他已經展現,他是不折不扣的作家。

本空間收藏朱嘉漢過去累積的短文與評論。 全文開放。若有意願,可小額贊助。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朱利安·拔恩斯的作品,譬如我們較熟悉的《福婁拜的鸚鵡》,出版至今已經三十餘年。他的筆調口吻,貌似平淡(譬如相對瑰麗的書寫風格、或魔幻寫實類的調度),甚至讀來不太像虛構小說,說話者的聲音太貼近一個現實作者的位置。以至於閱讀起他的時候,尤其像《福樓拜的鸚鵡》或是眼下這本《生命的測量》時,像是讀起一個具有
「正如尼采所說,憎恨的對象是時間本身,即對es war的憎恨,對『那曾經是如此』的憎恨。憎恨,極其不願了解未來的過去,而未來的過去也就是過去的未來。」——洪席耶《歷史的形象》 「上帝才知道我是否害怕原子彈把世界摧毀,但至少有一件事我同樣擔憂,那就是國家對整個人類的侵犯。」——貝納德·貝倫森(Ber
當然,我們會記得並深深被打動於那句剪裁下來,放大,加重念出的那句話: 「沒有真理我大不了憤怒/沒有奧秘我會深深哀傷。」 這句話不能更多了,同時,在字句的使用上的美感與乾淨也不能更少了。似乎讀起蔡翔任的句子(暫且先擱置「詩」本身),會有這樣最初的印象。字句的簡潔,表達的意義無比充盈。 他言及的奧
也許是對《繁花》印象太深刻了,字句間跳耀出擾亂著話語的竄顫之意象,密密麻麻構成本書最大圖景的無數「不響」。你知道每句「不響」必然藏著更多的心思流轉。於是在那本夢幻小說的華麗雕飾的表面上,讀過,卻陰刻了另一種文明反面。那多像是一個熟稔觀眾心思的表演者,用雙手絢麗的擺出種種擬態手勢,如蝴蝶飛舞、狼狗狂吠
《文藝春秋》引起共鳴與同感並不意外。而且這種共鳴,所招喚起的情懷,在很大的程度上屬於「同代人」。就算不是標準文青——其中作者展現出一種承襲前代的廢材氣息(例如駱以軍?),卻也正是是這種「廢材」與「偏差」散出的寂寞氣息,形塑起這一代,甚至前溯與後推鄰近世代文青臉譜——,在接觸「漢聲小百科」、「林強
或許,在試圖與《同志文學史》互相拆解、檢視「台灣的發明」這問題時,仍會不自主地被另外一個主張所吸引:「『同志文學』不只是一種『文類』(genre),而更是一種『領域』(field)」。我們熟悉波赫士如何談論分類:任何一種想完美又無所不包的分類意圖,最後終將朝向一種自我矛盾的、阻斷思考(如此完全違反一
朱利安·拔恩斯的作品,譬如我們較熟悉的《福婁拜的鸚鵡》,出版至今已經三十餘年。他的筆調口吻,貌似平淡(譬如相對瑰麗的書寫風格、或魔幻寫實類的調度),甚至讀來不太像虛構小說,說話者的聲音太貼近一個現實作者的位置。以至於閱讀起他的時候,尤其像《福樓拜的鸚鵡》或是眼下這本《生命的測量》時,像是讀起一個具有
「正如尼采所說,憎恨的對象是時間本身,即對es war的憎恨,對『那曾經是如此』的憎恨。憎恨,極其不願了解未來的過去,而未來的過去也就是過去的未來。」——洪席耶《歷史的形象》 「上帝才知道我是否害怕原子彈把世界摧毀,但至少有一件事我同樣擔憂,那就是國家對整個人類的侵犯。」——貝納德·貝倫森(Ber
當然,我們會記得並深深被打動於那句剪裁下來,放大,加重念出的那句話: 「沒有真理我大不了憤怒/沒有奧秘我會深深哀傷。」 這句話不能更多了,同時,在字句的使用上的美感與乾淨也不能更少了。似乎讀起蔡翔任的句子(暫且先擱置「詩」本身),會有這樣最初的印象。字句的簡潔,表達的意義無比充盈。 他言及的奧
也許是對《繁花》印象太深刻了,字句間跳耀出擾亂著話語的竄顫之意象,密密麻麻構成本書最大圖景的無數「不響」。你知道每句「不響」必然藏著更多的心思流轉。於是在那本夢幻小說的華麗雕飾的表面上,讀過,卻陰刻了另一種文明反面。那多像是一個熟稔觀眾心思的表演者,用雙手絢麗的擺出種種擬態手勢,如蝴蝶飛舞、狼狗狂吠
《文藝春秋》引起共鳴與同感並不意外。而且這種共鳴,所招喚起的情懷,在很大的程度上屬於「同代人」。就算不是標準文青——其中作者展現出一種承襲前代的廢材氣息(例如駱以軍?),卻也正是是這種「廢材」與「偏差」散出的寂寞氣息,形塑起這一代,甚至前溯與後推鄰近世代文青臉譜——,在接觸「漢聲小百科」、「林強
或許,在試圖與《同志文學史》互相拆解、檢視「台灣的發明」這問題時,仍會不自主地被另外一個主張所吸引:「『同志文學』不只是一種『文類』(genre),而更是一種『領域』(field)」。我們熟悉波赫士如何談論分類:任何一種想完美又無所不包的分類意圖,最後終將朝向一種自我矛盾的、阻斷思考(如此完全違反一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哈囉~很久沒跟各位自我介紹一下了~ 大家好~我是爺恩 我是一名圖文插畫家,有追蹤我一段時間的應該有發現爺恩這個品牌經營了好像.....快五年了(汗)時間過得真快!隨著時間過去,創作這件事好像變得更忙碌了,也很開心跟很多厲害的創作者以及廠商互相合作幫忙,還有最重要的是大家的支持與陪伴🥹。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原來我曾經離愛情那麼近。
Thumbnail
大家好,這是我在約2019年左右出版的電子書,由udn出版 喜愛電影與小說這個癖因,將我擲入一個---無時無刻不在構思故事的溺境。 一開始是為了想而想,到後來變成了那些故事性、段落安排、引起注目的爆點、人物性格角色背景全部莫名其妙地不斷地從腦袋深處冒上來。 總是希望這些精心安排和佈置的短篇小說
Thumbnail
後來的我們,都像在對答案,連曖昧了暈船了熱戀了不愛了,都能找首歌對詞入座。
Thumbnail
所有的小嬰兒,都是天真無邪的小生物,但是愈長大卻是變的讓大人頭痛,孩子的成長過程中到底發生了什麼事?看了《艾德華-世界上最恐怖的男孩》,或許會有答案。
Thumbnail
一本言情小說在讀者人生裡的存在期間短則一小時,長則十幾年,很少有讀者會把通俗小說留在書櫃裡二三十年的。
Thumbnail
銀河璀璨映星空,繁星閃耀似寶石。 光芒靈動若眼眸,幸福安然心間繞。 伸手欲觸星光芒,頑皮精靈捉迷藏。 閉眼聆聽宇宙聲,感受脈搏力量強。 星如愛人伴身旁,見證歡笑與淚光。 黑暗降臨愛仍在,照亮前路不迷茫。 輕吻星耀感恩情,無邊愛意跨時空。 寧靜喜悅銀河抱,歡快舞者圖案妙。 慈愛母親
Thumbnail
20240317這天,我的男神求婚了!他是鼓鼓呂思緯。在一起11年又20天的女友大元(林艾璇)感動地說我願意,兩人在最愛的粉絲、家人、好友的見證下,終於當我變成我們了!那天演唱會很驚喜地參加了求婚現場,能有機會目睹自己偶像的求婚是多麼難得,能一同見證他最幸福的時刻,我們也很開心,甚至感到非常榮幸!
一本書的誕生往往來自另一本書。就像慾望,即使是書寫的,也會如同看著他人大快朵頤時跟著垂涎,慾望本身的延燒,慾望的仿效性,在匱乏中突然滋長。讀起這本書的矛盾也在於此,一方面像是空白許久而突然爆破開來如同暴漲氾濫的河水,甚至瞬間席捲的海嘯;另一方面,又像是一本已經寫了許久,甚至寫好許久的手稿,在某個適當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哈囉~很久沒跟各位自我介紹一下了~ 大家好~我是爺恩 我是一名圖文插畫家,有追蹤我一段時間的應該有發現爺恩這個品牌經營了好像.....快五年了(汗)時間過得真快!隨著時間過去,創作這件事好像變得更忙碌了,也很開心跟很多厲害的創作者以及廠商互相合作幫忙,還有最重要的是大家的支持與陪伴🥹。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原來我曾經離愛情那麼近。
Thumbnail
大家好,這是我在約2019年左右出版的電子書,由udn出版 喜愛電影與小說這個癖因,將我擲入一個---無時無刻不在構思故事的溺境。 一開始是為了想而想,到後來變成了那些故事性、段落安排、引起注目的爆點、人物性格角色背景全部莫名其妙地不斷地從腦袋深處冒上來。 總是希望這些精心安排和佈置的短篇小說
Thumbnail
後來的我們,都像在對答案,連曖昧了暈船了熱戀了不愛了,都能找首歌對詞入座。
Thumbnail
所有的小嬰兒,都是天真無邪的小生物,但是愈長大卻是變的讓大人頭痛,孩子的成長過程中到底發生了什麼事?看了《艾德華-世界上最恐怖的男孩》,或許會有答案。
Thumbnail
一本言情小說在讀者人生裡的存在期間短則一小時,長則十幾年,很少有讀者會把通俗小說留在書櫃裡二三十年的。
Thumbnail
銀河璀璨映星空,繁星閃耀似寶石。 光芒靈動若眼眸,幸福安然心間繞。 伸手欲觸星光芒,頑皮精靈捉迷藏。 閉眼聆聽宇宙聲,感受脈搏力量強。 星如愛人伴身旁,見證歡笑與淚光。 黑暗降臨愛仍在,照亮前路不迷茫。 輕吻星耀感恩情,無邊愛意跨時空。 寧靜喜悅銀河抱,歡快舞者圖案妙。 慈愛母親
Thumbnail
20240317這天,我的男神求婚了!他是鼓鼓呂思緯。在一起11年又20天的女友大元(林艾璇)感動地說我願意,兩人在最愛的粉絲、家人、好友的見證下,終於當我變成我們了!那天演唱會很驚喜地參加了求婚現場,能有機會目睹自己偶像的求婚是多麼難得,能一同見證他最幸福的時刻,我們也很開心,甚至感到非常榮幸!
一本書的誕生往往來自另一本書。就像慾望,即使是書寫的,也會如同看著他人大快朵頤時跟著垂涎,慾望本身的延燒,慾望的仿效性,在匱乏中突然滋長。讀起這本書的矛盾也在於此,一方面像是空白許久而突然爆破開來如同暴漲氾濫的河水,甚至瞬間席捲的海嘯;另一方面,又像是一本已經寫了許久,甚至寫好許久的手稿,在某個適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