佩德羅.科斯塔《火之女兒》的前世後生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raw-image



在此次金馬連映的兩部作品——科斯塔的《火之女兒》與王兵的《黑衣人》湊合成的一個「類短片」單元絕非出自拚時長或者已大師之名騙觀眾錢的考量(?)因今年坎城在選映兩部作品時便也是將它們並至於一塊進行放映(聽說中國獨立影像展則是把《火之女兒》與洪常秀聯合套售),同時科斯塔與王兵也是當代關於獨立、自由電影實踐的兩大作者(十分推薦大家閱讀metrograph上的WANG BING IN CONVERSATION WITH PEDRO COSTA一文),兩部作品作為音樂與身體的展示性也皆有截然不同的呈現手法,作為近期大量惡補科斯塔filmography的我,在此便僅註解《火之女兒》:


《火之女兒》此件作品其實是源自科斯塔在2022年底於西班牙的總督夫人宮舉辦的個展「The Song of Pedro Costa」中的一件作品:《Our Voices Will Sing No More》重新組合、增編而成,當時在美術館的「擴延」版本是將三個頻道的影像分別置於獨立的房間播映,與此次影廳版本除放映場域的差異以外,最顯而易見的即是原本獨立放映的三段影像在此時縮和在單一銀幕上,三位女子的歌聲也就此聚合於一室,三聯屏於影廳內的應用想起Abel Gance那部始終未看過的《拿破崙》。巴洛克聲部與意境依舊貫徹著科斯塔自千禧年後的創作脈絡:離散移民們失去家園的苦難和受壓迫者的側寫(而這整首歌詞其實是來自於一段傳統的烏克蘭搖籃曲),透過不斷移動的身景、蜷伏於地面的全身以及睜大雙目的特寫,形就三方對置之下的音樂視覺化。(雖說科斯塔自《里斯本記憶迷宮》便有開始嘗試納入回電影語言的形式主義於自身敘事系統中,但他近年對拍攝歌唱肖像則漸發情有獨鍾,且看他今年為維也納電影節做的宣傳片也是相同概念)


片末那一改前段質地的膠捲影像,為1994年《Casa de Lava》的未使用影像,也剛好呼應科斯塔拍攝一系列方泰尼亞移民影像的起源,畢竟一切始於他1994年在維德角(Cape Verde)這座火山之島、得知前葡萄牙殖民地上人民們的遷徙路徑。


而自前部長片《夢迴里斯本》的終幕也是將時空拉回至多年前的維德角一景,或許可以理性的期待科斯塔下部長片會復返至這座熔岩之景。(科斯塔稱《火》為下部作品的試拍)

avatar-img
9會員
26內容數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柯勝緯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對《致命清算》本身沒什麼意見,反正《不可能的任務》系列本身就不太能做為諜報片來看待,頂多是增添間諜元素的動作片,可以把它與新世紀版的《007》系列並列,只不過《不可能的任務》是將兩者皆倡導的國族主義,移植至伊森韓特的個人主義之中(美國是無私的,為保護所愛之人犧牲自我也在所不惜),因此伊森在每一集
整部通篇漫長的「偽緩慢電影」其實從頭到尾只揭示了,女性依舊是個受到男性主體形構出的社會所箝制之下的客體。
在觀看時不斷聯想到藝評課老師提到的「形式主義批評」,這種出於文學語言的書寫方法主張去除作品的外緣探究(作者生平、時代背景、社會意義) ,而是將文學(作品)劃定為一個單一文本並僅關注它所帶來的感受經驗以及語言本身,其中很令人弔詭的一個概念即是陌異化(defamiliarize),亦即實際使用的語言和文
這樣的想法最初不該迸生的,但是直到Paul Dano飾演的伊萊第一次佈道時的那場戲,我們本該是透過Daniel Day-Lewis飾演的丹尼爾的視角來審視這場瘋魔儀式,但是當伊萊竭力的嘶吼和誇張的肢體表演嘗試將那看不見的惡靈驅之室外時,面對著伊萊的是身為坐在影廳的觀眾,而Robert Elswit的
本次影展的主題發想聚焦在「座標」以及延伸而出的自我定位。我認為要為座標立下一個定義或示例通常離不開數學計算的網格及象限、地理學方面的經緯等,但若能將座標從抽象或平面的分類及定位機制抽出,並在日常經驗中取得某種相應的借照,或許能嘗試避免流於過多感受或概念的迸生,而間接導致在還沒進入正式的論述之前,發
電影起始於一段源自於劇情後半部的DV錄像,接著畫面定格(其中更能看到一位女人屏幕前的倒影)、裂解,空間也跟著瞬移至光線明爍不定的銳舞(rave)派對,一位女子佇立於畫面中央闔著眼沉思(操作),源自於電影結尾的送機錄像立刻顯現,接著畫面再次經歷裂解的程序,並隨之倒放。這一開頭基本上完整的陳述了《日麗》
對《致命清算》本身沒什麼意見,反正《不可能的任務》系列本身就不太能做為諜報片來看待,頂多是增添間諜元素的動作片,可以把它與新世紀版的《007》系列並列,只不過《不可能的任務》是將兩者皆倡導的國族主義,移植至伊森韓特的個人主義之中(美國是無私的,為保護所愛之人犧牲自我也在所不惜),因此伊森在每一集
整部通篇漫長的「偽緩慢電影」其實從頭到尾只揭示了,女性依舊是個受到男性主體形構出的社會所箝制之下的客體。
在觀看時不斷聯想到藝評課老師提到的「形式主義批評」,這種出於文學語言的書寫方法主張去除作品的外緣探究(作者生平、時代背景、社會意義) ,而是將文學(作品)劃定為一個單一文本並僅關注它所帶來的感受經驗以及語言本身,其中很令人弔詭的一個概念即是陌異化(defamiliarize),亦即實際使用的語言和文
這樣的想法最初不該迸生的,但是直到Paul Dano飾演的伊萊第一次佈道時的那場戲,我們本該是透過Daniel Day-Lewis飾演的丹尼爾的視角來審視這場瘋魔儀式,但是當伊萊竭力的嘶吼和誇張的肢體表演嘗試將那看不見的惡靈驅之室外時,面對著伊萊的是身為坐在影廳的觀眾,而Robert Elswit的
本次影展的主題發想聚焦在「座標」以及延伸而出的自我定位。我認為要為座標立下一個定義或示例通常離不開數學計算的網格及象限、地理學方面的經緯等,但若能將座標從抽象或平面的分類及定位機制抽出,並在日常經驗中取得某種相應的借照,或許能嘗試避免流於過多感受或概念的迸生,而間接導致在還沒進入正式的論述之前,發
電影起始於一段源自於劇情後半部的DV錄像,接著畫面定格(其中更能看到一位女人屏幕前的倒影)、裂解,空間也跟著瞬移至光線明爍不定的銳舞(rave)派對,一位女子佇立於畫面中央闔著眼沉思(操作),源自於電影結尾的送機錄像立刻顯現,接著畫面再次經歷裂解的程序,並隨之倒放。這一開頭基本上完整的陳述了《日麗》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哈囉~很久沒跟各位自我介紹一下了~ 大家好~我是爺恩 我是一名圖文插畫家,有追蹤我一段時間的應該有發現爺恩這個品牌經營了好像.....快五年了(汗)時間過得真快!隨著時間過去,創作這件事好像變得更忙碌了,也很開心跟很多厲害的創作者以及廠商互相合作幫忙,還有最重要的是大家的支持與陪伴🥹。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佩德羅、巴拉莫》由墨西哥作家魯佛創作,是二十世紀魔幻寫實文學的代表作之一。本文深入分析該小說的獨特敘事結構、文筆及其深遠影響。藉由探討角色命運與社會背景,揭示了拉丁美洲的現實與魔幻之間的微妙關係,亦提及新改編的電影版,並強調文學的重讀價值。
Thumbnail
如果問千年的威尼斯總督(Doge)中,誰在教會中地位最高,大概很難有人比的上十世紀的佩德羅一世。 佩德羅一世.奧賽歐羅(Pietro I Orseolo),在976年推舉為總督。當時他已四十八歲,在中世紀早期,算的上老翁了。 他當上總督以前不久,威尼斯剛剛經歷一場嚴重的內戰。前任總督及其還在襁褓
Thumbnail
Worthy Is the Lamb 神羔羊配得 中文版本+羅馬拼音 感謝祢的十字架 gǎnxiè nǐ de shízìjià 感謝祢付上代價 gǎnxiè nǐ fù shàng dàijià 擔當我罪和羞愧 使我完全 dāndāng wǒ zuì hé xiūkuì shǐ
Thumbnail
知道韓國導演李滄東的名字,是在看了他導演的電影《密陽》(女主角全度妍因為這片成為韓國史上第一位坎城影后)。這部電影直接挑戰了我的基督教信仰,但也讓我對信仰有了更深層的反思。
Thumbnail
筆者曾受到《狂舞摯愛》這部作品的鼓舞,一齣跨越歷史的女性舞蹈電影,那時的我就已被史黛芬妮迪朱斯托導演折服,直到去年她的第二部長片《時髦女子》再次入選坎城影展「一種注目」單元,無疑證明了我心中的想法,她是應當受到關注的女導演,尤其喜愛導演這次敘事的優雅從容,以及攝影的細膩捕捉,整體相較於前作更趨成熟,
Thumbnail
《Portrait de la jeune fille en feu燃燒女子的畫像》是法國導演瑟琳席安瑪於2019年自編自導的時代浪漫劇情片,由諾耶米梅蘭特及阿黛兒艾奈爾主演。劇情描述女畫家瑪麗安為伯爵千金艾洛伊斯畫肖像畫的故事。本片幾乎沒有配樂,電影的節奏全靠導演精準的安排,每一顆鏡頭都美麗如畫。
Thumbnail
Grañon - Tosantos 20km - 不知為啥,我總是跟義大利人變成朋友 一拍照就很有默契的變偶像團體
Thumbnail
在此次金馬連映的兩部作品——科斯塔的《火之女兒》與王兵的《黑衣人》湊合成的一個「類短片」單元絕非出自拚時長或者已大師之名騙觀眾錢的考量(?)因今年坎城在選映兩部作品時便也是將它們並至於一塊進行放映(聽說中國獨立影像展則是把《火之女兒》與洪常秀聯合套售),同時科斯塔與王兵也是當代關於獨立、自由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哈囉~很久沒跟各位自我介紹一下了~ 大家好~我是爺恩 我是一名圖文插畫家,有追蹤我一段時間的應該有發現爺恩這個品牌經營了好像.....快五年了(汗)時間過得真快!隨著時間過去,創作這件事好像變得更忙碌了,也很開心跟很多厲害的創作者以及廠商互相合作幫忙,還有最重要的是大家的支持與陪伴🥹。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佩德羅、巴拉莫》由墨西哥作家魯佛創作,是二十世紀魔幻寫實文學的代表作之一。本文深入分析該小說的獨特敘事結構、文筆及其深遠影響。藉由探討角色命運與社會背景,揭示了拉丁美洲的現實與魔幻之間的微妙關係,亦提及新改編的電影版,並強調文學的重讀價值。
Thumbnail
如果問千年的威尼斯總督(Doge)中,誰在教會中地位最高,大概很難有人比的上十世紀的佩德羅一世。 佩德羅一世.奧賽歐羅(Pietro I Orseolo),在976年推舉為總督。當時他已四十八歲,在中世紀早期,算的上老翁了。 他當上總督以前不久,威尼斯剛剛經歷一場嚴重的內戰。前任總督及其還在襁褓
Thumbnail
Worthy Is the Lamb 神羔羊配得 中文版本+羅馬拼音 感謝祢的十字架 gǎnxiè nǐ de shízìjià 感謝祢付上代價 gǎnxiè nǐ fù shàng dàijià 擔當我罪和羞愧 使我完全 dāndāng wǒ zuì hé xiūkuì shǐ
Thumbnail
知道韓國導演李滄東的名字,是在看了他導演的電影《密陽》(女主角全度妍因為這片成為韓國史上第一位坎城影后)。這部電影直接挑戰了我的基督教信仰,但也讓我對信仰有了更深層的反思。
Thumbnail
筆者曾受到《狂舞摯愛》這部作品的鼓舞,一齣跨越歷史的女性舞蹈電影,那時的我就已被史黛芬妮迪朱斯托導演折服,直到去年她的第二部長片《時髦女子》再次入選坎城影展「一種注目」單元,無疑證明了我心中的想法,她是應當受到關注的女導演,尤其喜愛導演這次敘事的優雅從容,以及攝影的細膩捕捉,整體相較於前作更趨成熟,
Thumbnail
《Portrait de la jeune fille en feu燃燒女子的畫像》是法國導演瑟琳席安瑪於2019年自編自導的時代浪漫劇情片,由諾耶米梅蘭特及阿黛兒艾奈爾主演。劇情描述女畫家瑪麗安為伯爵千金艾洛伊斯畫肖像畫的故事。本片幾乎沒有配樂,電影的節奏全靠導演精準的安排,每一顆鏡頭都美麗如畫。
Thumbnail
Grañon - Tosantos 20km - 不知為啥,我總是跟義大利人變成朋友 一拍照就很有默契的變偶像團體
Thumbnail
在此次金馬連映的兩部作品——科斯塔的《火之女兒》與王兵的《黑衣人》湊合成的一個「類短片」單元絕非出自拚時長或者已大師之名騙觀眾錢的考量(?)因今年坎城在選映兩部作品時便也是將它們並至於一塊進行放映(聽說中國獨立影像展則是把《火之女兒》與洪常秀聯合套售),同時科斯塔與王兵也是當代關於獨立、自由