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看了一部陸劇《古相思曲》,看介紹只知是「逆向穿越」的架空歷史古裝偶像劇,沒想到很有追看性,一下子就看完了(畢竟短小精悍——只有14集、每集約半小時),看完後還意猶未盡地不斷重播劇中歌曲,意外地「中毒」?甚少看陸劇的筆者對《古相思曲》有好感,可能因為它跟一部日本電影概念很相似。
沒錯,就是2017年的《明天,我要和昨天的妳約會》。看完《古相思曲》後再重看《明天,我要和昨天的妳約會》,腦袋忽然蹦出一些新想法,雖然看日影及陸劇的朋友未必有交集,但還是想記下來。
《古相思曲》講述現代的歷史作家沈不言(郭迦南)「穿越」回古代(架空朝代「南晟」),遇到歷史上的「妖后」陸鳶,看到很多跟自己認知不符的場面,逐漸認識到「妖后」的真實面貌;然而他每次穿越的時間點越來越早,遇到的陸鳶越來越年輕之餘,甚至發現「史實」上很多大事件皆由他一手造成!每次他越想改變「史實」,企圖令悲劇不再發生,結果卻被「歷史修正力」導回「史實」記載的方向…
有看過《明天,我要和昨天的妳約會》的朋友,應該記得因為「逆向穿越」概念容易令觀眾混淆,不少人曾經為兩名主角的成長畫下圖表,以釐清兩人的交集關係變化,其實《古相思曲》一樣為了讓觀眾搞清楚劇中人關係,特別製作以下的圖表說明沈不言在何時何地遇上陸鳶,她當時的身份是什麼,穿越期間發生了什麼事,導致了怎樣的結果等等。
記得初看《明天,我要和昨天的妳約會》時,覺得很過癮很揪心,因為看到女主角(小松菜奈)緩緩地向男主角(福士蒼汰)交化兩人關係的前因後果,觀眾跟著男主角一樣,從一臉迷惑到滿心不捨,同時小松菜奈的演技很紮實,把充滿謎團的女主角演得真摯動人,電影主要是靠她令觀眾(我)覺得感動。
可是跟討厭這電影的朋友討論過後,又不得不承認故事存在極大漏洞——男女主角分別於壯年期碰到小時候的對方,情深款款地拯救了他/她,甚至把一起過的生活全部告訴「小時候」的對方,好等將來遇到彼此的時候,能夠讓對方好好「預備」…
細心回想的確很迷惑,究竟「愛上對方」的契機是什麼?為什麼一定要對這個人「心動」?愛情全靠未來的對方「告知」,那麼「相戀」是否只為完成約定,沒有感情基礎?為什麼這兩個人就會有這樣的「命中註定」?這一點原著小說亦未能完全自圓其說,難怪部份觀眾認為是「爛片」…重看後不能否認這類觀眾的批評,縱使玩弄時間線的設計很巧妙,沒有紮實的「來龍去脈」的確難以完全感動人心。
似乎「挪用」概念的《古相思曲》把故事格局拉大,並非單純「過去的自己跟未來的你談戀愛」(當然仍然是故事主軸之一),反而著重歷史穿越劇常見的「命定悖論」——你以為預知歷史就能夠改變歷史嗎?其實是正在創造歷史!例如沈不言第一次穿越見識到「賢相」李擁(莊翰)叛國投敵的「真面目」,其後的不斷穿越到更早時代,希望提醒陸鳶要提防這名「小人」,到頭來卻發現是自己的「提醒」,讓原本忠心衛國的李擁生謀反之心?!
雖然強調「歷史修正力」的劇情容易出現更多吊詭討論,但是有(架空)歷史的事件為主導,沒有因為過分著重談戀愛,導致出現令觀眾不適的劇情,例如《明天,我要和昨天的妳約會》「怪叔叔」、「怪姨姨」對未成年小童出手的奇怪印象(?!)似乎要玩弄時間線,比較適合像《古相思曲》甚至是《天能》等大格局故事(?)。
歷史上惡名昭彰的妖后,事實上是否如史書所記載般禍國亂政?
這句不是《信用欺詐師》式的對白,而是貫穿《古相思曲》的核心思想。
為免引起不必要的爭拗,《古相思曲》設定於架空的「晟朝」,故事本身根據Bilibili網站的二創同人影片改編,原本混剪的主角為劉亦菲與朱一龍,而「古人」設定是西漢皇后衛子夫,這個人物設定有延續到劇中的陸鳶及弟弟陸時(原型為衛青)身上;可是劇版的陸鳶亦有「南晟妖后」之稱,劇中的「史書」記載「謀害賢相、架空皇權、生活奢靡、淘空國庫」,似乎編劇們再創作的時候,把西晉皇后賈南風的元素加到陸鳶身上。
如何把眾所周知的「妖后」,掰成有情有義有智有謀的烈女,並且令觀眾信服及接受,變成了《古相思曲》劇版的新任務,而「逆向穿越」這個概念套進歷史劇中(雖然只是架空),竟然意外示範何謂「耳聽三分假,眼看未為真」,自然流暢地反轉歷史人物固有形象的故事!
來自現代的沈不言穿越回古代,看到的「妖后」陸鳶與他從史書上的印象大有分別,當然還有她對自己奇怪又濃烈的情愫,令他開始質疑自己的認知「是否正確」…因為是「逆向穿越」,代表沈不言每穿越一次,只會與更年輕的陸鳶,他更發現「史書」上「妖后」她的每個重要舉動、與「賢相」的關係變化、她之所以能夠「登上后位」的謀略計策,全部都是將來的自己授予她的結果?!
沈不言縱使帶著「全知視覺」而來,每當指點古人如何應對、希望可以讓他們「趨吉避凶」,改變的只有過程而不是結果,歷史之壁仍然牢不可破;而「初見即訣別」,是指沈不言與陸鳶初見彼此的時候,已經是對方的「最後一面」,然後當歷史緩緩向前進,他的未來成就了她的過去,兩人的故事就是沒有「現在」。《古相思曲》的「逆向穿越」細節寫得很仔細,要挑剔的邏輯不多,所以就算「結果不能改變」未能盡如人意,觀眾卻不會覺得荒謬無稽,而是只嘆無可奈何。
看到這樣把「歷史人物」的定評成功反轉,想起了去年連續因為兩部時代劇(日本歷史劇)惹得觀眾天怒人怨的編劇古澤良太。當然把拿小成本製作的網劇,跟日本國營台重頭劇或老牌片廠千萬金圓製作相比,的確不太合適,架空歷史的確亦比較容易自圓其說及好發揮(不過2月全球上架的美日合拍劇《將軍》,就是「改名換姓」地演繹德川家康及「關原之戰」前的故事),只是看到小製作能夠「反轉固有印象」之餘,又能寫出令人揪心扼腕的愛情故事,就覺得古澤編劇就是浪費了大好題材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